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楊青,楊楊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麻醉與圍術期醫(yī)學科,鄭州 450000
宮頸癌是指發(fā)生于子宮陰道部及宮頸管的惡性腫瘤,是女性第二大常見腫瘤。中國每年新發(fā)宮頸癌病例14萬例,約占世界宮頸癌新發(fā)病例總數(shù)的28.8%,宮頸癌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健康[1-2]。臨床上常根據(jù)國際婦產(chǎn)科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xiàn)IGO)分期標準對宮頸癌進行分期,明確患者疾病分期有利于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3]。目前手術切除、淋巴結清掃和放化療均是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由于手術和放化療均會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緊張、抑郁等情緒,可能會對治療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需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和應激反應[4]。量化評估干預可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和不良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效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劃分疾病風險等級,優(yōu)化護理措施,提高護理質量,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措施更加科學合理[5]。本研究探討量化評估干預在宮頸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應激反應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宮頸癌患者的病歷資料。納入標準:①符合《宮頸病變的診斷與治療》[6]中宮頸癌的診斷標準,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宮頸癌;②接受宮頸癌根治術;③無其他腹部手術史;④FIGO分期為ⅠA~ⅡB期;⑤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③合并精神障礙。根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121例患者。根據(jù)干預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61)和對照組(n=60),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進行量化評估干預。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31~53歲,平均(42.03±2.56)歲;病理類型:鱗狀細胞癌49例,腺癌12例;分化程度:高分化10例,中分化28例,低分化23例;臨床分期:ⅠA期9例,ⅠB期18例,ⅡA期19例,ⅡB期15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31~53歲,平均(41.87±2.74)歲;病理類型:鱗狀細胞癌48例,腺癌12例;分化程度:高分化9例,中分化29例,低分化22例;臨床分期:ⅠA期8例,ⅠB期19例,ⅡA期19例,ⅡB期14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理類型、分化程度及臨床分期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術前例行健康檢查,并給予心理指導,使患者身心放松,做好術前心理準備,術中嚴格監(jiān)控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給予常規(guī)康復指導。
觀察組患者進行量化評估干預,主要內(nèi)容包括:①入院評估,患者入院時由專業(yè)護師進行評估和風險分級,評估內(nèi)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生命體征、陰道流血量和情緒狀態(tài)等。生命體征平穩(wěn)計1分,異常計2分;24 h陰道流血量﹤50 ml計1分,50~100 ml計2分,﹥100 ml計3分;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7]評分﹤50分計 1分,50~69分計2分,≥70分計3分;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評分﹤53分計1分,53~72分計2分,﹥72分計3分。總分11分,4分為低風險,5~8分為中等風險,9~11分為高風險。②護理人員分配,依據(jù)量化評估結果配置相應手術室護理人員,分級標準參考護理人員職稱和工作經(jīng)驗。一級為主管護師,二級為工作年限﹥3年的護士,三級為工作年限﹥1年且≤3年的護士。高風險患者配備一、二、三級護理人員,中等風險患者配備二、三級護理人員,低風險患者配備三級護理人員。③術前準備,術前1天護理人員進入病房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通過視頻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宮頸癌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及家屬的認知水平;講解手術的重要性、手術流程、注意事項及并發(fā)癥的應對措施等,減輕患者疑惑,提高患者對手術的接受程度。對于中、高風險患者,通過交談的方式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鼓勵患者積極面對,保持最佳心態(tài)。④術中措施,護理人員率先核對患者信息,確保無誤后主動與患者進行交談,安撫其緊張、恐懼情緒,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將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4℃左右,濕度控制在55%左右,光源調至合適強度,遮蓋暴露處皮膚進行保暖;術中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對于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可進行肢體按摩,以促進血液流通。⑤術后措施,告知患者手術完畢,并囑患者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指標,包括術后清醒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和住院時間。②采用應激反應問卷(stress response questionnaire,SRQ)[9]評價術前30 min兩組患者的應激反應,該量表包括軀體反應、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3個維度共28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評分越低表明患者的應激反應越輕。③比較入院時、術前30 min和術后3天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包括SAS和SDS評分。④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10]評價出院時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該量表總分為19~95分,95分為非常滿意,76~94分為滿意,57~75分為一般,19~56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⑤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腸梗阻、尿潴留、創(chuàng)口感染、尿路感染。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清醒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指標的比較
術前30 min,觀察組患者SRQ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2)
表2 術前30 min兩組患者SRQ評分的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30 min和術后3天,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本組入院時,且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不同時間點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1.80%(56/61),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6.67%(46/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36,P=0.022)。(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觀察組發(fā)生腸梗阻1例,尿潴留1例,創(chuàng)口感染1例,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4.92%(3/61);對照組發(fā)生腸梗阻2例,尿潴留1例,創(chuàng)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10.00%(6/60)。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517,P=0.472)。
目前,女性生殖系統(tǒng)健康已引起了廣泛關注,宮頸癌因其高發(fā)病率和高病死率,嚴重威脅全球女性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中國家因醫(yī)療水平較為落后、生活條件有限等因素,每年因宮頸癌死亡的女性約20萬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性[11]。宮頸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個人生活習慣有關,主要包括多次分娩史、人工流產(chǎn)史、多個性伴侶、不衛(wèi)生的性行為等[12]。由于正常宮頸發(fā)生癌變是一個漫長且可以逆轉的過程,因此定期體檢可有效預防宮頸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預防宮頸癌的首要任務是在全國范圍內(nèi)宣傳和普及宮頸癌相關知識,提高女性群體的警惕性。同時還要加強青春期女生的性教育,避免過早進行性行為,降低人為流產(chǎn)的次數(shù)[13-14]。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早期宮頸癌患者能夠獲得較高的治愈率,可達85%以上,且多采用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15]。相關研究顯示,絕大多數(shù)宮頸癌患者具有嚴重的負性情緒,不僅容易誘發(fā)應激反應,影響術后康復進程,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6]。因此,采用適當?shù)膰中g期護理對促進手術順利進行和術后康復均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清醒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表明量化評估干預措施是切實有效的,可促進宮頸癌手術患者術后康復。手術過程中,患者體溫降低,導致凝血減慢,手術時間延長,患者切口暴露越久,術后恢復時間就越長。觀察組術中采取一系列措施確?;颊唧w征平穩(wěn),如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和濕度、調整光源、按摩患者四肢等,均對患者術后康復具有重要作用[17-18]。術前30 min,觀察組患者SRQ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術前30 min和術后3天,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表明量化評估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應激反應和不良情緒,與宋菲等[19]研究結果一致。量化評估干預通過評估患者病情對患者進行風險分級,并根據(jù)患者的風險等級分配相應等級的護理人員,合理應用醫(yī)療資源,配合術前針對性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術中主動與患者溝通等措施,使護理干預更加科學、高效[20-21]。術前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不僅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還對改善術后相關指標具有重要作用,患者生命體征越穩(wěn)定,恢復效果越好,其焦慮、抑郁等情緒也會隨之減輕[22]。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1.80%,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6.67%(P﹤0.05),表明量化評估干預措施更貼合患者的需求,這是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認可。雖然目前有關宮頸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措施的研究較多,但量化評估干預措施以入院時測評結果為基礎,以分層護理干預為中心,具有一定的新穎性,且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可通過制訂完善的干預措施和推廣計劃、開展培訓和考核等方法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
綜上所述,量化評估干預可有效促進宮頸癌手術患者術后康復,減輕其術前應激反應,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可在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