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艷,洪 青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隨著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guī)劃》“八縱八橫”藍圖的設計和實施,鐵路站房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從最初的單純滿足旅客通行需求,到作為城市名片的地標性建筑,鐵路站房的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社會與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同時施工技術的進步也使得各種設計想法能夠得到有效實施。但鐵路站房設計卻越來越趨于同質化,究其原因是在國際化思潮影響下導致的文化不自信及設計者缺乏創(chuàng)新與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趥鹘y(tǒng)文化的建筑設計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現(xiàn),也是創(chuàng)造城市名片的最佳方法。本文采用理論結合實例的方法,以高鐵衡陽東站為例,分析地域文化附著的建筑要素,探索特色化鐵路站房的設計方法,為推廣創(chuàng)新型站房設計提供理論依據(jù)和現(xiàn)實指導。
就像人有遺傳基因一樣,地域性建筑也有其特有的“文化基因”,其“文化基因”的形成與延續(xù)是由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包括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條件、可使用的材料資源以及當?shù)毓そ尘邆涞慕ㄖ夹g等[1]。我國擁有五千年文明,幅員遼闊,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又催生了地區(qū)特有的建筑特征。因此在進行鐵路站房設計時,可以將地域文化信息作為切入點,將文化元素與站房形象結合,從而避免雷同,并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變的建筑形態(tài),豐富城市的原有肌理、保護并發(fā)揚本土傳統(tǒng)文化。
衡陽作為歷史文化古城,一直是宗教圣地、旅游勝地,承載了湖湘文化半壁江山。同時衡陽樞紐為中南地區(qū)重要鐵路樞紐節(jié)點,承擔著中東部地區(qū)通往西南、連接東盟的重任。因此高鐵衡陽東站的設計定位就是特色化、地域化,方案從本土文化出發(fā),在滿足基本的交通疏散要求下,致力于將現(xiàn)代高科技與傳統(tǒng)文化有機融合,起到正面宣傳衡陽文化與形象、提升本地居民幸福感與歸屬感的作用,圖1 為高鐵衡陽東站外觀圖。
圖1 高鐵衡陽東站
衡陽位于湘中地區(qū),地處盆地中心,地形較為平坦開闊,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高鐵東站選址于市東部咸塘鎮(zhèn),西有耒水自北向南流過,基于此,高鐵站房規(guī)劃面向耒水,采用坐東朝西設計,似衡陽的東大門,歡迎家人歸來、歡迎遠客來訪[2]。站房外圍護系統(tǒng)由可開啟中空LOW-E 玻璃幕墻結合縱橫向排列的鋁板分格構成,前者為室內空間引入充足的自然采光,后者起到調節(jié)遮陽作用。候車廳白天一般不需照明,過渡季節(jié)無需開啟空調。站房主立面東西向延展,LOW-E 玻璃可有效減少太陽輻射熱能,降低夏季陽光直射對室內環(huán)境的影響,減少夏季空調負荷。窗扇可手動或自動開啟,在春秋兩季,良好的通風使得建筑可通過自身調節(jié)維持穩(wěn)定適宜的室內溫度,提高使用的舒適性。
衡陽地處湖南中部,位于衡山之南,山南水北為陽,故稱“衡陽”;還因傳說“北雁南飛,至此歇翅?;亍保址Q之為“雁城”。在衡陽許多地方,如岳屛公園、太陽廣場、火車站前廣場、湘江沿江風光等均設計有大雁的符號,大雁已成為衡陽的標志,也是高鐵衡陽東站的設計之“源”,圖2 為衡陽廣場大雁雕塑,圖3 為南岳第一峰雕塑及鋪地。
圖2 衡陽廣場大雁雕塑
圖3 南岳第一峰雕塑及鋪地
