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飛, 黃 寧, 梁鉆好, 杜 冰
(1. 華南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 2. 陽江職業(yè)技術學院食品與環(huán)境工程系,廣東 陽江 529566)
臭鱖魚,徽州名菜,起源于200 多年前,沿江一帶魚販入冬時把新鮮鱖魚(又名桂魚、桂花魚)用木桶裝運至徽州出售,路途需七八天,便以鹽抑腐,經常上下翻動,如此便有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但魚形態(tài)完整,洗凈后經熱油稍煎再細火烹飪,肉質鮮香,醇滑爽嫩。后來如此膾炙人口的佳肴便延續(xù)至今。臭鱖魚以“聞臭吃香”為特色,近幾年隨著鱖魚養(yǎng)殖技術提升而走紅。但臭鱖魚的加工還是以沿用傳統自然發(fā)酵方式的小作坊為主,存在品質和風味不可控、發(fā)酵周期長、高鹽、微生物超標、食用安全性受質疑等現象[1-2]。臭鱖魚的加工技術還沒有一個根本性的革新。
發(fā)酵過程是微生物菌群進行選擇和富集的過程,對臭鱖魚關鍵風味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3]。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是自然發(fā)酵臭鱖魚的優(yōu)勢菌群,通過分泌蛋白酶作用于魚肌肉蛋白,促進小分子多肽和游離氨基酸的釋放,這些小分子多肽和游離氨基酸不僅是重要的呈味物質,而且也是某些重要特征風味物質的前體物質,在發(fā)酵后期會進一步形成風味物質[4-7]。乳酸菌還能抑制臭鱖魚儲藏后期揮發(fā)性鹽基氮、硫代巴比妥酸值和生物胺的積累[8]。如清酒乳桿菌可明顯降低魚肉甲硫醇等惡臭氣味的產生,同時促進芳樟醇、α-松油醇、α-蒎烯和檸檬烯等香氣物質的生成,顯著提升臭鱖魚風味,同時抑制雜菌生長[9-10]。人工添加優(yōu)勢菌干預臭鱖魚發(fā)酵,一方面可定向改善和提升臭鱖魚風味,另一方面可使整個加工環(huán)節(jié)和食品安全具有可控性。
產乳酸芽孢桿菌DU-106(Bacillussp. DU-106)為蠟樣芽孢桿菌屬的一個新亞種,其特點是兼性厭氧,在有氧環(huán)境下也能表現出極強的繁殖能力,高產L-乳酸,經研究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和腸道益生菌特性,應用于中草藥和果蔬發(fā)酵飲料中已表現出極大的優(yōu)勢,關注度不斷提高[11-18]。本課題擬采用產乳酸芽孢桿菌DU-106 復配中國根霉12 發(fā)酵臭鱖魚,利用中國根霉高產脂肪酶催化短鏈脂肪酸合成芳香酯類物質的特點,豐富和柔和臭鱖魚的“臭”味,助力乳酸菌和中國根霉在水產品發(fā)酵中的應用[19]。
新鮮鱖魚、生姜,購于陽江市木賚市場。
產乳酸芽孢桿菌DU-106 凍干粉(活性為3×1010cfu/g)和中國根霉12,均由華南農業(yè)大學新資源食品與功能性原料研究及評價中心提供;葡萄糖粉、可溶性膳食纖維、菊粉、花椒粉、小紅椒粉、茴香粉、白糖和味精,均為食品級。
中國根霉12 活化斜面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15 g,蒸餾水1 000 mL,121 °C 滅菌20 min。
中國根霉12 擴大培養(yǎng)液體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蒸餾水1 000 mL,121 °C 滅菌20 min。
SW-CJ-2F 型超凈工作臺(廣州瑞智凈化設備有限公司);YXQ-LS-50SⅡ型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備廠);LAB254e 型電子精密天平(艾德姆衡器(武漢)有限公司);MAXQ6000型低溫搖床(廣州源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SPX-250BⅢ型生化培養(yǎng)箱(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1.2.1 工藝流程及關鍵控制點
