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理,朱珺,林國棟,陳蘇,陳麗娥,陳作國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 杭州娃哈哈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食品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杭州 310018)
硒是人體必需的14 種微量元素之一,動物和人體內不能合成,必須通過飲食獲得。1957 年首次認識到硒對營養(yǎng)性肝壞死的保護作用后[1],其抗氧化、抗癌、保護心臟、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治近視以及白內障、解毒、延緩衰老、增強生殖功能等多種生物活性和藥理作用被相繼報道,被譽為“生命火種”、“心臟的守護神”和“抗癌之王”[2-3]。我國約2/3 的地區(qū)近7 億人口處于缺硒的狀態(tài)[4]。與我國硒攝取的實際狀況相結合,1988 年中國營養(yǎng)家學會將微量元素硒列入我們每日必須攝入的15 種膳食營養(yǎng)素之中。為了保證人體日均生理補硒的安全性,我國對富硒食品中硒的限量也有嚴格的要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營養(yǎng)強化劑使用標準》GB14880-2012 中對大米、小麥粉、面包、餅干、含乳飲料中硒的使用量進行了限制,其中含乳飲料中硒的使用量為50~200 μg/kg。
大量研究表明,硒元素在人體內的吸收、代謝以及生物功效的發(fā)揮,與其形態(tài)有著緊密的聯系[5]。一般而言,無機硒的水溶性高,毒性最大,生物利用率低;有機硒毒性較無機硒小,可以與功能性大分子物質的結合,能夠在抗氧化、抗腫瘤等生物活性方面產生協(xié)同效應,且生物利用率高,能夠滿足人體多樣化的營養(yǎng)需求[6];納米硒毒性最小,易于被人體吸收且能夠發(fā)揮無機硒和有機硒所共有的功能性質[7]。目前硒的富集方法主要有植物富集法、動物富集法和微生物富集法[4]。采用微生物轉化富集到的有機硒與天然食物的有機硒的組成相似,如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等,既可提高硒的生理活性,又可降低其毒性,有利于機體吸收[6,8]。
近年來,許多研究報道了乳酸菌可以將無機硒轉化成有機硒[9-11]。考慮到有機硒和乳酸菌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對人體健康和人體營養(yǎng)需求的重要作用,在飲食中添加硒,尤其是富硒的發(fā)酵食品和含硒的膳食補充劑,已經受到廣泛重視和認可。本研究以32 株乳酸菌為材料,通過檢測對亞硒酸鈉的耐受性和轉化能力來篩選富硒性能優(yōu)良的菌株,再通過優(yōu)化菌株發(fā)酵性能、亞硒酸鈉添加量、亞硒酸鈉添加方式等,確定富硒發(fā)酵乳的最佳制備工藝,最后檢測抗氧化活性的相關指標,評價富硒發(fā)酵乳的抗氧化活性,以期為富硒發(fā)酵食品的開發(fā)提供原料和依據。
32 株乳酸菌,由浙江省食品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自主分離得到,其中菌株4030、4394、4187 分離自貴州發(fā)酵蔬菜,菌株4115 分離自貴州米酒,菌株4246、4446 分離自貴州腌肉糟,菌株823 分離自內蒙古發(fā)酵酸牛奶,菌株815、918 分離自青海發(fā)酵酸牛奶,菌株1577、1602、1774、1818、1610 分離自西藏傳統(tǒng)發(fā)酵酸牛奶、菌株1800 分離自西藏青稞酒曲、菌株1636、1595、3888 分離自西藏乳扇,菌株1626、1643 分離自西藏酥油,菌株3471 分離自新疆發(fā)酵酸馬奶,菌株2538、3708、2518、3816、3824 分離自新疆發(fā)酵酸牛奶,菌株3788、3828、3832 分離自新疆奶疙瘩,菌株3379分離自新疆酥油;MRS 肉湯、技術瓊脂粉,廣東環(huán)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17 肉湯,青島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脫脂乳粉,恒天然(中國)有限公司;細菌/細胞總DNA 提取試劑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亞硒酸鈉,Sigma 生物試劑有限公司;1,1-二苯肼-2-三硝基苯肼(DPPH),上海麥克林生化試劑有限公司;過氧化氫、甘油、氯化鈉、硝酸、鹽酸、高氯酸、氫氧化鈉、硼氫化鈉、鐵氰化鉀、亮綠、硫酸亞鐵、無水乙醇,均為國產分析純試劑。
