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釋褐看北魏隴西辛氏家族的閥閱等第

        2022-08-25 05:32:44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4期

        劉 軍

        隴西辛氏家族自漢魏以來,始終保持關中名望的地位。降至拓跋政權北魏,仍在地方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得胡族統(tǒng)治者的信賴,逐漸躋身胡漢一體的北方閥閱貴族序列。然而,單純以士族身份籠統(tǒng)視之,在現(xiàn)有學術水準和知識儲備下已顯不足,畢竟士族內(nèi)部的高下分野業(yè)已清晰,不弄清其所處的具體位置,后續(xù)圍繞“婚嫁宦學”之士族特質(zhì)的研究便無法深入開展①代表性成果如李皓:《遷徙與蛻變:中古時期隴西辛氏家族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牛敬飛:《地方大族與王朝擴張:論漢隋間隴西辛氏之發(fā)展》,《中國社會歷史評論》2017年;段銳超:《西安西魏〈辛術墓志〉考釋——兼論北朝隴西辛氏之一支的流移與發(fā)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9年第2期。。須知中古門閥社會,世資門第的細微差別都會對家族和個體的發(fā)展境遇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偙笙壬谑孔咫A級內(nèi)部細致剝離“一流高門”與“一般高門”的嘗試早已證明此要點②??偙螅骸对囌撐簳x南北朝的門閥制度》,《材不材齋史學叢稿》,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173頁。。對于隴西辛氏家族,我們也要作這樣的區(qū)分工作,以期為制度史和家族史研究提供更加翔實的素材。

        一、官場釋褐與家世門第的對應關系

        十分遺憾的是,過往論著對士族等第的表述太過模糊,往往用“大姓名族”、“甲第高門”之類的概念一筆帶過,研究對象在資源分配體系中的地位便無從知曉,令人意猶未盡。我們固然可以借助唐代譜學家柳芳歸納的評判標準,即三世出三公者為“膏粱”,出令、仆者為“華腴”,出尚書、領、護者為“甲姓”,出九卿、刺史者為“乙姓”,出散騎常侍、太中大夫者為“丙姓”,出吏部郎者為“丁姓”①《新唐書》卷199《儒學中·柳沖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5678頁。。不過,這僅就整體而言、舉其大概而已,實際操作遠比想象復雜,而且還牽扯到品令的適用原則、層級的歸并整合、門第鄉(xiāng)品的照應、仕進特征的匹配等一系列難題②劉軍:《論北魏士族的門第等級——以釋褐為中心的考察》,《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所以,與其正面強攻,莫如曲線迂回,找尋足以反映門第等級的標志性事物,對其進行量化分析后再結(jié)合世資核算的結(jié)果予以修正。首選的標志性事物就是仕途的起點——釋褐或起家。

        中國中世的門閥士族不同于典型的歐洲貴族,前者從根本上講是政權的附屬物,帶有濃厚的官本位色彩,而后者首先是大土地所有者的經(jīng)濟概念。盡管在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方面也有突出表現(xiàn),中國古代的門閥士族歸根結(jié)底還是寄生性十足的體制官僚。所以,其賴以成立的核心要件離不開仕途,而漫長的仕進歷程中最具身份標識意義的環(huán)節(jié)莫過釋褐或起家。釋褐表面的詞義是脫掉庶民的裝束,改換官服,象征躋身體制的起始;起家則是脫離私家,而在公共場域同國家實現(xiàn)新的關系結(jié)合。作為士人必須邁過的門檻,釋褐或起家又被賦予“出身”的內(nèi)涵,充當“流品”歧視的基準,進而變成家世門第的標志和分配資源的尺度③劉軍:《“出身”內(nèi)涵之演變與中古社會的變遷》,《社會科學》2022年第3期。。因此,以仕途,特別是步入官場的首項正式職務,即釋褐起家官反觀門第,從理論上講是完全可行的。

