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澄
(江蘇理工學院,江蘇常州 213000)
雅思考試(IELTS)是由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Univerity of 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s Syndicate)組織編寫的國際認可的權威語言測試體系,旨在測試考生在真實語用環(huán)境下聽說讀寫的能力。其中閱讀考試時長一小時,要求考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閱讀三篇文章并完成9種閱讀題型的40道題,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便無法取得理想成績。
近年來,隨著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在高校的全面展開,越來越多的項目需要學生通過雅思測試后方能繼續(xù)國外的課程學習,入學成績普遍要求5.5~6分。合作辦學項目中的雅思課程既是申請國外大學的重要語言課程,同時也為學生今后進入全英語環(huán)境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高中期間有限的詞匯量與閱讀策略的使用不足導致學生在備考中遇到較大困難。本文試圖探討如何在一年的中外合作辦學實踐中將思維導圖融入雅思閱讀教學,分析影響學生閱讀能效的主要因素,利用思維導圖這一有效的可視化學習工具提升學生雅思閱讀的能力。
從2020級國際教育學院備考學生的英語水平看,考生普遍詞匯儲備不足,普高生源與雅思考試的詞匯量相差懸殊。高中期間學生閱讀的文章多在1 000字以內(nèi),對英語閱讀速度沒有明確要求,學生普遍閱讀速度較慢,而雅思要求60分鐘內(nèi)閱讀4 000字左右的三篇文章,閱讀速度要求130字/分。其次,考生大多缺乏有效的閱讀策略與方法,在處理篇幅較長的文章時無法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與關鍵信息,導致做題時無法準確定位。從雅思閱讀文本看,非虛構類文章對于學生知識儲備要求較高。雅思所有文章來自學術類期刊,體裁豐富,話題涵蓋諸多領域。此外學術類文章表達結構嚴謹,長難句較多,對于語法薄弱的學生而言很難把握句子的核心信息。最后,雅思閱讀的題型豐富,既要求學生準確定位信息,又要識別同義替換的表達,這些對于學生都是閱讀中的挑戰(zhàn)。
與傳統(tǒng)閱讀模式相比,思維導圖充分利用人腦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并不斷新建新圖式新信息的特征展開閱讀訓練。作為有效的認知與思維工具,它引導讀者在閱讀中將隱性的思維過程外顯化,對閱讀文本進行有效梳理與進一步發(fā)散的同時,利用清晰的可視化圖形記錄思維過程,從而幫助讀者建立全新的知識體系。通過上文對圖式理論的討論可以看出:無論是閱讀文本中的基礎知識、文化背景還是體裁結構,都可以使用思維導圖實現(xiàn)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這表明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大學英語閱讀效能的研究具有可行性。思維導圖既適用于雅思文本解析,也符合大學生的學習方式。
雅思考試的詞匯量要求8 000-12 000詞,雅思閱讀多為學術性科普文,話題涵蓋生物、地理、社會、人文、科學等諸多領域,且專有詞匯與書面表達詞匯豐富。思維導圖可以通過詞根詞綴和詞族分類等方法幫助學習者把新舊詞匯結合起來記憶,有效提高單詞記憶效果;同時學術類文章表達結構嚴謹,長難句較多,對于語法薄弱的學生而言很難把握句子的核心信息。思維導圖具備由中心向四周發(fā)散的圖像特征,這種中心與分支的關系,在分析閱讀材料的段落和長句時,可以有效降低理解的難度,逐層理解文章框架和關鍵信息。此外,雅思閱讀的題型種類繁多,既有考察主旨的小標題、摘要題,也有考察細節(jié)的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以及圖表題。既要求學生準確定位信息,又要識別同義替換的表達,這對于學生而言都是閱讀中的極大挑戰(zhàn)。如果缺乏有效的閱讀策略,將導致閱讀正確率大大降低。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應對閱讀的諸多策略,從猜詞、斷句、區(qū)分段落的主次信息到根據(jù)文章體裁分析框架結構、定位信息、辨別同義替換等全方位理解閱讀材料,思維導圖運用到文本分析中有利于學習者閱讀策略的提升。
