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虹冰 羅布次仁 翟永冠
春天的西藏自治區(qū)措美縣當許村,草木蔓發(fā),生機盎然,村民多吉家的陽光房里,鮮花姹紫嫣紅。
喝著酥油茶,逗弄著小外孫,多吉一臉愜意。“我是農奴的孩子,生在舊社會,長在新中國,比我的父輩要幸福多了?!倍嗉f,“新時代出生的孩子,一直生活在春天里,比我們更幸福!”
故事還要從1959年講起。那年的3月28日,西藏人民飽受苦難的歷史終于翻到了最后一頁,遼闊的高原上迎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百萬農奴翻身解放,走向屬于自己的春天。
此后,西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步步走過民主改革、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等歷史進程,在新時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如今,全國各地人民一道奮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上。
江河奔涌,雪山印證。西藏不斷邁向光明前程的背后,凝聚了中國共產黨促進邊疆民族地區(qū)發(fā)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共同富裕的實踐探索和寶貴經驗。
這其中,隱藏著怎樣的成功“密碼”?
82歲的土丹堅參退休后生活在日喀則市。住在寬敞明亮的藏式別墅里,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他說自己現在過得很幸福?!凹依锶缃裼?口人,全家平均每月有5萬多元收入,這樣的日子在原來想都不敢想?!?/p>
安坐在一片溫暖和煦的日光中,土丹堅參回顧起他小時候經歷的那段幽暗歲月。1940年,農奴的孩子土丹堅參在西藏山南出生。
9歲喪母,12歲喪父,土丹堅參成了孤兒。為了不再當農奴,交不起人頭稅的土丹堅參逃往拉薩,他白天四處乞討,晚上就睡在街頭。
在奴隸制近乎絕跡的20世紀中葉,世界上最大的農奴制堡壘卻還存留在中國西藏。在當時,占當地人口不足5%的“三大領主”(官家、貴族和寺院上層僧侶),幾乎占有西藏全部財富,而占人口95%的農奴和奴隸卻掙扎在死亡線上。
相關歷史檔案記載,1950年西藏人口約100萬,其中沒有自己住房的就有90多萬人。當時的拉薩城區(qū)只有2萬余人,而露宿街頭的貧民和乞丐有1000多人。
但西藏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一些人企圖永遠保留封建農奴制。1959年3月,他們在國外反動勢力的支持下,公然撕毀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發(fā)動武裝叛亂。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潮流和西藏人民的愿望,迅速平定了叛亂,并領導西藏各族人民進行民主改革。
人民民主政權建立起來了,翻身做主的百萬農奴紛紛歡呼:“貴族的太陽落下去了,我們的太陽升起來了?!?/p>
自此,新世界的光明,掃清了舊社會的陰霾。翻身農奴擁有了土地、牲畜等生產資料,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照亮雪域高原。
農奴解放的盛況,被在西藏采訪的美國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看到,她在《西藏農奴站起來》一書中寫道:“饑餓將很快結束……西藏人終于獲得了自由!”
“喜馬拉雅山再高也有頂,雅魯藏布江再長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邊,共產黨來了苦變甜?!弊哌^內有封建農奴主殘酷剝削,外有列強環(huán)伺虎視的屈辱年代,穿過“為奴隸、為牛馬”的晦暗歲月,西藏人民堅定地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土丹堅參于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翻身解放,他不僅第一次穿上了新衣服,還被送到了拉薩的學校讀書。他說:“窮人真的當家作主了,共產黨就是我的恩人。”
1980年,土丹堅參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每年國慶節(jié)和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土丹堅參都會在自家樓頂上升起嶄新的國旗。
“這輩子親眼看到西藏的發(fā)展變化,新時代西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蓖恋詤⒄f,“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西藏才能有美好的今天和更美好的明天?!?/p>
“拉姆”在藏語中是仙女的意思,是西藏女性最常用的名字之一。
如果用大數據為舊西藏的“拉姆”畫像,她可能是這樣:文盲,被當作“會說話的工具”,無法保證基本的溫飽,平均壽命不超過35.5歲……
但對于今天的“拉姆”來說,她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也可以自由選擇職業(yè),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她能夠體面地生活,享受公共服務,預期壽命超過70歲……
拉薩市曲水縣的歐珠旺姆就是這樣一位新時代的“拉姆”。2000年她種植苗木獲得成功后,便帶領村里的婦女成立合作社一起致富。2006年,歐珠旺姆辦起“巾幗夜校”培訓班,組織婦女學習法律、文化和衛(wèi)生健康知識。
西藏自治區(qū)婦聯統(tǒng)計數據顯示,西藏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比例顯著提高,女性公務員占公務員總數的33.3%,女性共產黨員從1960年的1120名增長到2018年的11萬名,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中女性在校生比例均保持在50%以上。
西藏女性命運在新舊社會的天壤之別,刻畫出西藏發(fā)展進步的軌跡,也是西藏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巨變的縮影。
舊西藏95%的人口是農奴和奴隸,新時代的西藏現有各級人大代表超過3.5萬名、政協委員超過8000名,其中90%是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
舊西藏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學校,文盲率高達95%。新時代的西藏實行15年公費教育,建立起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繼續(xù)教育、特殊教育的現代教育體系。