工藝流程:新鮮鱖魚→清洗凈膛→接種(添加輔料)→發(fā)酵→清洗→臭鱖魚成品。
關鍵控制點如下。
(1)清洗凈膛。鮮活鱖魚,去魚鰓、魚鱗和內臟,魚酮體用清水沖洗干凈至無血絲,瀝干,稱量,質量約(500 ±100 )g。
(2)輔料配比?;ń贩?0 g、小紅椒粉20 g、茴香粉5 g、剁碎的生姜10 g、白糖10 g、味精5 g,臨用前混合均勻。
(3)根霉菌液。接種1-2 環(huán)中國根霉12 保藏菌種至PDA 培養(yǎng)基中,32 °C 靜置培養(yǎng)3 d,馬鈴薯液體培養(yǎng)基接種后32 °C 振蕩培養(yǎng)3 d。
(4)乳酸菌粉。6 g 產乳酸芽孢桿菌DU-106 凍干粉、77 g 葡萄糖粉、7 g 可溶性膳食纖維、10 g 菊粉,混合均勻;使用前先用15 mL 無菌生理鹽水30 °C 活化30 min。
(5)發(fā)酵。按一定比例接種根霉菌液和乳酸菌粉,添加鹽和輔料,15 °C 恒溫恒濕箱中發(fā)酵一定時間;期間每天翻一次魚身,3 d 后倒掉多余的浸出液。
(6)清洗。發(fā)酵結束后用無菌水清洗鱖魚酮體,真空包裝,-18 °C 保存。
1.2.2 臭鱖魚加工單因素試驗
加鹽量對臭鱖魚感官評價的影響:分別將0.5%、1.0%、2.0%、3.0%、4.0%的食鹽與0.5%輔料、6.0%根霉菌液、3.0%乳酸菌粉混合均勻后涂抹在清洗干凈的鱖魚酮體表面,至于密封容器中,15 °C 發(fā)酵8 d。
根霉菌液接種量對臭鱖魚感官評價的影響:分別將0%、2.0%、4.0%、6.0%、8.0%、10.0%的根霉菌液與2.0%食鹽、0.5%輔料、3.0%乳酸菌粉混合均勻后涂抹在清洗干凈的鱖魚酮體表面,至于密封容器中,15°C 發(fā)酵8 d。
乳酸菌粉添加量對臭鱖魚感官評價的影響:分別將1.0%、2.0%、3.0%、4.0%、5.0%的乳酸菌粉與2.0%食鹽、0.5%輔料、6.0%根霉菌液接種量混合均勻后涂抹在清洗干凈的鱖魚酮體表面,至于密封容器中,15 °C發(fā)酵8 d。
發(fā)酵時間對臭鱖魚感官評價的影響:將2.0%食鹽、0.5%輔料、6.0%根霉菌液和3.0%乳酸菌粉混合均勻后涂抹在清洗干凈的鱖魚酮體表面,至于密封容器中,15 °C 分別發(fā)酵6、8、10、12、14 d。
1.2.3 臭鱖魚加工工藝優(yōu)化試驗
經單因素試驗,認為根霉菌液接種量對臭鱖魚感官評價無顯著影響,故以加鹽量、乳酸菌粉添加量和發(fā)酵時間為自變量,感官評分為響應值,采用響應面 Box-Behnken 中心組合設計法對臭鱖魚加工工藝進行優(yōu)化,分析各因素間的交互作用,確定最佳的加工工藝條件。
1.2.4 感官評價
對臭鱖魚的氣味、魚肉組織狀態(tài)和口感進行評價,其中氣味是以生魚作評價,魚肉組織狀態(tài)和口感是以熟魚(清蒸,武火至水沸后轉文火蒸10 min)作評價。
10 分制感官評分細則如表1 所示。選取12 名腌制水產品評價專家進行感官評價,得到的結果去除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取平均值。
表1 臭鱖魚感官評分細則Tab. 1 Sensory scoring rules of stinky mandarin fish
風味剖面檢驗分析法:對風味(酸味和臭味)、肉質(彈性和蒜瓣狀)、滋味(咸味和酸味)采用6 分定義的標度方法(1-不存在的;2-非常輕微的;3-輕微的;4-明確的;5-顯著的;6-非常顯著的)對臭鱖魚樣品進行強度評價,并進行風味剖面檢驗分析[20]。
1.2.5 數據處理
