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版:周恩來同志錄梁啟超《自勵》二首之一“獻身甘作萬矢的”
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也是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fā)展者。一代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6 月8 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充分挖掘館藏革命文物資源舉辦的“人格的力量——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家國情懷”展覽對公眾開放。展覽精心鑒選館藏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家人、對國家飽含熱愛之情的遺書、手稿、家信等珍貴文獻以及各類實物170 余件。共設置“革命理想高于天”“繁霜盡是心頭血”“奉獻如歌家園夢”“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四個單元。本次展覽中大量展品系首次對外展出,李大釗《獄中自述》等一批飽含家國情懷與親友情感的書信與手跡類展品是此次展覽的一大特色。
通過觸摸屏、視頻作品等展示手段豐富觀展體驗,生動呈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
左圖:李大釗的獄中自述(局部)
右上:陳毅安寫給未婚妻李志強的信(部分)
右下:周介甫給其母親的絕筆書
等了8 年,蒙克《吶喊》的“新家”終于落成。6月11 日,挪威新國家博物館在奧斯陸開放,博物館由挪威建筑博物館、挪威裝飾藝術(shù)博物館、挪威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挪威國家美術(shù)館組成。作為北歐國家最大的藝術(shù)博物館,它有約90 個展廳,其中一間專門用于展示愛德華·蒙克的18件重要作品,其中便包括《吶喊》。
耗時8 年,耗資5 億英鎊,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花費,挪威新國家博物館只能用“豪橫”來形容。
愛德華·蒙克 《吶喊》 蛋彩畫 91x73.5cm 1893 年版本 挪威國家新美術(shù)館藏
菜昂納多·達·芬奇 《荒野中的圣·杰羅姆》 1480 年 梵蒂岡博物館
1516 年,達·芬奇應法蘭西國王之聘來到法國克洛呂塞城堡,直至1519 年去世。此次來到法國,達·芬奇帶來了自己最著名的三幅作品:《施洗者約翰》、《圣母、圣嬰和圣安妮》和《蒙娜麗莎》——現(xiàn)在它們都懸掛在巴黎盧浮宮。然而,一些研究達·芬奇的專家認為,當年他可能還帶著另一幅作品——《荒野中的圣·杰羅姆》。這件作品在他身邊保存了30 多年,卻從未完成(達·芬奇大約于1480 年代開始創(chuàng)作)。
如今,一項特別的借展協(xié)議讓這件作品得以在達·芬奇去世500 年后來到呂塞城堡——6 月10 日起,“《圣·杰羅姆》,未完成的杰作”在法國克洛呂塞城堡展出。杰羅姆(公元前347-420 年)是早期的基督圣徒,以沙漠苦行者的姿態(tài)自我懲罰后,在羅馬定居多年,并將注意力集中在翻譯希伯來語和希臘語為拉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