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勝會
(菏澤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山東 菏澤 274000)
盆腔腫瘤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屬于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塊的最紅,盆腔腫塊是患者的主要表現(xiàn),其具有發(fā)病隱匿的特點[1-2]。受到工作生活壓力加大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盆腔腫瘤的發(fā)生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3]。盆腔腫瘤多涉及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卵巢轉移瘤、卵巢原發(fā)性惡性腫瘤等,疾病的發(fā)生會嚴重損傷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甚至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開展有效措施做患者的疾病有效診斷,來指導其接受科學、規(guī)范的治療促使預后改善意義重大[4-5]。目前,常采用影像學的方法來對盆腔惡性腫瘤診斷,其中CT、MR較為常用,不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其應用的價值存在一定的差異性[6]。為探究女性盆腔惡性腫瘤的CT和MR診斷價值,本研究以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女性盆腔惡性腫瘤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均為其實施CT檢查和MR檢查,對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以此總結CT檢查與MR檢查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菏澤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女性盆腔惡性腫瘤患者共計5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施以CT檢查和MR檢查,對其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颊吣挲g為24~62歲,均齡(45.63±6.98)歲,其中卵巢轉移瘤患者5例,卵巢原發(fā)性惡性腫瘤患者12例,子宮內膜癌患者15例,宮頸癌患者18例。
納入標準:①經(jīng)手術病理、超聲等檢查確診為盆腔惡性腫瘤者;②超聲檢查顯示存在無回聲區(qū),部分存在混合回聲,伴有包塊不規(guī)則、包膜增厚等的情況;③存在腹脹、腹痛、盆腔腫塊等癥狀;④依從性較好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②肝腎心等功能異常者;③血液/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④精神疾病史者;⑤拒絕配合本研究者。
采用東芝aquilion 64排螺旋CT掃描儀實施檢查,層間距設置為5 mm,層厚為5 mm,增強掃描時的層厚設置為3 mm,對盆腔部位實施平面掃描,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增強掃描。之后實施MR檢查,以3.0T核磁共振掃描儀實施檢查,在掃描的過程中,實施橫切面、冠狀位、矢狀位的掃描,設置層厚為5 mm,層間距為1 mm,檢查中依據(jù)事情開展脂肪抑制技術的應用,對于部分受檢者,可施以造影劑增強掃描。
對盆腔惡性腫瘤患者經(jīng)CT、MR檢查的結果作觀察,并分析盆腔惡性腫瘤的CT、MR影像學特點情況。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盆腔惡性腫瘤患者經(jīng)MR、CT檢查,其疾病檢出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CT、MR檢查結果分析[n(%)]
CT影像學特點:對于宮頸癌者,實施CT檢查,顯示其宮頸存在不均勻增厚的情況,平掃顯示為稍低密度,增強掃描顯示明顯的強化。對于子宮內膜癌者,其腫瘤體積增大明顯,部分伴有積液。對于卵巢原發(fā)性惡性腫瘤,多數(shù)為扁平狀大網(wǎng)膜,其邊界不清,分布不均勻,盆腔周圍存在較多的鈣化情況,同時伴有鈣化轉移的狀況。病發(fā)者中多數(shù)經(jīng)淋巴結的細致化檢查,可見異常增長。卵巢轉移瘤患者檢查顯示其病灶不均勻,伴有腹水癥狀。
MR影像學特點:對于宮頸癌患者,實施MR增強掃描,顯示其體積不均勻增大,或存在不均勻強信號,對于T1、T2段,存在長信號,增強掃描結果顯示病發(fā)者的早期腫瘤存在明顯強化的情況,后信號減弱,晚期腫瘤的相關信號,對于晚期腫瘤,其信號不斷增強,相較于宮頸組織,信號明顯增強。對于子宮內膜癌,其體積存在不規(guī)則增大的情況,會對子宮的側壁造成一定的影響。對于卵巢癌患者,其T2WI為高信號,對于T1WI信號,呈現(xiàn)為由低至高。常規(guī)情況下,腹腔內伴有腹水,且存在轉移、累及臨近結構的情況。