舊西藏醫(yī)療條件落后,人口增長長期處于停滯狀態(tài)。新時代的西藏人均預期壽命已由和平解放初期的35.5歲增加到72.19歲,人口總數從1959年的100萬增加到現在的364萬。
舊西藏乞討者遍布城鄉(xiāng)。新時代的西藏已經全面建立以養(yǎng)老、醫(yī)療、失業(yè)、工傷和生育五大保險為主體的覆蓋城鄉(xiāng)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舊西藏被極端的貧困籠罩。新時代的西藏已經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
權利解放,民生優(yōu)先。中國共產黨將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推動西藏社會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人的解放,匯聚成時代之變。民主改革后,國家在不同時期布局一大批事關西藏長遠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大項目。2021年西藏自治區(qū)地區(qū)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經濟增速連續(xù)多年位居全國前列。
2020年10月,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之際,西藏自治區(qū)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截至2019年底,西藏7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歷代封建王朝沒做成的事,新時代的共產黨人干成了!西藏告別貧困的歷史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西藏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輝煌的有力見證。”西藏社會科學院原黨委書記車明懷說。
“今天的西藏,已成為中國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典型代表,中國民主人權事業(yè)進步的生動寫照?!卑⒏h學家、《當代》雜志主編古斯塔沃·伍表示。
“十四五”期間,西藏規(guī)劃投資6015億元,較“十三五”增長58%,重點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基層政權和社會管理能力建設、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發(fā)展等領域,進一步助力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
這背后,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聚焦西藏穩(wěn)定、發(fā)展、生態(tài)、強邊四件大事,為雪域高原高質量發(fā)展傾注的大量心血。
西藏曾是我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發(fā)展起點低、資源要素缺乏、治理難度大。如果單靠自身力量,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
中央財政對西藏轉移支付力度也逐年加大,在不同時期相繼安排一大批關系西藏長遠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工程項目。各援藏單位加大支援西藏發(fā)展的力度,1994年至2020年共實施支援建設項目6330個,總投資527億元。
為此,中央支持、全國支援成為促進西藏發(fā)展的重要方式,優(yōu)惠政策涉及財稅金融、基礎設施、產業(yè)發(fā)展、教育衛(wèi)生、文化保護、生態(tài)文明等領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清潔能源產業(yè)的發(fā)展是西藏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縮影。近年來,西藏借助建設國家清潔能源資源接續(xù)基地的契機,著力打造清潔能源產業(yè)。截至2020年,清潔能源已占西藏全區(qū)發(fā)電裝機容量的89.09%,綠色發(fā)展格局正在形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關心和支持下,一批惠及民生、支撐國民經濟基礎的重大工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雪域高原。在此基礎上,文化旅游、現代服務、高原生物、藏醫(yī)藥、高新數字等產業(yè)逐步發(fā)展壯大,向著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方向邁進。
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在高原上傳遞改天換地的力量。
西藏阿里,“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1994年,時年50歲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倒在了這里。生前,孔繁森兩次援藏,后又留藏工作。孔繁森那句“一個共產黨員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已經成為西藏黨員干部共同的精神財富。
黨性是人性中的光輝一面,也是共產黨員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共產黨員的黨性,首先在于服從黨組織的安排,到人民需要的地方戰(zhàn)斗。
1994年至2020年,16位援藏干部將生命永遠留在高原上。2020年,西藏在崗犧牲的黨員干部有60多人,是和平時期犧牲最多的群體之一。他們以熱血灌溉理想的花朵,燃燒奉獻的火焰,點亮信仰的光芒,在雪域高原鑄就精神高地。
中國共產黨通過實踐,在自然條件艱苦、發(fā)展資源匱乏地區(qū),探索出一條解放發(fā)展生產力的新路徑:以國家力量為支撐,在特定區(qū)域內投注大量穩(wěn)定發(fā)展資源;以人民幸福為標尺,著力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以理想信念為旗幟,發(fā)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現代化為方向,促進西藏高質量發(fā)展。
如今的西藏人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篤定自信。一排排新房上鮮艷的國旗宣示:“聽黨話,跟黨走”已經成為高原人民堅定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