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衛(wèi)國,葉景輝,吳新勝
(寧波微萌種業(yè)有限公司 浙江寧波 315100)
西瓜因食用清爽解渴、味甜多汁,生態(tài)適應性強、栽培周期短,市場需求量大、增收效果顯著等特點,在我國果蔬生產和消費中占據重要地位,在促進農業(yè)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就業(yè)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中國是世界上西瓜生產與消費第一大國,西瓜在我國各省份均有種植。據FAO 數據庫,2018 年我國西瓜播種面積149.91 萬hm、產量6 280.38 萬t,分別占全球的46.25%、60.43%。浙江省是我國南方西瓜主產地之一,是“長三角”西瓜優(yōu)勢產區(qū)的主要省份之一,種植面積和產量常年居全國前十位。西瓜作為浙江省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在全省蔬菜瓜果產業(y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為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yè)。以黃巖瓜農為代表的浙江職業(yè)瓜農“追著太陽種西瓜”,足跡遍布全國。浙江省西瓜生產以設施栽培為主,露地栽培為輔,中果型西瓜主栽品種仍為早佳,品種單一,更新速度慢。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西瓜有更多樣化的需求,種植者追求兼具早熟性好、抗逆性強、豐產的西瓜品種,消費者則更青睞品質佳、風味濃、紅瓤的中果型西瓜。為了滿足市場對優(yōu)質、耐低溫、耐弱光的紅瓤中果型西瓜品種的需求,促進西瓜品種多元化發(fā)展,筆者制定了培育適合浙江省及周邊地區(qū)保護地種植且生育期短、產量高、品質佳、耐貯運及較耐低溫弱光的紅瓤西瓜新品種的育種目標。
母本ZJ124 是2006 年春季從寧波市種子公司引進的西瓜品種早佳(浙農品審字第325 號),經4年7 代自交選擇,于2009 年春季育成的自交系。該自交系長勢中等;早中熟,春季果實發(fā)育期40 d左右,全生育期110 d 左右;果實圓形,果皮底色淺綠色,覆有銳齒條紋,條紋寬度中等偏窄,顏色淺;瓜瓤粉紅色,瓤質細脆爽口,風味濃郁,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后同)12.7%,邊部9.0%左右,單果質量5.14 kg 左右。
父本ZM-5 是1995 年春季從杭州三雄種苗有限公司引進的西瓜品種三雄早蜜,經3 年6 代自交選擇,于1997 年秋季育成的自交系。該自交系長勢中等;中晚熟,春季果實發(fā)育期48 d 左右,全生育期118 d 左右;果實高圓形,果皮底色濃綠色,覆有墨綠色銳齒條紋,條紋寬度中等,顏色深;瓜瓤桃紅色,瓤質硬脆爽口、少渣,風味濃郁,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邊部9.5%,單果質量5.00 kg 左右。
2009 年春季,在浙江寧波春季大棚中以ZJ124在內的3 份材料為母本、ZM-5 在內的4 份材料為父本配制12 個雜交組合。2010 年春季在寧波進行初步鑒定,組合W14029(ZJ124×ZM5)在坐果性、抗逆性、產量和品質等方面表現突出。2013 年進行組合測試鑒定,組合W14029 因表現突出而成為中選組合;2014—2015 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8—2019 年在浙江寧波、臺州和嘉興進行區(qū)域試驗,各方面性狀均表現優(yōu)良,定名為采秀1 號。同時在上海、江蘇、四川、河南等地進行生產性示范,表現良好。2020 年7 月通過農業(yè)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 西瓜(2020)330466。
2014—2015 年春季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微萌種業(yè)試驗基地塑料大棚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以早佳為對照品種。采用完全隨機區(qū)組設計,3 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50×15.00)m。采用50 穴穴盤育苗,每穴播1 粒,育苗2 盤,3 葉1 心時定植。株距0.50 m,行距2.50 m,爬地栽培,雙蔓整枝。定植后只治蟲不防病,田間管理等栽培措施同一般大田。試驗結果(表1)表明,采秀1 號全生育期和果實發(fā)育期都長于對照;果形指數、果皮厚度2 個品種之間無顯著差異;采秀1 號單果質量5.28 kg,稍高于對照,但差異不顯著;采秀1 號裂果率0.2%,極顯著低于對照;2 年平均667 m產量高于對照5.93%,差異極顯著;采秀1 號果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0%,高于對照,邊部為9.00%,稍低于對照,但差異均不顯著。
