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芳儀
在2000多年的歲月里,它一直寂寂無名。
沒有人知道,它懷有怎樣驚人的秘密,在世人的眼里,它只是一座山而已。
它的名字看上去如此潦草敷衍,或許當年的確有成群野狗出沒,于是便被人隨意安上了這個不登大雅之堂的名字——野狗嶺。相比之下,“海洋山”三個字,更像是能夠擔當重任的,而且也確實在2000多年里,承擔著“湘江源頭”這樣的大名。
《水經(jīng)注》中說:“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現(xiàn)在的海洋山)……湘、漓同源,分為二水,南為漓水,北則湘川,東北流?!焙Q笊浇鍘X,是過去人們普遍認為的湘江源頭。
然而,歲月并不能掩蓋它的光彩,世人終究會認識真正的它。
2006年,一個叫陳義勇的人對“湘江源頭”提出了新看法:湘江正源應為瀟水源頭,就在永州市藍山縣。他的觀點在業(yè)內(nèi)引起小范圍論戰(zhàn),陸續(xù)有學者加入論戰(zhàn),接著媒體也開始關(guān)注。
為了證實這一觀點而奔走的,卻另有其人。2009年,一個叫李貴日的人乘船到島,站在瀟湘二水的交匯處,久久未能離去。他感覺到,藍山縣至永州島河段要明顯寬于廣西興安縣至永州島河段,且前者的流速也要快于后者。就在那一刻,他下定決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與阻力,都要為“湘江源頭”正名。
身為藍山縣文聯(lián)主席、政協(xié)委員的他,深知個人力量是不足以撐起整個調(diào)研工作的,于是不斷推動縣政府去做這件事,最終得到了縣長馮德校的支持。一切努力沒有白費,2011年,湖南省水利廳普查辦派人來到藍山對河段進行測量。按照國際慣例,河流源頭的判定標準是“河源唯長、水量唯大、主流唯正”,水利普查辦的實地考察研究結(jié)果證實陳義勇的觀點是對的,他們將這一結(jié)果上報國家有關(guān)部門。
2013年5月,一個流傳了2000多年的誤會終于得到糾正。國務院水利普查辦和水利部認定,湘江主源頭在湖南藍山縣,確切地說,是藍山縣的野狗嶺。
從此,野狗嶺成了一座令人向往的山。
五湖四海的游客紛紛前來探訪。他們發(fā)現(xiàn),這座長期默默無聞的山原來如此奇險秀美,它海拔1789米,即使遠遠望上一眼,也覺得高聳入云、氣度不凡。來到山腳下,他們還會看見小溪邊立著的巨石,上面寫著三個大字——“湘江源”。
這條小溪來自湘江源頭,沿著它溯流而上,就可以看到湖南母親河的發(fā)源地。尋找發(fā)源地是辛苦的,但與過去相比又不算什么了。曾經(jīng)的野狗嶺,沒有廊道,最初來實地調(diào)查的李貴日是踩著溪邊的卵石上的山,數(shù)百次調(diào)研,才整理出足夠的數(shù)據(jù),爭取到各方支持。有時候山洪暴發(fā),山路盡毀,其辛苦艱難更是難以言說。
即使如今,人們往往要爬到筋疲力盡,才能到達廊道的盡頭,看到那一道白練般的瀑布從山頂傾瀉而下,這便是湘江源頭之水。這股清流從茂密的竹林中奔涌而出,從二三十米高的巖石上傾瀉而下,自北向南,一路蜿蜒,涌入瀟水,匯入湘江,千里奔襲入洞庭。它穿越千百年,流經(jīng)千百里,路過太多人世的繁華,見證太多時間的滄桑,自然,也帶走了野狗嶺的寂寞。
野狗嶺低頭看那些渺小的人族,看他們掬起清澈的溪水,像嬰兒吮吸母親的乳汁一般,貪婪地品嘗它的甘甜,夸贊它的偉大。
它不由得微笑了,這笑從地底升起,仿佛一陣風,穿過竹林,揮振出綠色的漣漪,一直蕩漾到遠方。遠方是連綿起伏的青山,是如同它一般默默無言的同類。
2000多年來,它懷抱著一條母親河的源頭,盡力去孕育它、壯大它,卻從未為自己發(fā)聲,這是身為一座山的自信與自持。
這又有什么可說的呢?它就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