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宏,劉美晨,楊 肯,于 龍,徐玲琳,*
(1.同濟大學(xué) 先進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 201804;2.同濟大學(xué)材料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上海 201804)
水泥基人造石材因其顯著的耐磨性、低孔隙率和較高的抗彎強度[1-4],正逐步替代天然石材和普通混凝土.然而,在服役一段時間后,水泥基人造石材表面總會出現(xiàn)深淺不一的白色痕跡[5-7],嚴重影響了建筑物的外觀,俗稱泛白或泛霜.泛白實質(zhì)上是源自一系列復(fù)雜的物化反應(yīng)[8-10],以大宗硅酸鹽水泥制備的水泥石為例,其泛白多源于原料中的可溶性鹽、Ca(OH)2等水化產(chǎn)物碳化生成的Ca CO3[11-13].
水作為必不可少的物質(zhì)及離子傳輸載體,以自由水、孔隙水和膠凝水等多種形式存在于水泥石中,對物質(zhì)遷移起著重要作用.水?dāng)y帶可溶性鹽不斷遷移[12],使泛白發(fā)生在建筑材料的表面及內(nèi)部.用水量不僅直接影響水泥的水化動力學(xué),同時也決定了孔隙率、密實度及表面光潔度等.已有的泛白研究多集中于水灰比較高的飾面砂漿[14-15],而水泥基人造石材有著水灰比較低、不用粗骨料等特點[16],目前相關(guān)的泛白研究尚且不多.
以往對泛白的表征多停留在定性表征方法上,本文以低水灰比(不超過0.30)制備的硅酸鹽水泥石為研究對象,采用光學(xué)顯微鏡、拉曼光譜、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等研究其初次和二次泛白程度、泛白物質(zhì)的組成以及形貌,并結(jié)合低場核磁共振(NMR)分析漿體中可蒸發(fā)水的橫向弛豫特征和狀態(tài)演變,以揭示用水量對硅酸鹽水泥石泛白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水泥為阿爾博波特蘭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52.5 R白色硅酸鹽水泥.外加劑為蘇州興邦化學(xué)建材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高性能消泡劑(DF)和高性能混凝土減水劑(SP),減水率(質(zhì)量分數(shù),文中涉及的減水率、摻量等除特別說明外均為質(zhì)量分數(shù))為35%.顏料為分析純氧化鐵紅.拌和水為自來水.白水泥的化學(xué)組成和相組成如表1、圖1所示.
圖1 白水泥的XRD圖譜Fig.1 XRD pattern of white Portland cement
表1 白水泥的化學(xué)組成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hite Portland cement w/%
顏料摻量為水泥用量(500 g)的5.0%,減水劑摻量分別為水泥用量的0.3%、0.5%和1.0%,消泡劑摻量均為0.1%,水灰比mW/mC分別為0.18、0.22、0.26和0.30.
1.3.1 試樣制備
按照GBT 1346—201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jié)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攪拌后,在φ100 mm的培養(yǎng)皿中成型,試樣厚度為(10±1)mm.在(20±2)℃,相對濕度RH為(60±10)%的條件下養(yǎng)護36 h.
1.3.2 測試方法
采用浸水法[14]加速泛白,試樣養(yǎng)護36 h并脫模后,采用圖2所示小斯數(shù)碼工廠所產(chǎn)圖像拍攝裝置(直徑26 cm大光圈,固定支架高度49 cm,固定18 W白光燈亮度,尼康D5300數(shù)碼相機)拍照并定義此時的泛白為初次泛白;然后,將試樣取出并且在50 mL去離子水中浸泡12 h后,再次取出自然晾干,第2次拍攝試樣表面并定義此時的泛白為二次泛白;最后,采用Image-Pro Plus 6.0軟件計算泛白面積占表面總面積的百分比(S),精確至1%.
圖2 泛白樣品圖像拍攝裝置Fig.2 Efflorescence image capturing device
采用昊昱光學(xué)儀器廠的SP-4KCH型光學(xué)顯微鏡觀察試樣的二次泛白.
