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南·瑪薩林 沄鴻譯
把父母(他們的工作是制訂規(guī)則)和孩子(他們的工作是質疑規(guī)則)放在一起,由此產(chǎn)生的家庭紛爭于幾秒鐘內便能把幸福溫馨的家變成個“雷區(qū)”,也能把從前理智大氣的家長逼到抓狂的邊緣。立規(guī)矩有時極誘人,但滑落到另一個極端,則是完全沒了規(guī)矩。
但是,我們都知道,如果父母不立規(guī)矩會發(fā)生什么。孩子無規(guī)矩,則人人厭棄之。轉念一想,那些不折不扣嚴格執(zhí)行板上釘釘規(guī)矩的父母又當如何呢?
制訂公平的家規(guī)并堅持執(zhí)行是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兩件事。父母們往往會認真地制訂規(guī)則,但結果卻被孩子們以哄騙、威脅、哭鬧等手段化為烏有,不了了之。最后,這所謂的家規(guī)也就含糊其辭,成了一鍋餛飩湯。
想想也是,即使是最有耐心的父母也會遇到無奈的現(xiàn)實情況。
“我有時會和女兒爭吵,然后我討厭自己沒有堅持自己的立場,讓她的態(tài)度影響我!不幸的是,有時到最后我變得非常沮喪。我在憤怒中制訂家規(guī),執(zhí)行了幾天,然后又不了了之了。我做了10年的單親媽媽,我總覺得我是在努力彌補一些東西?!?/p>
“有很多次,我內心知道我應該說‘不’,并堅持自己的決定。但是當你有了一個聰明的孩子,他們會用幾個理由來解釋為什么你的答案應該是‘是’時,就很難說‘不’了?!?/p>
“如果我敢說‘不’并堅持自己的決定,那么我就是整個社區(qū)里‘最刻薄的媽媽’。我收到了一份清單,上面寫著其他所有說‘是’的媽媽,而我是‘唯一’說‘不’的媽媽……”
“我17歲的女兒有時會讓我感覺很不舒服。我聽女兒說,‘其他家長就沒這么事兒’,或者是,‘我在放假,為什么不能白天睡覺,晚上和朋友聊天?’這讓我覺得我是唯一一個擔心自己孩子的母親,因為其他父母該放手時就放手……”
面對上面的情形,家長們該怎么辦?你本不想成為一個專橫跋扈的惡婆娘,但一旦你打開了爭論的大門,那就壞事了。專家會告訴父母要堅定和一致,但他們也強調靈活和愿意與孩子談判的重要性,這不是矛盾的嗎?《養(yǎng)育適者生存的孩子》的作者羅伯特·布魯克斯和薩姆·戈德斯坦認為:“一致性并不等同于僵化或不靈活。一貫的管教方式需要對家規(guī)和后果進行深思熟慮的修改,比如當孩子到了青春期,允許他們周末晚點回家。如果有必要進行修改,應該與孩子討論,讓他們了解改變的原因,并提供意見?!?/p>
制訂孩子們要遵守的家規(guī)是一個由來已久的難題。但有了創(chuàng)造力、愛和無限的耐心,你就能“活”過來!有一位家庭教育專家說:“孩子們試探家長的底線是很正常的——無論是在言語上還是在行動上。從成人的權威中建立獨立是孩子找到自己風格的健康方式。問題是,父母如何才能在允許孩子表達情感的同時保持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威,以及在設置必要的限制之間把握好微妙的界限。”
底線就是父母需要負責,但他們也必須愿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并準備在必要時改變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