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彪
276200 山東省蒙陰縣人民醫(yī)院腫瘤科,山東蒙陰
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發(fā)生率較高,為呼吸系統(tǒng)常見惡性腫瘤,疾病早期無明顯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低熱、食欲降低等,隨著病情發(fā)展,患者可出現(xiàn)痰中帶血、胸部脹痛、體重減輕、呼吸困難等情況,疾病早期難以引起患者重視,發(fā)現(xiàn)時多處于中晚期[1]。分子靶向治療是臨床治療惡性腫瘤的新型方式,通過定向病灶,能夠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具有顯著的抗癌效果[2]。本研究選取山東省蒙陰縣人民醫(yī)院腫瘤科收治的118例EGFR突變的肺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颂婺岚邢蛑委煂ζ鋺眯Ч?,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10月-2020年10月于山東省蒙陰縣人民醫(yī)院腫瘤科確診并接受治療的118 例EGFR 突變肺腺癌患者,應用隨機綜合平衡法將患者劃分為兩組,各59例。對照組男31例,女28例;年齡60~79歲,平均(69.08±3.28)歲;病程3~13 個月,平均(8.08±3.28)個月;體重49~78 kg,平均(63.58±3.71)kg。試驗組男29 例,女30 例;年齡62~77 歲,平均(68.04±3.48)歲;病程4~12 個月,平均(8.04±3.41)個月;體重50~77 kg,平均(63.53±3.56)kg。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對研究項目知情,且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②患者經(jīng)痰細胞學、病理活檢、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肺癌,且均為EGFR 突變肺腺癌,病情診斷時參考《臨床腫瘤內科手冊》[3];③患者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血管疾病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③藥物過敏者;④合并代謝系統(tǒng)疾病者;⑤全身廣泛性轉移或者惡液者;⑥近期采用免疫抑制劑治療者;⑦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⑧精神與認知障礙者。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化療,靜脈滴注鹽酸吉西他濱(生產廠家:黃石飛云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133195),劑量為1 000 mg/m2,1次/周,連續(xù)2周后間隔1周,3周重復治療1次;靜脈滴注順鉑(生產廠家:費森尤斯卡比(武漢)醫(yī)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4945),劑量為30 mg/m2,1次/d,共治療3 d。同時給予利尿劑、止吐藥進行輔助治療,3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颂婺岚邢蛑委煟謩e在第1 d 與第8 d 注射1 000 mg/m2鹽酸吉西他濱;第2~4 d 注射30 mg/m2順鉑;化療第1 天開始加用埃克替尼(生產廠家:浙江貝達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110061)治療,125 mg/次,3次/d,進食后2 h或進食前1 h服用。
觀察指標:①觀察患者臨床效果。以實體瘤療效標準(RECIST)分析臨床效果,a.進展(PD):患者腫瘤病灶無變化,甚至出現(xiàn)增大情況,有新發(fā)病灶;b.穩(wěn)定(SD):患者腫瘤病灶較前縮小<50%,無新發(fā)病灶;c.部分緩解(PR):患者腫瘤病灶較前縮小>50%,無新發(fā)病灶;d.完全緩解(CR):患者腫瘤病灶較前縮小50%,持續(xù)縮?。? 個月[4];總有效率=(PR+C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觀察患者免疫功能。治療前及治療后6 個月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通過流式細胞儀測定檢測免疫功能,指標包括CD4+、CD8+以及CD4+/CD8+。③觀察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通過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測定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6 個月的血清癌胚抗原(CEA)、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及糖類抗原125 (CA125)水平。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應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n(%)]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后,試驗組CD8+、CD4+以及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n CD8+(%) CD4+(%)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59 28.35±4.43 31.58±4.32 29.43±5.45 36.24±4.45 1.24±0.43 1.47±0.45對照組 59 28.45±4.54 29.56±4.43 29.56±5.54 33.54±4.43 1.25±0.41 1.24±0.49 t 0.121 0 2.507 5 0.128 4 3.302 8 0.129 2 2.655 5 P 0.903 8 0.013 5 0.898 0 0.001 3 0.897 4 0.009 0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治療后,試驗組CEA、SCC 及CA125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組別 n CEA(ng/mL) SCC(μg/L) CA125(KU/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59 13.27±3.28 5.09±3.27 23.46±2.19 12.37±1.62 72.38±6.48 43.27±4.58對照組 59 13.21±3.19 6.37±3.22 23.28±2.13 14.02±1.78 72.31±6.74 45.02±4.27 t 0.100 7 2.142 3 0.452 5 5.265 8 0.057 5 2.146 6 P 0.919 9 0.034 3 0.651 7 0.000 0 0.954 2 0.033 9
肺癌屬于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生率和病死率均居惡性腫瘤首位,且男性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女性。非小細胞肺癌為肺癌的常見類型,占比達到了80%,該疾病早期缺少相應的典型癥狀,確診時多在中晚期,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患者5年生存率僅有1%[5]。肺癌患者難以實施手術治療,主要通過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措施延長生存時間,化療為肺癌主要治療方案,效果顯著,但是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大,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與耐受性較差,預后和療效不佳[6]。
順鉑、吉西他濱均是常規(guī)化療藥物,順鉑具有廣譜抗癌作用,可對癌細胞DNA 復制進行抑制,有利于縮小腫瘤體積,但是對身體損傷較大[7]。吉西他濱是一種抗代謝藥物,具有顯著的抗癌效果,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藥物。近年來,分子靶向治療受到了高度關注,可對癌細胞的增殖、復制、生成發(fā)揮顯著抑制效果,且對于身體損傷較小[8]。埃克替尼屬于常用的分子靶向治療藥物,靶標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激酶,可抑制癌細胞表面激酶活性,是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用藥[9]。??颂婺釋τ谏眢w并無損傷,且治療后還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對于疾病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可緩解患者病情,控制疾病進展[10]。
綜上所述,在EGFR 突變肺腺癌的治療中,埃克替尼靶向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能夠降低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促進免疫功能改善,有利于疾病預后康復,存在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