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強 肖秋玥 廖凱 劉峻青 陳庚 丁海峰 呂波
(二重(德陽)重型裝備有限公司,四川618000)
低碳低硅低鋁低氧高鉻鋼其主要成分要求為wC≤0.15%、wSi≤0.10%、wAl≤0.010%、wO≤0.0030%、wCr≥9%。該類鋼種可采用EAF+LF+VCD的工藝路線進行冶煉,但對原材料要求嚴格,制造成本往往難以控制。為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實現(xiàn)質(zhì)量穩(wěn)定的目標,部分企業(yè)通過調(diào)整物料種類和工藝手段,也采用了EAF+LF+VOD+VCD工藝路線進行冶煉,相較而言,VOD工藝路線對原材料要求較松,但周期長、脫氧控制難度較高,因此在選擇工藝方案時,需綜合考慮其原材料成本、效率、質(zhì)量等因素的優(yōu)劣來實施。
低碳低硅低鋁低氧高鉻鋼的VOD冶煉技術(shù)關(guān)鍵在于吹氧后的脫氧工藝,一般來說Al塊、FeSi、FeMn常作為沉淀脫氧劑,可與鋼水中的自由氧反應降低氧含量,從而降低非金屬氧化夾雜物總量。由于鋼水量、吹氧過程、吹氧終點等不同,造成鋼中各類元素的氧化總量各異,這對鋼水中總氧含量有重大影響,而脫氧劑的加入量往往只是根據(jù)經(jīng)驗,缺乏理論指導,這就造成Cr元素還原率低,或Si元素超標的弊端,同時消耗大,造成成本費用增加,甚至不能達到標準成分要求。應根據(jù)產(chǎn)品成分要求,合理選擇脫氧劑。通過熱力學反應平衡式,建立理論計算公式,計算出理論脫氧劑的加入量,對鋼水中的總氧進行控制,在盡量還原VOD后氧化元素的前提下,保證Al、Si元素的成分合格,滿足冶煉成分需求。
為此,本文對上述鋼種的VOD冶煉技術(shù)進行了研究,重點研究了脫氧劑的選擇與脫氧劑的加入,同時設計了三種試驗方案來進行實踐驗證。
一般情況下吹氧后溫度上升80~150℃,吹后溫度控制在1680℃左右為宜[1]。開吹溫度過低,C、O反應過慢,吹氧時間長,影響C的終點控制效果;開吹溫度過高,會影響耐材使用壽命[2],甚至出現(xiàn)安全事故,一般情況下開吹溫度控制在1580~1620℃。
VOD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去C保Cr,反應式如下:
4[C]+(Cr3O4)=3[Cr]+4CO(g)
(1)
根據(jù)反應式(1)我們可以看出,降低PCO有利于反應向右進行。同時,鋼水中的碳含量對反應速度的快慢也有較大的影響。
(2)
這是C含量與PCO的關(guān)系式,實際條件下,當PCO低于一定范圍后,鋼水中含碳量不再隨PCO降低而降低。當PCO為1.0~0.01 kPa時,鋼中殘余C含量變化不大[1]。
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建議采用分段真空度控制,開始真空度不宜過高,避免劇烈C-O反應產(chǎn)生大量氣體,使鋼水從包中翻出,第一階段建議開吹真空度控制在13.3 kPa左右[3],待C-O反應平緩后再進一步提高真空度;為了能降低[C],需要進一步提高真空度,第二階段建議將真空度控制在1 kPa以下。
氧槍的槍位高度,即槍頭距鋼液面的距離,一般是根據(jù)真空方式、鋼桶的冶煉噸位、自由空間、氧氣壓力、氧槍的射流速度等參數(shù)決定。同行業(yè)[4]控制在1000~1200 mm,考慮到工況條件及氧槍的安全,結(jié)合實際我廠一般控制在1000~1400 mm。
氧槍的吹氧強度控制,要根據(jù)槍頭的設計、預期吹氧重點時間、鋼水量等進行綜合考慮,我廠的150 t VOD爐的吹氧流量一般控制在800~1300 m3/h之間,能滿足各類產(chǎn)品生產(chǎn)要求。