試樣的物相分析采用Rigaku D/max 2550型X射線粉末多晶衍射儀(XRD),工作電壓40 k V,工作電流100 mA,發(fā)射狹縫DS為0.5°,接收狹縫RS為0.15 mm,濾波片為石墨彎晶單色器.連續(xù)掃描模式,掃描范圍為10°~75°,掃描速度為5(°)/min.
試樣的形貌分析采用Carl Zeiss公司生產(chǎn)的ZEISS Sigma 300VP型SEM,加速電壓為3~10 k V.
采用Horiba Jobin-Yvon公司制造的HR800型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譜儀分析試樣的拉曼光譜.
采用PQ-001型核磁共振分析儀測試水泥漿體中可蒸發(fā)水的1H核磁共振,磁體恒定溫度為30℃.測試前將儀器系統(tǒng)參數(shù)CPMG調(diào)到5 000,再將裝有水泥試樣的直徑為15 mm薄壁玻璃器皿置入儀器探頭線圈內(nèi)測試.采集的弛豫信號經(jīng)Inv Fit反演軟件分析,獲得試樣的弛豫時間分布圖譜.
表2為水泥石表面的初次泛白和二次泛白照片.表3為處理后的水泥石表面初次泛白和二次泛白照片及泛白面積百分比.由表3可見:低水灰比試樣的二次泛白面積大于初次泛白面積,這是因為浸水處理后的試樣處于飽水狀態(tài),此時內(nèi)部堿金屬等離子自由擴散至表面,與空氣中的CO2反應(yīng)形成Ca CO3,使得泛白加?。?2];對于高水灰比(≥0.26)試樣,其二次泛白面積略有降低,可能是由于高水灰比造成水泥石泌水,表層水膠比偏大,水化不足,失水較快,使得表面硬化后留下一層“水膜”,且該層水膜強度較低,因而在浸水法處理后易脫皮脫落.
表2 水泥石表面的初次泛白和二次泛白照片Table 2 Primary and secondary efflorescence images of cement-based artificial stones
表3 處理后的水泥石表面初次泛白和二次泛白照片及泛白面積百分比Table 3 Processed imag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fflorescence and S values of cement-based artificial stones
此外,無論是初次泛白還是二次泛白,其面積均隨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減水劑中等摻量(≥0.5%)時,二次泛白面積隨著用水量的增加增大了2~3倍;在減水劑低摻量(≤0.3%)時,水灰比為0.18試樣的二次泛白面積僅占水灰比為0.30試樣的1/20.低水灰比組(0.18,0.22)試樣隨著減水劑摻量由0.3%升至1.0%,其二次泛白面積百分比也從2%、26%升至27%.當(dāng)水灰比增至0.26以上時,試樣表面的泌水程度增加,表面水膜蒸發(fā)直接引發(fā)后期表層脫落.綜上所述,在一定范圍內(nèi),同一水灰比下試樣的泛白程度隨著減水劑用量的增大而增大,同一減水劑摻量下試樣的泛白程度隨著水灰比的增加明顯加劇.
表4為水泥石表面二次泛白物質(zhì)的光學(xué)顯微鏡照片.由表4可見:水灰比為0.18時,水泥石的二次泛白面積占比較少,泛白物質(zhì)以點狀出現(xiàn),表面肉眼可見的大孔基本被白色物質(zhì)填充;水灰比為0.22時,泛白區(qū)域呈不規(guī)則雪花狀,面積較前有所增大;水灰比增至0.26時,水泥石表面出現(xiàn)微裂紋和細縫,泛白又有所加??;水灰比進一步增至0.30時,水泥石表面多被白色物質(zhì)覆蓋,泛白程度最嚴重.此外,在高水灰比范圍(0.26~0.30)內(nèi),減水劑摻量為0.5%時,水泥石表面微裂紋處被白色物質(zhì)覆蓋;減水劑摻量增至1.0%時,水泥石表面裂紋尤為明顯,且經(jīng)浸水處理干燥后產(chǎn)生表層脫落,這是因為漿體更易發(fā)生離析和泌水[17],脫落后的區(qū)域更易產(chǎn)生二次泛白.
