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會
“老師,有人罵我?!闭诮虒W樓外排隊等待放學的小泉突然找我告狀。
“誰?”我問。
“是小丹?!毙∪檬种赶蛩臉恰m樦氖种傅姆较?,我看到孩子們正在樓道內(nèi)排隊,有幾個學生在往下比畫著?!八齽偛庞弥兄钢钢?,我看到了?!毙∪獨鈶嵉卣f。
“你怎么知道她在罵你?”我有點好奇。
“她以前就罵過我,我沒搭理她?!毙∪瓪馕聪?。
“我們先排隊放學,明天我來處理?!蔽野参克?。
送孩子們出校門后,我趕緊跑到四樓了解情況。原來,小丹伸出的并不是中指,而是食指,她在和同學們數(shù)樹上的杏子。
孩子之間許多誤會都是這樣自認為的“眼見為實”造成的。為此,我決定召開一次微班會談?wù)勥@個問題。
第二天,我利用晨會時間與孩子們聊起了相關(guān)話題?!昂⒆觽?,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稱是‘比眼力’,看誰觀察得最仔細?!蔽掖蜷_課件,讓孩子們判斷。“請仔細觀察這兩組線段,每組中的哪一條線段更長一些?”
不出我所料,大部分孩子的回答都是錯誤的,只有兩三名同學判斷正確。
“剛剛大家判斷了,下面我們請同學來驗證一下。”我請兩個孩子上臺用刻度尺驗證大家的猜測。
“啊,竟然一樣長!”
“不可能,一看就不一樣長?!本髲姷男『踢€在嘴硬,非要自己上臺驗證一下,結(jié)果當然是一樣長。
“孩子們,剛才小禾同學又上講臺驗證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兩組線段中的“1”和“2”確實是同樣長的。玩了這個小游戲后,你想說點什么?”
“老師,我想說眼睛欺騙了我們?!薄袄蠋?,我們經(jīng)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現(xiàn)在看來這句話不一定是對的。”孩子們議論紛紛。
“孩子們,你們說得特別好。我們在生活、學習中,有沒有經(jīng)歷過這種事情呢?”
“有一次我和妹妹在路邊玩,妹妹突然向路中間跑去,我想把她拉回來,結(jié)果把妹妹拽倒了。媽媽以為我是故意的,批評了我一頓?!毙⊥谝粋€說。
子涵也站起來分享:“老師,上次我擦黑板夠不著,子騰幫我搬來凳子,結(jié)果我沒站穩(wěn),摔倒了。本來子騰是想幫助我,同學們卻以為是他把我弄倒的,都在責怪他。后來我給大家解釋了,大家才知道錯怪了子騰?!?/p>
班里很多孩子爭相說著類似的事情。我望向小泉,他的小手似舉非舉。我微笑著示意他發(fā)言。
“老師,昨天我是不是也冤枉了小丹?她可能不是在罵我?”小泉試探著問。
“對啊,小泉,老師也正想告訴你真相。昨天小丹是和同學數(shù)杏子,并沒有對你豎中指?!?/p>
“老師,以后我一定搞清楚情況了再進行判斷?!毙∪χf。
“孩子們,通過今天的游戲,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問。
“眼見不一定為實?!焙⒆觽儺惪谕暤卣f。
“很多情況下,我們要眼見為實。但事物是復(fù)雜的,有時也不一定眼見就為實,需要我們進一步了解?!蔽易詈罂偨Y(jié)道。
點評:
兩張小小的圖片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印證了“眼見不一定為實”的道理。再聯(lián)系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就能增強教育效果。這樣的“看眼力”游戲,學生是很喜歡的,班主任一定要注意收集并運用。(丁如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