大學生群體的智力發(fā)展日趨成熟,在經(jīng)歷過嚴格系統(tǒng)的高考訓練后,一方面他們逐漸從高中依賴老師指導的學習模式轉向更為自主的學習;另一方面在更為寬松的大學課堂,他們開始初步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基本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能力在任課老師的指引下有效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但雅思閱讀多為科普性文章,對學生而言較枯燥,傳統(tǒng)的讀、練、背的學習模式無法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閱讀效率。思維導圖因人而異,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時就是將思維的過程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的圖畫中,每個學生在自身認知的基礎上對文章結構、段落布局、長句分析以及專題詞匯的梳理都具有鮮明的個體特征,符合大學生思維活躍的特性。這些活動將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開展真正有意義的學習。
綜上所述,雅思閱讀文章篇幅長、句式復雜且生詞多,而學生缺乏有效的字詞句積累方法,無法在長篇幅中的提取有效信息完成題目。針對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挑戰(zhàn),本研究將基于以下三個假設開展實證研究。在雅思閱讀真題語篇分析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可視化的文本學習,通過定量和定性混合分析的方式評估學習者雅思閱讀效能。假設一:多種思維導圖將長文閱讀中相互協(xié)調(diào)作用,將提高語言單位的掌握效能;假設二:學習者在教師引導下學習思維導圖,將構建起基于可視化的閱讀策略;假設三:學習者對不同閱讀方式的選擇將產(chǎn)生不同閱讀效果。
如何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既讀懂文本信息又定位到答題并做出正確選擇,是每個備考學生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閱讀方法要求學生在積累大量詞匯的基礎上掃視段落中的句子信息,并結合上下文猜詞義。其弊端是學生始終停留在文字版面,大腦中無法區(qū)分文本每一層的主次信息,進而無法提取有效信息。可視化的閱讀方式將閱讀過程分解為:體裁分類、段落分層、長句分解、詞族分支。文本信息對學習者而言不是單詞的簡單堆砌,而是各個層級信息的有機結合。學習體現(xiàn)不同層級信息的思維導圖將有助于學習者掌握文本的核心信息,提升閱讀效能。
1.體裁分類
雅思閱讀文章均為非虛構類說明文或議論文。話題首先涵蓋生物類話題;其次為地理類話題;社會科學類話題占比最大。雖涵蓋話題繁多,但從選文體裁入手,幾乎所有文章都遵循相似的文本結構:介紹類的說明文、實驗結果類或問題解決類的議論文。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熟悉三類結構,有助于學生從全局把握文章脈絡。
圖1 雅思閱讀常見文本結構
2.段落分層
閱讀段落時如果不分主次信息,僅停留在字詞句的翻譯層面,會影響段落大意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引導學習者熟悉常見段落的分布特征,關注每個段落的主題信息與拓展信息的邏輯關系。常見的段落分布包括:并列擴展/時間順序擴展/對比信息擴展/因果關系擴展。學生學會抓住段落主要信息,同時利用銜接詞串聯(lián)意群將有效提高段落閱讀效能。
3.長句分解
雅思閱讀真題多來自國外學術期刊,語言表達正式,因此句式選擇也以主從復合句為主。在熟悉文章基本結構以及辨析段落主要信息之后,學生如果要根據(jù)文后的題目進行原文定位,就必須對定位后的原文信息完全理解。在長句與生詞的雙重阻礙下,很多學生面對冗長的句子無從下手,這不僅要求學生有較扎實的語法基礎,還要求能在有效的時間內(nèi)抓住句子主干信息。在閱讀訓練中,將看似復雜的長句分解為可視化的句子基本結構,學生會更容易通過直觀圖掌握句子核心信息。
圖2 長句分解,例句來自劍橋真題10Test1Passage1
4.詞族分支
