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政,黃志超,羅爾靈
(泉州市第一醫(yī)院口腔科,福建 泉州 362000)
口腔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臨床疾病,對于該類患者而言,晚期癌痛發(fā)生率明顯較高,通過相關(guān)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癌痛發(fā)病率已超過50%[1],不僅對患者的正常咀嚼造成影響,同時更對機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及時有效的治療成為關(guān)鍵。藥物是治療該疾病的常用方式,以往醫(yī)生多使用常規(guī)藥物進行治療,例如硫酸嗎啡緩釋片等,但效果欠佳[2]。目前臨床醫(yī)生多使用西妥昔單抗注射液進行治療,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3]。本文將探討口腔癌患者使用西妥昔單抗注射液的臨床治療效果。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78例于2019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口腔癌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7例與12例,年齡39~74歲,平均(55.2±4.9)歲,其中10例舌癌,29例牙齦癌;試驗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8例與11例,年齡39~75歲,年齡的平均值為(55.9±5.1)歲,其中9例舌癌,30例牙齦癌。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患病時間等基本資料均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①均符合口腔癌的臨床診斷標準;②家屬對于治療藥物表示同意與知情,且患者均自愿參加;③預估生存期超過3個月。
①中途退出治療患者;②患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③未具有完整的病理資料;④未具有清楚的意識;⑤存在嚴重發(fā)的心肝腎功能障礙。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藥物進行治療,例如接受硫酸嗎啡緩釋片(國藥準字H10980063,北京萌蒂制藥有限公司,60mg),予以口服治療,起始方式為每12h服用1次,劑量為每日20~60mg,服用2天后可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增加25%~50%劑量,直至疼痛癥狀完全緩解,至少服用1個月。
試驗組患者接受西妥昔單抗注射液(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 KG,進口藥品注冊證號 S20050095)治療,第1周初始劑量為400mg/m2/d,之后每周維持劑量250mg/m2/d,起始的輸注速度設(shè)定為1mL/min,10min內(nèi)若未發(fā)生過敏情況,則可適當?shù)脑黾虞斪⑺俣?但最大速度不可超過5mL/min,每周1次,連續(xù)治療1個月。
①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的卡氏(KPS)評分、疼痛(NRS)評分、生活質(zhì)量評分的變化情況,KPS評分滿分為100分,0表示病危,100表示功能良好。采用疼痛數(shù)字分級法進行評分,滿分為1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疼痛越強烈。采用SF-36生活量表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高。
②疼痛緩釋效果情況,標準如下:完全緩釋,疼痛完全消失;部分緩釋,疼痛有所緩解;無效,疼痛未緩解。
③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的sIL-2R血清水平、周處血NK細胞活性、白介素細胞-2(IL-2)的變化情況,治療前后分別抽取患者4mL靜脈血,離心處理后取上層血清備用,采用雙抗體夾心的Elisa法對sIL-2R血清水平、IL-2水平進行測量。
④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情況。
⑤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的IgG、IgA、IgE、IgM的變化情況,治療前后分別抽取患者4ml靜脈血,離心處理后取上層血清備用,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對IgG、IgA、IgM進行測量,使用ElISA法對IgE進行測量。
⑥滿意度情況,為患者發(fā)放科室自制的問卷并指導患者進行自行填寫,按照如下的標準評價:滿意,患者完全接受治療方式及所獲效果;基本滿意,患者基本上接受治療方式及所獲效果;不滿意,患者無法接受治療方式及所獲效果。
試驗組的KPS評分、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提升,NRS評分明顯降低,相較于對照組具有顯著的差異(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的KPS評分、NRS評分、生活質(zhì)量評分的變化比較
試驗組的疼痛總緩釋率明顯較高,相較于對照組具有顯著的差異(P<0.05),見表2。
表2 疼痛緩釋效果比較[n(%)]
治療前,兩組的sIL-2R血清水平、周處血NK細胞活性、IL-2水平均未表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性(P>0.05);治療后,試驗組的周處血NK細胞活性明顯提升,IL-2、sIL-2R血清水平明顯降低,兩組比較具有較大的差異性(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的sIL-2R血清水平、周處血NK細胞活性、IL-2的變化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CD3+、CD4+、CD8+、CD4+/CD8+均未表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性(P>0.05);治療后,試驗組的CD8+明顯提升,CD3+、CD4+、CD4+/CD8+水平明顯降低,兩組比較具有較大的差異性(P<0.05),見表4。
表4 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IgG、IgA、IgE、IgM均未表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性(P>0.05);治療后,試驗組的IgG、IgA、IgE、IgM明顯提升,兩組比較具有較大的差異性(P<0.05),見表5。
表5 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的IgG、IgA、IgE、IgM的變化比較
滿意度情況存在顯著的差異性(P<0.05),見表6。
表6 觀察比較滿意度情況[n(%)]
近年來我國口腔癌的發(fā)生率不斷增加,且逐漸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對健康具有嚴重的不良影響,并且諸多患者還將出現(xiàn)疼痛的不良情況,嚴重降低生活舒適度,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成為關(guān)鍵[4-6]。以往醫(yī)生多使用硫酸嗎啡緩釋片,該藥物是一種阿片類藥物,雖然能夠獲得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但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成癮反應(yīng)、胃腸道反應(yīng)與免疫抑制[7-8],因此需要使用一種更加安全有效的藥物。
目前臨床中多使用西妥昔單抗注射液。該藥物屬于生物反應(yīng)調(diào)節(jié)劑中的抗體類,是免疫球蛋白IgG1的人源化嵌合單抗,通過研究與實踐可知,該藥物能夠?qū)GF和TGFa與EGFR的結(jié)合過程進行阻斷,從而能夠有效的抑制相關(guān)配體結(jié)合后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與其后的腫瘤生長[9-10];同時該藥物還能夠有效的緩解疾病的疼痛癥狀,最終使患者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提升其生活舒適度。通過結(jié)果顯示,為患者使用西妥昔單抗注射液后,患者的KPS評分、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提升,NRS評分明顯降低,并且疼痛總緩釋率明顯較高,原因在于該藥物能夠減少炎性因子含量,并且能夠?qū)野彼峒っ富钚赃M行抑制,將其中樞神經(jīng)的興奮性,從而使患者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口腔癌患者使用西妥昔單抗注射液的臨床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不僅能夠提升KPS評分、生活質(zhì)量評分與疼痛總緩釋率,同時能夠降低NRS評分,可作為治療口腔癌的首選藥物。但依然需要加強對藥物的研究,從而使患者獲得更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