SG604 生物安全柜,美國Baker 公司;OptimaTMXPN 超速離心機,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DNP-111 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海向儀器的設備廠;DU800 紫外分光光度計,美國Beckman 公司;AFS9330 原子熒光光譜儀(配硒空心陰極燈),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Delta320pH 計,瑞士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MSH-R-O3P 數顯加熱型磁力攪拌器,澳大利亞KEWLAB 公司;HH-US 恒溫水浴鍋,上海赫田科學儀器有限公司;7000 PCR 擴增儀,美國Applied Bio Systems 公司;KQ-300GVDV 雙頻恒溫超聲清洗破碎儀,昆山舒美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1.2.1 菌株的分離純化、鑒定和保藏
采用平板劃線法分離純化,得到的單菌落轉接至液體培養(yǎng)基中擴大培養(yǎng),菌液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和H2O2酶試驗,初步鑒定為乳酸菌后,再進行16S rDNA測序鑒定。
取適量菌株純化后的培養(yǎng)物,離心棄上清后用細菌/細胞總DNA 試劑盒提取DNA,選擇乳酸菌通用引物27F 和1492R 對菌株的16S rDNA 片段進行擴增。PCR 產物寄送至蘇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序。測序結果進行BLAST 比對,確定菌株種屬。經鑒定后的菌株純培養(yǎng)物連續(xù)傳代2 次后,獲得的菌液加甘油作為保護劑,-80 ℃保存。
1.2.2 菌株活化
將甘油管中保存的菌液在無菌條件下分別接種至MRS/M17 液體培養(yǎng)基中,37 ℃培養(yǎng)12~24 h,活化2~3 代后即可供菌株篩選使用。
1.2.3 富硒乳酸菌的篩選
將活化的菌液按3%比例接種至含有亞硒酸鈉(15 mg/L)的MRS/M17 液體培養(yǎng)基中,37 ℃培養(yǎng)至大約對數生長期(10~12 h),分光光度計測600 nm 處的吸光值,3 次平行試驗。取10 mL 培養(yǎng)至對數期的菌液,12 000 rpm 離心10 min 后,上清液過0.22 μm 針頭式水系濾膜以完全除去菌體。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硒的測定》GB5009.93-2017 中第一法氫化物原子熒光光譜法分別檢測培養(yǎng)基中和菌上清中的總硒含量,根據檢測結果,計算各菌株的硒轉化率。
硒轉化率=(培養(yǎng)基中硒含量-上清中硒含量)/培養(yǎng)基中硒含量×100%
1.2.4 富硒乳酸菌發(fā)酵性能評價
將篩選得到的富硒性能較優(yōu)的菌株按接種量為3×106CFU/mL 分別接種至10%脫脂乳+3%蔗糖中,40 ℃培養(yǎng)12 h,每隔1 h 測定pH 值,3 次平行試驗。以培養(yǎng)時間為橫坐標,以pH 值為縱坐標,繪制生產酸曲線。發(fā)酵結束后,取終點樣品測定發(fā)酵乳中乙醛、雙乙酰含量,并進行感官評價。其中乙醛和雙乙酰含量測定方法參考文獻[12],感官評價方法參考文獻[13]。
1.2.5 適宜亞硒酸鈉濃度的確定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營養(yǎng)強化劑使用標準》GB14880-2012 中對乳飲料中硒含量的要求,分別配置含亞硒酸鈉質量濃度為50、75、100、125、150、200 μg/L 的發(fā)酵基料,菌株按3×106CFU/mL 接種至發(fā)酵基料中,40 ℃培養(yǎng)至pH 值接近4.6,觀察發(fā)酵乳顏色,同時測定硒轉化率,確定最適加硒量。
1.2.6 發(fā)酵乳中硒含量的測定
