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東漢銅奔馬
年齡:1800多歲
收藏地:甘肅省博物館
近期,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的“馬踏飛燕”毛絨玩偶在網絡走紅。這一系列玩偶以甘肅省博物館館藏文物東漢銅奔馬為原型,綠茸茸的馬兒咧嘴笑得歡脫,馬蹄下的飛鳥則翻著白眼,一臉無奈。這呆萌可愛的玩偶俘獲了網友的心,一時間賣到脫銷,也讓大家更加關注其原型銅奔馬。
銅奔馬是東漢青銅器,又名“馬踏飛燕”“馬超龍雀”等,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在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也是中國最具知名度的文物之一。
銅奔馬通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3.1厘米,重7.3千克。它的造型十分獨特,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踏在飛鳥之上,奔馬足下的飛鳥回首驚顧,更增奔馬急速向前的動勢。塑造一匹馬的逼真形象不難,但要將靜止的物件表現出動感卻不容易,銅奔馬的設計者匠心獨運,大膽地讓馬的右后蹄踏在飛鳥身上,襯托出馬的迅疾,將一個夢幻般的瞬間凝聚成永恒,創(chuàng)造出強烈的藝術效果。而銅奔馬全身的著力點集注于踏在飛鳥的一足之上,是對力學的平衡原理的把握,也體現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工藝技術水平。1971年,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看到銅奔馬后,不由感慨道:“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藝術珍品?!?/p>
銅奔馬體現了東漢工匠天才的創(chuàng)造力和高超的鑄造工藝,也是漢代人勇武豪邁的氣概、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現,反映了漢王朝的強大與富足。
林語堂與廖翠鳳舉行婚禮后,跟她商量說:“結婚證書只有在離婚時才有用,我們燒掉它吧,今后用不著它的?!庇谑?,他點燃一根火柴將結婚證書燒掉了,以此表示他要與妻子永遠相愛、白頭偕老的決心。后來,他們果然恩愛一生,被傳為佳話。
西南聯(lián)大時期,校長梅貽琦千辛萬苦地向教育部要來一筆學生補助金。按規(guī)定,他家的四個孩子都有資格申請補助金,但他卻一個都不準沾邊。其實,他家那個時候的生活十分困難,可他寧肯變賣家產、向別人借錢,或讓夫人做米糕賣來補貼家用,也要避“瓜田李下”之嫌。
李大釗原名李耆年,谷家私塾的單子鰲先生之所以給他起這個名字,是希望他能夠健康長壽。1913年東渡日本時,李耆年依《方言》中的“釗,遠也,燕之北部曰釗”,將自己改名為李大釗,以表明自己救國救民的遠大抱負。
章太炎于日常之事上有些“癡”,有時出門都不能自歸。他在東吳大學的同事黃人也是一個“癡人”。他們有一次去茶館小坐,結賬時才發(fā)現都沒帶錢,便決定將章太炎留下做“人質”,黃人回去取錢。不料黃人回家后,正巧收到朋友寄來的書,一時看入了迷,不知不覺就將章太炎拋在了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