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瑤,葉施菁,葉國平
(浙江省水利水電建筑監(jiān)理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
水庫壩下放水涵管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輸水建筑物[1]。我國早期筑壩時,由于社會經(jīng)濟條件限制,壩下涵管構件結構強度普遍偏低,這些構件經(jīng)多年運行,會出現(xiàn)老化現(xiàn)象,造成壩體滲漏,甚至影響壩體穩(wěn)定,對大壩安全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對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時,針對壩下涵管進行鞏固或者重建是大壩除險加固的必備項目之一[2]。
水平定向鉆進鋪管技術是一種現(xiàn)代非開挖施工新技術,主要用于穿越河流、公路、鐵路、建筑物等障礙物鋪設各種管線,具有“質量優(yōu)、工期短、安全性高、施工擾民少”等優(yōu)點[3]。
近年來,該技術在水庫除險加固中應用廣泛。南洞水庫新建放水涵管,需要穿越巖層。為避免施工對壩體的擾動,影響大壩安全,不采用大開挖、爆破等傳統(tǒng)方法施工,選用非開挖定向鉆管道穿越巖層施工技術,工程完工后效果良好,可供類似工程參考。
南洞水庫綜合整治工程位于舟山市定海區(qū)干覽鎮(zhèn)新建社區(qū)內(nèi),水庫于1958年興建,1964年續(xù)建,集雨面積2.28km2,引水面積0.96km2,水庫正常蓄水位78.92m,總庫容195.52萬m3,小(一)型水庫,工程等別為Ⅳ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4級。
水庫原放水隧洞Φ400鑄鐵管,正常水位工況下,放水流量為0.94m3/s。為保證壩身安全,封堵原放水隧洞,新建一條放水涵管,軸線布置在右壩肩管理房以外處,洞長度為148.30m,選用直徑DN630mmPE給水管,進口底高程57.23m,壩后出口底高程56.5m,進出口高差0.73m,設計坡降為0.49%,如圖1所示。施工主要內(nèi)容包括土石方明挖、定向鉆孔、埋設PE管、洞口砼襯砌、充填灌漿、起閉設施安裝及原放水隧洞封堵,共計7項。
圖1 新建放水管道進出口位置示意圖
放水管道穿越施工是采用安裝于地表的鉆孔設備,鉆入地層形成先導孔,然后將先導孔擴徑至所需大小并敷設管道的一項技術,在施工中具有跟蹤和導向功能,簡稱HDD[4]。
先導孔是由水平定向鉆機提供推力和扭矩,利用鉆頭和動力工具,沿設計軌跡路徑,采用螺桿鉆具,不斷切削鉆進地下巖層,利用旋轉導向系統(tǒng)進行反復鉆探,在接收坑出土,完成導向孔鉆進作業(yè)。
導向孔成形后,更換大尺寸鉆頭(鉆頭尺寸逐次增大)進行反復擴孔。終孔完成后,管道連接在擴孔器鉆頭尾部、鉆桿連接擴孔鉆頭頭部,通過定向鉆機動力回拉鉆桿,回拖管道,全部鉆桿回拉到發(fā)射坑時管線鋪設工作完成。
該技術適用于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放水涵管改造、水電站壓力管道改造、農(nóng)村農(nóng)飲水輸水管道穿越河流、公路、鐵路等;適用于管徑Φ200mm~Φ1100mm的鋼管、PE管,最大鋪管長度達1500m;適用于軟土到硬巖多種土壤條件[5]。
施工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施工工藝流程圖
3.2.1施工準備
(1)施工前,復核踏勘地形、地面上建(構)筑物、障礙物、地下管線等。
(2)測量放樣,標出進出口高程、中心線、位置,先導孔軌跡設計。