采用WPS Office 2019 處理數據,并用Origin 8.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臭鱖魚腌制過程中,食鹽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防腐,其次才是調味和改變肉質口感。如圖1 所示,隨著食鹽的增加,臭鱖魚的氣味略有減弱,蒜瓣狀增強,咸味加重,腐味減弱,總體感官評分先增后減,并在1.0%~2.0%的添加量達到最佳感官評分。腌制期間,食鹽滲透到魚體,魚肌肉細胞脫水,促進形成骨肉分離的蒜瓣肉。食鹽添加量過少,不利于蒜瓣肉的形成;添加量過多,魚肌肉嚴重脫水,魚肉變柴失去彈性,味道太咸,掩蓋了其他滋味,嚴重影響口感,而且鹽分過高也會一定程度上抑制優(yōu)勢菌的繁殖。
圖1 加鹽量對臭鱖魚感官評分的影響Fig. 1 Effect of salt dosage on sensory score of stinky mandarin fish
根霉菌液接種量對臭鱖魚感官評分的影響如圖2 所示。相比不添加根霉(接種量為0),少量接種根霉后,臭鱖魚感官評分顯著提高。根霉接種量為2.0%~8.0%時,臭鱖魚感官評分徘徊在6.0~7.5 分,屬于中等級別。當接種量增加至10.0%時,臭鱖魚開始出現明顯的惡心腐臭味,感官評分驟然下降至(4.3±0.2)分的不合格等級。即根霉菌液接種量較少(2.0%~6.0%)時,接種量對臭鱖魚感官評分無顯著影響,考慮經濟因素,根霉菌液以2%接種量為宜。
圖2 根霉菌液接種量對臭鱖魚感官評分的影響Fig. 2 Effect of Rhizopus inoculation amount on sensory score of stinky mandarin fish
單純乳酸菌發(fā)酵,發(fā)酵速度較慢,發(fā)酵8 d 后“臭”味仍不明顯,但添加根霉后,臭鱖魚的“臭”味變得顯著,即根霉有助于加速發(fā)酵,一定程度上提升產品風味。但乳酸菌和根霉之間有一個協同發(fā)酵的比例,超出范疇,二者可能會產生拮抗和抑制作用[21]。因此,根霉添加量太大,繁殖速度過快,臭鱖魚的臭味就會變得過重,魚肉出現腐爛。
乳酸菌粉添加量對臭鱖魚感官評分有顯著影響。如圖3 所示,添加量從1.0%增加至5.0%,臭鱖魚感官評分呈階梯式下降。添加量為1.0%和2.0%時,臭鱖魚具有發(fā)酵后的特殊酸臭味,肉質嫩滑,骨肉分離,蒜瓣狀明顯,口感略帶酸味,感官評分接近優(yōu)良;添加量增加至3.0%和4.0%時,臭鱖魚酸臭味加重,肉質的嫩滑度下降,有蒜瓣狀但不明顯,酸味口感突出,感官評分下降;當添加量5.0%時,臭鱖魚的酸味、酒精味沖鼻,肉質變柴,酸腐味明顯。乳酸菌粉最佳添加量為1.0%~2.0%。
圖3 乳酸菌粉添加量對臭鱖魚感官評分的影響Fig. 3 Effect of addition amoun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powder on sensory score of stinky mandarin fish
產乳酸芽孢桿菌DU-106 兼性厭氧,在有氧的環(huán)境下也能高質量繁殖:一方面產生以乙偶姻為代表的具有發(fā)酵奶酪味的揮發(fā)性成分,使臭鱖魚的“臭”味更具層次感;另一方面高產的L-乳酸可賦予臭鱖魚柔和的酸味口感,同時形成抑制雜菌的酸性環(huán)境。然而乳酸菌的過度繁殖及乳酸蓄積過多,魚肉pH 值下降明顯,會導致蛋白質聚集、變性,表現為肌肉持水性下降,保水性變差,魚肉嫩度下降,肉質變柴。
發(fā)酵是臭鱖魚特征風味逐漸成熟的過程,因此發(fā)酵時間是影響臭鱖魚感官評分的一個重要指標。發(fā)酵時間不夠,魚肉蛋白質未能充分水解呈多肽和氨基酸,風味前提物質積累不足;發(fā)酵時間過長,微生物繁殖過盛,魚肉又會腐爛變質。如圖4 所示,發(fā)酵時間8~10 d 為宜。
圖4 發(fā)酵時間對臭鱖魚感官評分的影響Fig. 4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ime on sensory score of stinky mandarin fish
根霉菌液接種量對臭鱖魚感官評價影響不顯著,直接固定根霉菌液接種量為2%,選取加鹽量、乳酸菌粉添加量、發(fā)酵時間3 個因素為自變量,感官評分為響應值,根據Box-Behnken 中心組合設計原理,設計3 因素3 水平、15 個試驗點的響應面分析試驗,因素水平編碼如表2 所示,試驗結果如表3 所示。
