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敏鳳
根據低段學生活潑、好玩的特點,筆者整合低段的古詩內容、情境和資源等要素,以游戲的形式設計古詩學習任務群——“青蛙養(yǎng)成記”。游戲的主角是“青蛙”,每個學生認領一只屬于自己的“青蛙”,并為它設置姓名、性別、喜好等屬性,讓學生能沉浸在游戲之中。古詩學習任務群有基礎任務(精學課內古詩)、拓展任務(鑒賞課外古詩)、測驗任務(展示作業(yè)成果)三個場景,難度逐級上升,學生可自主選擇是否接受下一場景的任務。學生每完成一個場景,就能刷新“青蛙”的成長值。期末,學生可在語文老師處領取相應大小的青蛙玩偶。完成作業(yè)的過程就是陪伴“青蛙”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養(yǎng)成的過程中,學生與“青蛙”建立了親密聯系,將它當作了自己的伙伴、萌寵,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
2022 年版課標將文化自信作為核心素養(yǎng)重要內涵。古詩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古詩有助于學生建立文化自信。低段古詩教學是學生學習古詩的啟蒙階段,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尤為重要?!扒嗤莛B(yǎng)成記”就是以游戲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青蛙養(yǎng)成記”設置了基礎任務,有識字、誦讀、理解、背誦四種任務需要完成。學生每完成一項任務,可以獲得一樣道具,此道具可以在后面的測驗任務中派上用場。當本次場景任務全部完成,學生可以到語文老師處加蓋印章,“青蛙”的成長值就會上升一格。
2022 年版課標提出可以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來教學識字與寫字?!扒嗤莛B(yǎng)成記”將識字游戲化,在基礎任務場景中完成:“青蛙”家的庭院里有一方池塘,每學一首古詩,池塘里就會長出“荷葉”(生字),學生需要“摘荷葉”,即教師制作荷葉生字卡片,讓學生綜合運用集中識字、注音識字、字理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認讀生字,掌握后可以獲得一樣道具。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主動學起了生字。
古詩大都是能配樂演唱的,在瑯瑯書聲中,學生可以領略古詩的韻律之美,初步領悟作者的情感,提升語文素養(yǎng)。
機械地朗讀是無趣的,要想讓低段學生專注地、自愿地誦讀,需要變換讀的形式,增加讀的趣味性。低段學生最喜歡的就是游戲,設置豐富有趣的誦讀游戲盒,將讀藏在玩中,效果會事半功倍。比如“誦讀不NG”“誦讀盲盒”“誦讀接力”等游戲。
“一日之計在于晨”,筆者利用晨讀時間,帶領學生一起誦讀,讓詩聲洋溢校園、浸潤心田,打造詩香班級。每日誦讀完成,學生就可獲得一樣道具。
理解古詩的意思對低段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如何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形象、生動地描繪古詩大意,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情感,是筆者設計“青蛙養(yǎng)成記”首要考慮的因素。
筆者利用低段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設計了“繪制地圖”任務。這里的地圖是思維地圖,在讀古詩時,學生邊讀邊畫,將圖像與文字結合,讓古詩以圖畫的形式活起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袄L制地圖”不僅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里理解了古詩,還提升了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和專注力。
課內必背古詩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背誦的。通過前面“摘荷葉”識字、“游戲盒”誦讀、“繪制地圖”理解三個任務,學生已經對古詩掌握了七八成,最后的背誦就水到渠成了??梢宰寣W生利用之前繪制的地圖來記憶,把握整首古詩的脈絡。
要想讓學生對背誦充滿熱情,就要讓背誦變得有意義。借助“喜馬拉雅”“聽見時代”“荔枝”等客戶端軟件,可以很好地記錄學生的背誦。我們班級在“喜馬拉雅”上創(chuàng)建了一個專輯——“聽取蛙聲一片”,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得意之作上傳到專輯里。同學們可以互相欣賞作品,并在作品下面留下評論,以及給作品打分。有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對待自己的作品十分積極、認真。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明顯的個性差異、需求差異、能力差異。“青蛙養(yǎng)成記”尊重學生的差異,實行動態(tài)的、個性化的古詩梯度作業(yè)設計。完成基礎任務后,有能力想再躍一躍、跳一跳、競一競的學生可以進入拓展任務場景,和“青蛙”一起邂逅課外古詩。