表1 采秀1 號在品種比較試驗中的結果
2018—2019 年連續(xù)2 年春季分別在浙江省寧波市、嘉興市、臺州市塑料大棚開展西瓜品種采秀1號的區(qū)域試驗,區(qū)試方法與3.1 相同。區(qū)域試驗結果(表2)表明,采秀1 號2 年平均667 m產量為2 660.63 kg,高出對照5.93%,且各個試點全部實現增產。
表2 采秀1 號在區(qū)域試驗中的產量結果
2018—2019 年春季采秀1 號在浙江、上海、江蘇、河南、四川等地進行生產示范試驗,大棚爬地栽培,每個試點面積為667 m。種植時間、密度及其他田間管理根據基地種植習慣和土壤肥力情況自行安排。在生產試中驗對西瓜品種的單果質量、667 m產量和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進行比較。結果(表3)表明,采秀1 號田間植株長勢穩(wěn)健,果形正,瓤色桃紅,商品性好,春季多地667 m平均產量2 804.1 kg,春季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左右,邊部9.2%左右。
表3 采秀1 號在生產試驗中的結果
2019 年委托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按照《西瓜品種枯萎病抗性評價技術規(guī)范》對采秀1 號和對照品種早佳進行西瓜枯萎病病害抗性鑒定。檢測結果(表4)表明,采秀1 號對枯萎病表現為中抗,優(yōu)于對照品種早佳。
表4 采秀1 號主要病害抗性鑒定
該品種為雜交1 代早中熟型西瓜,浙江春季保護地栽培全生育期約112 d,果實發(fā)育期約42 d。植株長勢中強,易坐果。果實圓形,果皮底色綠色,覆蓋墨綠色銳齒條紋,條紋寬度窄到中,蠟粉淺,果皮厚度1.4 cm,皮硬,不裂果。桃紅瓤,瓤質脆甜爽口,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左右,邊部9.0%左右。平均單果質量5.28 kg,一般667 m產量2 660.63 kg 左右,品質優(yōu),耐貯運,中抗枯萎?。ㄒ姴什?)。
適宜在浙江、上海、江蘇、四川、河南春夏保護地栽培。(1)春季育苗盡量選擇在大棚和溫室內進行。浙江、上海、江蘇、四川播種時間以1 月20 日至2 月20 日為宜,河南需晚播5~10 d。(2)苗期采取“二高二低”溫度管理。出苗期白天土壤溫度控制在30 ℃,夜間18 ℃。30%種子出苗時,揭去薄膜。齊苗后白天溫度降至25℃,夜間15 ℃。真葉展開1~2 片,溫度逐步提高到白天32 ℃,夜間16 ℃。另外在苗期結合防病,進行葉面追肥2~3次。(3)定植前667 m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 kg、復合肥30 kg、餅肥50 kg。將畦面做成“龜背形”。畦面寬2.20 m,溝寬0.40 m 左右,深0.25 m。(4)待瓜苗長出3 葉1 心、棚內土溫穩(wěn)定在14 ℃以上時進行定植。采用爬地栽培,大棚種植,667 m定植500 株左右。子葉兩端朝向與單棚走向相同,定植于畦面中間,定植結束后蓋好棚膜。(5)定植后大棚栽培西瓜除在抽蔓期和果實膨大期需結合追肥進行澆水外,一般均不需澆水和施肥。當幼瓜長至雞蛋大小時,追施膨瓜肥1~2 次,667 m用復合肥10~15 kg,有利于提高西瓜品質,瓜成熟前需進行控水。爬地栽培采用3 蔓整枝,主蔓長到10~15 cm時,選留2 條健壯子蔓,其余側蔓全部除去;當蔓長到28 節(jié)時打頂。整枝、打頂宜在晴天上午進行。(6)宜在15~16 節(jié)位坐瓜,以免果實膨大期遇低溫引起果實空心、皮厚。當幼瓜長到雞蛋大時及時疏果,疏去畸形瓜、病瓜,每株只留1 個瓜。(7)西瓜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葉枯病和白粉病。常用農藥有甲霜惡霉靈、多菌靈、百菌清、四霉素、咪鮮胺、露娜森等。主要蟲害有蚜蟲、白粉虱、紅蜘蛛、潛葉蠅等,常用殺蟲藥有高效氯氰菊酯、吡蟲啉、乙基多殺菌素、甲氧蟲酰肼等。(8)一般開花后約42 d 時果實成熟。采收宜在早晨進行,要注意輕采輕放。早春氣溫偏低時成熟期延長3~5 d,品質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