(3)進出口段采用挖掘機開挖,強風化巖采用鎬頭機鑿除,開挖產(chǎn)生的土石方采用隨挖隨運的方式,進口段挖方用于填筑壩前圍堰,出口段挖方用于填筑壩后臨時便道,便于鉆機進出場地,施工結束后挖除,并運至棄渣場地,并平整地面。
(4)定向鉆孔前,大壩上游工作面采用明挖方式形成,為了方便拖PE管,平臺尺寸為垂直鉆孔軸線方向寬6m,平行鉆孔軸線方向的長度為14m。
(5)壩后鉆機操作平臺采用明挖方式形成,平臺尺寸由鉆機設備長度和首段鉆桿長度控制,垂直鉆孔軸線方向寬6m,平行鉆孔軸線方向的長度為12m,平臺總面積72m2,鉆機平臺高程56.00m。
(6)設備選型,設備進場。綜合考慮施工場地、地層條件、敷設管線直徑和長度等因素,選用中型水平定向鉆機,最大扭矩27kN·m,最大推拉力480kN,如圖3所示。
圖3 設備就位
3.2.2鉆孔施工
(1)鉆孔自出水口(壩后)開始,向進口鉆進,形成先導孔,孔徑Φ160mm定向鉆頭在鉆機的推力作用下,由鉆機驅動旋轉切削地層,按設計鉆孔軌跡前進,完成整個導向孔的鉆孔作業(yè)。
(2)導向孔完成后,卸下鉆頭及控向系統(tǒng),接上擴孔器,采用巖石牙輪,對導向孔逐級擴孔,分7級進行擴孔,如圖4所示。擴孔器第一級Φ320mm、第二級Φ400mm、第三級Φ500mm、第四級Φ600mm、第五級Φ700mm、第六級Φ800mm、第七級Φ900mm,擴孔至終孔孔徑0.9m。
3.2.3回拖管施工
(1)擴孔完成后,對孔洞進行清洗,將切削下來的巖屑等沖洗出洞,如圖5所示。
(2)清洗完畢后,采用拖拉方式安裝PE管進洞,如圖6所示。拖管前,PE給水管就位,將管材按照設計長度全部焊接安裝完畢,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開始回拖,回拖時連續(xù)進行,一氣呵成,中間不得停頓,直至成品管線在鉆機側為止。
(3)回拖時入洞點、出洞點兩邊必須要加強聯(lián)系,協(xié)調配合將管線敷設到預定位置,一次性成功穿越。
圖4 擴孔
圖5 孔洞沖洗
3.2.4充填灌漿施工
(1)鋪管完成后,由于輸水管道與孔洞間存在較大的間隙,為防止間隙滲水,采用拔管灌漿方式對洞、管之間空隙進行充填灌漿處理,如圖7所示。
(2)灌漿開始前應全面檢查灌漿材料與設備,包括壓力表、拌儲漿系統(tǒng)、壓漿管、灌漿泵等。
(3)灌漿從下游開始,注滿一段后,將注漿管拔出一段,逐步完成整個過程的注漿。灌漿機啟動后開始灌漿,灌漿壓力控制在0.3~0.5MPa,當壓力達到0.5MPa時,停止灌漿,根據(jù)現(xiàn)場試驗情況將灌漿管拔出一段后繼續(xù)灌漿。
(4)再次灌漿壓力保證在0.3MPa以上,待灌漿壓力再次達到0.5MPa時,再將注漿管拔出一段,重復以上循環(huán)過程,完成整個灌漿。
(5)灌漿過程中漿液流速控制在0~45L/min,當灌漿量達到設定值時,終止灌漿[6]。
圖6 拖PE管進洞
圖7 充填灌漿處理
材料情況見表1。
表1 材料情況表
設備情況見表2。
表2 設備情況表
施工應執(zhí)行CECS 382—2014《水平定向鉆法管道穿越工程技術規(guī)程》、SL 62—2020《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guī)范》的規(guī)定。
(1)管材一般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管),應符合GB/T 13663.2—2018《給水用聚乙烯(PE)管材》標準。
(2)PE管抗拉強度應能承受施工中的回拖力,環(huán)剛度應滿足在回拖、灌漿過程中及回拖、灌漿完成后管材不發(fā)生徑向變形,抗拉強度、允許荷載應通過計算確定。
(3)PE管熱熔焊接接頭質量應通過檢驗,并進行水壓試驗。
(4)灌漿通常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的品質應符合GB175的標準。
