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強 姚夢真 陳峻峰
(1.浙江省蕭山中學,浙江 杭州 311200;2.金華市第八中學,浙江 金華 321000;3.杭州市蕭山區(qū)第三高級中學,浙江 杭州 311200)
輕彈簧和小球是高中物理的兩個常見模型.小球和輕彈簧拴連在一起,在豎直平面內(nèi)運動,構(gòu)成一個組合模型——彈簧擺.
高中物理教學中,彈簧擺模型常被設計為考察能量守恒和牛頓定律的試題.
例題.如圖1所示,有一小球拴在不計質(zhì)量的彈簧的一端,彈簧另一端固定在C點,該彈簧的自然長度為l0=0.14m.起初彈簧位于水平位置A,并保持自然長度;然后釋放小球,當小球落下經(jīng)過豎直位置P時,彈簧被拉長為l=0.30m.求該時刻的小球速度.(答案:1.47m/s)
圖1 彈簧擺示意圖
錯解的原因在于解題者額外添加了一個條件:在豎直位置P點時小球的速度沿水平方向.也就是想當然地、簡單地認為小球在豎直位置一定是彈簧擺的最低點.
如果不加這一條件,牛頓定律的式(2)不能列出,只能列出能量守恒的式(1),如此一來,在中學知識范圍內(nèi)就不能解出該時刻小球的速度.
既然對于彈簧在豎直位置時,小球的速度方向是否沿水平方向證據(jù)不足.那么,我們應該設法確定下面3個問題.
(1)P點是最低點嗎?如果不是,那么彈簧擺的最低點在何處?
(2)P點小球的速度方向水平嗎?如果不水平,那么P點小球的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夾角是多少?
(3)彈簧擺被自由釋放后,小球的運動軌跡是怎樣的?
2021年10月 ,蕭山三中陳峻峰老師在浙江省朱國強名師網(wǎng)絡工作室組織的研討會中展示了彈簧擺實驗照片.彈簧擺由電磁鐵和鐵夾固定位于水平位置,并保持自然長度,如圖2所示.利用頻閃照相技術,拍攝了電磁鐵斷電后,小球在彈簧的約束下的運動軌跡,如圖3所示.
圖2 彈簧擺固定位置圖
圖3 小球運動軌跡圖
實驗的頻閃照片表明:
(1)彈簧擺懸掛點(鐵夾所在點)豎直線上的P點不是彈簧擺小球運動的最低點.
(2)P點時小球的速度不是水平的,而是斜向下.彈簧擺的最低點在彈簧擺懸掛點豎直線的另一側(cè).
(3)小球的運動軌跡是曲線,一種未知名的曲線,看上去比較復雜,會往復運動.
實驗已經(jīng)充分表明P點時小球的速度不是水平的,上述試題解法中的式(2)不成立,確實是一種錯解.那么,彈簧擺小球的運動究竟是什么樣的呢?我們用牛頓力學和分析力學進行求解.
以小球為研究對象,建立坐標系,如圖4所示,根據(jù)牛頓運動定律列方程
圖4 彈簧擺運動示意圖
根據(jù)幾何關系,
聯(lián)立得
這兩個動力學二階微分方程沒有解析解.為了便于進行數(shù)值計算,需進行降階處理.
將兩個二階微分方程降階處理,得到4個一階微分方程.
如果給定4個初始條件,初始時刻位置2個,初始時刻速度2個,這個一階微分方程組可用計算機進行數(shù)值求解.
MATLAB繪制的彈簧擺的運動圖如圖4所示.
圖4 彈簧擺運動圖
彈簧擺的小球由點(1.4,0)由靜止釋放,第1次位于最低點在(-0.65,-3.50),彈簧懸掛點正下方的左側(cè).而小球到達彈簧懸掛點正下方時的位置為(0,-3.0),速度方向斜向下,不是水平方向.
由表1數(shù)據(jù)還可以求出擺球的速度,小球的運動軌跡的數(shù)值仿真與實驗的結(jié)果一致.
表1 彈簧擺運動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
彈簧擺作為由彈簧和重物組成的單擺系統(tǒng),其運動呈一種復雜的非線性運動形式.
每次從右往左運動,都出現(xiàn)一個“最低點”,“最低點“的豎直坐標發(fā)生變化,如圖6所示,第2次的“最低點”比第一次低.隨運動時間流逝,如圖7所示,第3次的“最低點”比第1次、第2次要高些.所以彈簧擺的最低點究竟在何處?較難確定.
圖6 彈簧擺運動圖
圖7 彈簧擺運動圖
隨著時間繼續(xù)流逝,還出現(xiàn)了更低的“最低點”,如圖8所示.所以彈簧擺的最低點難以預測.
圖8 彈簧擺運動圖
如果改變彈簧擺的參數(shù),比如僅改變質(zhì)量為m=0.02kg,彈簧擺的運動發(fā)生明顯改變,如圖9所示.
圖9 彈簧擺運動圖
彈簧振子與單擺運動分析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但是彈簧振子與單擺的組合運動,運動復雜,會出現(xiàn)混沌現(xiàn)象.中學階段命題時需要考慮到其運動的復雜性,保障試題設問的科學性和適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