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白,殷 戈,黃啟龍,譚 銳,涂朝陽,張志業(yè),陳國寶,林寶森
(1.國家能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46;2.國能南京電力試驗研究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46;3.國電福建電力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9;4.國能(泉州)熱電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804)
全球氣候變化是當前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威脅,保護地球生態(tài)安全、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廣泛共識。我國作為全球工業(yè)大國,一直致力于推動低碳發(fā)展,尤其是雙碳目標的提出,加快了我國能源結構的重構,作為當前二次能源的主力,煤電需進行節(jié)能、供熱以及靈活性改造,以適應新的電力形勢[1]。
供熱按照熱負荷性質可分為采暖供熱和工業(yè)供熱。采暖供熱集中在北方寒冷地區(qū),需求較普遍,技術也相對成熟,在火電靈活性背景下,又發(fā)展出了諸如高背壓供熱[2-3]、低壓缸零出力[4]、多級抽汽供熱[5-6]等技術,成功案例也比較多。工業(yè)供熱與民用熱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用戶對供熱參數要求較嚴格,技術難度相對較大[7-9]。
工業(yè)供熱熱負荷伴隨我國工業(yè)持續(xù)發(fā)展,需求也不斷增加。要滿足工業(yè)供熱需求,既可采用企業(yè)自建供熱鍋爐方案,也可采用熱電聯產的集中供熱方案。自建供熱鍋爐方案存在效率較低、環(huán)保指標差、安全隱患大、管理不集中等問題,不符合國家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宏觀產業(yè)政策,因此國家正在逐步取消企業(yè)自建鍋爐的分散供熱系統(tǒng),取而代之的是熱電聯產的集中供熱方案,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方案具有節(jié)約能源、減少排放、提高供熱蒸汽品質等多種優(yōu)勢[10-12]。在目前電力裝機產能相對過剩的大背景下,大量新建熱電聯產項目受到了電力建設總容量的制約。鑒于此,國家積極引導和鼓勵將部分現役純凝發(fā)電機組改造為供熱機組,既不增加電力裝機規(guī)模,又可增加供熱能力[13-18]。
純凝機組供熱改造過程中,根據供熱需求溫度和壓力等級不同,結合相關文獻研究結果[19-20],可以將供熱概況的分為如下幾類:1)低參數供熱指壓力在1.0MPa以內,且溫度在300℃以內;2)中參數供熱指壓力在1.0~4.0MPa,且溫度在300~400℃;3)高參數供熱指壓力在4.0MPa及以上,且溫度在400℃及以上。在亞臨界機組上,低參數供熱改造一般從機組中、低壓連通管開孔,增加供熱抽汽調節(jié)閥,對外抽汽供熱;中參數供熱改造一般從機組一抽、冷再或熱再段抽汽。上述兩類供熱共同的特點是:供熱所需的蒸汽參數和汽輪機系統(tǒng)某些位置的蒸汽參數接近,可以直接從系統(tǒng)中找到抽汽點,采用打孔抽汽的方式供熱。而高參數供熱則無法在汽輪機系統(tǒng)內直接打孔抽汽,主要是無法從系統(tǒng)中找到參數匹配的抽汽點。為了滿足高參數供熱需求,常采用參數等級更高的蒸汽減溫減壓后供熱,高品位蒸汽的減溫減壓供熱,違反了“溫度對口,梯級利用”的用能原則[21],熱經濟性較差。
