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云飛、顧春輝、徐喆、尹進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航天新型產品研制領域面臨著外部競爭激烈,內部任務重、周期緊、技術難度大等困難,為確保我國新型航天器預研領域大有可為,必須放眼國際前沿,突破傳統(tǒng)觀念,尋求最佳研制模式,大幅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研發(fā)質量。航天新型飛行器航空航天結合,協(xié)作單位跨越航空航天多家單位,急需突破傳統(tǒng)航天型號設計工具、設計平臺、研制模式和體系,建立適用于復雜協(xié)作關系和復雜飛行器構型的高效研發(fā)模式。
基于模型定義(MBD)是采用全三維模型設計,將產品模型的幾何、非幾何信息按照一定規(guī)范用統(tǒng)一的模型進行定義表達的設計方法。美國通過ASME Y14.41 完成了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并應用于波音787、777 等客機研制,極大提高了研制效率,推動了數字化設計技術無紙化跨越式發(fā)展。
在新型航天器產品研制過程中,項目團隊結合ASME Y14.41 對數字化產品數據集定義及國內外先進航空宇航企業(yè)相關規(guī)范,面向國內航空航天實際技術水平,制定合理的MBD 數據集定義方案。不僅需要將傳統(tǒng)的基于二維圖樣定義技術中尺寸公差、注釋等標注信息移植到三維模型中,更關鍵的是要滿足管理技術以及并行工程要求。
新型航天器產品MBD 將傳統(tǒng)二維圖樣上的尺寸公差、旗注、技術要求、材料屬性等信息通過標準規(guī)范集成到三維模型文件中。根據《新型航天器數據集定義規(guī)范》,MBD 數據集包括實體模型、三維注釋、尺寸及公差標注等信息,滿足完整定義產品的所有要求,典型MBD 數據結構如圖1 所示(實體模型+三維標注稱為設計模型,其他非幾何信息定義在特征樹中)。
圖1 典型MBD數據結構圖
數據結構主要包括主幾何、工程數據集和設計環(huán)境相關零部件,其中主幾何數據集包括主幾何模型數據集、接口控制幾何。
(1)主幾何
主幾何包含構成飛行器外形和骨架的主要幾何元素,新型航天器概念設計到產品詳細出圖的基準模型。
全飛行器主幾何。描述全飛行器外輪廓及結構框梁位置的模型,對機身結構、翼面結構等外部曲面特征進行定義,是進行外形曲面相關零件設計和工裝模具制造的重要依據。主尺寸外形模型數據集和主基準文件定義了飛行器所有外部、內部的形狀及主要坐標系統(tǒng)、基準系統(tǒng)(點、線、面)。據集和主基準文件定義了飛行器所有外部、內部的形狀及主要坐標系統(tǒng)、基準系統(tǒng)(點、線、面)。
接口控制模型。對系統(tǒng)、部件之間的接口特征和要求進行定義,由說明文檔、設計接口模型組成,該數據集由總體設計人員定義和維護。
(2)工程數據集
新型航天器工程數據集包含實體幾何、三維標注和設計模板屬性定義的信息。名義尺寸直接在實體幾何1:1 中體現;關鍵尺寸和公差以及特殊技術條件通過三維標注表達;通用公差、材料屬性、表面處理、技術條件等通過模型模板自帶定義。新型航天器三維裝配工程數據集主要通過裝配要求模型進行定義,僅定義裝配關系、連接信息。
(3)設計坐標系和版本
除緊固件、復用件可通過復制實例化進行定義外,其他結構零件設計位置應由骨架模型采用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確定。零件位置與骨架產生關聯,零件數模的坐標系與飛行器總坐標系重合。所有模型應標識版本,通過版本管理技術狀態(tài),使模型的設計歷史過程可追溯。