受到各種因素如生活、工作壓力加大等的影響,臨床婦科疾病患病率在不斷增高,疾病的發(fā)生會損傷患者的機體健康,影響其正常工作和生活,降低其生活質量[7]。盆腔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可能出現(xiàn)惡性腫瘤[8-9]。在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中,盆腔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率較高,相較于其他疾病,其具有早期病情隱匿的特點[10]。常規(guī)情況,盆腔惡性腫瘤患者疾病發(fā)生至確診的時間較長,這樣則會增加治療的難度,實施常規(guī)藥物干預,難以對病情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多數(shù)通過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而手術屬于侵入性的方法,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創(chuàng)傷,引發(fā)機體不良反應,甚至可威脅其生命安全,影響患者的預后[11]。因此,應盡早為盆腔惡性腫瘤患者實施有效的檢查干預,并充分了解疾病發(fā)生的原因,依照具體的檢查結果分析原因,開展科學化、針對性的方案,為病發(fā)者病情的改善奠定基礎,促使生活質量提高。
本研究中,盆腔惡性腫瘤患者經(jīng)MR、CT檢查,其疾病檢出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T檢查顯示,對于宮頸癌者宮頸存在不均勻增厚的情況,平掃顯示為稍低密度,增強掃描顯示明顯的強化;對于子宮內膜癌者腫瘤體積增大明顯,部分伴有積液;對于卵巢原發(fā)性惡性腫瘤,多數(shù)為扁平狀大網(wǎng)膜,其邊界不清,分布不均勻,盆腔周圍存在相對較多的鈣化情況,且伴有鈣化轉移;卵巢轉移瘤者,病灶不均勻,伴有腹水癥狀。MR影像學檢查顯示,宮頸癌患者經(jīng)MR增強掃描,其體積不均勻增大,對于T1、T2段,存在長信號,增強掃描結果顯示病發(fā)者的早期腫瘤存在明顯強化的情況,后信號減弱,晚期腫瘤的相關信號,相較于宮頸組織,信號明顯增強;對于子宮內膜癌,其體積存在不規(guī)則增大的情況;對于卵巢癌患者,其T2WI為高信號,對于T1WI信號,呈現(xiàn)為由低至高。即代表CT、MR在女性盆腔惡性腫瘤診斷中應用,均可較好檢出患者的疾病,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反映[12-13]。女性盆腔惡性腫瘤患者,其表現(xiàn)主要為盆腔腫塊,卵巢腫瘤的發(fā)生率較高,實施超聲檢查,有混合性占位或者有實質性占位[14]。對于第二類型,是子宮內膜異位樣囊腫,關于此類患者,大部分癥狀為明顯的痛經(jīng),可致使月經(jīng)紊亂、延遲,其中的少數(shù)無癥狀表現(xiàn)。第三主要是慢性盆腔炎腫塊,在此中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急性期癥狀不明顯,使得病情不斷惡化,按照盆腔原發(fā)性腫瘤、腫瘤組織、胚胎等相關病理特點,主要可將其劃分為四類,即間葉組織源性腫瘤、神經(jīng)源性腫瘤、尿生殖源性腫瘤、生殖細胞性腫瘤,其中的少數(shù)難以進行盆腔腫瘤的分類,大部分是實性的軟組織腫物,若病發(fā)者長時間不能得以科學診治,則也會發(fā)生變性壞死、囊變、鈣化等情況,因此,應做好盆腔惡性腫瘤患者的檢查干預,以此指導患者疾病的診治[15-16]。目前,臨床主要是采用影像學的方法來對盆腔惡性腫瘤診斷,其中超聲、CT、MR較為常用。常規(guī)情況下在盆腔惡性腫瘤診斷中,應用CT可較好反映腫瘤鈣化灶的相關轉移情況,而對于腫瘤的定性和定位,則MR應用價值更優(yōu)[17-18]。超聲檢查具有價格低廉、操作簡單等特點,但是其對于宮頸體積較小的腫瘤診斷,易出現(xiàn)疾病漏診或誤診的情況[19-20]。MR技術對于宮頸體積較小病灶診斷有著較高的價值,但是其對于子宮內膜腫瘤的檢查相較于CT檢查敏感度更低,而CT檢查對病灶范圍以及病情分期評估方面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CT檢查與MR檢查在盆腔惡性腫瘤診斷中應用,均有著一定的優(yōu)缺點[21]。MR技術的應用,其優(yōu)勢主要是能夠對宮頸癌進行準確的定位,并正確定性腫瘤情況,從而更好評估腫瘤的分期以及患者治療后的復發(fā)情況,促進疾病診斷準確度的提高[22]。對于卵巢腫瘤鈣化、子宮內膜癌鈣化等的診斷,CT檢查更具優(yōu)勢。
綜上所述,CT、MR應用于女性盆腔惡性腫瘤的診斷中,均有著一定的價值,臨床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診斷的方式,如有必要,可將CT檢查與MR檢查相結合,以此促進疾病診斷準確率的提高,為患者疾病的診治和預后的改善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