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秦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拿?,連七八歲的小學生都知道打敗強大吳國的人是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
可是翻開古老的史書,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件勵志的大事件竟與大名鼎鼎的孔子有聯(lián)系,而他的學生子貢更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人物。
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記錄了孔子七十七位弟子的事跡或姓名。其中,筆墨最多的弟子,不是孔子最喜愛的顏回,也不是粗樸好勇的子路,而是以雄辯見長的子貢。
子貢復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春秋時期衛(wèi)國人。最能代表子貢口才超群的事例,莫過于他游說齊、吳、越、晉四國君臣,解救魯國免遭齊國侵犯的故事。
公元前482年,齊國國相田常想要在齊國亂政,又害怕高昭子、國惠子、鮑牧、晏圉四大家族的勢力,就轉移他們的軍隊去攻打魯國。
齊國大兵壓境,魯國危如累卵。時年已經(jīng)70歲的孔子聽說這事后,對門下弟子說:“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意思是:魯國是祖宗墳墓所在地,是我們父母之國,祖國危險到這種地步,諸位誰能去拯救?
恩師有令,子弟們自然踴躍報名。子路、子張和子石都想去,孔子卻不允許。直到子貢請求時,孔子才露出笑容、滿意地點頭。
如此,競聘成功的子貢踏上了縱橫捭闔的征程,一出手便洗牌了五國局勢。
子貢只身一人去了對魯國用兵的齊國,拜見齊國的權臣田常。其實,田常內心并不是真的非要跟魯國過不去,只是他想要獨霸齊國,就要削弱國內的高、國、鮑、晏四大家族,攻打魯國正是為了消耗四大家族的軍事實力。
子貢開門見山地說:“您要討伐魯國是錯誤的,魯國城池不堅固、地方狹小、國君昏庸、大臣無用、人民討厭打仗,所以不能打魯國。我覺得應該打吳國。吳國城墻堅固、地方廣闊、兵精糧足、又有優(yōu)秀的統(tǒng)帥,你們最好打他們?!碧锍4笈?,覺得子貢在戲弄他。
子貢不慌不忙地解釋:“我聽說,內部有憂患的就攻打強國,外部有憂患的就去攻打弱國。您的憂慮在國內,您本來有三次受封的機會,卻都沒有成功,是因為有大臣不擁護您。您攻打弱小的魯國,只對您的國君和大臣們有好處,您有什么功勞?您取勝的結果是讓國君驕傲、大臣狂妄。您想成大事?難?。∷圆蝗绻ゴ驈姶蟮膮菄?,討伐吳國,不容易取得勝利,士兵在國外戰(zhàn)死,大臣在國內空虛。這樣,你上面沒有強大的大臣為政敵,在下面也沒有百姓敢反對你,最終,孤立國君、控制齊國的就只能是您了?!?/p>
子貢的話一下子說到田常的心里,他想聽從子貢的建議舍棄魯國去攻打吳國,但他的軍隊已經(jīng)開赴魯國,苦于沒有調頭攻打吳國的理由。子貢連忙幫他解決后顧之憂,說:“您先按兵不動,我可以讓吳國去援救魯國,這樣您就有理由打吳國了。”田常非常高興,便讓子貢出使吳國。
到了吳國,子貢對吳王夫差說:“我聽說施行王道,就不能讓諸侯的屬國滅絕;施行霸道,就不能讓其他強大的敵人出現(xiàn)。如今,擁有萬輛戰(zhàn)車的齊國,不僅要獨占擁有千輛戰(zhàn)車的魯國,還要和吳國一爭高低,我以為大王很危險了?!狈虿钣X得子貢的話很對,因為這時的他特別希望稱霸天下,成為齊桓公那樣的霸主。
子貢繼續(xù)闡述自己的觀點:“大王倘若援救魯國,可以揚名;攻打齊國,可以獲利。救助弱小的魯國、攻克暴力的齊國,還可以威懾強大的晉國,還有什么利益比這更大呢?”
