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曹縣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山東菏澤 274400
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preterm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導致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病通常是由肺發(fā)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等因素引起,導致患兒因肺泡萎縮,降低肺順應性水平,使患兒出現(xiàn)肺泡換氣與通氣功能不足,誘發(fā)高碳酸血癥、低氧血癥,最終使患兒出現(xiàn)呼吸衰竭情況[1-2]。近年來,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質及呼吸機廣泛應用于臨床,大大降低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病死率,但由于氣管插管呼吸機極易誘發(fā)氣胸、肺損傷、相關性肺炎等并發(fā)癥,限制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無創(chuàng)呼吸支持模式以其較低的氣管插管率、呼吸機相關肺損傷小、總用氧時間少等優(yōu)勢,在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取得不錯療效[3-4]。當前無創(chuàng)通氣模式主要分為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與經鼻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本文在2019年12月—2021年11月選取曹縣人民醫(yī)院的76例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實施臨床研究,給予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本文從本科室收治的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中抽選出76例作為觀察對象,經數字表法分組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男20例、女18例;胎齡29.23~36.51周,平均(32.26±1.53)周;出生體質量1.64~3.12 kg,平均(2.28±0.34)kg;5 min Apgar評分(8.79±1.23)分。觀察組男17例,女21例;胎齡28.96~36.43周,平均(32.86±1.26)周;出生體質量1.72~3.24 kg,平均(2.32±0.41)kg;5 min Apgar評分(8.88±1.07)分。對比兩組患兒出生體質量、胎齡、性別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兒家屬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均伴隨呻吟、呼吸急促、吸氣三凹征等呼吸困難表現(xiàn);胎齡低于37周且高于28周;出生體質量超過1 kg。排出標準:出生后需要馬上接受氣管插管治療患兒;有先天性心臟病、貧血、嚴重感染等患兒;因肺出血引起的呼吸困難、嚴重腦室內出血等患兒。
新生兒經評估進行氣管插管,于氣管內滴入PS后,將氣管導管拔出,調整為無創(chuàng)通氣模式。對照組患兒選用北京嘉和美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經鼻持續(xù)氣道內正壓通氣(CPAPC)方式進行治療,將呼氣末正壓(PEEP)設置為4~7 cmH20,將吸入氧濃度(FiO2)設置為0.21%~0.60%。觀察組患兒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治療,選用瑞士生產的BIAN小兒呼吸機,調整為Biphasic模式,將吸氣峰壓(PIP)設置為8~10 cmH20,將PEEP調整為4~6 cmH2O,調整吸入氧濃度(FiO2)為0.21~0.60,調整高水平壓力維持時間(Ti)為0.6~1.2 s,呼吸頻率(RR)為20~40次/min。
1.4.1 患兒治療72 h血氣指標對比 對患兒通氣1、24、72 h后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動脈氧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血氣指標進行分析。
1.4.2 患兒并發(fā)癥情況比較觀察患兒通氣后存在氣胸、鼻壓傷、腹脹及胃食管反流等并發(fā)癥情況。
1.4.3 患兒早期肺功能對比從達峰時間比、達峰容積比、呼氣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3項指標入手,對兩組患兒早期肺功能進行評估與對比。
數據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1、24、72 h后,觀察組患兒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1、24、72 h血氣指標對比[(±s),mmHg]
表1 兩組患兒治療1、24、72 h血氣指標對比[(±s),mmHg]
組別對照組(n=38)觀察組(n=38)t值P值PaCO2 1 h 48.35±2.21 43.36±1.22 12.185<0.001 24 h 47.04±1.45 42.09±1.33 15.508<0.001 72 h 42.13±1.45 37.08±2.72 10.100<0.001 PaO2 1 h 59.31±3.33 62.61±3.29 4.346<0.001 24 h 67.35±3.94 72.26±2.71 6.329<0.001 72 h 77.72±3.87 91.88±5.29 13.317<0.001