        在這個問題上,日本學者宮崎市定的理解是非常透徹的,氏著《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明確指出:“在現(xiàn)實中規(guī)定貴族門地高下的,除此起家之制外,別無其他?!鸺沂且环N誕生。起家官如何決定了在貴族官僚社會中貴族性的高低。”④[日]宮崎市定,韓昇、劉建英譯:《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20年,前言第34頁、正文第216頁。另一位日本學者漥添慶文順此道路繼續(xù)前行,專門利用釋褐起家官勾勒北魏閥閱等級序列的輪廓⑤[日]漥添慶文,徐沖譯:《北魏后期的門閥制——起家官與姓族分定》,《中國中古史研究》第6卷,上海:中西書局,2018年,第98頁、第144頁。。他們的思路是一致的,均致力解決釋褐與門第的關聯(lián)搭配。宮崎市定以魏晉為樣本,提出著名的“四等差”理論,即起家官品比鄉(xiāng)品約略差四等,入仕后連續(xù)晉升四次即可兌現(xiàn)鄉(xiāng)品預期的仕進資格,為后續(xù)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漥添慶文則關注北魏孝文帝定姓族,細致梳理各級士族的釋褐狀況,具體而言:宗室以正七品為限,皇子王孫特準六品以上;膏粱、華腴占據(jù)正七品上階;甲乙姓包攬除三公參軍以外的正七品及從七品的部分高位;丙丁姓退居三公行參軍以外的從七品及部分從八品。另有學者試圖更加精密化:前令體系下,宗室、元勛等頂級貴胄的主體超越四品,世資三品以上的膏腴主體遍布五品,世資四、五品的甲乙丙丁四姓主體固守六品;后令體系下:頂級貴胄密布正六至正七品,膏腴聚攏于正、從七品,四姓則集中到從七、正八品,士人起家官的選擇是折中新、舊品令,階層之間綜合把握的結(jié)果,并不苛求人人符合⑥劉軍:《〈墨香閣藏北朝墓志〉所見元魏士族起家制度考論》,《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2期。。衡量標尺既已確定,借助它估測門第出身便有的放矢。而且,中古傳世正史和出土墓志留下極其豐富的仕宦履歷可資利用,這或許就是釋褐制度研究的新途徑。

        二、隴西辛氏家族釋褐狀況之系統(tǒng)分析

        北魏隴西辛氏的仕宦史料相當豐富,既有傳世史傳,亦有出土墓志,且經(jīng)學界同仁的不懈整理,給后續(xù)研究創(chuàng)造了極大便利。特別是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師生牛敬飛和李皓先生,在此方面貢獻甚巨,筆者即在其搜集基礎上予以加工和拓展,不敢掠美,特此聲明!茲據(jù)牛、李兩先生提供的素材,重制北魏辛氏族人釋褐起家表如下(表1):

        表1

        表1 截取李皓的學位論文《遷徙與蛻變:中古時期隴西辛氏家族研究》的附錄一“隴西辛氏北朝至唐初仕宦表”,重新核對史料,明確起家官的識別方式,另據(jù)晉品令和太和前、后令標注相應官階品位,以便利用前文所論起家層級與閥閱等第的對應公式。