雅思官方要求詞匯量在8 000-12 000之間,同時真題大多來自學術期刊,以專業(yè)術語為主,要求學生不僅要積累常見的高頻詞匯,還需要儲備諸多領域的專業(yè)詞匯。而雅思閱讀的題目主要考查學生對近義詞的理解能力,因此近義詞也增加了詞匯記憶的難度。因此,在詞匯學習方面整理同一主題下的詞族,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xiàn)并記憶將有助于考生提高單詞的記憶效率。
學習者對閱讀的文本有了較清晰的梳理后,教師將從閱讀策略方面進一步引導學生將閱讀過程(閱讀前、中、后)的諸多任務進行可視化要素提煉。閱讀內(nèi)容不再是單個詞匯信息的堆砌,閱讀方法也不僅停留在簡單的單詞或語法的積累。經(jīng)過一年的課堂實際教學,思維導圖的工具被滲透到雅思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習者掌握了三項導圖要素:閱讀前有規(guī)劃、閱讀中會梳理、閱讀后能復盤。
1.可視化的閱讀任務
限時閱讀對考生的閱讀速度以及閱讀質(zhì)量有較高要求。利用思維導圖制定閱讀任務清單,引導學生分解閱讀任務,實現(xiàn)閱讀任務可視化,不論讀前的任務準備還是讀中的綜合策略使用都要求學習者有清晰的認識。實際教學中,教師設計了閱讀任務表,要求學生在日常練習中對號入座,反復強化對閱讀任務及步驟的熟悉程度,并反饋是否完成。學生根據(jù)每次閱讀的成績適時調(diào)整閱讀策略,及時發(fā)現(xiàn)閱讀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繼續(xù)強化薄弱環(huán)節(jié)。
2.可選擇的文本導圖
圖3 思閱讀任務可視化分解
在處理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習者不僅要關注哪些內(nèi)容需要可視化處理,還需要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選擇適合自身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體現(xiàn)了學習者在處理信息時的大腦思維方式,由于學習資料難易程度不同、學習者掌握的深淺程度不同以及思維導圖處理的復雜程度不同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有針對性、可視化強的導圖工具。
以詞匯學習為例,根據(jù)不同的學習目的可以制作相應的思維導圖。為了熟悉閱讀文本的主題,可以選擇以“詞族”為主的導圖,詞匯內(nèi)容盡可能與主題相關;如果關注答題細節(jié),則選擇近義詞或同義替換的橋梁圖梳理;如果詞匯內(nèi)容涉及兩類有明顯差異的話題,則可以選擇對比型的氣泡圖,效果一目了然。
3.可復盤的閱讀過程
完整的閱讀訓練包含閱讀前準備、閱讀中策略的綜合使用以及閱讀后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反思復盤等閉環(huán)的流程。對于學習者而言,雅思閱讀備考中正確率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閱讀技巧的掌握。因此將閱讀過程可視化,讓學習者始終能清晰地看到訓練中每個任務是否完成,以及完成的質(zhì)量是復盤的意義。其中包括:校對答案以及梳理生詞。校對答案不僅是看正確選項,而是從分析錯題原因、梳理文本框架、定性同義替換、以及是否按時完成等四個維度進行復盤。梳理生詞的環(huán)節(jié)即是二次消化閱讀文本的過程,將與主題相關和與題目相關的詞梳理一遍,學習者會對文本有更深刻的認識。
總之,多種思維導圖的協(xié)同作用有效提高了學生對不同語言單位的掌握效能。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學習使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掌握了更深理解能力的閱讀策略,不同學習者也會根據(jù)學習情況選擇不同的可視化工具進行有效閱讀。如果將這些可視化的教學方式引用到大學閱讀教學中來,一定能使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有的放矢。從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提高學生在雅思考試中的競爭力,確保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得以真正地實現(xiàn)。
圖4 雅思閱讀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