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陽市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 鄧佳佳
通過對比試驗篩選出適合在沁陽市安全利用地塊種植的對鎘吸收力小的小麥品種,從而給全市安全利用地塊的推廣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選擇在沁陽市種植面積比較大、品質(zhì)好、產(chǎn)量高且具有代表性的小麥品種14 個。
試驗地塊為東西走勢,南北寬6 m、東西長200 m。把試驗地塊從東往西分成18 個試驗方,每個試驗方為6 m×8.5 m,不同試驗方之間有不小于1.5 m的隔離帶,同時設(shè)置1 個對照品種。18 個試驗方中種植的小麥品種分別為:百農(nóng)AK58(S01),百農(nóng)207(S02),百農(nóng)4199(S03),溫麥968(S04),百農(nóng)207(S05),云臺301(S06),焦麥266(S07),百農(nóng)207(S08),新麥26(S09),百農(nóng)418(S10),鄭麥366(S11),鄭品麥24(S12),百農(nóng)207(S13),平麥998(S14),同舟麥916(S15),百農(nóng)207(S16),懷川916(S17),許科129(S18)。其中S02、S05、S08、S13、S16 為對照試驗方,百農(nóng)207 為對照品種。
試驗地耕地土壤類型主要為潮土和褐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平均質(zhì)量等級達到3 級,土壤有機質(zhì)平均含量為20.5g·kg-1。2020 年11 月3 日機械整地播種,按本地小麥生長期的生產(chǎn)管理方法管理,2021 年5 月28 日開始采集小麥籽粒及其根部的土壤樣品并送檢測部門進行鎘含量的檢測。
為提高試驗結(jié)果的可信度,檢測工作由兩個獨立的檢測機構(gòu)同時進行,分別在試驗方中采樣并進行檢測。甲乙兩個檢測機構(gòu)的檢測結(jié)果(見表1、表2)。
由于籽粒中鎘含量和土壤中的鎘含量成正相關(guān)性,所以土壤中的鎘含量與籽粒中的鎘含量比值就可以用來表示該品種對鎘的吸收能力大小。不同品種之間,比值大的則吸收能力弱,比值小的則吸收能力強。據(jù)此,我們對表1 和表2 中的土壤與籽粒中的鎘含量比值大小進行了排序。為方便排序,我們把5 個對照方的比值進行平均,其平均值作為對照方S02 的比值參與排序。表1 中比值排序為:S04 →S03 →S01 →S11→S06→S09→S12→S02→S15→S07→S18→S14→S17 →S10。表2 中比值的排序為:S17 →S04 →S01 →S09→S11→S12→S03→S15→S02→S10→S07→S14→S18 →S06??傮w來看,兩個排序中體現(xiàn)一致的是:試驗方S01、S03、S04、S09、S11、S12 均排在前七位,S02、S07、S10、S14、S15、S18 均排在后七位;兩個排序中體現(xiàn)不一致的是:試驗方S06 和S17。
表1 甲機構(gòu)小麥籽粒及其根部土壤樣品鎘含量檢測情況
表2 乙機構(gòu)小麥籽粒及其根部土壤樣品鎘含量檢測情況
剔除排序不一致的2 個試驗方中的品種,采用排序一致的品種進行鎘吸收能力大小比較,結(jié)果是S01、S03、S04、S09、S11、S12是鎘吸收能力弱的組,S02、S07、S10、S14、S15、S18 是鎘吸收能力強的組。
由表1 可知,土壤中鎘的最高含量為16.7 mg·kg-1,最低則為0.63 mg·kg-1,說明該試驗地塊中的鎘分布極不均勻。試驗地塊土壤中鎘分布的不均勻性會產(chǎn)生樣品小麥根系周圍直接接觸的土壤中的鎘含量與檢測的鎘含量很可能不一致的問題。為了把土壤中鎘分布不均勻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我們就在樣品小麥根部的土壤中采集土壤樣品,作為該樣品小麥的對應(yīng)土壤樣品。盡管如此,我們?nèi)詿o法絕對保證樣品小麥根系周圍直接接觸的土壤中的鎘含量與檢測的鎘含量一致,即樣品小麥根系周圍實際接觸的土壤中的鎘含量可能比檢測樣品的鎘含量高,也可能比檢測樣品的鎘含量低。檢測結(jié)果表1 中出現(xiàn)“對照試驗方S08 的土壤鎘含量檢測值小于S02、S05 的土壤檢測值,但S08 的小麥籽粒鎘含量檢測值卻大于S02、S05 的土壤檢測值”的現(xiàn)象以及試驗方06、試驗方17 兩種不同的排序結(jié)果,很可能就是由于小麥根系周圍直接接觸的土壤中的鎘含量與檢測的鎘含量不一致造成的。所以這個問題會影響到檢測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為了確保此類試驗的準確度,建議采取人工干預(yù)的辦法來獲取鎘含量均勻的土壤,然后再進行相關(guān)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