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娣,易紀津,潘燕紅,段慧玲
連州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清遠 513499
水合氯醛灌腸為患兒臨床治療中重要干預環(huán)節(jié),通過藥物腸道干預起到抗驚厥、催眠作用,多用于臨床檢查如小兒高熱抗驚厥治療,以及CT、腦電圖、核磁共振、心臟或腹部彩超等檢查前鎮(zhèn)靜,具效果確切、安全性好等特點,減少患兒哭鬧、掙扎等對治療護理操作干擾,保持患兒生理機能穩(wěn)定性[1]。但在水合氯醛灌腸前,受患兒疾病狀態(tài)、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影響,易出現(xiàn)應激狀態(tài),影響一次灌腸成功率及影響藥物體內代謝能力,可能會影響水合氯醛對患兒鎮(zhèn)靜質量,因此對護理干預要求較高[2]。綜合護理,指通過提升護理質量、增加護理范圍,以滿足臨床護理需求。為此,本次研究選78例6個月至4歲且接受水合氯醛灌腸干預患兒,探究綜合護理對其影響。
選擇2020年2月1日-2021年9月30日連州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8例接受水合氯醛灌腸干預患兒,年齡6個月至4歲,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6個月至4歲,平均(2.54±0.67)歲。觀察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6個月至4歲,平均(2.57±0.52)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輔助檢查前醫(yī)生開具水合氯醛灌腸醫(yī)囑,0.9%氯化鈉+水合氯醛(藥液量<8mL);②灌腸后均接受影像學檢查;③患兒家長精神狀態(tài)正常,可配合完成研究;④患兒大便至少1次/天;⑤患兒家長對研究知情同意,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排除標準:①存在腹瀉癥狀患兒(大便≥3次/d);②需接受直腸手術患兒;③心肝腎等臟器嚴重功能障礙;④合并間歇性血卟啉病。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向家屬講解水合氯醛灌腸目的及注意事項,以取得家屬理解及配合;遵醫(yī)囑給予水合氯醛1mL/kg劑量灌腸;使用石碏油、一次性使用吸痰管[蘇州新區(qū)華盛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規(guī)格67mm(F8)×450mm)]、一次性注射器(浙江京環(huán)醫(yī)療用品有限公司,規(guī)格1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吸水合氯醛溶液后,與吸痰管相連,指導家屬協(xié)助將患兒擺為左側臥位,暴露肛門,用石碏油潤滑肛門,將一次性吸痰管前端沿肛門緩慢推入,并灌注藥液,約30s,灌注藥液后,拔出肛管,捏緊患兒肛門兩側皮膚及肌肉組織,避免漏液,家屬安慰患兒,鎮(zhèn)靜后立即去檢查。
觀察組(綜合護理):用藥劑量、器械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①灌腸前基礎準備:向家屬講解水合氯醛灌腸目的及注意事項,以取得家屬理解及配合,對家屬提出問題主動解答,囑家屬停止患兒喂養(yǎng)、哺乳1小時,并灌腸前半小時指導家屬給予患兒有意識進行把大便,使患兒自行排空腸道,避免灌腸時刺激患兒引起不適而造成患兒哭鬧、躁動導致引起嘔吐;檢查前2小時避免睡覺,以增強水合氯醛鎮(zhèn)靜效果。②體位管理:指導家屬協(xié)助將患兒擺為頭低臀高左側臥位,旨在以重力作用下降乙狀結腸、降結腸處于身體下方,幫助藥液順利進入乙狀結腸及降結腸,促進藥液吸收。③灌腸操作:提高室內溫度(24℃~26℃),提升患兒體感舒適度;插管時動作輕柔,以旋轉、慢推、停頓方式進入直腸,根據(jù)患兒年齡肛管插入深度,嬰兒2.5~4.0cm、幼兒5~7.5cm;操作期間指導家屬對患兒進行情緒安撫,包括分散患兒注意力、患兒肢體按摩等,避免患兒哭鬧;藥液推注時間1~2min;推注完成后囑家長捏閉肛門周圍皮膚5~10min,同時幫助患兒采取舒適體位,輕輕拍其背部,幫助其盡快入睡;患兒哭鬧、躁動比較明顯者及體重較輕者,灌腸后協(xié)助家屬取左側橫抱患兒,臀部稍高或平至軀干,抱臀部的手要捏緊患兒肛門周圍皮膚,避免藥液漏液。
