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揚
現(xiàn)在的孩子雖然享受著比以往更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但細思起來,其實也很不容易:升學的壓力、競爭的激烈、將來就業(yè)的困擾……一些孩子會因為現(xiàn)實的壓力而悲觀消極、一蹶不振,甚至產(chǎn)生消極避世的想法,家長們往往事后才驚覺:小時候那個活潑可愛、活蹦亂跳的孩子去哪兒了?生活本不易,家長們要在充分理解和寬容孩子的基礎上,教育孩子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性格,這樣孩子才能擁有一身“盔甲”,去應對未來更大的挑戰(zhàn)。
如果家長們實在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可以從喜劇片《亞歷山大和他最糟糕的一天》中找到答案。亞歷山大馬上就12歲了,家人都在為各自的事忙碌而忽略了他,令他十分不滿。于是,在他12歲生日的前夜,他許愿希望家人像他一樣經(jīng)歷最糟糕的一天。結(jié)果第二天,家人都過得十分糟糕,接踵而來的麻煩打亂了大家原來的計劃,發(fā)生了不少啼笑皆非的事。但一家人無論面臨何種窘境,最終都能團結(jié)起來,一起去面對麻煩,相互加油去戰(zhàn)勝挫折,即便經(jīng)歷再大的挑戰(zhàn),遭遇再多的打擊,也無所畏懼。亞歷山大的父母這樣教育孩子:“沒有哪一天是糟糕的,主要取決于你對生活的看法?!彼麄兩钚胖灰e極樂觀地面對生活,所有難題都會迎刃而解,麻煩總會過去,今天依舊很美好。
影片的情節(jié)雖然富有戲劇性,但細細想來,我們的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我們終其一生,都要像小時候玩過的任天堂游戲《超級馬里奧》里的馬里奧那樣,不停地跳躍、奔跑,戰(zhàn)勝一個個“妖魔鬼怪”,才能迎來禮炮響起的那一刻,然而輕松只是暫時的,接下來的挑戰(zhàn)更加艱巨,這就更需要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了,家長都是如此,更何況孩子了。
有些孩子做事特別認真執(zhí)著,遇事愛鉆牛角尖,總愛往壞處想,而且越想情緒越低落,覺得周圍的人都對不起他,都想看他的笑話,于是關緊了自己的心門,對世界充滿了抵觸和敵意。
孩子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認知有一定局限性,家長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而應該引導孩子看到事物并非只有一面。比如,原本家長和孩子要去動物園,但因為突降暴雨沒去成。孩子覺得老天爺太不公平了,怎么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要在快出發(fā)時下雨,于是委屈地又哭又鬧。家長可以勸慰孩子:幸好還沒出門,如果走在半路上遇到暴雨,一旦車子拋錨或遇到積水可能會更危險。像現(xiàn)在這樣在家里才是最安全踏實的,等雨過天晴再去也不遲。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想象半路遇暴雨可能發(fā)生的危險,讓孩子得到心理平衡并接受現(xiàn)實。每次孩子遇到諸如此類的情況,家長都可以引導孩子這么想,幫孩子養(yǎng)成健康的心態(tài)。
別看有的孩子平時大大咧咧、樂樂呵呵,但只要在學習或生活上遇到一點兒坎坷和挫折,就會垂頭喪氣,凡事都喜歡推卸責任和逃避,甚至輕言放棄,覺得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家長要告訴孩子一句老話:“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贝煺酆屠щy往往可以讓人重新認識自己。家長不要迫不及待地出面或出手幫孩子“擺平”,而要通過讓孩子經(jīng)歷困難和挫折,讓他從中總結(jié)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到了什么,并逐漸掌握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巧。要讓孩子充分體驗“摔倒了才能學會站起來”這句話,給孩子更多自己做主的機會,放手讓他去選擇、判斷和挑戰(zhàn),從而不斷增加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種考驗下變得更獨立和強大。
有的孩子遇事的第一反應,不是去積極地觀察、了解和應對,而是滿腹牢騷、滿嘴怨言,整個人顯得很頹廢、過激,渾身上下充滿了“負能量”,讓周圍人不愿意再和孩子交流、交往,影響了孩子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家長要告訴孩子,抱怨不但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讓自己的情緒陷入谷底,做出錯誤的決策,而且還容易給人留下性格暴躁、心胸狹隘的負面印象。家長要告訴孩子與其怨天怨地,不如腳踏實地,想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嘗試積極地改變現(xiàn)狀。如果情況不是憑一己之力就能改變的,那就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回憶一些開心的經(jīng)歷,做一些令自己振奮的事,分散一下注意力,等情緒平復之后,再以更好的面貌和心態(tài)去面對。
有些孩子上了小學高年級或進入青春期后,隨著見識的增多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往往變得敏感多疑,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一切,對老師或家長充滿了戒備,老師或家長多說了兩句,孩子就會覺得“生活沒意思”。
家長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和有相同興趣愛好、年齡和經(jīng)歷相仿、從小一起長大的小伙伴一起玩兒,可以去彼此家里做客,還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相約去戶外跑步、游泳、打球,或者一起去圖書館自習、去電影院看動畫片、組團參加藝術類培訓等。和小伙伴的交流,能為孩子的世界打開一扇窗,讓孩子看到別人是怎么生活和學習的,孩子們在互動中傾吐心事、互相參謀,也更容易打開心結(jié),讓孩子更樂觀、更從容。
有的孩子覺得家長或他人對自己好是應該的、必須的,只要稍微感到被對方輕視和忽略,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落差,覺得家長不重視自己、別人看不起自己,于是便開始各種“作”,殊不知這樣不僅會傷了家長或別人的心,而且會讓自己逐漸陷入悲觀中不能自拔。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家長可以教孩子記憶歌詞并學唱,同時還要告訴孩子,沒有人有義務必須對你好,如果得到了他人的關愛和善待,要懂得知足、學會感恩、記得回報,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更多的積極回饋、關愛和幫助。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鼓勵孩子積極地伸出援手,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對方,不僅會收獲更多的友誼,而且孩子的思想會更開闊,心胸會更寬廣,會擁有更陽光的心態(tài)。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寫道:“如果你為錯過了太陽的升起而流淚,那么你也會錯過滿天的群星?!比酥挥邪具^糟糕的時刻,才會更加珍惜美好的日子。從今天起,教育孩子做一個積極樂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