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熱娜依·買買提江,聶 磊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yī)院放射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腸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O)屬于急腹癥的一種,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在臨床上有較高的發(fā)病率[1]。無論是哪種因素引發(fā)的腸道內容物無法順利通過腸道、無法正常運行的情況都被臨床稱為腸梗阻,是外科疾病中常見的一種。根據(jù)相關研究顯示,在發(fā)生的急性腹痛的患者中,約有15%的患者是由于腸梗阻造成的[2]。當這種疾病發(fā)生時,不僅會造成腸管本身出現(xiàn)問題,導致其解剖功能產生變化、腸管功能出現(xiàn)改變,還會造成患者出現(xiàn)全身性的生理紊亂情況,若患者在發(fā)生腸梗阻后,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進行干預,嚴重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威脅,因而及時的治療對于干預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癥狀意義重大。根據(jù)臨床上對該疾病的研究中顯示,在小兒外科手術后、婦科腫瘤或結直腸等外科手術干預后,易發(fā)生小腸梗阻[3]。經(jīng)過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在進行結腸切除術后,有約有10%的患者在其接受手術干預后的3年內至少會發(fā)作小腸梗阻1次[4]。且這類疾病在經(jīng)過治療后也易出現(xiàn)復發(fā)的情況,經(jīng)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在非手術治療的患者中,約有12%的患者在其治療的1年內會再次由于疾病復發(fā)而再次接受治療[5]。在成年人發(fā)生的大腸梗阻中,經(jīng)過臨床對該疾病的發(fā)生原因分析,顯示結直腸腫瘤就是導致這種疾病發(fā)生的最常見原因[6]。通過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在結直腸腫瘤的并發(fā)癥中,大腸梗阻的占比約達到了80%,且其發(fā)生位置大多在乙狀結腸中[7]。腸梗阻的發(fā)生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其中常見的癥狀包括嘔吐、便秘、無排便排氣、腹痛等,給患者帶來的影響較大[8]。由于腸梗阻的引起原因不同,其疾病類型也有所差異,因此在臨床治療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還需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因,結合患者的腸梗阻疾病類型,為其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9]。因而治療前需要采取有效的診斷方式,對患者的病情加以診斷,明確患者的疾病類型。目前臨床上提出了多層螺旋CT的診斷方式,臨床發(fā)現(xiàn)這種診斷方式所起到的診斷效果能夠有效診斷出患者的疾病類型,從而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jù)參考。為進一步明確多層螺旋CT的診斷效果,本研究就收治的腸梗阻患者進行分析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新疆醫(y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yī)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腸梗阻患者100例進行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腹部X線診斷與多層螺旋CT診斷。100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齡53~76歲,平均年齡(65.89±12.31)歲。將患者的手術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手術病理結果顯示:動力性梗阻29例、絞窄性梗阻31例、機械性梗阻40例。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腹部X線診斷,指導患者采取站位體位進行掃描,再根據(jù)患者的情況,指導患者取臥位進行檢查[10]。在為患者開展多層螺旋CT檢查前,采用GE64排多層螺旋CT機為患者開展診斷,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接受屏氣訓練,在檢查中,指導患者選擇仰臥位于檢查床上,使患者的機體平行于檢查床,使患者上肢抱緊頭部,保持下肢的彎曲狀態(tài),此后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使患者按照指令屏氣,配合護理人員開展檢查工作,這樣才能獲取更為可靠、清晰的圖像信息。在為患者檢查間,需注意多層螺旋CT的參數(shù)情況,設置厚度為6 mm,管電流為230 mA,電壓為120~140 kV,調整層間距為2.5~12.50 mm,在選擇對比劑時,注意控制對比劑的注射速率,注意不可忽慢忽快,保持勻速注入。在患者的對比劑注射完成后,護理人員應當開展掃描工作,掃描區(qū)域包括患者的靜脈區(qū)域與動脈區(qū)域。在完成掃描后,上傳掃描的圖像信息,由系統(tǒng)的工作站對圖像信息進行處理。
