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超
前不久,為符合美國政府要求,英偉達和AMD高端GPU(圖形處理器)將在中國暫停銷售的消息在芯片圈大規(guī)模傳播。隨后,美國時間8月31日,美國證監(jiān)會的文件確認了該消息,文件披露美國政府已推出一項新的出口許可管制,將影響到英偉達向中國和俄羅斯出口兩款高性能GPU產品。
美國另一家芯片公司AMD也收到了相關通知。據路透社9月1日報道,一名AMD發(fā)言人證實,公司收到新的許可限制,將影響到公司一款人工智能加速卡產品向中國出口。有算法工程師表示,將會是AMD數據中心級GPU MI100和MI200。
消息確認后,英偉達和AMD當日股價暴跌近11%、6%。對于國內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于AI行業(yè)。
具體來看,此次管制涉及英偉達A100和即將出貨的H100兩款芯片,以及英偉達未來推出的峰值性能等同或超過A100的其他高性能GPU芯片的系統(tǒng)級產品,也將自動進入被管制范圍。
A100是英偉達2020年9月發(fā)布的7納米GPU芯片,H100則是英偉達2022年3月發(fā)布并預計將在第三季度上市的4納米GPU芯片。
目前,GPU是全球數據中心處理AI應用的標配,占據超九成市場份額。上述兩款GPU產品,均是市場上可獲取的最高性能GPU產品之一,在數據中心、超大規(guī)模計算等應用領域扮演關鍵角色。
以A100為例,據英偉達此前披露,阿里云、騰訊云、百度智能云等眾多中國云服務商,以及新華三、浪潮、聯(lián)想等中國系統(tǒng)制造商均是其用戶。
“這就是限制中國高精尖技術的組合拳之一。”業(yè)內人士表示,此前限制EDA的銷售,以及聯(lián)合半導體設備和晶圓代工廠搭建對華半導體供應鏈壁壘,都是在限制本土芯片技術的發(fā)展,“如今限制英偉達和AMD在中國的銷售,則是在限制中國整個芯片應用市場的發(fā)展?!?/p>
除了全面限制中國技術發(fā)展,此舉也直接觸動了芯片廠商的利益。
中國市場對英偉達、AMD來說至關重要。根據英偉達財報,截至2022年1月30日,英偉達中國區(qū)(含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營收為71.11億美元,在總營收中占比為26.42%;2021財年和2020財年,英偉達中國區(qū)營收分別為38.86億美元和27.31億美元,占比分別為23.3%和25.01%。
中國區(qū)也是AMD的全球第二大市場,營收規(guī)模僅次于美國市場。2021年,AMD中國區(qū)營收為40.96億美元,在總營收中占比為24.92%。2020年和2019年,AMD中國區(qū)營收分別為23.29億美元和17.36億美元,占比分別為23.86%和25.79%。
所謂制裁,更像是“互相傷害”,因此兩大廠商對禁售令的態(tài)度并不積極,尤其是英偉達。
結合英偉達在一周前發(fā)布了第三財季展望,預計本次限制令將會影響英偉達約4億美元的潛在收入。
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降至13.57億部,同比下降3%。 圖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而在半導體行業(yè)同時面臨全球經濟總量放緩的宏觀周期壓力,以及行業(yè)本身的下行周期壓力的影響下,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由全面稀缺轉為結構性緊缺,智能手機進入去庫存階段,消費電子需求疲軟,英偉達已經連續(xù)兩個季度營收未達預期。
市場對消費級GPU的需求下滑本就讓英偉達經營層面臨較大壓力,料想禁令將進一步對英偉達的營收帶來負面影響。
深圳一位投資人分析,由于挖礦、炒幣等相關產業(yè)在國內的強監(jiān)管限制下遷移海外,導致國內對英偉達的消費級顯卡需求下降,“庫存積壓很多”,反倒是包括自動駕駛、醫(yī)療影像設備、智慧安防、邊緣計算等與機器深度學習相關的廠商,對英偉達和AMD的高性能GPU芯片需求高漲。
英偉達在文件聲明中提及,美國政府新的“許可要求”將對其研發(fā)、供應和分銷業(yè)務以及收入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客戶不愿購買英偉達的替代產品,或者美國政府不及時授予許可或拒絕向客戶授予許可,英偉達未來的收入和盈利可能會大幅下降,我們的競爭地位可能會受到損害?!?/p>