表4 水泥石表面二次泛白物質(zhì)的光學(xué)顯微鏡照片Table 4 Optical microscope photos of secondary efflorescence substances of cement-based artificial stones
因此,在低水灰比范圍(0.18~0.22)內(nèi),隨著水灰比的增加,水泥石的泛白程度不斷加劇,水灰比達0.26以上時甚至產(chǎn)生裂紋和表皮脫落的現(xiàn)象;在一定的減水劑摻量范圍內(nèi),隨著減水劑摻量的增加,水泥石的泛白程度加劇.也就是說,合理的減水劑摻量和水灰比是控制水泥石泛白的關(guān)鍵因素.
圖3為水泥石表面二次泛白物質(zhì)的拉曼光譜.結(jié)合文獻可知,CaCO3以方解石、文石和球霰石等3種典型形式存在.其中,文石的特征拉曼位移在152、226、710、1 084 cm-1左右,方解石在160、290、700、1 083 cm-1附近[18],球霰石在710、1 083 cm-1附近[19].由圖3可見,在160、290 cm-1附近有2個強峰,且在710 cm-1出現(xiàn)特征峰[18,20-21],說明在不同減水劑摻量下,試樣表面的泛白物質(zhì)均含一定量的方解石、文石和球霰石,尤以方解石和文石為主.在低水灰比(0.18)下,1.0%減水劑摻量試樣表面的二次泛白物質(zhì)在1 083 cm-1附近的拉曼峰強度比0.5%減水劑摻量時高出1倍,可見減水劑摻量增大促進了泛白物質(zhì)的產(chǎn)生.對水灰比較高(0.30)的試樣而言,其710、1 083 cm-1附近的拉曼峰更強,且球霰石熱力學(xué)穩(wěn)定性差,易形成更加穩(wěn)定的方解石和文石[22],據(jù)此可推斷其二次泛白物質(zhì)以方解石和文石為主.
圖3 水泥石表面二次泛白物質(zhì)的拉曼光譜Fig.3 Raman spectra of efflorescence substances of cement-based artificial stones
采用SEM觀察了不同減水劑摻量(0.5%、1.0%)下水泥石表面泛白物質(zhì)的形貌,結(jié)合能譜測試了泛白物質(zhì)的元素組成,結(jié)果如圖4、5所示.結(jié)合文獻[9,21-22]可知,方解石、文石和球霰石的典型形態(tài)分別是立方體狀、針棒狀及球形.
由圖4可見,水灰比為0.18、減水劑摻量為0.5%時,水泥石表面存在立方體狀的方解石(邊長約為0.5~1.0μm)[22]、少量球霰石[19]、大量寬約0.1~0.6μm的紡錘狀和花生狀文石[23]以及少量針狀文石晶體.
圖4 水泥石表面泛白物質(zhì)的SEM照片及元素組成Fig.4 SEM images and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efflorescence substance of cement-based artificial stones
由圖5可見,減水劑摻量為0.5%時,球霰石的數(shù)量少于減水劑摻量為1.0%時,水泥石表面析出了鹽類晶體(Na2CO3和K2CO3,圖5(c)),還可觀察到一些片狀球霰石(圖5(b)).一方面,球霰石穩(wěn)定性最差,因而易生成更加穩(wěn)定的文石和方解石[9].另一方面,減水劑吸附在水泥顆粒表面,使水泥石內(nèi)部的自由水總量提升,孔隙內(nèi)可溶性鹽更易遷移至表面,促使泛白物質(zhì)增多.因此,減水劑摻量對Ca CO3晶型有一定影響,即隨著減水劑摻量的增加,泛白物質(zhì)除了有大量立方體狀的方解石外(圖5(a)),還有片狀球霰石以及少量Na2CO3和K2CO3.
圖5 水泥石表面泛白物質(zhì)的SEM照片及元素組成Fig.5 SEM images and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efflorescence substance cement-based artificial stones
綜上可知,不同減水劑摻量條件下水泥石表面的泛白物質(zhì)多為CaCO3,方解石型Ca CO3普遍存在,減水劑摻量較低(0.5%)時多以紡錘狀、花生狀文石和方解石存在;減水劑摻量較高(1.0%)時還出現(xiàn)了片狀球霰石及微量鈉鹽.
