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玲,陳麗香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杏林分院,福建 廈門 361022)
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是現(xiàn)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是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胃炎、胃癌或者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要及時采取措施根除,預防傳播,減少發(fā)病率[1]。以往臨床上治療的時候主要是給予患者四聯(lián)療法治療,效果較好,可以提高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率,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有研究表明[2],在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針對性的綜合干預,有利于提高療效以及Hp的清除率。為此本次研究選擇2017年1-12月在我院治療的患者80名為對象進行對比,具體如下。
選擇2017年1-12月在我院治療的80名Hp感染者,兩組均為4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0~80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1~70歲。兩組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入選標準:(1)80例研究對象通過胃鏡檢查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檢查幾個為陽性,且滿足其他診斷相關標準;(2)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疾病、語言溝通障礙患者排除;(2)并發(fā)靶向器官嚴重疾病患者排除;(3)患者處于孕育期。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三聯(lián)藥物治療,觀察組實施四聯(lián)藥物治療,兩組均在上述用藥方案基礎上加用綜合干預,主要包括心理干預、用藥干預、健康教育、飲食干預等。對照組(40例)給予埃索美拉唑(廠家:阿斯利康,批號:國藥準字H20046379)2次/d、20mg/次,克拉霉素(上海雅培,批號:H20033044)2次/d、0.25g/次,阿莫西林(廠家:白云山制藥總廠,批準文號:H44021518)2次/d、500mg/次。上述藥物均連續(xù)口服14d,其中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于午飯及晚飯前30min服用。觀察組(40例)給予埃索美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給藥方法同對照組,膠體果膠鉍(山西安特:H10920072)4次/d、37.5mg/次,三餐前及睡前口服,共治療14d。
綜合干預:心理干預、健康教育、用藥教育、飲食干預。出院后定期隨訪,確定患者恢復情況,詢問患者是否按時服用藥物,對于患者的疑問及時解答,消除疑慮。告知患者停藥后一個月再次進行復查。
觀察療效、幽門螺旋桿菌清除率、以及出現(xiàn)的消化道癥狀。分別在治療前后對炎癥因子水平進行檢測和評估,其中包括IL-6(白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觀察兩組研究對象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主要涉及到腹瀉、皮疹、胃腸道反應。
顯效:表示治療后幽門螺旋桿菌檢查結果變?yōu)殛幮?炎癥消失,潰瘍愈合;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有一定幅度改善,炎癥癥狀減輕,潰瘍面減小大于50%;無效:表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癥狀沒有任何好轉(zhuǎn)。
觀察組的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的為80.0%,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Hp根除率為95.0%,高于對照組85.0%,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比較
觀察組消化道癥狀發(fā)生率為5.0%,對照組為12.5%,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消化道癥狀比較[n(%)]
完成治療前,兩組研究對象的IL-6水平、TNF-α水平均處于較高水平,無較大差異(P>0.05);落實治療措施后,觀察組以上兩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效果均更優(yōu),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觀察組各項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對比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是現(xiàn)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最近幾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條件改善,該病的患者也隨之而增加,會明顯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要及時找到病因,進行對癥治療[3]。據(jù)報道[4],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導致患者出現(xiàn)消化性潰瘍的重要原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后患者出現(xiàn)較多的尿素酶,在胃里面形成氨,從而刺激患者的胃黏膜,引起潰瘍癥狀,嚴重的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慢性胃炎等。消化性潰瘍難以徹底根治,容易復發(fā),且治療后并發(fā)癥較多,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等癥狀,影響患者的勞動力,降低生活質(zhì)量。現(xiàn)階段臨床處理幽門螺桿菌(Hp)感染相關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主要原則在于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聯(lián)合用藥具有重要價值,而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綜合干預,可以增強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讓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和飲食習慣,預防糞口傳播,減少發(fā)病率。綜合干預主要是為患者制定目標,為其提供全面整體的干預服務,充分滿足干預需求,強化基礎干預,采取預見性干預,幫助患者減少消化道不良癥狀出現(xiàn),適當?shù)臏p少住院時間,為康復提供支持和幫助。
應注意的是,既往臨床針對幽門螺桿菌(Hp)感染相關消化系統(tǒng)疾病使用的三聯(lián)藥物方案中,兩種抗菌藥聯(lián)用質(zhì)子泵抑制劑進行干預可取得顯著的抑菌、抑酸等作用,但由于個體差異相關因素影響,部分患者應用三聯(lián)療法治療效果欠佳,提示需加用其他輔助治療措施。果膠鉍為一種應用比例較高的胃黏膜保護劑,這種藥物在治療過程中可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通過保護胃黏膜使?jié)兠姹M快愈合[5-8]。此外,果膠鉍還可起到協(xié)助抗幽門螺桿菌效果,分解后的產(chǎn)物和質(zhì)子泵抑制劑協(xié)同抑酸,因此提示該藥物給藥后能夠有效加速潰瘍面愈合、提高幽門螺桿菌作用,從而使幽門螺桿菌(Hp)感染相關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獲得更優(yōu)臨床療效[9]。本文也已通過分組研究認為,在提供相同綜合干預措施基礎上,應用四聯(lián)療法的觀察組有效率治療效果相關指標均優(yōu)于實施三聯(lián)療法的對照組(P<0.05),二組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提示四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Hp)感染相關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有效性、安全性均較優(yōu)。
綜上所述,對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患者進行四聯(lián)藥物治療聯(lián)合綜合干預,效果較好,可以降低感染率,提高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率,減少消化道不良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