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這個詞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過去,一提到腰椎間盤突出癥,我們通常覺得這是五六十歲才會有的。但是現在臨床中二三十歲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比比皆是。雖還年輕,但稍不留神,腰椎間盤突出癥就可能會悄悄找上你。
腰椎有5 塊,自上而下,借助椎間盤、韌帶、關節(jié),如堆積木般堆砌而成。椎間盤主要由髓核與纖維環(huán)組成。
髓核的主要成分是水分、蛋白多糖與膠原,呈膠狀物質。當纖維環(huán)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現裂縫,里面的髓核溢出形成突出物,刺激腰椎神經,會引起一系列的癥狀。
腰椎間盤突出癥會出現很多表現,但并不是有了腰突就一定會腰痛、腿麻。正常的腰間盤一開始一般是膨出,有些人膨出之后沒有太多癥狀,越拖越久,最后導致了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早期癥狀一般是腰痛,嚴重時會有下肢放射性疼痛。
少數人在患了腰椎間盤突出癥后沒有腰痛癥狀,只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癥狀。下肢放射性疼痛癥狀表現為:腰部向臀部、大腿、小腿直到足部的放射性疼痛,如腿痛、腿麻等,但也不能只根據癥狀判斷是否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如果有自覺癥狀,應盡快去醫(yī)院做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不要耽誤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不可怕,可怕的是耽誤了治療,最后越拖越嚴重,從膨出到突出最后甚至是脫出,千萬不要到了不可挽回的程度再追悔莫及。
大部分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低頭玩兒手機、彎腰含胸駝背辦公、久坐、不良姿勢體態(tài)、缺乏鍛煉等。臨床會有患者有疑問,有的人腰突很輕,但癥狀很嚴重;有的人腰突很嚴重,但跟沒事兒人一樣。這就是二者之間的肌肉、關節(jié)狀態(tài)不同,肌肉緊張僵硬、關節(jié)錯位、腰臀腿力量薄弱、缺乏鍛煉等會讓你的癥狀表現出來,越發(fā)嚴重。
1.久坐是主因
連續(xù)超過2 ~3 小時以上就算久坐。久坐會導致肌肉受壓,關節(jié)壓力增大,導致脊柱疾病,影響全身血液循環(huán),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等。我們的腰間盤是非常脆弱的,長期的久坐對我們的腰間盤有著隱形的殺傷力,不知不覺中,腰間盤就悄悄突出了……全球每天因久坐致死的人數已經多達二百多萬,預計今年全球將會有70%的疾病是由于長期久坐而引起。
如果每天坐6 小時以上,十至二十年后因為心臟病死亡的幾率上升64%;哈佛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在10 年的隨訪期間,糖尿病的1000 多人,每周久坐2 至10 小時比沒有久坐習慣的人,患病危險性增加66%,每周久坐21 至24 小時者危險性增加兩倍。所以從現在開始,一定要盡量改正久坐的習慣。
坐姿每40 分鐘起身活動活動,倒杯水、去下廁所、站起來伸展懶腰,一些簡單的動作都可以讓你的身體得到休息,重新開始。
2.不良坐姿造成
這是導致現代人脊柱疾病的罪魁禍首。站立位時,如果脊柱壓力是100;坐姿時壓力是150,如果再彎腰壓力瞬間升到250,這個力對腰間盤的傷害是巨大的。如果你在坐姿時,再加上骨盆側傾、蹺二郎腿、身體旋轉等,你的患脊椎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癥只是時間問題。
1.電腦一定要墊高,眼睛和電腦屏幕保持水平,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2.坐姿時,兩側臀部要水平,腰部最好有支撐,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靠背。腰部和靠背之間不要懸空,放松坐直即可,千萬不要彎腰駝背。
做家長的一直會說小孩兒姿態(tài)不好看,殊不知自己也在所難免,因為長時間的姿態(tài)不良,已經讓肌肉松緊失衡,關節(jié)錯位改變等。含胸、駝背、頭前傾等不良的姿勢體態(tài),帶給我們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不僅會讓我們的氣質大減,稍不注意還會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不良的體態(tài)還有高低肩、脊柱側彎、骨盆前傾、腿型不直、小腿粗壯等,這些也都是辦公人群常會出現的異常體態(tài),都與不良習慣有關。
每個人的腰痛情況不同,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想要定制適合自己的個性化運動方案,一定要咨詢專業(yè)的康復醫(yī)師。
1.脊椎轉體運動動作要領:坐直,雙臂疊加置于胸前;向左旋轉上半身;返回起始位置;向右旋轉上半身;返回起始位置,以上動作重復5 次。旋轉時頭部和上半身轉動保持幅度一致。
2.眼鏡蛇式伸展運動
動作要領:選擇俯臥的姿勢,下頜點地,雙臂自然放于體側,雙手握空拳;曲手肘,雙手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放于胸的兩側,下巴抵于墊子上;吸氣,慢慢抬高上身,盡量將上半身與地面保持垂直,伸直雙臂,視線看向上方,盡量抬高下巴;呼氣,曲手肘,上半身慢慢地還原于初始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