圖6為不同水灰比水泥漿體的T2分布曲線.由圖6可見:低水灰比的樣品存在3個弛豫峰,高水灰比的樣品則在1~3 ms多出現(xiàn)1個弛豫峰;減水劑對低水灰比組(0.18)和高水灰比組(0.30)水泥漿體的第2弛豫峰影響較為明顯.此外,隨著水化的進行,該弛豫峰不斷向短弛豫時間方向偏移,峰形由陡變緩.結(jié)合文獻[24],在硬化水泥漿體中,通??珊唵蔚貙⑵渲械乃譃樽杂伤毸?、凝膠層間水及化學(xué)結(jié)合水,3種水的結(jié)合程度有所不同:自由水與水泥相互作用最弱,結(jié)合水與水泥相互作用最強且有化學(xué)鍵合存在,凝膠水的結(jié)合程度則介于自由水與結(jié)合水之間.Gorce等[25]認為,物理結(jié)合水和自由水的T2值通常為0.1~10 ms,1 ms可視為毛細孔和凝膠孔的分界點.可根據(jù)弛豫時間將水泥石中的水進行簡單劃分:超過1 ms為毛細孔水,0.1~1 ms為凝膠層間水,小于0.1 ms為化學(xué)結(jié)合水.隨著齡期的延長,水泥漿體內(nèi)部孔結(jié)構(gòu)逐漸細化,凝膠水相對含量不斷增大,自由水含量降低,可蒸發(fā)水的弛豫時間分布逐漸趨向于短弛豫時間[26].故水灰比高的水泥漿體孔隙率增加且孔徑增大,密實程度降低,所含自由水多于低水灰比水泥漿體,因而在1~3 ms多出現(xiàn)1個弛豫峰.
圖6 不同水灰比水泥漿體的T2分布曲線Fig.6 T2 distribution curves of cement pastes with different water to cement ratios
表5、6分別為水灰比為0.18和0.30水泥漿體的T2峰面積.由表5、6可見:隨著水化的進行,第1弛豫峰逐漸微弱,第3和第4弛豫峰面積不斷減小且逐漸左移,第2弛豫峰面積有一定程度的減少;摻0.5%減水劑時,水化10 min、6 h、3 d后,高水灰比(0.30)樣品的第2弛豫峰面積分別為43 654、40 159、29 877,低水灰比(0.18)樣品的面積僅為23 527、21 473、16 287,高水灰比樣品的自由水含量更高;水灰比為0.18時,摻1.0%減水劑樣品各齡期的第2弛豫峰面積均遠高于摻0.5%減水劑時.結(jié)合泛白程度可知,減水劑摻量增大將使水泥石中的毛細孔水含量顯著提高,導(dǎo)致泛白風(fēng)險大幅提升.
表5 水灰比為0.18水泥漿體的T2峰面積Table 5 T2 peak area of cement paste with water to cement ratio of 0.18
表6 水灰比為0.30水泥漿體的T2峰面積Table 6 T2 peak area of cement paste with water to cement ratio of 0.30
(1)隨著減水劑用量的增加,水泥石的泛白面積增大.在同一減水劑摻量下,隨著水灰比的增加,水泥石的泛白程度亦不斷加劇.水灰比在0.26以上時,水泥石表面甚至產(chǎn)生裂紋和表皮脫落,泛白尤為嚴重.
(2)減水劑摻量對泛白物質(zhì)種類及晶型有一定影響,減水劑摻量為0.5%時,泛白物質(zhì)以立方體狀方解石、紡錘狀和花生狀文石為主.減水劑摻量增至1.0%時,泛白物質(zhì)除方解石之外,還存在片狀球霰石以及少量鈉鹽.
(3)隨著水化進行,可蒸發(fā)水的弛豫時間分布逐漸趨向于短弛豫時間,說明水分的結(jié)合程度更高,孔隙逐漸細化.高水灰比下,主峰面積明顯更大,表明其自由水(毛細水)含量更高,使得泛白更嚴重.因此,合理的減水劑摻量和水灰比是控制水泥石泛白的關(guān)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