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昉 山西省朔州市第四中學
張志公曾說過:“語文教學是基礎教育中的‘老大難’,作文教學又是‘老大難’中的‘老大難’?!遍L期以來,由于“教材無序列”“評價無標準”等原因,我國的作文教學在“一條暗胡同”中摸索前行,由于缺乏一套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我國的作文教學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構建作文教學新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缺乏必需的教學序列、缺乏必備的教材、缺乏必要的教學過程是當前作文教學存在的三大問題。多年來,我們的作文教學呈現(xiàn)一種無序粗放狀態(tài):缺乏系統(tǒng)、規(guī)范指導和訓練。缺乏科學的序列,沒有較周密的計劃,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培養(yǎng)學生哪些寫作能力,沒有通盤考慮,前后作文訓練沒有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作文應該教什么,哪些寫作知識應該教,什么時候教,大家都心中無數(shù)。這無疑是作文教學的大忌。
教師沒有教材,學生沒有課本。作文用什么來教?現(xiàn)今中學語文教材以閱讀訓練為主,作文知識和作文訓練散見于有關課文及單元知識之后,無法形成科學、系統(tǒng)、可操作性強的作文教材體系,導致作文課堂教學內容嚴重缺失。
新課程標準要求:“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p>
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作文應該怎樣教?作文應當注重對學生寫作的指導,引導學生運用作文方法去表達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的觀察、體驗與感悟。作文課堂教學如何安排,訓練什么,如何設計作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何展開。這些至關重要的過程,在我們的作文課堂教學中卻嚴重缺失了。許多作文指導課實際上沒有指導的過程。一直以來,不少語文教師都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科學的環(huán)節(jié)和內容充分的作文指導施教方案。同時,作文批改方式仍然單一,作文教學依舊是教師全權包辦;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乏溝通。這些均導致作文教學效率低下。
作文教學的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所有的語文教師,嚴重影響著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提高,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學工作者的心頭之痛。
早在1980 年,現(xiàn)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指出我國的語文教學沒有形成一個周密的體系,時至今日,我們的寫作教學仍處于混亂與無序的狀態(tài)?!邦}目+范文”“情境+活動”已成為當前作文教學的僵化套路,這種教學模式有著很明顯的缺陷——寫作過程缺乏指導、寫作思維無支架。
聽說讀寫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在作文教學中,哪些項目需要教師著力去訓練?這些項目應該怎樣組織安排,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些都需要教師認真調查研究。
作文教學體系構建必須做到作文教學有序化:對整個學段有較為嚴密的、科學的、整體的計劃和部署,使寫作內容、寫作知識、情意發(fā)展做到和諧發(fā)展。作文指導課程化:把作文當作課程來認真對待,做到作文有教材,作文課有教案,以改變作文沒有課程的尷尬局面。作文指導過程化:習作前認真指導,習作后認真講評,努力增強作文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新課程標準列出了初中作文的基本能力:
(1)審題能力:能讀懂作文題目和有關情景或材料;
(2)立意能力:能確定寫作要點和中心;
(3)觀察能力: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習慣,捕捉事物的特征;
(4)體驗感受能力: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5)思維能力:養(yǎng)成思考生活、想象的習慣,能對閱讀內容、生活現(xiàn)象或社會現(xiàn)象進行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
(6)選材能力:選取符合題意的材料,寫出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7)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等各種文體的寫作能力。
初中作文的基本能力還包括聯(lián)想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篇章結構能力、修改能力等。
寫作教學盡管定“序”難覓,但基本的規(guī)律和序列還是可以找尋的。按審題、構思、列提綱、寫初稿、修改等訓練項目便可組成初中作文的訓練線索。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原則。教師可依據(jù)現(xiàn)行教材主題單元的特點,參照教材中重點提及的寫作知識,挖掘文本中在立意、選材、表現(xiàn)方法等某個方面突出的特點,確定訓練的重點。八年級第二學期第五單元是學習游記,課文有《壺口瀑布》《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經過麗江》。教師就可以把這個單元的作文訓練點確定為“學寫游記”。
教師可依據(jù)教材的不同文體,確定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多種文體的訓練,然后進行擴寫、續(xù)寫、縮寫、改寫、仿寫,可以是感受,也可以是評論等等。這是為完成寫作能力目標而設置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經緯交織、兼顧整體、突出重點的安排。教師要力求每次訓練有明確的目標,一個學期的訓練連成一條較為突出的訓練重點,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要實現(xiàn)寫作教材的教學化,就需要設計一套切實可行的寫作教學學本。作文指導學本應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基點,圍繞明確的教學目標,可設計為五個內容:
(1)實例導入:以具體的正反兩方面的學生作文實例導入,重在有針對性啟發(fā),明確這一課的教學目標。
(2)方法例談:引用名家名篇,啟發(fā)學生領悟方法,使學生實現(xiàn)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
(3)片段仿寫:從實踐中我們認識到,片段訓練十分重要。在片段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寫作方法作歸納,實現(xiàn)理性認識的提升。
(4)范文引路:提供同齡人的相同要求甚至相同題目的范文,給學生作示范與參考,降低訓練的難度,幫助學生調動已有的閱讀與生活經驗,讓學生主動建構寫作知識。
(5)篇章訓練:讓學生在交流構思的基礎上獨立完成,把寫作知識轉化為寫作能力。
各環(huán)節(jié)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無論是選文后的評點還是方法的指導,無論是片段訓練還是篇章訓練,都從這一目標出發(fā)。
寫作訓練應較多地引用示范性的文章,這是基于作文訓練的一個認識,即寫作訓練階段是處于模仿、學習、積累的階段,中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是“模仿—積累—創(chuàng)新”,沒有一定的模仿作基礎,創(chuàng)新只是空中樓閣。從知識到能力,必須經過訓練,才能被學生很好地掌握。這個訓練的媒介,便是“片段”。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片段”仿寫在學習領會掌握某項寫作能力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寫作教學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情。有了教學學本,教師可以依本施教,學生可以自己學習揣摩,過去被專家詬病的作文教學沒有課程、作文指導缺乏過程的頑癥便有了治療的良藥。
作文常規(guī)指導方法一般有五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明確目標,激發(fā)情趣;名作引導,點撥章法;片段訓練,強化要點;范文引路,開闊思路;交流構思,篇章訓練。
作文指導是一個很復雜的教學過程,應該從寫作過程學、寫作心理學等方面構建。
作文教學的關鍵是實施教學指導的過程化。教師要認真寫好作文指導教案,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把握寫作方法。導學法應多樣化,可以采用“自學法”“討論法”“講解法”“評析法”等,以多種導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找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去學習,真正領會作文章法。出示作文題后,讓學生就作文的材料、構思、章法發(fā)表看法,互相啟發(fā),互相學習,活躍思維,開闊視野。交流之后,讓學生進行隨堂訓練。作文完成后,要進行多元批改,重點講評。對優(yōu)生的作文要戴著顯微鏡“挑刺”,對后進生的作文要戴著放大鏡找“閃光點”。作文講評不只是指出,不只是糾正,更是一種欣賞,一種激勵。
在作文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充分運用教學智慧,引導學生切實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是體驗生命的過程,是對生命意義的叩問與建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內心世界,正確地認識和分析自己,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學生通過作文寫作,促進自身精神和思維的不斷自我完善、豐富與發(fā)展。
總之,構建寫作教學體系,不僅需要教師對學情的準確把控和單元整體架構,更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和過程中的用心引領。只要我們教師精心備課,悉心研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定能有美麗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