因此,研究高參數供熱參數匹配問題,對提高供熱經濟性,實現煤電機組低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以亞臨界300MW抽凝機組為研究對象,機組的主蒸汽參數壓力為16.67MPa,溫度為538℃,其主要參數見表1。
表1 某亞臨界300MW機組主要參數Tab.1 Main parameters of a subcritical 300MW Unit
熱電聯產循環(huán)中,主蒸汽進入汽輪機后,膨脹做功,按照供熱參數需求,在系統(tǒng)合適位置設抽汽口,抽出蒸汽對外供熱。抽汽點設置的原則是:壓力或溫度中先達到用戶參數約束條件的位置,即為最佳抽汽口位置。按照此設計原則,以亞臨界300MW機組參數為例,以主蒸汽作為循環(huán)起點蒸汽參數:壓力16.67MPa,溫度538℃,終點為用戶蒸汽參數:壓力4.0MPa,溫度400℃,通流效率分析參數見表2。
表2中數據說明,亞臨界機組如果能直接抽取4.0MPa,400℃的供熱蒸汽,從汽輪機進汽到抽汽之間,機組通流效率應設計為44.73%,這顯然將會大幅降低熱電聯產的經濟性。
表2 高參數供熱通流效率分析Tab.2 Analysis of high parameter heating flow efficiency
目前,汽輪機缸體設計和運行的效率一般在70%~90%的范圍內,為了分析在上述范圍內亞臨界機組內蒸汽參數變化特征,以主蒸汽作為循環(huán)起點蒸汽參數:壓力16.67MPa,溫度538℃,終點為用戶蒸汽參數:壓力4.0MPa,膨脹效率按照70%和90%來分析,結果見表3和表4。
由表3和表4中數據可以看出,如果按照膨脹終點為4.0MPa,終點參加均低于熱用戶所需的400℃,且通流效率越高,終點溫度差越大,無法滿足供熱需求。
表3 高參數供熱參數分析(70%通流效率,終點壓力4.0MPa)Tab.3 Analysis of high parameter heating parameters (70% flow efficiency,end pressure 4.0Mpa)
表4 高參數供熱參數分析(90%通流效率,終點壓力4MPa)Tab.4 Analysis of high parameter heating parameters (90% flow efficiency,end pressure 4.0Mpa)
因此,從熱力學分析可知,在常規(guī)的缸效范圍內,無法采用直接抽汽的方式實現高參數供熱。
為了進一步探明高參數供熱參數匹配問題的原因,對汽輪機變工況分析,分析汽輪機內壓力和溫度變化特征,找出參數變化規(guī)律。
由弗留格爾公式可知,在不考慮溫度變化的情況下,各級抽汽的壓力和流量有如下關系[22]:
(1)
式中:G1為級組變工況流量,t/h;G為級組設計工況流量,t/h;p01為級組變工況級前壓力,MPa;p0為級組設計工況級前壓力,MPa;a為變工況下與設計工況下的通流面積之比。
由式(1)可以看出,級組前壓力與流量成正比關系。與通流面積比成反比關系;在回熱機組中,由于回熱抽汽和通流壓損存在,自主蒸汽以下,各抽汽點的壓力依次降低,如需提升壓力,可控的措施是改變通流面積,如采用座缸閥、旋轉隔板或者抽汽蝶閥,這些方法和減溫減壓一樣,都會降低通流效率,最經濟的方法是選擇接近供熱壓力的抽汽點,盡量減少節(jié)流的損失。
汽輪機變工況運行時,初參數一定的情況下[23],級組抽汽溫度和通流效率有關,級組的效率計算公式為:
(2)
式中:ηri為級組相對內效率;h0為級組入口蒸汽焓值,kJ/kg;hc為級組出口蒸汽焓值,kJ/kg;hct為級組出口等熵蒸汽焓值,kJ/kg;