        首先,我們在晉品令體系下衡量隴西辛氏釋褐的整體水平。讀者或許發(fā)問,北魏時過境遷,緣何采用晉朝品令。眾所周知,魏晉典章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既是對漢制的提煉升華,亦為中古制度文明的藍本,甚至對整個東亞儒家文化圈產(chǎn)生深遠影響,故研究拓跋典制必以晉官制為基礎。北魏前太和時代一如十六國政權,模仿晉制自不待言,即便太和中葉前、后品令陸續(xù)出臺,晉品令仍具參考借鑒的權威效力。史載,宣武朝廷議員外將軍、尚書都令史(后令從八品)陳終德服祖母喪事,國子博士孫景邕議曰:“案晉《官品令》所制九品,皆正無從,故以第八品準古下士。今皇朝《官令》皆有正從,若以其員外之資,為第十六品也。”①《魏書》卷108《禮志四》,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2795頁。他明確援引《晉令》闡述觀點。又裴宣“征為尚書主客郎,與蕭賾使顏幼明、劉思效、蕭琛、范云等對接。轉(zhuǎn)都官郎,遷員外散騎侍郎。舊令與吏部郎同班”②《魏書》卷45《裴駿附裴宣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023頁。。引文提及的“舊令”,絕非與太和后令相對的前令,因為前令定員外散騎侍郎為從四品下階,而吏部郎為從四品上階,高下立判,怎會“同班”?而晉令吏部郎和散騎侍郎皆列五品清望之首,倒是有比肩的可能。又《楊遁墓志》載,尚書左丞楊遁“掌萬機之總會,居六品之清美”③羅新、葉煒:《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154頁。。志主楊遁于北魏孝莊帝永安年間出任尚書左丞,當時早已通行太和后令,然后令定尚書左丞為從四品上階,絕非志文所述“六品”,該職只有在晉令中位居六品。北魏還有稱郡太守為“二千石”的習慣④《魏書》卷24《鄧淵附鄧羨傳》、卷47《盧玄附盧昶傳》、卷78《張普惠傳》、卷88《良吏·蘇淑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637頁、第1056頁、第1744頁、第1913頁。,而太和后令該職依治下戶籍多寡分列四至六品,無法與此祿秩嚴格照應,只能解釋為依據(jù)晉令五品標準擬制。以上皆為太和品令與晉品令互相比照的實例,足證晉令法律效力之長存。其實,此舉并非北魏獨創(chuàng),而是南北政權通行的做法。江左梁武帝天監(jiān)七年(508)頒行與太和后令類似的十八班制,也明令“九品之制不廢”⑤(唐)杜佑:《通典》卷37《職官十九》,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1022頁。。這不廢的“九品之制”,與其說是天監(jiān)初年由尚書刪定郎蔡法度修訂的新九品令,毋寧說就是他稍加改動的母本晉品令,否則無從解釋魏晉六品首席清望秘著何以在新令中跌落谷底⑥原本六品的秘書郎和著作佐郎是魏晉高門士族釋褐之首選清官,蕭梁十八班制將其置于二班(正九品),而在士族印象里,九品已是末官胥吏的區(qū)間,著實難以接受。這里需要澄清的是,蕭梁官班制和北魏太和后令都是剪裁晉令六、七品以上層位再行劃分九品十八級的結(jié)果,新令的正九品按換算比例仍舊是昔日的六品,數(shù)值的降低并不代表實際效力的改變。參見[日]宮崎市定,韓昇、劉建英譯:《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第226頁。。足見,南北不約而同地折中新舊,關注起家官新令品級的同時,也不應忽視其在晉令體系中的位置。

        由表1可知,隴西辛氏族人釋褐起家,依晉令在六至八品間。這里不妨借鑒宮崎市定的觀點:“獲得鄉(xiāng)品二、三品者,可以從六、七品的上士身份起家。其次,獲得鄉(xiāng)品四、五品者,可以從八、九品的下士身份起家。……要言之,制定了起家的官品大概比鄉(xiāng)品低四等,當起家官品晉升四等時,官品與鄉(xiāng)品等級一致的原則。然而,在實施過程中,想來會允許在上下浮動一個品級的范圍內(nèi)酌情調(diào)整?!雹遊日]宮崎市定,韓昇、劉建英譯:《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20年,第71-72頁。此論盡管飽受爭議,但非難聚焦在起家官品與鄉(xiāng)品的對應關系上,倘若濾除才學、品性對鄉(xiāng)品評議的擾動,徑直聯(lián)系起家官品與鄉(xiāng)品實際代表的閥閱等第,即越過鄉(xiāng)品媒介,直接探討家世門第對登仕起家的影響,想必更能揭示問題的實質(zhì)。而宮崎市定的上述理論在此方面經(jīng)反復驗證也是基本成立的,大體言之,世資一至三品官的一品門第,多以五品或六品優(yōu)質(zhì)清望官釋褐;世資四、五品官的二品門第,多以六品或七品清流官釋褐。這體現(xiàn)了貴族階級內(nèi)部的分野,若套用宗法內(nèi)爵公卿大夫士的序列,高級貴族以象征“大夫”的五品位入仕,而普通貴族則以象征“上士”的六、七品位入仕。古語云“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士則夾在禮與刑過渡的兩可之間,故“大夫”與“士”的差距,絲毫不遜猶如天隔的士庶壁壘①若進一步追溯,五品“大夫”層位起家的高級貴族必備象征三品“卿”級的世資,六、七品層位起家的普通貴族必備象征四、五品“大夫”級的世資,困惑許久的身份、門第與釋褐起家的關系可在上古宗法逐級分封體系中找到原型。古代日本堂上貴族,以三品官為界區(qū)分“貴”與“通貴”,與之異曲同工。。按此標準審視隴西辛氏的釋褐水準,無疑處于兜底位置,即相當于士(六、七品為貴族起點的上士,八品則為庶民終點的下士)的層位,在門閥士族語境下就是授予二品門第的一般高門,與真正的全國性的一流高門相距甚遠。

