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清華,曾慶芳,詹濤
贛州市腫瘤醫(yī)院腫瘤內科,江西 贛州 341000
多發(fā)性骨髓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血液系統(tǒng)腫瘤,其腫瘤細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漿細胞,是漿細胞惡性增長引起的疾病,具有起病隱匿、復發(fā)率高、轉移率高及生存率較低的特點。多發(fā)性骨髓瘤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占血液惡性腫瘤的10%左右,且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目前,化療是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主要方式,盡管化療方案多樣且不斷被改進,仍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地塞米松+來那度胺在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治療中應用前景廣泛,但在長期治療隨訪中發(fā)現(xiàn),該給藥方案會對患者腎功能造成損傷。硼替佐米屬于蛋白酶樣活性的可逆抑制劑,可殺滅多種腫瘤細胞的活性,且對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的生長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故基于硼替佐米的給藥方案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療效顯著,但關于其對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預后影響的研究較少[2]。因此,本研究探討硼替佐米給藥方案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療效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贛州市腫瘤醫(yī)院收治的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多發(fā)性骨髓瘤診治指南(2017年修訂)》[3]中關于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診斷標準;②Durie-Salmon分期為Ⅱ~Ⅲ期;③40~80歲;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對相關藥物過敏;②有精神方面疾病不能配合治療;③存在嚴重心肝腎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④有其他B細胞增殖性疾病。依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82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依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觀察組患者給予硼替佐米+環(huán)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地塞米松+來那度胺治療。對照組中男21例,女20例;年齡(52.12±7.21)歲;Durie-Salmon分期:ⅡA期14例,ⅡB期17例,ⅢA期6例,ⅢB期4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51.98±7.24)歲;Durie-Salmon分期:ⅡA期15例,ⅡB期18例,ⅢA期5例,ⅢB期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Durie-Salmon分期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給予地塞米松+來那度胺治療:第1、8、15、22天,地塞米松40 mg口服;第1~21天,來那度胺25 mg口服;4周為1個療程,共4~8個療程。觀察組患者給予硼替佐米+環(huán)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療:第1、8、15、22天,硼替佐米1.3 mg/m2皮下注射;第1、8、15、22天,環(huán)磷酰胺300 mg/m2溶于1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第1、8、15、22天,地塞米松40 mg口服;4周為1個療程,共4~8個療程。
①治療3個月后返院復查,依據(jù)參考文獻[4]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免疫固定電泳顯示血清、尿為陰性,軟組織漿細胞瘤消失,骨髓中漿細胞占比﹤5%;針對僅以血清游離輕鏈(free light chain,F(xiàn)LC)水平來評估病變的患者,還需滿足FLC的比例恢復正常(正常值范圍0.26~1.65),以上指標連續(xù)2次評估。非常好的部分緩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M蛋白無法被蛋白電泳檢測但免疫固定電泳顯示血清、尿為陽性;血清M蛋白下降程度≥90%且尿M蛋白﹤100 mg/24 h;針對僅以血清FLC水平來評估病變的患者,還需要滿足受累和未受累FLC之間的差值縮小﹥90%。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血清M蛋白下降程度≥50%,24 h尿M蛋白下降程度≥90%或尿M蛋白﹤200 mg/24 h;若出現(xiàn)血清、尿中M蛋白無法測量,則需要滿足受累和未受累FLC之間的差值縮小≥50%,若上述均不可測且基線骨髓漿細胞占比≥30%,需保證骨髓內漿細胞數(shù)目下降≥50%;此外,影像學檢查顯示無新骨質病變或原骨質病變進展。微小緩解(micro response,MR),血清M蛋白降低幅度為25%~49%,24 h尿本周蛋白降低幅度為50%~89%;若基線出現(xiàn)軟組織漿細胞瘤,則漿細胞瘤大小縮小幅度為25%~49%;溶骨性骨骼損害的數(shù)量和大小沒有增加(可允許發(fā)生壓縮性骨折)。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至少符合以下1項標準,a.血清M蛋白上升≥25%(升高絕對值≥5 g/L),若基線血清M蛋白≥50 g/L,M蛋白上升≥10 g/L即可;b.尿本周蛋白上升≥25%(升高絕對值≥200 mg/24 h);c.若無法檢出血清、尿M蛋白,則要求受累和未受累FLC之間的差值增加≥25%(增加絕對值≥100 mg/L);d.若上述指標均無法測量,保證骨髓漿細胞占比上升≥25%(增加絕對值≥10%);e.出現(xiàn)新骨骼損害、軟組織漿細胞瘤,原有骨病變或軟組織漿細胞瘤明確增大;f.出現(xiàn)多發(fā)性骨髓瘤導致的高鈣血癥。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不符合CR、VGPR、PR、PD標準,無新骨質病變或原骨質病變進展??傆行?(CR+VGPR+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治療前和治療后3個月,抽取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4 ml,3000 r/min離心8 min,取上層血清,檢測兩組患者的腎功能指標,包括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肌酐(creatinine,Cr)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乏力。④治療后采用電話、視頻或上門隨訪的方法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記錄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取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組間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93%(34/41),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0.98%(25/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95,P=0.027)。(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β2-MG、CRP、Cr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β2-MG、CRP、Cr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β2-MG、Cr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7.07%(7/41),與對照組患者的21.95%(9/4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
隨訪1年,觀察組患者的總生存率為85.37%,與對照組患者的82.93%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04,P=0.747)。(圖1)
圖1 觀察組(n=41)和對照組(n=41)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曲線
目前,聯(lián)合化療是多發(fā)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療方式。近年來,隨著化療方案不斷改進,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率不斷提高,地塞米松+來那度胺聯(lián)合治療方案的療效已被多項研究證實,以硼替佐米為基礎的聯(lián)合用藥方案在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治療中也有著較好的應用前景[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93%,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0.98%,提示采用基于硼替佐米的用藥方案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療效更好。李鑫[6]對119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硼替佐米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總有效率較高,與本研究結果相符。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β2-MG、CRP、Cr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β2-MG、Cr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采用基于硼替佐米的用藥方案可減輕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腎功能損傷程度。腎功能不全是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及并發(fā)癥,而硼替佐米屬于新型抗腫瘤藥物,可通過阻斷泛素-蛋白酶通路來減慢目標蛋白的降解速度,使骨髓微環(huán)境中的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生長受限,從而減輕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腎功能。此外,這也可能與疾病免疫分型有關,輕鏈多發(fā)性骨髓瘤瘤細胞合成異常會導致免疫球蛋白重鏈比例失衡,Cr含量會隨之增高[7-8]。
本研究隨訪1年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總生存率為85.37%,與對照組患者的82.93%無明顯差異,表明兩種給藥方案對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預后無明顯影響。張?zhí)扃萚9]給予107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治療,結果顯示,患者的總生存期明顯延長,與本研究結果相符。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7.07%,與對照組患者的21.95%無明顯差異,表明兩種給藥方案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均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張麗等[10]的研究表明,硼替佐米聯(lián)合化療在多發(fā)性骨髓瘤治療中,不良反應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性較高,與本研究結果相符。但本研究仍存在著諸多不足,如隨訪時間短、樣本量少、未進行多中心研究,后續(xù)應繼續(xù)開展多中心、大樣本量的深入研究,為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療及預后預測提供可靠的臨床依據(jù)。
綜上所述,基于硼替佐米的給藥方案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腎功能指標,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