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翊臣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物資中心,北京 100076)
庫存成本作為供應鏈中的核心成本之一,它的下降能急劇提高整條供應鏈的利潤,因此庫存分類管理和控制特別關鍵。進行庫存管理時需要考慮以下組成部分:
1)物資成本,即物品到岸價格成本,可能包含物資貨值、運輸費、關稅等。
2)持有成本,包括資金成本,即該筆資金沒有采購而存入銀行的獲得的利息;儲存成本,包括場地,人工,設備費用等;風險成本,包括保管搬運過程中損壞或表面質量下降、保質期超期損耗、由于型號變化或技術進步造成的積壓。
3)訂貨成本,包括生產成本,訂貨量小和訂貨次數多都會造成生產難度加大,準備時間長,產能損失大,表現(xiàn)形式是訂貨單價增加;采購訂單成本,包括訂單簽署、跟蹤、加急、接收、付款等環(huán)節(jié)產生的成本。
4)缺貨成本,未及時交貨造成的經濟損失或者表現(xiàn)為考核扣分的績效損失。
目前通用的庫存分類管理根據事物在經濟方面等的主要特征[1],進行分析、排隊與分類,在眾多類別中分清主次,有區(qū)別地確定管理方式[2]。現(xiàn)行金屬物資分類管理[3]在針對物資使用特點和采購難點的基礎上在物資采購金額、物資供應風險和對生產業(yè)務的影響對物資進行區(qū)分管理,但還有些因素,如物資的急需程度、物資存儲成本、缺貨帶來的損失等對于完成任務的影響未考慮。另外,對于同樣的物資采購金額,存在單價高、采購量低和單價低、采購量高這兩種情況,按照物資采購金額近似,供應風險近似,對生產業(yè)務重要性一致,這兩種物資的會被劃分為同類,采取同樣的管理手段,實際而言兩種物資應該區(qū)別對待。因此提出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金屬物資庫存分類管理。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Saaty 提出的一種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指標決策方法,這種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將復雜問題層次化,按問題性質將決策問題分解為不同層次,包括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同一層次的元素互相獨立,上一層次的元素對下一層次的部分或全部元素起支配作用,形成自上而下的逐層支配的多層次分析結構,用標度對每層中的元素逐對比較,建立兩兩對比判斷矩陣。通過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及對應特征向量,得到該層要素對上一層某一要素的權重。進而計算出各層要素對總體目標的組合權重。建立模型并根據標度構建準則層的比較矩陣,如表1 所示。
表1 標度的定義
計算準則層Xi對目標層的權重:
其中:Wi為Xi相對于目標的權重;aij為Xi相對Xj重要程度;n 為準則層數目。逐一計算得準則層對目標層權重的特征向量:
計算一致性指標:
查下頁表2 中相應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 計算一致性比例CR:
表2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
CR<0.1 時,一致性檢驗通過。
步驟一:分析問題,確定層次,構建決策層級結構。針對復雜問題,抽象、歸納出待解決的目標問題,對目標問題進行分解,形成多層層級結構。目標層為實現(xiàn)庫存管理的目標,即更加完整且具有柔性、更加符合實際地控制各種庫存物資的數量,達到以盡可能高效地控制庫存,節(jié)約成本。準則層包括如下指標:訂貨周期、物資通用性、存儲成本、物資成本、需求緊急性、缺貨成本。方案層是各種庫存物資,見圖1。
1)訂貨周期X1,包含訂單處理時間,廠家安排生產時間、運輸時間、驗收時間。物資的訂貨周期越長,該物資越應該重點管理。
2)物資通用性X2,用于生產多種產品或任務的能力。適用的任務數量越少,庫存流動程度越低,庫存水平越應該重點控制。
3)儲存成本X3,包括場地人工成本、存儲搬運過程中損壞或表面質量下降、保質期超期損耗、由于型號變化或技術進步造成的積壓。儲存時間越長,維護成本越高,價值流失風險也越高,一旦過保質期或者發(fā)生更改會表現(xiàn)為價值突然歸零,在庫周期越需要重點關注。
4)物資成本X4。入庫金額占資金總額越高的物資的庫存水平對庫存成本影響越大。
5)需求緊急性X5。對于緊急任務需求采取特殊手段來縮短周期以保證供應。用緊急放行和現(xiàn)有庫存代料在發(fā)放過程中的次數來衡量。
6)缺貨成本X6。標記重要任務中物資的關鍵項,以季度為單位考核完成情況,未完成的項將在季度的考核中累加扣分,對物資中關鍵項進行統(tǒng)計。
步驟二:構建兩兩對比決策矩陣,層次單排序。根據數字1~9 及其倒數作為標度,通過多方咨詢,結合意見,對同層結構中的兩兩指標相對重要性打分,計算兩兩對比決策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及對應特征向量,進行層次單排序,得到判斷矩陣:
也可用Matlab 計算得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6.409 5,對應的特征向量W=[0.109 3 0.249 2 0.179 7 0.617 0 0.513 6 0.499 3]T,對W 歸一化處理得到各個指標的權重分別為0.050 4、0.114 9、0.082 9、0.284 6、0.236 9、0.230 3。
步驟三:一致性檢驗。根據一致性比率進行檢驗,若比率小于0.1,則檢驗通過,若比率大于0.1,則檢驗不通過,需要重新構造兩兩對比決策矩陣。
一致性檢驗通過。
采集金屬物資在6 個準則下的基本數據,訂貨周期、適用型號數量、平均在庫周期、資金占用成本、放行和代料次數、關鍵項數量。對基本數據預處理后,選取其中主要的12 中物資類別數據見表3。
表3 基本數據
由于選取的6 個方面數據的性質、計量單位、數值差異較大,需要對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才能將這些數據用于層次總排序評價,將同組數據占本組最大值的百分比數值作為去量綱化處理后的單準則得分,并根據得分排列單準則分類結果??偱判蚓C合得分函數F=0.050 4X1+0.114 9X2+0.082 9X3+0.284 6X4+0.236 9X5+0.230 3X6,計算得到各物資的層次排序得分和分類結果見下頁表4。
表4 評價及分類結果
本文采用新的評價標準,較為全面且符合實際地考慮了庫存管理控制的各因素,在對應的重要新排序條件下,得到了物資5 和物資6 為需要重點管理的A類物資,物資2、物資7、物資8、物資12 為需要次重點管理的B 類物資,提高庫存管理的針對性,可以很好地適應復雜多變供應環(huán)境下的重要性評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