路華林 許彥枝 劉鐵軍
050011 石家莊,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口腔科
男性,22 歲,主訴下唇反復腫脹1 個月余。
現(xiàn)病史:患者1 個月前下唇反復腫脹,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敏感,由于唇部腫脹,影響其日常生活,并自述有“口味淡”的癥狀。在此期間并未進行??浦委煟患韧罚簾o接觸史,外傷史及感染,個人史均為陰性,無其他系統(tǒng)性疾?。患易迨罚鹤允銎涓赣袦霞y舌病史;過敏史:否認有過敏史及藥物史。
下唇明顯彌漫性腫脹增厚,以右側顯著,表面光滑,呈潮紅,下唇可見有皸裂、脫屑,黏膜干燥,兩口角可見皸裂,有少許糜爛。下唇水腫導致局部組織緊張發(fā)亮,唇紋消失。壓之無痛,無指凹陷性水腫,捫之中等硬度,有韌性,呈橡皮樣感覺(圖1)。舌背腫大,舌背有數(shù)條縱行交錯的溝紋, 深淺長短不一,舌背一條中心深溝紋,約3 mm以上,和多條不規(guī)則副溝,副溝狀如大腦溝回,溝底及溝側壁絲狀乳頭缺如,黏膜呈鮮紅色,但連續(xù),無滲血,并見多個光滑的紅色絲狀乳頭剝脫區(qū),舌緣不規(guī)整,自述有“口味淡”的癥狀(圖1)。
圖1 治療前
#11, 21, 12, 22近中鄰面齲壞,余未見異常。
曲面斷層片示11, 21, 12, 22近中鄰面低密度影。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免疫球蛋白)各項數(shù)值均在正常范圍無異常。
患者出現(xiàn)了“口面部腫脹”和“裂舌”兩種癥狀,由此診斷為梅羅綜合征(不全型)。
1.5.1 溝紋舌 裂舌一般只在部分患者中出現(xiàn),被認為有遺傳傾向,為不全顯性遺傳,其原因可能是深溝中的細菌、真菌導致的慢性感染,其可出現(xiàn)味覺異常或味覺減退的相關癥狀[1]。
1.5.2 慢性糜爛性唇炎 慢性糜爛性唇炎好發(fā)于干冷的季節(jié),病情時重時輕,具有唇紅區(qū)域反復干燥、脫屑、糜爛、甚至有滲出及結痂等臨床特點[1]。
1.5.3 腺性唇炎 腺性唇炎診斷一般依據唇部腺體腫大硬韌,病損累及多個小腺體,有針頭大小的紫紅色的導管開口見于唇黏膜,可能還有黏液性或膿性分泌物的滲出,捫診可觸及有結節(jié)等臨床表現(xiàn)[1]。
口服潑尼松10 mg/d,口服維生素B 30 mg/d,維生素C 0.6 mg/d,谷維素片60 mg/d, 康復新含漱液含漱15 mL/d,11, 21, 12, 22進行牙體充填治療。
治療2 周后,患者感冒,唇部腫脹加重,裂紋未見好轉,舌部仍有不規(guī)則溝紋和腫脹。
治療4 周后,舌背腫脹減輕,質地稍軟,溝紋有減少,下唇腫脹明顯減輕,變得松弛,富有彈性(圖2)。1 個月后電話隨訪,患者表示局部癥狀有所緩解后自行停用藥物,2 個月后電話隨訪,患者訴唇部感覺較之前明顯好轉,腫脹感完全消失,舌體變化不大。
圖2 治療后
Melkersson在1928 年首次報告了1 例患者表現(xiàn)為面部腫脹伴有面神經麻痹的癥狀。Rosenthal在1931 年報告了1 例患者不僅有面部腫脹伴面神經麻痹的癥狀,還有另一種癥狀——裂紋舌。于是,將口面部腫脹、面神經麻痹和裂紋舌三聯(lián)征命名為梅羅綜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MRS)。根據文獻顯示,MRS每年發(fā)病率為0.08%,3 種癥狀能同時表現(xiàn)出來的僅占8%~25%,大多數(shù)患者只有少數(shù)或單一癥狀表現(xiàn)出來[2]。患有MRS患者的三聯(lián)征 能同時表現(xiàn)出來其實并不常見,多數(shù)患者為不完全的單癥狀型和不全型。單癥狀型即一種單獨癥狀,如口面部腫脹或面神經麻痹或裂紋舌,不全癥狀即3 種癥狀者的其中兩種。在本病例中,患者有兩種臨床癥狀,即口面部腫脹和裂紋舌。MRS的報道中男女比例接近或男性稍多[2],但是這在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報道中并沒有性別差異[3],而且很多報道聲稱本病多發(fā)生于20~40 歲,本報道即為1 例年輕男性患者。
MRS病因不明,有人認為與感染有關,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由于患者在第2周患有感冒后,有部分癥狀加重,所以可以合理懷疑梅羅綜合征與病毒感染有關,但是還需進一步檢查做相關證據;有人認為與遺傳有關,本病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與不完全外顯率是有據可查的,而也有相關報道發(fā)現(xiàn)的相關基因是第9號染色體p11,又由于本組患者父親有溝紋舌病史,說明家族史可能與本病有關;也有人認為本病與免疫變態(tài)反應有關,本組患者免疫球蛋白檢查未見異常,合理懷疑本命與免疫無關,但仍需做進一步的檢查以驗證[4]。
MRS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較為罕見的疾病,其典型的三聯(lián)征癥狀同時出現(xiàn)較為少見,甚至有患者除了有口面部腫脹和裂舌癥狀以外,還有生殖器的腫脹,其診斷存在難度。因此,如果有必要的話,需要進行組織活檢。
MRS的治療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目前臨床中也缺乏針對本病的一個明確指南,盡管有報道稱可以自行恢復,但是當前的初始治療方法是基于病灶內或全身性給皮質類固醇藥物。尤其要根據癥狀的嚴重程度,使用全身性皮質類固醇激素(即潑尼松龍)。在3~6 周內逐漸減少,可改善50%~80%的患者的癥狀,復發(fā)率降低60%~75%[5]。本報道中患者拒絕做組織活檢,但根據臨床癥狀診斷為MRS,給予皮質類固醇藥物。治療過程中,患者受前兩周感冒的影響,病情并未好轉,根據病情未減服藥量,在第四周時,患者感覺療效明顯,但是患者發(fā)病時間較長,加之前兩周病情并未好轉,建議保持藥量加以鞏固,以防復發(fā)。所以在后期隨訪中,即使患者自行停服藥物,短期內病情也未見有復發(fā)。也有文獻報道,針對口面部腫脹,尤其是唇部腫脹,可進行局部注射潑尼松龍注射液,或用倍他米松注射液和多西環(huán)素治療唇部腫脹可得到滿意療效[9];而裂舌一般用氯己定液、2%碳酸氫鈉液、康復新液等在進食后含漱的,以清除食物殘渣,防止繼發(fā)感染。
眾所周知,MRS是一種比較難以診斷的口腔疾病。而其并不是一種單一的癥狀,而是一種疾病,所以明確的診斷,對于患者能否得到正確的治療也尤為重要。在MRS中,面神經一旦受影響[7],不斷的治療和面神經干不斷的被侵襲會反復進行,功能也可能會受到更大程度的影響,因此,MRS的正確的診斷不僅可以使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療,甚至可以預防其他癥狀的發(fā)生,從而使患者達到一個更良好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