對比兩種診斷方式下的總診斷準確率、不同疾病類型的診斷準確率、病因檢查率以及診斷方式中的操作復雜度評分、圖像清晰度評分與舒適性評分。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多層螺旋CT的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X線診斷(P<0.05),見表1。
表1 診斷準確率對比[n(%)]
觀察組患者的不同疾病類型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疾病類型的診斷準確率對比[n(%)]
多層螺旋CT的病因檢出率顯著高于腹部X線診斷(P<0.05),見表3。
表3 病因檢出率對比[n(%)]
多層螺旋CT的操作復雜度評分低于X線診斷,多層螺旋CT的圖像清晰度評分與舒適性評分高于X線診斷,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診斷評分對比(±s,分)
表4 兩組診斷評分對比(±s,分)
診斷方法例數(shù)操作復雜度評分圖像清晰度評分舒適性評分多層螺旋CT 100 3.23±0.59 79.52±12.61 83.94±15.74 X線 100 7.19±0.68 60.37±10.85 61.53±11.85 t 43.986 11.512 11.375 P 0.000 0.000 0.000
現(xiàn)階段,臨床在治療多數(shù)疾病前,均會進行有關的診斷檢查,以便及時了解病因所在,掌握疾病類型,使治療更具針對性,提升整體臨床療效。腸梗阻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急腹癥,發(fā)病人數(shù)較多,且病情會呈快速發(fā)展,會引起患者出現(xiàn)嘔吐、排便排氣、腹脹、腹痛等癥狀,對患者的健康產生的不良影響較大[11]。腸梗阻發(fā)生不僅會對腸管本身造成較大影響,還會影響全身的生理功能,嚴重時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威脅[12]。腸梗阻有較多的類型,包括絞窄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機械性腸梗阻、單純性腸梗阻、血運性腸梗阻等。其中最為常見的類型之一就是機械性腸梗阻,引起這種疾病類型的常見原因為腸腔堵塞,如異物、糞塊,通常情況下這種原因引起的腸梗阻病情不嚴重,還有一些因素如腸壁病變、腸粘連、腹腔內腫瘤壓迫等都可能造成該疾病的發(fā)生。不同的疾病類型其發(fā)病原因不同,如血運性腸梗阻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腸系膜中的血栓形成或血管栓塞等導致,引起腸管血運障礙,從而造成腸內無法運行腸內容物,導致腸梗阻的發(fā)生。而絞窄性腸梗阻的發(fā)生通常是由腸系膜血管受壓或為栓塞堵塞引起,造成腸管失去活力。中老年群體為該疾病的主要發(fā)病群體,這是由于老年人群其機體功能隨著年齡的增大而不斷退化,胃腸功能也會不斷下降,機體中易合并許多慢性疾病,加上一些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下,造成腸梗阻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相關研究指出,該疾病的發(fā)生與人體年齡存在一定關聯(lián)性,其年齡越高,發(fā)生該疾病的死亡風險也就越大。因而在腸梗阻發(fā)生后,及時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治療方式是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患者機體恢復的關鍵所在。當下,手術為腸梗阻治療的主要方式,通過手術能夠將病灶有效切除,具有直接切顯著的治療效果,但在手術前,必須確定病灶情況,了解病灶大小和形態(tài),以便手術成功性的提升。
做好腸梗阻的早期診斷,對疾病治療和恢復效果均有著積極的提升作用,因此,臨床也愈發(fā)重視對腸梗阻疾病的診斷研究。然而,由于該病存在許多的類型,在治療中,還需要根據(jù)患者的不同疾病類型、不同病因展開針對性的治療,才能對癥下藥,改善患者的病情。若是在不明確患者的梗阻病因、病情嚴重程度、梗阻部位等情況下時就為患者采取不適當?shù)闹委煼绞?,就會導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間,耽誤患者的治療,因而選擇有效的診斷方式,明確患者的病情對于患者的治療十分重要[13]。目前臨床在腸梗阻的診斷中,采取的診斷方式較多,過去常應用腹部X線診斷方式,這種診斷方式下其空間分辨率較低,無法明確患者腸梗阻血運情況,在判斷患者的發(fā)病原因方面效果較差,因而診斷率較低。近年來推出了多層螺旋CT的診斷方式,該診斷方式的應用下能對患者的全腹進行快速的掃描,檢查準確率較高,能從最大程度上避免由腸蠕動或呼吸等因素形成偽影的影響,能將患者的病灶部位清晰地顯示出來,能更好地觀察患者病灶部位的細節(jié)情況,再與多平面重建技術的結合,能清晰顯示出病灶部位與之周圍的正常組織之間的關系,以免受組織重疊影響診斷結果[14]。在多層螺旋CT的診斷下,能更好地判斷梗阻的發(fā)生原因,還能將腸系膜的全貌更為精確地顯示出來,能對患者的腸壁、腸腔等部位清晰地進行觀察,有助于診斷準確率的有效提升。
基于本次研究,可得出以下結果:多層螺旋CT的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X線診斷(P<0.05)。且多層螺旋CT診斷方式的應用,能夠更好地判斷患者的疾病類型,在不同疾病類型的診斷中,均顯示為多層螺旋CT的檢出率顯著高于X線檢查(P<0.05);多層螺旋CT的病因檢出率顯著高于X線片檢查(P<0.05);在多層螺旋CT中的操作復雜度評分低于X線診斷,圖像清晰度評分與舒適性評分高于X線診斷,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也能有效地找出患者的疾病原因,取得更清晰的圖像,更好地判斷患者的病情。
綜上所述,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腸梗阻的診斷,能夠提升疾病的診斷準確率,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