        其次,我們改換太和前令評估隴西辛氏的釋褐等級。此官品令收錄于《魏書》卷113《官氏志》,其存續(xù)時段為太和十七年(493)至十九年(495),非常短暫。很多學者認為此令是北魏前期官品制的匯總,進而根據(jù)它衡量前太和時代的官品,看似有理,實則謬誤。孝文帝公示此品令時明言:“遠依往籍,近采時宜,作《職員令》二十一卷。事迫戎期,未善周悉。雖不足綱范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厘整時務。須待軍回,更論所闕,權可付外施行。其有當局所疑而令文不載者,隨事以聞,當更附之?!雹凇段簳肪?《孝文帝紀下》,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72頁。意即此令是解決當下懸疑,同時征求各方意見,充當權宜之計的試行草案。它開創(chuàng)性地采用正從九品五十四階之精密體系,在制度設計方面的貢獻另當別論,關鍵是它把魏晉以來官場潛規(guī)則的積習慣例用法令形式公開化、固定化,使受清濁觀念干擾而嚴重扭曲變形的官品序列得以理順。例如,晉令六品的秘著因最契合士族的文化旨趣和行為取向,成為一流高門競逐的對象,其實際聲望效力值遠超六品,太和前令基于此事實,將其升至正五品,作為起家官恰好與門第一品相匹配。再如尚書吏部郎和司徒左長史,因執(zhí)掌官吏銓選和姓族評定,成為炙手可熱的實權要職,可直接晉升三品侍中,實際享受四品官的待遇,紙面的晉令六品難副其實,故太和前令將其分別升至從四和正四品。又如尚書郎,因尚書省宰相機關的性質(zhì)不斷強化,其地位就有掙脫晉令六品的勢頭,從頻見文獻的“尚書二千石郎”③《魏書》卷42《酈范附酈道慎傳》、卷66《崔亮傳》、卷72《房亮傳》、卷81《山偉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951頁、第1476頁、第1621頁、第1793頁。的表述來看,其實際效力達到相當于祿秩二千石的五品層位,故太和前令將其升至正五品。從這個意義上說,太和前令與梁武帝天監(jiān)二年(503)蔡法度草擬的官品令是等同的,旨在調(diào)整官職名實不符的弊端,順應官場運作的潮流態(tài)勢,為設計新令奠定基礎。研究發(fā)現(xiàn),遵循晉令標準歸納起家官品與世資門第的對應關系,相差四級的總體趨勢固然明了,但特例多、誤差大,極易顛覆既有結(jié)論,這是官品與效力脫鉤導致的,改換名實相符的太和前令,可在很大程度上予以校正,使規(guī)律性愈益彰顯。

        據(jù)此估測隴西辛氏的釋褐等級,據(jù)上表可知,以前令六品登仕者居多,即便有五品者也多為附屬地位的從品。至于前令闕載者,可用間接方式加以推測。如相州倉曹參軍、北中府中兵參軍、龍驤府錄事參軍、安東府主簿、征虜府外兵參軍,這些僚佐的府主地位次于中軍、鎮(zhèn)軍、撫軍三將軍,而前令關于幕僚的記載僅至三將軍,皆為正六品,故其品級無疑低于正六品。同理,表中所見品級闕載的高陽王常侍,地位略高于前令有載的從七品王家尉,選擇幅度可壓縮在六、七品間。按照前述宮崎市定的“四等差”理論,在太和前令體系下,可以判斷隴西辛氏確系門第二品的士族一般高門,該結(jié)論在晉令基礎上繼續(xù)逼近得來,有理由相信是合乎歷史真實的。