不過據英偉達所述,公司正在與美國政府交涉,尋求在“內部開發(fā)和支持”上的豁免,或用其他消費級芯片進行替代。
話說回來,此次銷售限制對于國產芯片廠商來說是一次莫大的機會。
盡管我國在通用GPU賽道上起步較晚,但近年喊出挑戰(zhàn)英偉達口號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并不少。而通用GPU可以說是中國芯片行業(yè)最熱的賽道,吸金無數。
傳統(tǒng)GPU約60%的面積用于通用計算,30%用于圖形渲染;而新興的通用GPU去掉了圖形渲染部分,只為處理AI應用而生。
擠入這一領域的壁仞、沐曦、摩爾線程、天數智芯等初創(chuàng)企業(yè),盡管在產品、客戶基礎和軟件生態(tài)等方面,與英偉達還存在巨大差距,但產品已經對標英偉達。8月9日,兩年融資47億元的壁仞科技發(fā)布兩款產品,參數上即對標英偉達A100和H100。
在壁仞之前,創(chuàng)辦于2015年底的天數智芯在2021年3月發(fā)布了首顆7納米工藝制造的GPGPU“天垓100”。天數智芯稱,截至今年3月底,天垓100已實現銷售訂單近2億元,并落地了200多個應用場景。今年7月,天數智芯宣布,完成超10億元的C+輪及C++輪融資,投資人包括厚安創(chuàng)新基金、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基金、上海國盛、上海自貿區(qū)股權基金等。
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天數智芯首款7nm制程的云端推理通用GPU產品“智鎧100”面世。不過,天數智芯首席技術官呂堅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陳GPU的國產替代與海外仍存差距,“我們不可能在芯片性能上全面超越英偉達?!辈贿^,呂堅平也表達了自己的愿景:在英偉達覆蓋的國內95%客戶之外,天數智芯會去挖掘剩余5%的市場空間。
“如果做云服務的廠商被逼走上國產替代的道路,對于海光、壁仞、燧原等廠商來說是個莫大的好消息。”業(yè)內人士認為,從功能性上說上述企業(yè)GPU產品已經可以取代部分市場對英偉達GPU的需求。
壁仞科技最新款產品
從政策層面來看,隨著數據中心、算力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國產GPU市場也將持續(xù)擴大。今年2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國家發(fā)改委在發(fā)布會上表示,中國的數據中心規(guī)模已達500萬標準機架,算力達到130EFLOPS(每秒1.3萬億億次浮點運算),預計未來每年仍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
根據2021年工信部印發(fā)的《新型數據中心發(fā)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到2023年底,全國數據中心機架規(guī)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平均利用率力爭提升到60%以上,總算力超過200 EFLOPS,高性能算力占比達到10%。
9月1日,受美國出口管制消息影響,多只與GPU和人工智能芯片相關的國產替代概念股應聲上漲。國產GPU廠商景嘉微最大漲幅達16.04%,國產AI芯片廠商寒武紀一度漲停,在GPU IP核與集成GPU等方面亦有一定技術儲備的國產CPU廠商龍芯中科股價最高漲幅達12%。截至發(fā)稿,相關股票依然維持漲勢。
不過對于國產GPU何時能夠替代的問題,行業(yè)預計的時間跨度從5年延伸至50年。
TCL董事長李東生在今年說過,國產高端芯片還需要3到5年時間;中微創(chuàng)始人尹志堯在去年曾預計,實現國產芯片70%的自給率,需要5到10年;有著“DRAM教父”之稱的晶芯半導體董事長高啟全在采訪中表示,中國大陸需要30年甚至50年的時間才能成為行業(yè)領導者。
大量的資金以及開放的市場機會能否加速這一過程,都需要時間來解答,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想要擺脫隨時可能被卡住脖子的威脅,國內企業(yè)只能向前走。
國產AI芯片廠商寒武紀維持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