發(fā)酵乳中總硒含量測定采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硒的測定》GB5009.93-2017 中第一法氫化物原子熒光光譜法進行。發(fā)酵乳中無機硒含量檢測如下:準確移取試樣30.00 mL(精確到0.01 mL)于100 mL 小燒杯中,加熱濃縮值5 mL 以下,轉移至10 mL 離心管中,純水定容值10 mL,渦旋混勻,超聲10 min 后,于80~90 ℃水浴振蕩提取1 h,其間每隔20 min 取出上下顛倒,使樣品充分混勻,水浴結束后,再使用超聲提取20 min。提取完畢,冷卻至室溫,以8 000 rpm 離心15 min。取上層清液,用NaOH 溶液(5 g/L)調節(jié)pH值至4~7后,經0.22 μm 針頭式有機過濾膜過濾,濾液采用GB5009.93-2017 中第一法進行硒含量檢測。
1.2.7 富硒發(fā)酵乳的制備
準確稱取100.0 g 脫脂乳粉、30.0 g 白砂糖、870.0 g飲用水混合均勻,預熱至70 ℃、20 MPa 均質,105 ℃殺菌10 min,冷卻至40 ℃左右。優(yōu)選菌株按3×106CFU/mL的量接種至含有亞硒酸鈉的發(fā)酵基料中,40 ℃發(fā)酵至pH 值4.6 左右,破乳終止發(fā)酵,冷卻至10 ℃,無菌分裝,得到富硒發(fā)酵乳。
1.2.8 富硒發(fā)酵乳抗氧化活性的測定
按1.2.7 所述制備富硒發(fā)酵乳,同時制備原料乳中不添加亞硒酸鈉發(fā)酵的無硒發(fā)酵乳和原料乳中添加亞硒酸鈉,但不經菌株發(fā)酵的無機硒乳,參考許牡丹等人[14]方法,并作適當改進,比較3 種乳樣品的抗氧化活性。
1.2.8.1 羥自由基清除能力測定
取1.0 mL 1,10-鄰菲羅啉溶液(6 mmol/L)與2.0 mL PBS 溶液混合,再加入1.0 mL 硫酸亞鐵溶液(6 mmol/L),立即混勻。準確加入1.0 mL 乳樣品后加入1.0 mL 過氧化氫溶液(0.1%)和無菌水,反應總體積為8.0 mL。混合好的溶液37 ℃孵育1 h 后,于536 nm 處測定吸光值。羥自由基清除率=(As-Ac)/(Ab-Ac)×100%,式中:As為樣品組吸光值;Ac為對照組吸光值(包括鄰菲羅啉、PBS、硫酸亞鐵和過氧化氫);Ab為空白組吸光值(包括鄰菲羅啉、PBS 和硫酸亞鐵)。
1.2.8.2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測定
用無水乙醇配置0.2 mmol/L 的DPPH 溶液。1 mL DPPH 乙醇溶液與1 mL 乳樣品充分混勻,避光室溫反應30 min,于517 nm 處測定吸光值,記為As,以等體積無水乙醇替換DPPH 溶液測量吸光值,記為Ab,以等體積蒸餾水替換樣品測量吸光值,記為Ac。
DPPH 自由基清除率= [1-(As-Ab)/Ac] ×100%
1.2.8.3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率
取0.1 mL 乳樣品于4.5 mL 的Tris-HCl 緩沖溶液(50 mmol/L,pH=8.0)混合,25 ℃水浴20 min 后,加入0.4 mL 鄰苯三酚溶液(以HCl 為溶劑配置成25 mmol/L),25 ℃水浴反應5 min,立即用2 滴HCl 溶液(8 mmol/L)終止反應,于325 nm 處測吸光值,記為As,用無菌水調零,無菌水代替樣品測得的吸光值,記為A0。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率=(A0-As)/ A0×100%
1.2.9 統(tǒng)計分析
測定指標均表示為3 次平行試驗的平均值±標準偏差。顯著性分析采用SPSS 17.0 軟件中的Duncan’s多重比較檢驗法進行分析,顯著水平設置為0.05。
將分離得到的32 株菌的測序結果在GenBank 的BLAST 數據庫中比對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同源性在98%以上認為是同一種屬。鑒定結果如表1 所示,32 株菌均為乳酸菌。
表1 菌株16S rDNA 鑒定結果
32 株乳酸菌在亞硒酸鈉添加量為15 mg/L 的MRS/M17 液體培養(yǎng)基上菌體生長情況如圖1 所示。由圖1 可知,與未加硒培養(yǎng)的對照組相比,菌株1577、1818、1643、2518、3816、3824、3832、4030、4115、3728、1800、3471 的生長明顯受到抑制,OD 值下降顯著(P<0.05),菌株1602、1774、981、1595、1626、3473、4187 的生長抑制更加明顯,OD 值下降極顯著(P<0.01),其余13 株菌的OD 值變化不明顯,說明在添加15 mg/L 的亞硒酸鈉后菌株的生長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具有良好的硒耐受性,本研究中菌株硒耐受性的測試結果與韋夢婷等人[11]的研究結果相似。
圖1 菌株硒耐受性篩選