夫差很贊同子貢的觀點,但他也有自己的難處。越王勾踐勵精圖治的事跡傳到了他耳朵里,讓他非常擔心:表面上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勾踐不會暗地里想著背叛自己吧?
夫差想先討伐越國,再征討齊國。子貢馬上說:“大王把齊國放在一邊去攻打越國,那么等您打敗了越國,齊國早已平定魯國了。攻打弱小的越國而害怕強大的齊國,這不是勇敢的表現(xiàn)?,F(xiàn)在,您如果保存越國去攻打齊國、援助魯國,不僅向諸侯顯示您的仁德,還向您的勁敵晉國展示了吳國的威力,那么諸侯一定會爭先恐后地來吳國朝見,您稱霸天下的大業(yè)就能成功?!?/p>
子貢不僅給一心想稱霸的夫差畫了餅,還主動幫他打消顧慮:“大王不必擔心越國,我可以勸說越王派兵跟從你一起出戰(zhàn),這樣也可以削弱越國的國力?!狈虿畲笙玻阕屪迂暢鍪乖絿?。
子貢馬不停蹄來到越國,對越王勾踐說:“吳王夫差為人兇猛殘暴,大臣們難以忍受;國家多次打仗,士兵不能忍耐;百姓怨恨國君,大臣內部發(fā)生變亂?,F(xiàn)在,大王如能出兵成就他的志向,用重金寶物獲取他的歡心,用謙卑言辭尊敬他的地位,他一定會去攻打齊國。”
見勾踐并不能完全理解吳國伐齊的好處,子貢繼續(xù)說:“如果吳國出戰(zhàn)不能取勝,就是大王您的福氣。如果取勝,吳王夫差一定會帶兵逼近晉國。我將北上會見晉君,請他防范并攻打吳軍。等吳王的精銳部隊全部消耗在齊國,重兵又被晉國牽制時,大王就可以攻打疲憊不堪的吳王,定能滅掉吳國?!?/p>
越王勾踐做夢都想滅掉吳國,自然迫不及待地同意了子貢的計劃。
得到越國支持后,子貢再次來到吳國,告知越王勾踐已同意出兵助吳攻齊。于是,吳王夫差開心地發(fā)兵去攻打齊國。
而忙碌的子貢并沒有歇息,繼續(xù)又快馬揚鞭去了晉國,告訴晉王早做防備,吳國一旦勝利,很有可能會侵犯晉國。
這番游說之后,被齊國、吳國、越國、晉國四國政要都千恩萬謝的子貢才回到魯國復命,向自己的老師孔子稟報自己的戰(zhàn)績。
就這樣,吳國和齊國兩個本不相干的國家“莫名其妙”地開了戰(zhàn)。強大的吳軍不僅打敗了齊軍,還俘虜了他們七個將軍。果然如子貢所料,打了勝仗的吳軍,不肯班師回國,而是逼近了強大的晉國,并與晉軍開戰(zhàn),卻被早有準備的晉軍打得丟盔棄甲。
越王得知吳軍慘敗,遂率軍渡江襲擊吳國,一直打到吳國都城附近。吳王夫差聽到消息后,急忙率軍返回吳國和越軍作戰(zhàn)。最終,還是越軍攻占了吳國都城,吳王被迫自殺,吳國滅亡。滅吳三年后,越國稱霸東南,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
司馬遷對子貢的才干非常欽佩,他由衷感嘆說:“子貢一出行,保全了魯國,擾亂了齊國,滅掉了吳國,讓晉國更強大,使越國稱霸東南?!?/p>
子貢一出手,洗牌五國局勢。若不是歷史真實地上演過這樣的事件,誰又敢猜這樣風起云涌的局勢變動,只是因為一對擁有頂級智商的師徒保衛(wèi)魯國的初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