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東,高佳慧,陳學習,梁忠秋,管永明,甄康哲
(1.華北科技學院,北京 101601;2.中煤科工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撫順 113122)
我國煤層氣(煤層瓦斯)資源豐富,開發(fā)和利用潛力巨大,但煤層滲透率普遍偏低,一般在0.001~1.8×10-3μm2范圍內[1],致使瓦斯抽采困難,不僅商業(yè)開采面臨挑戰(zhàn),而且制約煤礦安全高效生產(chǎn)[2,3]。我國的煤炭工作者對提高煤層滲透性進行了長期探索和實踐[4-8],目前提高煤層滲透性的方法主要有開采解放層、水力壓裂、水力割縫、深孔爆破、液態(tài)CO2(L-CO2)爆破等為代表的孔裂隙重構技術以及注熱、微波、聲波等為代表的瓦斯強化解吸技術。
與以上眾多壓裂增透技術相比,L-CO2壓裂具有壓裂增透和驅替置換的雙重瓦斯強化抽采作用,是目前低透氣性煤層壓裂改造方法的研究熱點。國內外現(xiàn)階段關于CO2壓裂增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相似模擬和油氣增產(chǎn)現(xiàn)場試驗。物理相似模擬實驗方面:盧義玉等[9]、JIANG 等通過實驗研究了L-CO2和超臨界CO2(SC-CO2)壓裂花崗巖和頁巖試件過程起裂壓力特征[10],發(fā)現(xiàn)CO2壓裂的起裂壓力要低于水力壓裂。樊世星等建立了L-CO2壓裂煤巖起裂壓力計算模型[11],推導了水和L-CO2壓裂注液量的量化表。趙胤翔等[12]、鮑先凱等運用高壓脈沖放電系統(tǒng)對不同強度的相似材料進行水中放電致裂實驗得出[13]:試樣強度越大,形成貫通裂紋所需脈沖放電次數(shù)越多,所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大;同時放電電壓越高,煤樣內部裂隙的數(shù)量和節(jié)點數(shù)量越多、總長度越長、平均寬度越寬以及裂隙率越大;放電電壓越高,分形維數(shù)和裂隙分布初值的對數(shù)值越大紋后的試樣鉆孔內部裂隙發(fā)育越豐富。
綜上所述,目前L-CO2壓裂技術、電脈沖沖擊致裂技術的應用仍主要集中在非常規(guī)油氣資源開發(fā)行業(yè),其在井下煤層增透方面的研究仍處于理論和實驗探索階段,相關工業(yè)試驗在國內鮮見報道。鑒于此,筆者類比液態(tài)CO2相變氣化的機理,提出利用電脈沖放電過程的熱效應直接氣化液態(tài)CO2為超臨界態(tài)CO2壓裂煤體的思路,并根據(jù)自制的高壓脈沖放電激勵液態(tài)CO2壓力響應實驗裝置對高壓脈沖放電激勵液態(tài)CO2相變過程電、熱、力多場耦合的復雜過程進行定量研究,為該技術實現(xiàn)井下應用提供理論支撐。
高壓電脈沖放電過程,主要原理是將電容中儲存的電能轉換為熱能,形成高溫高壓沖擊波;C為脈沖電源的電容,U為電容充電電壓,則脈沖電源中電容存儲的能量WC可表示為
(1)
本次實驗組合128個10 000 UF/400 V電容,得出容量為0.02 F/2500 V的起爆容量。通過改變起爆電壓等級分別為1500 V、2000 V、2500 V實現(xiàn)三個等級放電能量實驗,放電能量分別為20 kJ、40 kJ、50 kJ。
CO2的物性狀態(tài)與溫度、壓力密切相關,當溫度超過31.1℃且壓力大于7.38 MPa時,處于超臨界狀態(tài)。該狀態(tài)具有與其液態(tài)時相近的密度,粘度卻與其氣態(tài)時相似,氣爆過程的CO2各狀態(tài)參數(shù),如溫度、壓力、密度等可利用其物態(tài)方程計算,該物態(tài)方程是科研工作者經(jīng)過長期實踐而總結出的較為準確的經(jīng)驗公式。
1996年Span和Wagner針對CO2的P-V-T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后,共同提出了一種適用于CO2物性參數(shù)計算的基于亥姆霍茲自由能的狀態(tài)方程,簡稱SW方程,其溫度適用范圍為216.59~1100 K,壓力最高可達800 MPa,計算CO2熱力學參數(shù)具有很高的精度,為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所推薦。CO2的物性參數(shù)計算方程的具體形式如下
A(ρ,T)/(RgT)=φ(δ,τ)=φ0(δ,τ)+φr(δ,τ)
(2)
(3)
(4)
式中
Δ={(1-τ)+Ai[(δ-1)2]1/(2βi)}2+
Bi[(δ-1)2]αi
式中:A為亥姆霍茲自由能;φ為無量綱亥姆霍茲自由能;φ0為理想部分無量綱亥姆霍茲自由能;φr為殘余部分無量綱亥姆霍茲自由能;Rg為氣體常數(shù),0.188924 kJ/(kg·K);δ為折算密度,δ=ρ/ρc;τ為反折算溫度,τ=Tc/T;CO2臨界溫度Tc=304.1282 K,臨界密度ρc=467.6 kg/m3。
(5)
(6)
(7)
(8)
(9)
(10)
(11)
式(5)為p-v-T關系式;式(6)~式(11)分別為熵s、內能u、焓h、定容熱容cv、定壓熱容cp、聲速w的計算式,內能單位為J/kg,熵、焓、定容熱容、定壓熱容的單位均為J/(kg·K),聲速單位為m/s。
根據(jù)上述計算公式,計算使用refprop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計算,為方便將反應釜內0.6 kg液態(tài)CO2換算為1 kg標準情況下進行計算。表1為20 kJ、30 kJ、50 kJ能量氣化后內能變化表。SW方程計算參數(shù)見表2。