對硒耐受性良好的菌株培養(yǎng)液上清中的硒含量進行測定,并計算各菌株的富硒率,結果如表2 所示。由表可知,在含15 mg/L 的亞硒酸鈉的培養(yǎng)基中菌株的富硒性能差別明顯,菌株1610 的富硒率最高為81.1%,菌株3888、815、3379 的富硒率在70.00%~80.00%,菌株823、1636、2538、3708、4246 的富硒率在60.00%~70.00%,菌 株4394、4446、3788、3828 的 富 硒 率 在50.00%以下,其中菌株3828 的富硒率最低為27.87%。韋夢婷等人[11]的研究中指出,經過優(yōu)化后部分乳酸菌菌株的富硒率提高至70%以上,且菌株的富硒率最高可達到81.80%,與本文研究篩選結果較為一致,因此我們篩選富硒率70%以上的菌株,分別為菌株1610、3888、815、3379 進行發(fā)酵性能的評價,以便獲得兼具優(yōu)良富硒性能和發(fā)酵性能的菌株。
表2 耐受菌株的硒富集情況
菌株的產酸速率、后酸穩(wěn)定性以及產生乙醛、雙乙酰的量是評價其發(fā)酵性能的重要指標。由圖2 可知,菌株3888 和3379 的產酸速率適中,但pH 值達到4.5 左右后繼續(xù)深度發(fā)酵,至發(fā)酵終點時,pH 值分別下降至3.49 和3.70;菌株815 的產酸延遲期較長,從4.5 h 左右才開始產酸,pH 值到達4.5 之后的發(fā)酵程度也比較深,到終點時pH 值低至3.68;菌株1610 整體的產酸速率適中,發(fā)酵5 h 后pH 值達到4.52,之后緩慢產酸至發(fā)酵終點,pH 值為4.20,后酸比較平穩(wěn)。
圖2 富硒菌株發(fā)酵乳產酸曲線
由表3 結果可知,以單菌株發(fā)酵獲得發(fā)酵乳中乙醛和雙乙酰的含量各有不同,結合風味評價描述發(fā)現,當乙醛含量較高時,發(fā)酵乳呈現典型發(fā)酵乳香氣,當雙乙酰含量較高時,發(fā)酵乳的乳脂風味突出。菌株815 的乙醛產量最高,但雙乙酰含量較低,因此缺乏乳脂香氣;菌株1610 的雙乙酰產量最高,呈現出濃郁的乳脂風味。一般認為,乙醛由保加利亞乳桿菌發(fā)酵產生,雙乙酰由嗜熱鏈球菌產生,且當酸奶中乙醛含量較低時,雙乙酰占主導地位,形成具有獨特奶香味的發(fā)酵乳[15-16],本研究中的菌株1610 為一株嗜熱鏈球菌,菌株815 為一株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亞種,其發(fā)酵產生的特征風味物質以及呈現出的風味符合這一特點。
綜合分析各菌株產酸特性和特征風味物質含量發(fā)現,菌株3379 的產酸速率較慢,且風味欠佳,不適合酸奶發(fā)酵,其余3 株發(fā)酵性能良好,其中菌株1610的產酸速率適中,后酸化穩(wěn)定,且能夠形成較高含量的乙醛和雙乙酰,呈現出乳脂香氣濃郁的發(fā)酵乳風味,發(fā)酵性能最優(yōu)。
有研究指出,亞硒酸鈉的濃度會對發(fā)酵乳的品質,如顏色、味道產生影響,也會影響菌株對硒的轉化[17]。乳酸菌自身在亞硒酸鈉環(huán)境中具有解毒作用,可將富集的硒一部分轉化成有機硒,而另外一部分可以被還原成零價態(tài)的單質硒,單質硒在溶液中呈紅色[7]。本研究中,不同濃度亞硒酸鈉對發(fā)酵乳的顏色和味道影響不明顯,添加量為最高200 μg/L 時,發(fā)酵乳均呈現乳白色,顏色沒有變化,也沒有金屬味道產生,說明實驗中各濃度的亞硒酸鈉沒有對菌株形成毒性,硒的轉化為生理性富集,絕大部分以有機硒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不同濃度的亞硒酸鈉對發(fā)酵過程硒轉化率影響較大,且各菌株的變化趨勢較為一致,如圖3 所示。當濃度為50 μg/L 時,轉化率較低,隨后逐漸升高,當濃度增加至125 μg/L 以后,轉化率趨于穩(wěn)定。其中菌株3888 整體硒轉化水平較低,原因可能是由于該菌的產酸速率較快,發(fā)酵時間比另外兩株菌少0.75 h 造成的,Alzate 等人[18]的研究中也發(fā)現了相似的結果,乳酸菌發(fā)酵12 h 時,硒轉化率為89±1%,發(fā)酵24 h 時增加至94±1%。綜合考慮法規(guī)要求、硒轉化率和有機硒生成量,確定150 μg/L 為亞硒酸鈉的最優(yōu)濃度。
圖3 不同濃度亞硒酸鈉對發(fā)酵乳中菌株硒轉化的影響
2.5.1 羥自由基清除能力
羥自由基能夠降解DNA、損傷細胞膜和多糖化合物,是導致脂質過氧化和人體細胞損傷的最主要的自由基之一。在本研究中,如圖4 所示,3 種乳樣品都有一定的羥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富硒發(fā)酵乳的清除能力最強,顯著高于無機硒乳和無硒發(fā)酵乳(P<0.05)。3 株乳酸菌相比,菌株1610 制備的富硒發(fā)酵乳清除能力最強,清除率為45.69±3.61%,分別是無機硒乳和無機硒發(fā)酵乳的2.99 倍和2.49 倍,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菌株1610 在乳中的硒轉化率較高,發(fā)酵乳中有更多的有機硒產生。Penas 等人[19]在制作德國泡菜時,在發(fā)酵前加入0.3 mg 亞硒酸鈉,發(fā)酵后發(fā)現泡菜的抗氧化活性因為有機硒的生產而顯著提高,為對照組的1.75 倍。
