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軍
(臨沂大學沂水校區(qū),山東 臨沂 276400)
教育實習是培養(yǎng)合格師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門體現(xiàn)師范生專業(yè)特色的具有綜合型和實踐性的必修課程,是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重要手段,是學校教學活動的延伸和展示,是引導未來教師進入專業(yè)領(lǐng)域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教育實習作為一門重要的實踐課程,其理論基礎由《教師基本技能訓練》《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技能》《教育見習》等課程支撐。學生只有在掌握了完備的理論知識和充足的訓練過程之后,才能打牢根基,才會有好的教育實習表現(xiàn),將來到社會上才能蛻變?yōu)橐粋€優(yōu)秀的教師。
對學生教育實習成績的評價是學校整個教育實習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評價,既有利于學生對自身教學理論和技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也為社會選取合適的人才提供一個重要依據(jù)。然而,過去教育實習成績的評價往往是優(yōu)、良、及格和不及格四個等級。只是一個總結(jié)性評價,主觀性因素太多。并且由于受社會師范性和學術(shù)性之爭的影響,學生往往不重視教育理論的學習,也意識不到教師基本技能的重要性。為改變這種局面,我們希望通過改變教育實習評價,促使學生重視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既有扎實的理論根基,又有完美的實踐表現(xiàn)。
因此,探究對學生教育實習進行整體評價,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jié)合的辦法對教育實習進行多元化的、發(fā)展性的評價。探討通過對學生在校期間的理論學習、訓練過程以及學生在實習單位的教學活動進行整體評價,綜合評價學生的教育實踐活動,評定學生的教育實習成績。
一級指標5個:A教師基本技能、B教育見習、C小學課程與教學、D教學技能、E教育實習活動。
二級指標7個:A1普通話、A2三筆字、A3簡筆畫,D1微格教學(教學技能訓練)成績、D2完整演課,E1課堂教學、E2班主任工作。
(1)教師基本技能(A),包括普通話(A1)、三筆字(A2)、簡筆畫(A3)三項,是每一個合格小學教師所必備的,從二年級開始考核,考核標準見附件,考核采用合格驗收的方法,學生考核合格,錄入成績,學生考核不合格,可以申請下年度重考,畢業(yè)前沒有達到合格水平的,實習成績即為不合格。三項基本功合計共100分,權(quán)重分別是0.4、0.3、0.3。
(2)教育見習(B),學校每學年安排一至二周的教育見習時間,學生見習后寫出見習報告。見習報告和過程性材料完整,齊全的記100分,不完善或者材料不齊全的每次扣5-10分,扣完為止。
(3)《小學課程與教學》(C)以理論知識學習和科研意識培養(yǎng)為主,閉卷考核,卷面成績100分,占學期總評成績的60%,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出勤率占20%,平時作業(yè)、教案、小論文等占20%成績。
(4)《教學技能》(D)以教學技能培養(yǎng)為主,包括微格教學(D1)和課堂演課(D2)兩部分。學生完成的微格教學作業(yè),通過指導教師評議、學生互評等方式,進行評價并作為微課教學成績計分,占50%;教師上課期間,每個學生還要準備一節(jié)相對完整的演課,由指導教師打分,占50%。演課不合格的學生經(jīng)改進、訓練后,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找指導老師重新考核,對于未能通過演課的學生,不準參加教育實習,不評定實習成績。
(5)教育實習(E)包括課堂教學(E1)和班主任工作(E2)兩部分,其中課堂教學占60%,班主任工作占40%。第五學年,學校安排18周左右的教育實習,以集中實習為主,學生必須完成一定量的聽課和上課任務,完成一段時間的班主任工作。課堂教學成績和班主任工作成績分別由實習指導教師和同組學生進行評價。評價方式是實習指導教師打分占60%,學生互評20%,聽課記錄與備課本檢查(班主任工作是學生個案調(diào)查)占20%。
學生教育實習成績由5個一級指標和7個二級指標確定,一級指標的權(quán)重分別是 W1,W2,W3,W4,W5,二級指標權(quán)重通過訪談得出。
B、C為課程考試原始成績。
其中,Wi采用層次分析法中的和法求得,具體步驟如下:
(1)建構(gòu)判斷矩陣。隨機抽取50名實習學生和10名指導教師為樣本,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求出一級指標對于實習成績的相對重要性,即評價者通過綜合分析對一級指標各要素逐對兩兩比較判斷,根據(jù)表1所示得出一級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的量化值,并將量化結(jié)果填入表2中,從而得出判斷矩陣,其中,Aii=1,Aij*Aji=1。
表1 通過兩兩比較,分別判斷A、B、C、D、E對實習成績的相對重要性
經(jīng)過對隨機抽查的50名學生和10名指導老師的調(diào)查,并經(jīng)課題組老師的深入討論,最后確定一級指標矩陣如表2。
表2 一級指標判斷矩陣
(2)用和法求出特征向量為W*=【0.47,0.22,0.51,1.06,2.74】T,進行歸一化處理得 W=【0.09,0.04,0.0.10,0.22,0.55】T。
從而,A*W=【0.5,0.23,0.51,1.13,3.08】T,由 A*W=W,得=5.43。
因此,表2就是一級指標的矩陣,特征向量W就是一級指標的權(quán)重。即:實習成績=A*0.09+B*0.04+C*0.10+D*0.22+E*0.55。
評價更加注重多元化。新的教學評價實施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更加注重過程,從教育理論的學習,到教學技能的訓練,學生學習過程的每一步都有記錄,有要求,有考核。學生會明確自己每一個過程的表現(xiàn),更加關(guān)注自己的過程學習和過程考核,會更加努力學習和訓練。(1)評價內(nèi)容多元化,不再單純評價學生的校外實習表現(xiàn),也關(guān)注到了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學生的教育理論學習,學生的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評價過程既有閉卷考試,又注重對平時學習過程的考察和學生教研能力的培養(yǎng);(2)評價方式多元化,有合格證書考核,閉卷考試,教研小論文,還有對微格教學視頻,演課的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評價更加注重發(fā)展性。合格證書評價和教學微視頻、教學演課的評價,學生不合格或成績不理想,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后,可以申請多次考核,以最優(yōu)成績計入,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提高了學生的學業(yè)水平。
通過縱向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新的教育實習評價方式改革,改變了過去學生輕理論重實踐的傾向,促進了學生對理論課的重視和學習,18級學生《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和《教學技能課程》成績比上一年級有了明顯提高。經(jīng)實習學校反饋,縱向比較學生的教學技能也有了明顯提高。
新的評價模式還不夠完善,今后要有針對性的進一步優(yōu)化,使之在更加全面、客觀、公正的基礎上,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性,以服務和指導我們的教育實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