①比較兩組鎮(zhèn)靜效果:用藥10 min 時以Ramsay評分法評估[3]:1級:患兒煩躁不安,無法保持鎮(zhèn)靜狀態(tài);2級:患兒相對安靜狀態(tài),對指令反應敏感;3級:患兒安靜狀態(tài),但對指令有反應;4級:患兒入睡,對強刺激敏感;5級:患兒入睡,對強刺激有反應,但反應遲鈍;6級:患兒入睡,對不同強度刺激均無反應;分級≥4級為有效鎮(zhèn)靜;②比較兩組一次成功率:插管、灌注藥物過程無中斷,水合氯醛灌注過程完整為成功;③比較兩組漏液率:藥液漏出或排便,為漏液;④觀察患兒用水合氯醛灌腸后檢查成功率;⑤比較兩組家長護理前后焦慮情緒,以焦慮自評量表(SAS)[4]表示,量表標準分臨界分值為50分,≥50分后,分數(shù)高表示焦慮情緒嚴重;⑥比較兩組家長護理滿意度,評分范圍0~10分,0~5分、6~8分、9~10分,分別表示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shù)×100%,該量表為我院自制,Cronbach's α為0.81,信度良好。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為SPSS 24.0;(%)表示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P<0.05提示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Ramsay評分中≥4級占比為97.44%,較對照組84.62%高(P<0.05),見表1。
表1 鎮(zhèn)靜效果[n(%)]
觀察組一次成功率為94.87%,較對照組79.49%高(P<0.05);觀察組漏液率為2.56%,較對照組15.38%低(P<0.05);觀察組灌腸后檢查成功率為100.00%,較對照組89.74%高(P<0.05),見表2。
表2 一次成功率及漏液率[n(%)]
護理前兩組家長SAS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家長焦慮情緒( )
表3 家長焦慮情緒( )
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為97.44%,較對照組82.05%高(P<0.05),見表3。
表3 家長護理滿意度[n(%)]
6個月至4歲小兒,自我中心意識強,在遇到醫(yī)療刺激性操作時,應激情緒及生理應激反應明顯,且安撫難度大[5]。在對其灌腸操作中,不適感明顯,會增加患兒應激反應,影響一次操作成功率,易發(fā)生藥物漏出引起鎮(zhèn)靜效果不好,導致無法及時完成相關檢查,耽誤治療、增加患兒痛苦、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需要多次操作才完成檢查,會進一步增加患兒刺激,從而影響家長護理滿意度,因此需加強護理操作,以保證護理質量[6-7]。
綜合護理屬以人為本護理方案,與常規(guī)護理方法相比,其護理更為全面,以滿足患者護理需求。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結果顯示鎮(zhèn)靜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一次成功率、灌腸后檢查成功率均較對照組高,考慮原因為實施綜合護理,包括灌腸前準備、家長健康教育、優(yōu)質護理操作,可減少患兒觀察時腸道刺激,提升家長護理依從性,為順利灌腸操作提供基礎;灌腸時將患兒擺為頭低臀高左側臥位,可通過重力作用幫助藥液順利進入患兒體內,促進腸道藥液吸收,快速發(fā)揮藥物鎮(zhèn)靜作用[8];在插管操作中,通過提升室內溫度、緩慢插管、分散患兒注意力等方式減少患兒不適感,以減少其刺激相關應激反應,提升其護理依從性,提升一次操作成功率,且在此種體位狀態(tài)、家長護理依從性提升,可提升患兒體位制動、肛門閉合操作質量,降低漏液發(fā)生率,進一步提升藥液鎮(zhèn)靜質量[9-10]。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家長SAS評分較對照組低,且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考慮原因為,患兒疾病狀態(tài)、擔心治療效果、水合氯醛灌腸期間患兒應激反應等,均會增加家長焦慮情緒,影響其護理滿意度;而在對觀察患兒護理中,隨一次成功率提升、鎮(zhèn)靜效果增強、漏液率降低,可保證水合氯醛鎮(zhèn)靜效果,減少患兒疾病及灌腸操作相關應激反應,使其快速進入鎮(zhèn)靜狀態(tài),減少家長應急情緒,而檢查成功率提升,可減少家長預后為止恐懼感,進一步緩解其焦慮情緒,進而可提升護理滿意度[11-12]。
綜上所述,對6個月至4歲患兒水合氯醛灌腸前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提升鎮(zhèn)靜質量,提升一次灌腸成功率,降低漏液發(fā)生率,提高檢查成功率,提升家長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