拓展任務場景中的課外古詩以湖州市吳興區(qū)推薦的篇目為主,另外再搭配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其他古詩。課外古詩的學習要求與課內古詩不同,能做到熟讀、了解大意即可。因此,拓展任務場景設置了三個游戲任務,每完成一個任務就可刷到一樣道具,而三個任務都完成后就可以刷新“青蛙”的成長值。
課外古詩的學習可以從聽覺熏陶開始,每天利用課間、課前一分鐘,或者在就餐時、睡覺之前聽一聽古詩朗誦,跟著讀一讀。每天磨一磨耳朵,混個“耳熟”,當量的積累引發(fā)質變時,面對特定情景,不經意間,詩就脫口而出。
低段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年紀,他們自制力不強,意志力較差,經常開小差,以無意識記憶、具體形象記憶為主,容易產生不自覺的模仿行為。
結合這些年段特征,筆者引入了手勢舞教學。手勢能與詞義對應,提高學生的手眼協(xié)調和語言能力,配上有節(jié)奏韻律的音樂,低段學生的專注力大大提升了,更容易愛上古詩。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輕快律動的節(jié)奏,讓詩歌更容易學會,也更容易向長輩、他人展示,學生在收獲一波贊揚的同時,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學習課外古詩時,除了熟讀之外,還要初步了解大意,賞析詩之美。如何讓學生有趣地、主動地對古詩有個整體的了解和賞析,是筆者在設計該作業(yè)時的著力點。
明信片具有宣傳、載體、廣告、收藏等功能,筆者借力明信片,實現古詩的傳播、收藏和作業(yè)檢測?!霸娭杏挟嫛?,學生根據對古詩的理解,將詩句轉化為兒童畫,然后制作成明信片,藏畫于內。這張明信片是“青蛙旅行打卡”的信物,也是學生課外閱讀成果的反饋,通過欣賞學生的明信片,就知道他是否真正理解了詩的大意。
傳統(tǒng)的古詩作業(yè)是一個人的事,學生埋頭苦寫、死記硬背,完成了就是交差了,這樣的模式磨滅了學生的激情,也掐斷了詩的生命。詩在古代就是從日常生活中產生,運用于人際交流的,它是流動的、有活力的。測驗任務分秀詩、贈詩、賽詩、作詩四大板塊,它是古詩學習的交流平臺,也是成果展示的舞臺。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贊美?!币痪浼畹脑?、一個欣賞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就能給學生帶來莫大的鼓舞。因此,我們要讓學生秀出自己,展示自己的古詩學習效果。每個月班里會舉辦一場“古詩·國韻”藝術節(jié),藝術節(jié)為期一周,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展出形式。周一字畫展,周二歌舞秀,周三情景劇,周四吟誦賽,周五攝影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自由選擇參加,在這里盡情地展示自己,秀出精彩。每個展出都設置“點贊”環(huán)節(jié),觀眾可以給表現優(yōu)秀或者有進步的選手貼上大拇指,為其點贊加油。
我們的祖國是詩的國度,幾千年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它們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詩中的思想和文化精華值得我們汲取?!耙栽姇选?,不僅可以涵養(yǎng)心靈、結交摯友,還能營造詩意生活的文化氛圍,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在前面學習課外古詩的時候,學生將古詩制作成了明信片,上面有詩有畫,是一幅幅珍貴的藝術品。同學們可以互相贈送明信片,贈送的過程就是互相學習的過程,不僅可以從他人的明信片上學到新的古詩,還可以收獲友誼。
另外,班級里學生個個都是小詩人,才華橫溢,出口成詩,他們仿寫、改編了很多古詩,將自己作的詩贈與朋友,小詩人間互相欣賞、互相修改,濃濃的詩意在班級里蕩漾開來。
“讀詩使人靈秀”,經過一段時間的古詩熏陶,學生已經積累了不少古詩,但學習的質量如何,還得通過賽詩來驗一驗。筆者每個月在班級里舉辦一次“賽詩大會”,比賽形式多樣,如擂臺爭霸賽、小組合作賽、你畫我猜賽等等,學生可提前報名參加。
“賽詩大會”還有關鍵性的輔助,那就是之前通關后獲得的道具。這些道具有場外求助、翻譯提示、手勢舞表演等。前面獲得的輔助道具越多,在賽詩環(huán)節(jié)就越有優(yōu)勢。
詩滲透在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現在也應將詩融入生活,而不是將它從生活中剝離出來。低段學生的寫詩可以從模仿開始,仿照著古詩來寫一寫,為低段的寫作培養(yǎng)興趣。低段兒童仿照寫詩,可以從替換意象開始,即將古詩中的意象換成自己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通過這些意象能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其他不做要求。以下是我們班學生的作品。
“青蛙養(yǎng)成記”以游戲為載體,激發(fā)興趣;以“養(yǎng)成”為形式,沉浸體驗;以三大任務為階梯,尊重差異;以交際為平臺,展示成果。經過一學期的實踐,古詩實踐作業(yè)“青蛙養(yǎng)成記”在班里大受歡迎,學生熱情空前高漲,極大地提高了文化自信,做作業(yè)也成了主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