觀察組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經治療,患兒達峰時間比、達峰容積比,相比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早期肺功能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患兒早期肺功能指標對比(±s)
組別對照組(n=38)觀察組(n=38)t值P值達峰時間比(次/min)42.48±4.56 44.48±4.31 1.965 0.053達峰容積比(%)43.16±2.37 43.43±2.32 0.502 0.617 PEF(mL/s)53.58±6.12 55.92±6.53 1.612 0.111
NRDS作為早產兒的常見疾病,是導致早產兒出生3 d內死亡的重要原因[5]。決定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與遠期預后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做好患兒呼吸道管理,當前臨床對新生兒領域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就是無創(chuàng)呼吸支持治療[6-7]。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AN)是無創(chuàng)呼吸的一種常用模式,應用于臨床治療,能夠發(fā)揮較強的呼吸支持作用,是一種在無創(chuàng)通氣條件下的壓力支持通氣模式[8]。本模式通常是給患兒提供一個恒定、可調的基礎流量,保持基礎CPAP水平,同時,基于此基礎流量,再疊加一個混合氣體,形成一個第二級CPAP水平。
BIAN這種無創(chuàng)呼吸支持治療模式,早已充分應用于成年人,但鮮少應用于新生兒[9]。BIAN應用于臨床治療,給患兒吸氣時提供較高水平吸氣壓,呼氣時則提供較低水平呼吸氣壓,相較于CPAPC支持模式,增加了一定頻率的吸氣正壓,吸入氣體促使患兒肺膨脹,有助于改善患兒通氣功能;呼出氣體對抗內源性呼氣末正壓(PEEP),增加患兒功能殘氣量,避免肺泡萎陷,對患兒彌散功能具有改善作用,達到降低PaCO2、提升血氧濃度目的[10-11]。相比于NCPAP,BiPAP給患兒提供的呼吸支持作用明顯更強,可達到克服氣道阻力與肺彈性阻力目的[12]。從PSV功能上看,BIAN通氣模式不僅具有CPAPC功能,還兼具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特點,可有效減少患兒機械通氣時間,大幅降低患兒并發(fā)癥。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AN)存在高、低壓兩個水平,患兒可在兩個壓力下自主呼吸,不僅不存在人機對抗困擾,還能有效提升撤機成功率[13]。
本研究表明,治療1、24、72 h后,觀察組患兒PaCO2(43.36±1.22)、(42.09±1.33)、(37.08±2.72)mmHg,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PaO2(62.61±3.29)、(72.26±2.71)、(91.88±5.29)mmHg,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的產生,與CPAPC提供周期性壓力變化有關。該模式可保障患兒在兩個氣道正壓水平下進行自主呼吸,還能預防患兒出現(xiàn)肺泡萎陷與氣道閉陷情況。由于BIAN不僅具備CPAPC所擁有的呼吸末正壓,還兼具高壓模式,能夠在設定時間范圍內有效轉換高、低壓,部分順應性不高的肺泡,可通過在高壓下復張,達到通氣與換氣目的[14]。這與陳美娟等[15]“經無創(chuàng)呼吸支持1、24、72 h后,BIAN組新生兒PaO2為(62.56±3.24)、(75.21±2.66)、(91.85±5.25)mmHg,PaCO2為(43.31±1.17)、(227.33±7.47)、(261.59±10.18)mmHg,和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的研究結果一致。BIAN可通過增加呼吸道正壓,改善患兒通氣血流,還可通過降低胸腹運動氣流阻力與不協(xié)調性,促進患兒二氧化鈦排出。
相關研究指出,BIAN有助于提升氧合,能夠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潴留,和CPAPC模式相比,更能減少患兒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率,還能縮短患兒呼吸支持與住院時間[16]。觀察組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6.32%,和對照組相近(P>0.05)。BIAN相比于CPAPC,不會增加患兒腹脹、氣胸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安全效果明顯更強,且不會增加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17]。觀察組經治療患兒達峰時間比(44.48±4.31)次/min、達 峰 容 積 比(43.43±2.32)%、PEF(55.92±6.53)mL/s,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示患兒經BIAN治療,其達峰時間比、達峰容積及PEF指標相似,對患兒早期肺功能影響不大。作為一種臨床應用效果良好的無創(chuàng)通氣支持方式,BIAN給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提供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對不同基礎疾病的臨床療效與遠期預后效果,尚待進一步證實[18-20]。
綜上所述,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接受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治療,對患兒血氣水平具有調節(jié)作用,并發(fā)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