在VOD冶煉吹氧時,吹氧終點控制非常重要,過早不能達到吹氧目的;過晚鋼中合金元素氧化嚴重,鋼水溫度大幅增高。
對于吹氧終點控制,正常情況下可以根據(jù)氧勢、廢氣溫度、廢氣氣體含量[5]、真空度、總吹氧量[6]等參數(shù)進行判斷。
對于VOD來說,正常情況下,當氧勢出現(xiàn)終點拐點時,鋼水中的碳含量可以達到0.02%左右,可根據(jù)碳含量要求適當延長吹氧時間即過吹時間。通常冶煉超低碳不銹鋼時,應有一定過吹時間,并根據(jù)冶煉鋼種的碳含量要求,設計合理的過吹時間。圖1為某超低碳不銹鋼的吹氧過程氧勢曲線圖,在圖1中的B點以后的吹氧時間稱為過吹時間[7-8]。對于冶煉低碳、低硅、高鉻鋼來講,其碳含量的要求遠遠高于超低碳不銹鋼,故可適當縮短過吹時間,防止鋼水過氧化嚴重,給后期脫氧造成困難。
圖1 吹氧數(shù)據(jù)圖
吹完氧后,鋼水中氧含量較高,硅元素較低(一般只有0.04%左右),同時鋼液面上有一層氧化物,(FeO)、(Cr2O3)、(MnO)、(SiO2)等,呈現(xiàn)粘稠狀。在該狀態(tài)下,不宜進行送電操作,否則容易斷電極;也不宜加合金,合金在渣面上堆積不化,也達不到合金化的目的。此時,要選擇合理的脫氧劑進行還原操作,將鋼水中的合金元素還原,同時加入石灰、螢石等再次造渣。根據(jù)文獻[4]顯示,1600℃時,各元素脫氧能力的大小是Al>Si>Mn>Cr>Fe。
生產(chǎn)中多采用比較便宜的Mn、Si、Al作脫氧劑,并以鐵合金的形式加入到鋼液中。針對冶煉鋼種,Mn元素是有要求的,同時在后期脫氧過程中還會被還原,此時加Mn不易準確控制鋼水Mn元素含量,所以不采用Mn元素合金脫氧;由于該鋼種有低Si要求,為了防止鋼水漲Si,不建議使用Si元素合金脫氧;Al塊可以脫氧,如果加入量控制得當,又防止了漲Si的風險,所以選擇Al塊進行脫氧。同時Al塊的加入量的控制很重要,加入量過少,渣中的氧化物較多,后期脫氧困難;加入量過多,富余的Al將渣中的Si還原,也會造成漲Si的風險。
如2.1中所述,元素脫氧能力大小Al>Si。在1600℃時,它們與氧反應生產(chǎn)1 mol的化合物的標準吉布斯能[9]如下:
2[Al]+3[O]=(Al2O3)
(3)
[Si]+2[O]=(SiO2)
(4)
(5)
2[Al]+(Cr2O3)=2[Cr]+(Al2O3)
(6)
2[Al]+3(MnO)=3[Mn]+(Al2O3)
(7)
(8)
2[Al]+3(FeO)=3[Fe]+(Al2O3)
(9)
故:還原上述式中各元素所需的Al加入量計算公式如下:
MCr=M·ΔwCr·54/104
(10)
MMn=M·ΔwMn·54/165
(11)
MSi=M·ΔwSi·54/42
(12)
MFe=M·ΔwFe·54/168
(13)
MO=M·wO·54/48
(14)
Mtotal=MCr+MMn+MSi+MFe+MO
令Brms1,…,Brmsn表示傳感節(jié)點接收的n個磁通密度信號樣本,假設它們是獨立同分布均值為(方差為(2的高斯變量。定義如下似然函數(shù)
(15)
式中:M為鋼水總量;MCr為還原Cr元素所需的Al加入量;MMn為還原Mn元素所需的Al加入量;MSi為還原Si元素所需的Al加入量;MFe為還原Fe元素所需的Al加入量;MO為還原鋼水中溶解O元素所需的Al加入量;Mtotal為還原上述元素所需的Al理論加入總量。ΔwCr為Cr元素的成分占比變化量;ΔwMn為Mn元素的成分占比變化量;ΔwSi為Si元素的成分占比變化量;ΔwFe為Fe元素的成分占比變化量;wO為鋼水中飽和溶解氧含量,經(jīng)過VOD吹氧后,一般認為鋼水中的氧含量處于飽和狀態(tài),在此設飽和溶解度為0.026%[10]。
通過上式,計算出還原相應合金元素的所需Al塊量,進行脫氧還原。同時,產(chǎn)生的Al2O3和石灰中的CaO進行反應,生成低熔點鋁酸鈣,Al2O3可以起到對石灰的助熔的作用。