衡陽東站整體造型采用傳統(tǒng)古建筑中大屋頂?shù)臉邮剑鳛榇笮蛦误w交通建筑,人流量較大,所需候車空間尺度較大且應盡量減少立柱、墻體等障礙物,傳統(tǒng)梁架結構不能滿足空間的需求,因此衡陽東站的屋頂采用鋼桁架結構形式,既延續(xù)了傳統(tǒng)建筑結構美,又滿足了實際功能的需求。屋頂形態(tài)采用傳統(tǒng)建筑中心對稱的方式,兩側模仿大雁的翅膀層層展開,又似石鼓書院的合江亭,最上一層屋頂卷翹向上,下面兩層弧度依次減少,長度依次增加,尾部均微微朝上,創(chuàng)造出舒展的、在空中滑翔的大雁姿態(tài),成功將衡陽大雁文化融入其中,增添了懷舊情結。二三層“翅膀”懸挑的尾部規(guī)則的排布“2 m×4 m”的矩形洞口,似大雁的羽翼,輕盈透氣,并極大地減輕了屋頂?shù)淖灾亍M瑫r自然光透過洞口投射到墻面,隨著早晚太陽位置的變化,產生了豐富多變的光線效果。
站臺雨棚采用平板結構,亦采用雙坡屋頂形態(tài),在100 m 的長度中落差為8 m,整體舒緩有力,與主體建筑的屋頂呼應,與寬闊的藍天為伴,在雁城城市肌理的襯托下寓意高鐵的欣欣向榮,展翅高飛,也使得該建筑在武廣客運專線地市級站房中獨具特色。
衡陽東站主體為大型單體建筑類型,建筑分為上下兩層,為凸顯站房主體立面的高大形象,突出“大雁”的體態(tài)與意境,建筑整體需要拔高拉長。因此出站和進站采取“上進下出”的模式,以高架橋為界,下層為出站層,層高7.5 m,上層為最高處達到31.6 m 的進站層。出站層采用對外開放的架空空間形式,與廣場和市內交通對接,方便旅客疏散,除出站廳外,另設有商店門面、售票廳、臨時候車及輔助用房。站臺層與高架橋齊平,上車旅客可直接下車進站,也可乘車至一層再通過自動扶梯上至二層,實現(xiàn)城市交通的快速接駁,實現(xiàn)步行距離最小化。站臺層主要設置有候車大廳和售票廳,候車大廳寬126 m,深30 m,占據(jù)兩層,其中入口部分為通高設置。候車廳頂部即主站房的弧形屋頂,空間寬敞,空氣流通順暢,采光充足。開水間、衛(wèi)生間等服務用房分布在候車廳兩側,標識清晰、無障礙設施完整。候車廳單一空間設計,加之客流設置合理,使得站內旅客有明確的方向感,有利于客流的及時疏散。上層候車區(qū)域與進站天橋相連,通過自動扶梯和無障礙電梯可直達5 個站臺。
多樣化的材料對建筑的美觀性有重要的影響,衡陽東站內部通過新型材料與地方材料的融合處理,來平衡傳統(tǒng)內涵與現(xiàn)代空間。站內主體候車廳的裝飾材料以鋁材和玻璃為主,屋頂采用灰白色耐候性強的曲鋁板裝飾,均勻的線槽順著屋頂?shù)幕【€延伸,搭配金屬質感及嵌入鋁板接縫中的燈光帶,塑造出動感的線條,取得生動的室內視覺空間效果。候車廳墻面采用黃色仿木紋鋁單板條裝飾,其水平通長的均勻線條與頂棚進行呼應,塑造整個候車空間的金屬質感,黃色的裝飾為空間進行點綴,豐富了空間的層次。建筑外立面全部為玻璃幕墻,增加室內外的空間通透性。地面采用本土產的灰麻花崗巖,在色彩上與屋頂呼應,實現(xiàn)空間的協(xié)調性。立柱上鋪貼有南岳衡山大型繪畫,更加突出地方特色,且與屋頂造型相呼應,衡陽東站室內裝飾見圖4。
圖4 衡陽東站室內裝飾
鋼桁架屋頂考慮到屋頂?shù)某兄?、特殊造型、保溫?jié)能及高清潔性,其構造較復雜,表層為鍍鋁鋅板,下設保溫層和穿透式高強板和消音板,充分滿足交通建筑對室內恒溫恒濕及吸音的要求,實現(xiàn)了高科技與傳統(tǒng)形式的完美結合。
站前廣場南北長350 m,東西寬220 m,占地約7.7 hm2。正對站房處為旅客出行通道,形狀為瓶頸狀。廣場鋪地以硬質方形花崗巖為主,將南岳壽鼎的形態(tài)進行符號化,運用到鋪地的點綴中。在靠近建筑入口處,設計兩條彎曲的似山峰又似大雁的鋪地,與站房“振翅高飛”呼應,與南岳第一峰廣場鋪地有異曲同工之妙。分隔步行廣場與兩側停車場的綠化帶,亦似主站房屋頂形狀,實現(xiàn)站房內與站房外環(huán)境的一體化協(xié)同設計。
高鐵衡陽東站將文化作為建筑的外衣設計手法,成功將展翅的大雁形象深入到每位旅客心中,成為宣揚衡陽文化的城市名片,甚至被贊為武廣客運站最具特色的地市級高鐵站房。因此筆者認為,站房形象設計應突出城市個性,避免雷同,強化城市的品牌認識,成為當?shù)鼐用袂楦械臍w屬和寄托[3]??梢圆扇?shù)靥厣珮嫾剡M行隱喻與模仿的方法,也可采用將傳統(tǒng)符號構件進行變異重組的手段,塑造“熟悉的”新形式和場所的精氣神,引發(fā)情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