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徐子淇
庫爾勒南部的塔中沙漠公路項目施工現場,地表溫度高達60攝氏度。滾滾熱浪中,一個人影頻繁穿梭著……
“太熱了!”
“儀表裝置爆了!”
“馬上安排降溫冷卻,1小時內必須保證設備正常!”
……
這是北新路橋集團國際工程事業(yè)部項目經理蔣仁軍日常工作的縮影。自從干上公路“診療師”這個行當,他在戈壁荒漠一待就是20多年。
兵團第二師38團-塔中沙漠公路建設項目,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十四五”交通運輸規(guī)劃且末縣“一主三輔”干線路網的重要戰(zhàn)略項目。
項目從兵團第二師38團起點至且末縣塔中鎮(zhèn)終點,緊鄰“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全疆平均氣溫最高、條件最艱苦、環(huán)境較為惡劣的區(qū)域。
項目建設期間,蔣仁軍跑得最多的就是這里。為了精確掌握施工前的各項數據資料,不管在什么時候、什么氣候條件,他都堅持在現場采集數據。
“夏季氣溫本來就高,再加上瀝青的溫度高達150℃,上現場攤鋪瀝青,就相當于在‘露天蒸桑拿’”,吃盡苦頭的蔣仁軍卻始終在氣溫最高的時候堅持在現場,“公路鋪瀝青,最好的是在夏季,因為溫度越高,瀝青的粘合度就越好,鋪得的就越快,一旦瀝青稍微冷卻就會容易凝固變硬,派不上用場了。所以,通常我們一定會是選擇在大太陽底下趁熱進行施工”。
“中午12點,開始測量!”
站在路基上,蔣仁軍一邊觀查路床修整是否平整,一邊計算著瀝青路面各層瀝青混合料的密度并計算施工壓實度。實在熱得受不了,他就跑到壓路機的駕駛艙里,躲躲陰涼、緩緩勁,再去測量,反反復復一直從烈日當頭干到夕陽西下。
蔣仁軍主持及參與制作修訂施工規(guī)范標準10余項,所參與的施工項目未發(fā)生過一起安全生產事故,先后獲得國際工程事業(yè)部優(yōu)秀項目經理、先進黨支部書記等多項榮譽。
午間休息的蔣仁軍,剛坐下不久,就接到一個電話。
“喂,蔣工,道路排水施工好像有點異?!?/p>
“我馬上過去?!?/p>
蔣仁軍快速起身,戴上安全帽,拉起安全員說:“走,咱們去現場看看?!?/p>
這次遇到的情況,是高速路防水層施工問題。
“排水和敷設瀝青一樣,相當于路橋施工的‘病灶’。而我們就像道路橋梁的‘醫(yī)生’,要隨時為它‘治病’”,蔣仁軍和隊友們反復強調排水的重要性,并對癥下藥開出“良方”。排水引流壓力極大,一旦失控,就會造成橋梁坍塌、路面塌陷等事故,蔣仁軍和同事們不僅要實時監(jiān)測數據,還要經常去現場查看、應急處突。
在項目施工員小張看來,“蔣仁軍好像永遠不知疲倦”。白天,他在現場盯施工流程,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晚上,他接著分析、研究監(jiān)測數據。
在送他到新疆工作的朋友眼里,蔣仁軍“有股傻勁兒”,明明有那么多機會可以調到城里,和家人團聚,過上舒舒服服的日子,但就是一心扎進戈壁荒漠,為了路更順、道好走,說什么也不肯離開。
一處處檢測站,就是蔣仁軍對公路“診療”的一個個里程碑。在他看來,北新路橋不僅有戈壁灘,還有一條條暢通無阻的公路,那是別處見不到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