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瑩
525300 信宜市人民醫(yī)院腎內科,廣東信宜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且嚴重的并發(fā)癥,終末期患者可出現(xiàn)腎臟功能衰竭,需要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以替代腎臟功能,清除體內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及酸堿平衡[1]。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下,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出院后難以接受持續(xù)教育指導,患者遠期治療的規(guī)范性與依從性不佳,直接對疾病控制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延伸護理是從醫(yī)院到家庭護理的延續(xù),可以在院外為患者提供持續(xù)性的隨訪和指導。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移動終端的應用為延伸護理提供了便捷,提高了效率。信宜市人民醫(yī)院腎內科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基于移動終端的延伸護理,效果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信宜市人民醫(yī)院腎內科收治的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76 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38 例。試驗組男20 例,女18 例;年齡49~68 歲,平均(58.22±6.74)歲;文化程度:小學8例,中學21例,大專及以上9例;病程5~13年,平均(8.67±1.94)年。對照組男21 例,女17 例;年齡48~70 歲,平均(57.81±6.92)歲;文化程度:小學9 例,中學19 例,大專及以上10 例;病程5~14年,平均(8.58±2.03)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患者處于糖尿病腎病終末期,符合中華醫(yī)學會《中國糖尿病腎臟疾病防治臨床指南》(2019 版)相關標準[2];②患者具有維持性血液透析指征,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療;③患者為住院病例;④患者未參加過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相關講座和培訓;⑤患者認知及視聽功能正常,可利用電話交流及使用手機微信溝通;⑥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患者合并其他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②糖尿病腎病腎功能衰竭急性加重者;③患者合并其他嚴重內科疾病,一般狀況差;④患者伴有其他惡性疾??;⑤患者生活不能自理;⑥患者家庭不予支持。
方法: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接受一般院內護理。對照組患者出院后行常規(guī)院外延伸護理,出院當日向患者發(fā)放《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管理手冊》,預留患者聯(lián)系方式,囑患者出院后定期來院復查,了解患者一般情況,并據(jù)此予以患者口頭健康宣教。患者若未如期隨訪予以電話提醒,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不采用移動終端對患者進行宣教。試驗組應用移動終端對患者開展院外延伸護理,宣教內容與對照組相同,主要宣教方法如下:①出院后定期電話隨訪,隨訪頻率根據(jù)患者出院時間及病情控制情況而定,了解患者近況,評估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情況,并據(jù)此予以患者個體化干預和指導,同時聽取患者疑問,耐心解答患者問題。②責任醫(yī)生建立微信群,患者出院當日加入群內,出院后通過微信群進行統(tǒng)一管理。群內另有責任護士數(shù)名,分別負責患者的血糖檢測管理、用藥管理、飲食管理、運動管理等,患者定期上傳相關數(shù)據(jù)和信息,由責任護士收集并反饋給醫(yī)師,以此為依據(jù)予以患者線上相關教育指導。微信群支持群內交流、一對一私聊、語音和視頻,護士可以隨時詢問患者相關信息,患者也可以隨時向醫(yī)護人員提出疑問。③定期通過微信群向患者推送疾病相關知識,宣教內容可來自網(wǎng)絡,也可為醫(yī)護人員自制的文本或配有文字的小視頻。鼓勵患者在群內溝通交流,分享經(jīng)驗,相互勉勵,邀請自我管理較好的患者在群內分享經(jīng)驗和體會。同時注重患者心理健康,日常交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支持,安撫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其治療積極性與疾病控制自信心。兩組均開展為期6個月的院外延伸護理及隨訪。
觀察指標:①兩組護理前及護理結束時,以本院自行設計的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知識調查問卷評價兩組患者相關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問卷共40 題,緊密圍繞護理期間宣教內容設計,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越好。②采用生存質量評估量表(SF-36)評估兩組生活質量,從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等8 個維度進行評價,另外包括健康變化一項,共計36 條目。取各項計分之和,結果進行百分制換算,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③應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評價兩組自我護理能力,量表從自我概念(8條)、自護責任感(6條)、自我護理技能(12 條)、健康知識水平(17 條)4 個維度進行評價,共43 個條目,采用0~4 分五級評分法,取各項計分之和,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越好。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應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護理后,試驗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試驗組 38 54.37±8.62 89.74±6.52對照組 38 55.09±8.45 73.10±9.36 t 0.368 8.992 P>0.05 <0.05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試驗組護理后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試驗組 38 47.36±7.94 78.43±6.52對照組 38 46.71±8.22 62.98±6.70 t 0.351 10.187 P>0.05 <0.05
兩組患者ESCA評分比較:試驗組護理后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ESCA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ESCA評分比較(±s,分)
組別 自我概念 自護責任感 自我護理技能 健康知識水平 總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試驗組 20.89±3.47 27.15±3.90 15.35±2.79 25.59±5.02 19.66±4.63 27.51±4.77 38.14±3.81 48.65±4.63 94.04±9.31 128.80±11.55對照組 21.06±3.52 22.46±3.83 15.30±2.81 18.04±4.96 19.48±4.52 20.35±4.62 38.73±3.97 41.02±4.84 94.57±9.26 101.87±12.13 t 0.212 5.289 0.078 6.595 0.171 6.647 0.661 7.022 0.249 9.91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糖尿病腎病終末期患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除了需要接受規(guī)律的血液透析,做好透析相關日常自我管理之外,還需要遵醫(yī)囑進行原發(fā)病治療,通過飲食管理、藥物干預、養(yǎng)成健康行為等方式有效控制血糖以及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伴發(fā)癥狀[3-4]。所以需要患者掌握足夠的疾病防治相關知識和技能,同時具備良好的治療依從性以及高水平的自我管理能力。傳統(tǒng)的院外護理模式缺乏主動性,患者與醫(yī)護人員之間未能建立及時有效的溝通機制,宣教內容主要于院內開展,患者出院后僅能通過復查時接受健康教育,宣教內容不夠全面、系統(tǒng),宣教方法也難以獲得持續(xù)的教育效果[5-8]。
延伸護理的應用可以實現(xiàn)對患者從醫(yī)院到家庭的協(xié)作性、連續(xù)性照護,使患者在出院后仍能獲得長期、持續(xù)的衛(wèi)生保健與健康教育,目前已有大量臨床實踐證實,延伸護理的應用可以使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管理技能,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對控制病情進展、改善疾病預后具有積極作用[9-12]。手機作為移動終端目前已經(jīng)廣泛普及,微信是當前流行且功能多樣、使用便捷的交流軟件,我院近年來基于移動終端予以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延伸護理,通過定期電話隨訪予以一對一教育指導,以及建立微信群對患者進行統(tǒng)一管理,實時線上交流。此法簡單、方便、快捷,可以構建起與患者溝通的橋梁,不僅拉近了護患關系,也可以隨時掌握患者信息,向患者宣教疾病知識,予以健康指導,有利于更好地實現(xiàn)院外護理目標,提高患者疾病治療依從性與自護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理后疾病知識掌握情況SF-36、ESCA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與文獻報告結論相符,證實了基于移動終端予以患者延伸護理的有效性與可行性[13]。
綜上所述,基于移動終端予以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延伸護理,可以強化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以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