一是各類型的MBD 數據集都由一個單獨的零件模型構成,只有裝配件的數字樣機是由多個零件模型組合而成。二是MDS 和MDF 模型是所有其他文件的基礎,定義了其他所有模型之間的主要位置關系和外形基準。三是進一步分解為ICM 模型,對零件之間的位置關系和連接關系、位置進行定義。MDS 和MDF 可以用來直接定義零件,所有設計環(huán)境相關的零件均創(chuàng)建在全飛行器坐標系下。
零部件產品的MBD 數據集包含精確的三維實體模型,通過模型制定的幾何集關聯產品的三維幾何信息、零部件表信息以及描述產品所需尺寸、公差和注釋信息,如圖2 所示。裝配要求模型中,產品結構由系統(tǒng)管理和表達,可以引入部分參考實體模型。對于組件/裝配MBD 數據集應包括設計配套表,以單獨的文檔形式表現,作為三維裝配模型的補充。完整的MBD 數據集應適應飛行器并行定義工作模式,提供能夠容納并行工作結果的集成框架。
圖2 2MBD數據集組成
完整的MBD 模型數據包括關聯設計數據、實體模型、工程注釋、尺寸和公差、工藝信息、裝配連接等。采用數字化軟件模塊實現三維定義,一般幾何名義信息由模型本身表達,幾何公差、非幾何信息由三維標注完成。典型的金屬機加零件三維標注視圖包括所有注、軸側圖、纖維方向、基準。
(1)實體模型
實體模型應基于骨架模型,由骨架模型發(fā)布的理論外形曲面、站位平面等約束關聯設計,生成的模型與實物產品比例應為1:1,且位置確定。
(2)工程注釋
標準注是對項目的通用說明,包括項目概述、通用說明、版權說明、密級、數字化產品定義遵循的標準、尺寸及公差遵循標準、完整性要求、運輸及保護、尺寸單位、模型尺寸比例等。
(3)尺寸、公差及基準標注
MBD 模型為產品法定尺寸公差標注的唯一介質,每個關鍵零件特征的工程數據(如公差、型面精度)均應通過零件注或功能尺寸和標注(FT&A)直接在CATIA 模型特征上進行定義,且所有FT&A應與唯一的模型相關聯。產品特征的所有尺寸、公差、工藝處理內容要在模型中保持唯一、無冗余。
三維模型標注應摒棄二維制圖“應標盡標”的思維定勢,基于三維模型的定義要求,用模型表達的無須使用尺寸?;谀P偷亩x幾何元素是解析幾何的“方程式”,二維制圖的幾何元素是平面幾何的量。
(4)工藝信息
MBD 數據集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唯一的三維模型,集成設計信息和必要的工藝信息,統(tǒng)一全過程數據源。對于零部件的工藝信息,可分為零件級工藝信息和零件特征工藝信息,因此在MBD 模型中分別以零件注、標準注、物料描述說明等方式處理。對于部分零件,應將設計關注的工藝信息體現到模型中,實現設計制造一體化。對于需要顯示界面規(guī)范的應專門進行標注;對于復合材料,應根據工藝特點標注模具面、設計和工藝邊界以及生成符合工藝規(guī)范的鋪層信息。
(5)裝配連接信息定義
每個零件都要通過機械連接(鉚接、螺接等)、膠接或焊接進行連接,因此所有零部件產品必須要有連接特征定義。在數字化產品定義中,裝配或安裝產品與零件產品最大區(qū)別在與對裝配或安裝工藝的標注注釋和說明。例如將裝配緊固件已簡化的點、線表示,在模型中體現。一方面裝配工藝根據點線的屬性獲取緊固件的牌號和安裝要求,另一方面零件工藝可以根據點線位置數控加工導引孔,方便裝配精準定位。
航天新型產品設計技術領域新、專業(yè)跨度大、參與單位多、研制周期緊張、設計質量和使用可靠性要求高,需要高效的設計模式支撐項目的成功研制。項目組從傳統(tǒng)的二維+三維的產品數字化定義向MBD 數字化定義轉變,核心是二維工程圖和零件表定義與應用完全被MBD 數據替代。在新型航天器產品MBD 數字化定義技術應用過程中,構建了MBD 數字化產品定義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建立了較為詳細、完善的MBD 技術規(guī)范體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