表2 因素和水平編碼值Tab. 2 Orthogonal test factors and levels
利用Design-Expert Version 10.0.7 中的響應面設計法(RSM)對表3 試驗數據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去除不顯著變量,得到自變量與臭鱖魚感官評分(Y)二次多項回歸模型為
表3 響應面設計與試驗結果Tab. 3 Response surface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回歸方差分析顯著性檢驗(表4)表明,該回歸模型P<0.01,回歸方程模型達到極顯著水平,失擬項P=0.070>0.05,不顯著;該回歸模型的總決定系數R2=0.817 0,調整決定系數R2Adj=0.928 3,說明該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試驗誤差較小,因此該回歸方程模型能較好地對臭鱖魚加工工藝進行分析及預測。影響臭鱖魚感官評分的主次因素順序為發(fā)酵時間>乳酸菌粉添加量>加鹽量。其中發(fā)酵時間(X3)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乳酸菌粉添加量(X2)達到顯著水平(P<0.05),加鹽量(X1)影響不顯著(P>0.05)。
表4 回歸方程模型方差分析Tab. 4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equation model
臭鱖魚的最優(yōu)加工條件為加鹽量1.4%、輔料添加量0.5%、根霉菌液接種量2%、乳酸菌粉添加量1.4%、15 °C 發(fā)酵8 d。在該條件下,臭鱖魚感官評分的理論值可高達9.49 分。在此條件下進行驗證試驗,得到的臭鱖魚氣味帶酸帶臭,氣味濃郁但不刺鼻,肉質嫩滑,呈骨肉分離的蒜瓣狀,口感咸味適中,微酸,肉質鮮美無明顯腐味??傮w感官評分為(9.40± 0.42)分,與理論預測值的相對誤差僅為0.95%。
采用風味剖面檢驗分析法對接種發(fā)酵臭鱖魚和對照組自然發(fā)酵臭鱖魚(加鹽量1.4%、輔料添加量0.5%、15 °C 發(fā)酵8 d)的風味、滋味、口感進行6 點評分,結果如圖5 所示。兩種方式得到的臭鱖魚風味差異較大,對照組腐、臭、腥味顯著,而且尖銳刺鼻;接種發(fā)酵組臭味雖濃郁,但相對柔和,帶有酸味、臭味、香味,細聞具有明顯的層次感。滋味方面也有明顯區(qū)別,接種發(fā)酵組比對照組增加了酸味,產乳酸芽孢桿菌DU-106 繁殖產乳酸,以及微生物代謝酶對魚肉蛋白的水解作用,促進了呈味氨基酸的釋放,酸味、甜味、鮮味、苦味的增加會削弱咸味和腥味,因此二者的咸味表現感與加鹽量并不完全一致[22]。接種發(fā)酵組的蒜瓣狀形成效果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這表明接種中國根霉12 和產乳酸芽孢桿菌DU-106 能有效促進魚肉形成蒜瓣狀肉質。
圖5 臭鱖魚風味剖面檢驗分析結果Fig. 5 Results of flavor profile inspection and analysis of stinky mandarin fish
接種中國根霉12 和產乳酸芽孢桿菌DU-106 混合發(fā)酵制備臭鱖魚,可定向改善臭鱖魚風味。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進行響應面優(yōu)化,得出最優(yōu)加工工藝條件為加鹽量1.4%、根霉菌液接種量2%、乳酸菌粉添加量1.4%、15 °C 發(fā)酵8 d。此條件下得到的臭鱖魚感官評分為9.4,屬于優(yōu)良級別。相比臭味刺鼻的自然發(fā)酵臭鱖魚,接種發(fā)酵的臭鱖魚風味和滋味上增加了酸味,更有利于蒜瓣狀肉質的形成,酸臭味豐富濃郁而柔和、富有層次感。中國根霉12 和產乳酸芽孢桿菌DU-106可應用于臭鱖魚發(fā)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