表 1 液態(tài)CO2氣化內能計算參數(shù)表
表 2 SW方程計算參數(shù)表
研究高壓放電過程中的能量轉換關系,根據(jù)放電能量E與儲能電容C、和充電電壓U之間關系,調整放電能量;同時考察電極間距對放電能量的相關性。針對超臨界CO2相變過程符合熱力學理論、Span & Wagner和等熵方程狀態(tài)方程,分析計算各因素對反應釜內超臨界CO2壓力變化的影響,建立主要影響因素與超臨界CO2壓力反應特征參數(shù)(相變壓力峰值、升壓時間、降壓時間)間的關系,確定高壓放電激勵超臨界CO2反應數(shù)學模型。
高壓脈沖放電激勵超臨界CO2壓力響應測試裝置壓力測試部分由加注裝置、放電裝置、監(jiān)測裝置、反應釜等組成,如圖1、圖2所示。
圖 1 高壓脈沖放電激勵超臨界CO2放電系統(tǒng)Fig. 1 Measurement circuit supercritical CO2 phase-transition test system under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pulses discharge
圖 2 高壓脈沖放電激勵超臨界CO2壓力響應測試裝置Fig. 2 Supercritical CO2 phase-transition pressure response testing device under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pulses discharge
(1)接通220V交流電通過升壓變壓器將電壓升高,升高后的交流電通過可控整流裝置變成直流電給儲能裝置充電,達到預設值。
(2)啟動液態(tài)CO2加注系統(tǒng),將液態(tài)CO2加注進超臨界CO2相變反應釜。
(3)調試壓力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檢查各系統(tǒng)連接線路。
(4)閉合點火開關使電路導通,電能經(jīng)過放電參數(shù)調節(jié)模塊后在放電電極處釋放,通過控制平臺的按鍵對整個過程進行控制,信號采集則是通過示波器與系統(tǒng)中的電壓傳感器和電流傳感器進行收集。該系統(tǒng)由成都泰斯特電子信息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的TST6200瞬態(tài)信號測試儀、信號連接線、筆記本電腦和TST6200瞬態(tài)信號測試儀自帶軟件DAP7.10,主要采集液態(tài)CO2相變全程中反應低釜內的超臨界CO2壓力變化。見圖3。
圖 3 超臨界CO2相變試驗裝置Fig. 3 Supercritical CO2 phase-transition testing device
為得到高壓脈沖放電激勵超臨界CO2相變壓力,將高頻壓力傳感器固定于反應釜壁上,通過示波器監(jiān)測超臨界CO2相變壓力變化時程曲線。
高壓點火開關通電后,瞬態(tài)信號測試儀記錄壓力傳感器A的數(shù)據(jù),得到液態(tài)CO2相變?yōu)槌R界態(tài)CO2后反應釜內的壓力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通電時,電極放電產(chǎn)生熱量,使得液態(tài)CO2瞬時加熱,部分液態(tài)CO2吸熱氣化,此時CO2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分子間間距增大,液態(tài)CO2迅速氣化,放電結束后試驗結束,整個液態(tài)CO2氣化時間約為0~1.8 ms之間。為分析電極放電后反應釜內壓力曲線變化特征,將試驗曲線提取出來如圖4所示。
(1)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三種放電能量下反應釜內超臨界態(tài)CO2壓力變化狀態(tài),在0~0.3 ms范圍內監(jiān)測曲線為脈沖波形曲線,該范圍內電脈沖快速振動,壓力波動較大,主要是因為電脈沖波影響所致。
(2)在0.3~1.8 ms范圍壓力曲線接近直線,該階段表明電脈沖放電階段結束,部分液態(tài)CO2快速吸熱氣化的過程,壓力上升并穩(wěn)定。
(3)在20 kJ、40 kJ、50 kJ放電能量下壓力監(jiān)測曲線顯示的壓力值與計算得出數(shù)據(jù)相關性較好,說明采用電脈放電產(chǎn)生的能量對激勵液態(tài)CO2相變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圖 4 反應釜內超臨界態(tài)CO2壓力監(jiān)測曲線Fig. 4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utoclave pressure monitoring curve
(1)采用Span&Wagner狀態(tài)方程,從熱力學角度出發(fā),結合refprop數(shù)值計算軟件分析計算,得出理論氣化壓力與實驗測試數(shù)據(jù)相符,說明高壓電脈沖放電熱效應對液態(tài)CO2有氣化作用。
(2)通過改變起爆電壓,測得反應釜內超臨界CO2壓力動態(tài)響應壓力值隨電脈沖能量增大而增大,同時沖擊壓大也呈增大趨勢。結果表明理論計算反應釜氣化能量的準確性,結果顯示反應釜內的壓力與放電能量相關性較好。
(3)通過實驗研究表明,采用高壓脈沖放電激勵超臨界CO2過程中,既有高壓脈沖波作用,同時由于脈沖放電熱效應使反應釜內部分液態(tài)CO2氣化產(chǎn)生相變壓力,說明高壓脈沖放電激勵超臨界CO2應用于低滲透煤層增透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