由上式可以推導出:
hc=h0-ηri(h0-hct)
(3)
由上式可以看出,級組入口參數和排汽壓力確定的情況下,級組出口排汽焓hc和級組相對內效率ηri負相關,而排汽焓和排汽溫度正相關,因此,如果僅從通流角度分析,提高排汽溫度,需要降低相對內效率,這顯然和熱電聯產的目的相左。因此,可以考慮間接加熱的方式,即先膨脹做功,降低蒸汽溫度,再通過外部加熱,提升蒸汽溫度,進而避免犧牲內效率,實現節(jié)能。
由上述分析可知,高參數供熱主要問題是供熱壓力和溫度匹配問題,常規(guī)的打孔抽汽方案無法滿足要求,需要從壓力和溫度分別調節(jié),實現二者的匹配,制定相應的技術方案。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分級匹配,梯級利用”的高參數供熱技術方法,即將供熱的壓力和溫度分級匹配,增加匹配的靈活性,實現供熱參數的精準控制,從而達到了梯級利用目的。
由前述分析可知,高參數供熱方案制定時,需要從壓力匹配和溫度匹配兩個角度單獨分析。壓力匹配方面:額定負荷下,亞臨界機組主蒸汽和一段抽汽、超臨界及以上等級機組主蒸汽、一段抽汽、冷再熱蒸汽和熱再熱蒸汽壓力,可以滿足供熱熱壓力需求,但溫度偏低;溫度匹配方面:采用蒸汽加熱的方式,如高溫蒸汽和低溫蒸汽混合、供熱蒸汽再熱、煙氣在再熱等方法,可以提升蒸汽溫度,滿足供熱的需求,組合上述壓力和溫度的技術,即可得到對應的技術方案。
根據前述分析,把壓力和溫度匹配技術組合后,制定了三種技術方案:方案1蒸汽混溫技術方案;方案2煙氣源再熱技術方案和方案3蒸汽源再熱技術方案,各方案詳細介紹如下:
方案1蒸汽混溫技術方案:如圖1所示,按照壓力匹配原則,該方案采用主蒸汽和一抽抽汽作為抽汽源;主蒸汽溫度高于供熱溫度,一抽溫度低于供熱溫度,兩者按照混合后蒸汽溫度滿足供熱蒸汽溫度為原則,進行流量匹配,并在聯箱內混合,實現溫度和壓力均衡。
圖1 方案1示意圖Fig.1 Schema 1 schematic diagram
方案2煙氣源再熱技術方案[24]:此方案從機側抽取供熱蒸汽,進入爐側再熱。在爐內布置供熱專用加熱受熱面,用于加熱機側缸體新增供熱抽汽,蒸汽經過爐側加熱到供熱溫度后,滿足對外中壓供熱的需求,其供熱系統(tǒng)簡單示意圖見圖2。
圖2 方案2示意圖(爐內加熱方式)Fig.2 Schema 2 schematic diagram (Heating in Boiler)
方案3蒸汽源再熱技術方案[25-26]:此方案適合機組同時供熱高壓供熱和中壓供熱的系統(tǒng)。該方案設計一個汽汽換熱器,換熱器高溫蒸汽來自于機組熱再蒸汽,低溫蒸汽來自于缸體新增供熱抽汽,經過汽汽換熱器換熱后,低溫蒸汽溫度提升至供熱所需溫度,滿足高壓供熱需求;高溫蒸汽冷卻后,減溫減壓后用于中壓供熱。該方案巧妙的利用中壓供熱抽汽加熱高壓供熱抽汽,在提高高壓供熱的同時,降低了中壓供熱溫度,減少中壓供熱噴水量,實現能量的合理利用。方案示意圖如圖3。
圖3 方案3示意圖Fig.3 Schema 3 schematic diagram
方案1系統(tǒng)布置較為簡單,改造范圍小,供熱靈活,但由于直接對主蒸汽進行減溫減壓,其經濟性較差,不符合國家節(jié)能減排大戰(zhàn)略要求。
方案2煙氣源再熱技術方案,該方案的優(yōu)點是:高參數供熱再熱能力強。煙氣流量大,再熱能力強,能夠滿足不同流量的高參數供熱加熱需求;蒸汽溫度調節(jié)方便。采用噴水減溫可以方便實現對高參數供熱蒸汽溫度的控制。缺點是:一是低供熱流量下,爐側受熱面需設置防超溫系統(tǒng)。為了保證爐側供熱蒸汽再熱受熱面不超溫,需設置最小冷卻蒸汽流量,根據設計加熱流量的不同,最小冷卻蒸汽流量在50~100t/h之間,即高參數供熱所需蒸汽流量低于最小冷卻蒸汽流量時,機側抽汽量需按照最小冷卻蒸汽流量抽取,在爐側加熱后,一部分對外供熱,一部分回到系統(tǒng)內(如再熱器入口),繼續(xù)做功,這樣就造成了做功損失,降低了節(jié)能的效果。二是改造范圍大。由于爐側需要同步改造,系統(tǒng)由機側抽汽至爐側加熱,改造范圍大,改造費用高。
