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桂林 by Hou Guilin
正如余秋雨先生在《君子之道》一書中所說,文化的終極成果是人格;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對后人的遺囑,最好的遺囑莫過于理想的預示,儒家對后世的遺囑是“做君子,不做小人”。
何謂君子又何為小人?孔圣人的《論語》中有過許多表述。比如“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所謂“懷德”,即“懷存人固有之善。懷土,謂溺其所處之安。懷刑,謂敬法。懷惠,謂貪利。(朱熹注譯)”這也就是說,凡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念者便是君子,凡以小集團和個人利益為念者則是小人。所以,“君子”是中國人的集體人格模式。
中國的傳統(tǒng)賞石文化不單是一種“瘦、皺、漏、透”和“形、質(zhì)、色、紋”的獵奇和審美文化,它同時還是一種博大而精深的道德文化,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懷德文化”,亦是賞石家將自然物象(如奇石“四君子圖”)轉(zhuǎn)化為人類的集體情感和信念,及“人格”的象征。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墨客,無論是作詩還是作畫,都是以自然為師,他們從所觀的自然物象中尋找自己“心”所資取的“物”,從而找到“借物寫心”的創(chuàng)作靈感。
他們將梅、蘭、竹、菊這四種自然之物的品格,升華為一種人文、人格、人性文化和“心理文化”,即所謂的君子文化。那么,這四種自然物象所表現(xiàn)的(或蘊含的)“君子”品格都是些什么?
宋代大文人、藝術(shù)家蘇軾在《詠梅花》一詩吟道:“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到關(guān)山?!蓖蹒髟伱吩娬f:“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痹鷷嫾彝趺嵋苍娬f:“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泵鞔娜宋尼缑黝}《梅竹圖》說:“只應(yīng)疏瘦自風骨,桃李依然愧粗俗?!?/p>
說到蘭花的品格,大書畫家徐渭題《蘭花圖》說:“莫訝春光不屬依,一香已足壓千紅??v令摘向韓娘袖,不作人間腦麝風。”清代深得民心的鄭板橋題《蘭花圖》說:“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蓖羰可鞲f:“蘭性堪同隱者心,自榮自萎白云深。春風歲歲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近代畫家吳昌碩題《叢蘭圖》詩贊:“當門人必鋤,所以處空谷。眾草各自春,寒香抱幽獨?!?/p>
耳熟能詳?shù)脑佒裨姡蟾拍^于鄭板橋的詠《竹石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而同代人李鮮題《竹菊圖》也說:“自在心情蓋世狂,開遲開早惜何妨??蓱z習染東籬竹,不想凌云也傲霜?!?/p>
關(guān)于菊花的品格,文徵明詩曰:“清霜殺群卉,寒菊殿重陽。最稱詩家味,西風弄晚香?!庇帧安吒傈S菊,剪剪媚雙枝。寒香歷晚節(jié),不恨秋風遲。貞堅有至性,抵死抱枯枝。豈如桃李花,飄零成錦堆?!泵鞔蛑茉伨照f:“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薄?/p>
古代文人墨客畫、詠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作,可說舉不勝舉,限于篇幅,不再繁舉。
梅蘭竹菊之所以廣受人們喜愛,除了它們各自的光彩奪目、光華燦爛的形象美之外,最為重要的是它們所彰顯的“君子”人格——滿面清氣,一身風骨,不懼霜雪,不怕風寒,虛心高節(jié),無私無畏。它們“利人,利他,利天下”的精神,象征著中華民族所追求的人格精神,因此,也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脈之根本。
題名:【梅蘭竹菊】 石種:長江石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