(5)鉆孔導向鉆測控儀和信號發(fā)射器在每次施工前進行一次標定,誤差控制在+5%D,每鉆進3米進行一次停鉆定位測量,以保證精度和施工安全。在鉆進過程中,為了防止鉆頭偏離設計軌跡而發(fā)生事故,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監(jiān)控,實施糾偏。
(6)預擴孔尺寸分級進行,由小到大逐級進行擴孔,不越級。
(7)擴孔及清孔成功后,回拖前應對鉆機、泥漿泵等設備進行保養(yǎng)和小修,要將孔內(nèi)鉆(擴)孔所切削下來的巖屑清洗干凈,并對定向鉆孔進行一次清孔作業(yè),保證孔洞內(nèi)無碎石、無堵塞、無尖銳的棱角。
(8)為保證灌漿質量,灌漿應連續(xù)作業(yè),勿隨意中斷灌漿作業(yè)。為確保灌漿漿液達到一定壓力,整個灌漿過程中灌漿管均需埋在漿液內(nèi),以填補巖層縫隙。
(9)灌漿壓力、漿液水灰比、結束條件、封孔應符合設計要求,同時做好管道變形觀測[7]。
(1)施工安全要符合SL 399—2007《水利水電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術規(guī)程》的規(guī)定。施工機械的使用應符合JGJ 33—2012《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guī)程》的規(guī)定。
(2)施工前對作業(yè)人員進行環(huán)保與安全交底,未參加交底的人員不準進入工地施工,進入工地均佩戴好安全帽等防護用品。
(3)操作人員必須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熟練機械操作性能,經(jīng)考核取得操作證后上機操作[8]。
(1)施工現(xiàn)場應符合JGJ 146—2013《建設工程施工現(xiàn)場環(huán)境與衛(wèi)生標準》的規(guī)定。
(2)定向鉆機等噪聲源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嚴格采取有效的隔聲措施;定向鉆機、施工車輛尾氣排放滿足環(huán)保部門的排放標準才能使用;禁止排放施工油污,避免有害物質污染土地和周圍環(huán)境。
(3)嚴禁在施工現(xiàn)場焚燒任何廢棄物和會產(chǎn)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垃圾和廢物;有效控制揚塵,對易揚塵的材料及裸露場地進行覆蓋,設置車輛沖洗設施,做到凈車出場,防止揚塵。
(4)施工現(xiàn)場采取防止泥漿、污水、廢水污染環(huán)境措施,設置沉淀池,經(jīng)處理系統(tǒng)處理合格后排放[9]。
非開挖定向鉆管道穿越巖層施工技術全部采用機械施工,作業(yè)安全性高,對壩體擾動少。傳統(tǒng)的大開挖、爆破等施工方法,作業(yè)安全性相對較差,易造成人員傷害。另外,爆破振動對壩體產(chǎn)生擾動,影響大壩整體安全及周邊建筑物安全。
采用非開挖方式施工,施工效率高,耗時10天就完成了148.30m放水涵管的巖層穿越。采用大開挖、爆破等施工方法,約需40天工期,施工效率低,同時影響水庫蓄水及民眾用水。
(1)該技術通常與注漿技術聯(lián)合使用,具有對壩體、建筑物、構筑物等擾動小,避免滲漏,能夠縮短工期,不受季節(jié)、河流汛期等影響,減少施工過程的組織協(xié)調及征遷賠償?shù)葍?yōu)點,具有良好的經(jīng)濟及社會效益。
(2)該技術具有占地面積小、設備移動速度快、操作簡單、開挖工程量小、對天氣適應性強,避免了爆破等危險作業(yè),對周邊環(huán)境和居民影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