方案3蒸汽源再熱技術方案再熱系統(tǒng)放置在機側,該方案的優(yōu)點是:再熱系統(tǒng)獨立性高,該方案再熱系統(tǒng)布置在汽機側,再熱系統(tǒng)為外置式,對主循環(huán)系統(tǒng)影響較??;高參數供熱流量調節(jié)適應性好,在機組負荷滿足的條件下,采用外置的換熱器,可以根據供熱需求靈活調節(jié)供熱蒸汽流量。缺點是:一是存在高參數供熱和中參數供熱耦合的現象。在但該方法對供熱的匹配要求較高,即高參數和中參數供熱流量應滿足一定的比例,才能滿足高參數供熱的加熱要求,這種方案適合有較穩(wěn)定的高參數供熱機組,有足夠中參數熱負荷的能力消納再熱蒸汽加熱后的蒸汽,這就限制了機組供熱的靈活性。二是關鍵設備目前沒有投運業(yè)績。機側再熱中的核心設備汽汽交換器,目前在國內外火電領域,暫無投運案例。
此外,方案3在能夠保證充分的中參數熱用戶時和方案2的節(jié)能效果基本相當;從技術成熟度上講,方案2技術更成熟;從系統(tǒng)壓損角度分析,方案3系統(tǒng)壓力較小;從供熱再熱能力角度分析,方案2供熱能力強。
綜上所述,方案2和方案3各有優(yōu)劣,可以根據具體邊界條件,合理選用;方案1不符合國家政策,不推薦使用。
以某亞臨界300MW機組為例,在額定抽汽量下各方案分析數據見下表5。
表5 各方案技術經濟性參數對比(主進汽量1094t/h,高壓供熱165t/h)Tab.5 Comparison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parameters of various schemes (main steam :1094t/h, high-pressure heating: 165t/h)
采用不同的供熱蒸汽再熱方式,機側供電煤耗是不變的,主要原因是:再熱方式影響冷再和熱再抽汽的流量分配,而再熱系統(tǒng)抽汽是屬于汽輪機系統(tǒng)之外的抽汽,只有總抽汽量(冷再和熱再抽汽量之和)相同,對于機側來講,對熱耗影響是相同的。在供熱量為100t/h時,各方案的分析數據見表6。
表6 各方案技術經濟性參數對比(主進汽量1094t/h,高壓供熱100t/h)Tab.6 Comparison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parameters of various schemes (main steam : 1094t/h, high-pressure heating :100t/h)
由上述兩個工況對比分析來看,高壓供熱量越大,則采用方案2和方案3相比較方案1的節(jié)能量越大,這是因為在供熱量大時,方案1需要抽汽的主蒸汽流量越大,經濟性越差。
本文針對熱電聯產中高參數供熱參數匹配困難問題開展研究,分析了問題的主要矛盾,制定出了3種供熱方案,從適用性和經濟性對方案進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高參數供熱壓力和溫度匹配存在矛盾,主要原因是熱電聯產機組中蒸汽壓力和溫度的變化特性存在差異,無法同時滿足熱負荷參數需求。
(2)綜合汽輪機和鍋爐特性,采用壓力和溫度分級匹配技術,能夠解決高參數供熱參數匹配問題。
(3)針對高參數供熱問題,制定了蒸汽混溫技術方案、煙氣源再熱技術方案和蒸汽源再熱技術方案,均能滿足供熱需求,為解決同類問題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