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成厚 韓立薇 張婧 李艷秋 李玉華 聶華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T)是一種常見的婦科良性疾病,在育齡女性中發(fā)病率高達10%~15%[1]。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2],EMT 也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免疫細胞平衡失調所致,關于EMT 免疫學方面的研究已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3,4],維生素D 具有調節(jié)免疫、抑制炎癥、調節(jié)血管生成等作用,參與了EMT 的發(fā)病過程,維生素D 參與調節(jié)體內Th1/Th2/Th17/Treg 的平衡,對限制過度的炎癥反應、穩(wěn)定免疫耐受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Th17 及Treg 細胞是兩種重要的CD4+效應T 細胞,在介導EMT 信號通路發(fā)生的免疫應答過程中均發(fā)揮重要作用[5]。本研究通過臨床病例對照分析,旨在探討維生素D 及Th17/Treg 失衡與EMT 免疫發(fā)病機制的相關性。
1.1 研究對象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法,選取2021年4~9月于我院婦科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EMT 患者)40 例,平均年齡(30.68±4.19)歲,對照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40 例,平均年齡(30.08±4.58)歲。觀察組納入標準:①育齡期女性,月經(jīng)規(guī)律,月經(jīng)周期26~35d;②術前3 個月未接受GnRH-a 或雌孕激素治療;③未合并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④無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⑤術中所見且術后病理證實為(單側或雙側)卵巢型EMT。對照組納入標準:①育齡期女性,月經(jīng)規(guī)律,月經(jīng)周期26~35d;②無痛經(jīng)史及月經(jīng)異常史;③輸卵管阻塞性不孕;④婦科B 超及婦科(宮)腹腔鏡檢術中所見均不提示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及EMT;⑤無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所有入組患者均知情同意,手術時間均選擇在月經(jīng)干凈后3~7d 內。本研究已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審研字[2020](14)號。
1.2 檢測指標檢測外周血維生素D 的人體內主要儲存形式25(OH)D3濃度,外周血CD4+T 細胞亞群Th17、Treg 細胞濃度,Th17 細胞分泌的IL-17、IL-6 細胞因子濃度,Treg 細胞分泌的IL-10、TGF-β 細胞因子濃度。
1.3 標本的收集及處理晨起抽取空腹外周靜脈血5ml,置于10ml 玻璃干燥促凝試管中,室溫放置30min 內,然后以高速離心機3 000xg 離心30min,收集上清液存放于無菌的EP 管中,立刻在-80℃冰箱中凍存?zhèn)溆?,避免反復凍融循環(huán)。
1.4 主要儀器設備及試劑主要試劑盒:Human IL-17 ELISA kit(ab100556,Abcam,The UK);Human IL-6 ELISA kit(ab178013);Human IL-10 ELISA kit(ab46034);Human TGF beta 1 ELISA kit (ab100647);Human T helper cell 17(TH17) ELISA Kit (MB-4385A;MEIBIAO BIOLOGY,China),Human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ELISA Kit (MB-4243A)和25(OH)D3ELISA Kit (UNEB0049; Reagent Genie,German)。主要設備:酶標儀(Synergy H1;BioTek;the USA),檢測波段:450nm。
1.5 檢測方法采用雙抗體一步夾心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在預先包被目標因子/細胞檢測抗體的包被微孔中,依次加入標本、標準品、HRP 標記的檢測抗體,經(jīng)過溫育并徹底洗滌。用底物TMB顯色,TMB 在過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轉化成藍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轉化成最終的黃色。顏色的深淺和樣品中的目標因子/細胞濃度呈正相關。用酶標儀在450nm 波長下測定吸光度(OD 值)并計算樣品濃度,計量單位為ng/ml。
1.6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s表示,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檢測指標間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等級相關分析,相關系數(shù)以r來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檢測指標的表達水平比較觀察組患者外周血25(OH)D3、Treg、IL-10、TGF-β 表達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h17、IL-17、IL-6 表達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檢測指標的表達水平比較(±s,ng/ml)