圖4 富硒發(fā)酵乳羥自由基清除能力
2.5.2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
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被廣泛應用于抗氧化能力評價中,本研究中如圖5 所示,經過乳酸菌富硒的發(fā)酵乳的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強,顯著高于無機硒乳和無硒發(fā)酵乳(P<0.05),3 株乳酸菌制備的富硒發(fā)酵乳的DPPH 自由基清除率為1610(47.15±3.20%)>815(34.64±1.44%)>3888(30.90±2.97%)。發(fā)酵乳通常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但一般活性較低,乳酸菌是有機硒的良好載體,在乳原料中添加適量無機硒,經過特定菌株發(fā)酵轉化后,使得發(fā)酵乳的抗氧化活性顯著提高,形成協(xié)同效果。
圖5 富硒發(fā)酵乳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
2.5.3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是生物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種自由基,多種乳酸菌被報道過其發(fā)酵液、菌上清和菌體均有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的能力[20]。本研究發(fā)現,富硒后的發(fā)酵乳超氧陰離子的清除能力最強,顯著高于無機硒乳和無硒發(fā)酵乳(P<0.05),3 株乳酸菌制備的富硒發(fā)酵乳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為1610(70.20±3.32%)>3888(64.35±3.35%)>3888(60.72±4.18%)。超氧陰離子的清除主要通過超氧化物歧化酶進行,有研究報道,采用含有機硒的飼料飼喂仔兔后,兔血清中的SOD 酶顯著升高,說明有機硒可以促進SOD 酶的生產,從而提高超氧陰離子的清除能力[21]。本研究中富硒發(fā)酵乳超氧陰離子清除能力的增強可能也是通過有機硒的生成,從而促進了SOD 酶的活性。
圖6 富硒發(fā)酵乳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本研究從32 株乳酸菌中篩選得到了3 株硒轉化能力強且發(fā)酵性能優(yōu)良的菌株,分別是嗜熱鏈球菌1610、乳酸乳球菌3888 和得到乳桿菌乳亞種815。當培養(yǎng)基中添加15 mg/L 的亞硒酸鈉時,1610 的富硒率為81.11±2.07%,3888 的富硒率為78.47±3.10%,815的富硒率為71.20±3.47%。以3 種菌株為發(fā)酵菌種制備富硒發(fā)酵乳,亞硒酸鈉最適添加量為150 μg/L,富硒率最高可達到88.39±10.61%,且發(fā)酵乳顏色呈現乳白色和典型發(fā)酵乳香氣,沒有紅色和金屬味,感官品質良好。與無機硒乳和無硒發(fā)酵乳相比,3 株菌制備的富硒發(fā)酵乳的羥自由基、DPPH 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顯著升高,說明經過含有有機硒的發(fā)酵乳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
乳酸菌是有機硒良好的載體,利用特定乳酸菌菌株能夠將無機硒轉化成有機硒的特性,賦予發(fā)酵乳雙重的功能特性,具有良好的市場空間。本研究發(fā)現篩選獲得的富硒菌株可在發(fā)酵乳時對無機硒進行快速高效的轉化,當底物濃度合適時,絕大部分以有機硒形態(tài)存在,且顯著提高了發(fā)酵乳的抗氧化活性。后期研究將進一步分析發(fā)酵乳中有機硒的形態(tài)以及有機硒與抗氧化活性之間的聯系,為富硒功能性發(fā)酵乳制品的開發(fā)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