由于鋼水在吹氧過程中的物理化學反應較為復雜,所以用試驗分析各類氧化物含量。
為了驗證前述Al加入量理論計算的合理性,先開展了三次試驗。將Al的實際加入量占還原所有合金元素所需Al總量的百分比定義為γ系數(shù)。試驗方案見表1。
表1 各試驗鋁塊加入量方案
γ=Mactual/Mtotal
(16)
式中:Mactual為實際加入鋁塊量;γ為加入系數(shù)。
表1中試驗設計目的分別為:試驗一中加入鋁塊的量不足以將渣中的(Cr2O3)、(MnO)全部還原;試驗二中加入鋁塊的量剛好能將渣中的(Cr2O3)、(MnO)全部還原,但不會還原(FeO);試驗三加入鋁塊的量除了能將渣中的(Cr2O3)、(MnO)、(FeO)全部還原外還有一定富余,富余的Al將渣中的(SiO2)還原進鋼水。
按表1的設計方案進行了試驗,試驗結(jié)果見表2。
表2 各試驗各類元素的收得率結(jié)果
根據(jù)表2中的試驗結(jié)果,可知:
(1)試驗一
由于試驗一過吹了3 min,所以其鋼水中各類元素過氧化相對嚴重。其中Si得到了控制,且略有下降,說明脫氧后,鋼水或爐渣存在較強的氧化性;從元素的氧化還原性來說,F(xiàn)e元素基本上被還原回鋼水中;但是還有大量氧化物未被還原,如(Cr2O3)、(MnO),使后續(xù)的脫氧工作量加大。
(2)試驗二
Al塊加入量相對比較合理,在保證氧化合金元素盡量回收的同時,防止了漲Si的風險;同時,F(xiàn)e元素基本上被還原回鋼水中。其中Si得到了控制,上漲0.01%,說明脫氧后鋼水或爐渣的氧化性比試驗一減小;同時,根據(jù)試驗一、二結(jié)果以及式10~17可求得吹氧后生成的(FeO)量,結(jié)果見表3。
表3 試驗一、二推算的FeO重量
FeO的重量:
MFeO=MFe·72/56
(17)
同時,用試驗二推算出氧化鐵的含量,去驗證試驗三的試驗結(jié)果,脫氧劑的消耗量與理論計算量的符合度達到100.77%。
(3)試驗三
雖然合金元素的回收率最高,但是Si超過了產(chǎn)品要求;其中Mn元素回收率超過了100%,分析認為Mn元素在鋼中含量并不多,再加上分析±0.01%的偏差是比較正常的,所以,認為其合理;數(shù)據(jù)中Cr元素的回收率未達到100%,分析認為存在分析偏差和在吹氧過程中存在損耗,一部分以除塵灰的形式被抽走。
最后,我們從表2中Al含量結(jié)果可以看出,試驗一至試驗三中不同重量Al塊加入后所引起的漲Al量不多,表明后期的脫氧工作,要根據(jù)爐渣脫氧情況持續(xù)完成。
根據(jù)試驗一至試驗三數(shù)據(jù)對比,顯示我們在VOD的吹氧終點控制上不宜過吹,脫氧劑Al塊的加入量上還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以進一步減少后期脫氧難度,但同時仍需防止?jié)qSi超標的風險。
為此,我們再進行了一次驗證試驗,增加了Al塊的加入量,驗證試驗方案和結(jié)果分別見表4、表5。
表4 驗證試驗方案
通過表2和表5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試驗方案四更為合理,各易氧化元素得到了較好的還原,同時Si元素含量得到了較好的控制。
表5 驗證試驗結(jié)果
針對低碳低硅低鋁高鉻鋼,采用VOD冶煉時:
(1)與超低碳不銹鋼相比,吹氧終點的過吹時間控制為0 min是可行的。
(2)VOD后選用Al塊進行脫氧是比較合理的。
(3)VOD后Al塊的實際加入量控制在理論總加入量的95%是合理可行的,既可減少后期脫氧難度,又可防止?jié)qSi導致成分超標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