表1 兩組患者各檢測指標的表達水平比較(±s,ng/ml)
組別 例數(shù) 25(OH)D3 Th17 Treg IL-17 IL-6 IL-10 TGF-β觀察組 40 0.74±0.33 0.07±0.01 0.27±0.11 0.99±0.39 0.36±0.12 0.09±0.02 4.84±2.20對照組 40 0.94±0.43 0.05±0.01 0.34±0.08 0.70±0.20 0.29±0.04 0.12±0.01 6.30±3.31 t-2.287 6.539 -3.420 4.210 3.254 -6.039 -2.326 P 0.025 0.000 0.001 0.000 0.002 0.000 0.023
2.2 觀察組患者25(OH)D3和Th17、Treg 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表達水平的相關性分析觀察組患者外周血25(OH)D3與Th17、IL-17、IL-6 的表達水平均呈負相關(r=-0.362、-0.514、-0.571,均P<0.05),與Treg、IL-10、TGF-β 的表達水平均呈正相關(r=0.683、0.433、0.314,均P<0.05)。
2.3 對照組患者25(OH)D3和Th17、Treg 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表達水平的相關性分析對照組患者外周血25(OH)D3與Th17、IL-17、IL-6、IL-10的表達水平均無相關性(r=-0.227、-0.194、-0.005、-0.087,均P>0.05),與Treg、TGF-β 的表達水平也無相關性(r=0.048、0.112,均P>0.05)。
EMT 的發(fā)病機制至今尚未闡明,目前關于EMT發(fā)病機制的許多學說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假說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理論支持[6]。研究發(fā)現(xiàn)[7,8],EMT 患者體內T 細胞和B 細胞活性增強及數(shù)量增多,IgG及抗子宮內膜抗體明顯增加,免疫監(jiān)視功能、免疫殺傷細胞的細胞毒作用減弱而不能有效清除異位內膜,所有這些證據(jù)都提示在EMT 發(fā)生和進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異常,尤其是CD4+T 淋巴細胞在免疫反應的調控中發(fā)揮重要作用。Th17細胞屬于CD4+T 淋巴細胞亞型,主要分泌IL-17、IL-6、IL-22、TNF-α 等促炎細胞因子,在機體對抗病原體和防御感染中發(fā)揮作用[9]。Treg 細胞屬于一種T 細胞亞群,主要通過分泌IL-10、IL-4 和TGF-β 等抗炎細胞因子對效應T 細胞發(fā)揮免疫抑制作用,從而避免因為免疫炎癥反應導致機體損傷[10]。正常情況下機體處于免疫穩(wěn)態(tài)可由Th17 和Treg 細胞兩者相互拮抗,維持動態(tài)平衡來實現(xiàn)[11]。維生素D 屬于脂溶性維生素,無生物活性,機體可通過皮膚合成維生素D3,在肝內維生素D3被25-羥化酶轉化成25(OH)D3,后者在1α-羥化酶作用下生成具有生物活性形式的1,25(OH)2D3[12,13]。血清25(OH)D3因其生物活性穩(wěn)定易于測定,目前是臨床上用作代表體內活性維生素D 水平的最佳檢測指標[14]。研究發(fā)現(xiàn)[15,16],維生素D 通過活性形式1,25(OH)2D3與VDR 發(fā)生結合反應后,可使T 淋巴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受到抑制,從而打破機體免疫穩(wěn)態(tài),導致Th17/Treg 細胞平衡失調,誘發(fā)多種炎癥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外周靜脈血25(OH)D3、Treg 細胞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IL-10、TGF-β 濃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觀察組患者外周靜脈血Th17 細胞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IL-17、IL-6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此外,本研究進一步表明,觀察組患者25(OH) D3與Th17、IL-17、IL-6 均呈負相關(P<0.05),與Treg、IL-10、TGF-β均呈正相關(P<0.05),而對照組患者25(OH)D3與Th17、Treg 細胞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間無相關性(P>0.05),本研究結果佐證了相關文獻報道[17~20]。由此說明,EMT 患者相較于輸卵管因素不孕的非EMT 患者,因為外周血中25(OH)D3缺乏,可促進Th17 細胞和其分泌的相關炎癥因子IL-17、IL-6 產(chǎn)生,同時,抑制Treg 細胞和其分泌的相關細胞因子IL-10、TGF-β 產(chǎn)生,從而使Th17/Treg 平衡失調,發(fā)生Treg 細胞向Th17 細胞飄移現(xiàn)象,當占優(yōu)勢的Th17 細胞和其分泌的相關炎癥因子過度表達后,機體炎癥反應增強而免疫抑制作用及有效清除異位內膜能力減弱,出現(xiàn)病理損傷,促進了EMT 發(fā)生。
綜上所述,維生素D 可能影響EMT 患者Th17/Treg及其相關細胞因子的表達,維生素D 與Th17/Treg 細胞失衡二者間存在負相關,維生素D 可能通過調節(jié)EMT 患者外周血Th17/Treg 免疫平衡系統(tǒng),參與EMT 的發(fā)生發(fā)展。關于維生素D 和Th17/Treg 細胞在EMT 患者腹腔液、在位及異位內膜中的表達及相關情況,我們后期將進行更深入研究,從而進一步探明EMT 的發(fā)病機制,為EMT 預防和靶向治療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