        再次,我們將隴西辛氏的釋褐信息移至太和后令體系下。此品令正式頒行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實際其草案早在太和十九年(495)既以“中令”的形式出臺,取代試行的前令?!镀ぱ菽怪尽酚性啤笆芯拍?,改創(chuàng)百官,仍除奉車,從新令也”①羅新、葉煒:《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83頁。,即可為證。拋開正從九品三十階的架構不談,其內(nèi)涵如宮崎市定所論,是貫徹士庶流品理念的產(chǎn)物,即在前令基礎上,依門第隔離士族和寒素的升進區(qū)域,大致以士族登仕的六、七品貴族線為界,其上重劃正從九品,是為流內(nèi)品官;其下設置勛位九班,安置流外胥吏②[日]宮崎市定,韓昇、劉建英譯:《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20年,第263頁。。我們著重探討流內(nèi)部分,有若干要點值得注意:其一,流內(nèi)并非士族絕對把持的禁臠,其末梢從八至從九品,即相當于前令六品層位,主要充當寒素升進、士庶對流的緩沖區(qū),這樣勢必會把士流清官的品級普遍向上推動。其二,宮崎市定設想的新、舊品令等比例的換算關系③舊令一品換算新令正一、從一、正二品,舊令二品換算新令從二、正三、從三品,舊令三品換算新令正四、從四、正五品,舊令四品換算新令從五、正六、從六品,舊令五品換算新令正七、從七、正八品,舊令六品換算新令從八、正九、從九品。參見[日]宮崎市定,韓昇、劉建英譯:《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20年,第261頁。僅適用于少量官職,由于流內(nèi)末梢緩沖區(qū)的擠壓,加大了換算誤差。其三,三品以上層位與前令相比其實差別不大,前令四至七品則按效力在后令四至九品間重置順序。例如,前令從四品的員外散騎侍郎,后令改為正七品;前令正五品的尚書郎,后令改為正六品;前令正五品的秘著,后令改為正七品;前令從五品的侍御史,后令改為正八品;前令正六品的奉朝請,后令改為從七品?;谏鲜鰪碗s情況,就不能通過簡單地理論換算鎖定后令中的釋褐位置,對門第二品的一般高門而言,后令的起家層級絕不是對應前令六品的從八至從九品,而是對應前令五品的下層從七至正八品,甚至還有個別躥升正七品,與門第一品的一流高門混同者。這就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突破對理論模型的固執(zhí)堅守,在后令中如實找尋各自相應的位置。在此方面,漥添慶文的成果最值得參考。如前所述,他把后令正七品上階的主體歸入一流高門,把一般高門的上限設定在正七品上階末尾和下階開頭的三公參軍事。據(jù)此分析表格資料,發(fā)現(xiàn)除個別人物外,絕大多數(shù)都在此界限以下,表明隴西辛氏確系一般高門,也就是華粱、膏腴之下的甲乙丙丁四姓。

        總括以上,北魏隴西辛氏族人釋褐,無論是晉令還是太和前、后令,均契合門第二品之一般高門的特征。這絕非偶然,而是北魏忠實貫徹貴族流品原則,訪第授官的必然結(jié)果。時人評論道:“孝文帝制,出身之人,本以門品高下有恒,若準資蔭,自公卿令仆之子,甲乙丙丁之族,上則散騎秘著,下逮御史長兼,皆條例昭然,文無虧沒?!雹埽ㄌ疲┒庞樱骸锻ǖ洹肪?6《選舉四》,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390-391頁。既然門第決定仕途出身,反之利用仕途出身的起家官反觀門第,不啻為考察中古門閥社會的新視角,突破點在于釋褐等級序列的精密化和實例驗證的不斷累積。

        三、閥閱世資與隴西辛氏釋褐等級的匹配

        以上我們單純就隴西辛氏的釋褐特征展開論述,其弱點在于容易陷入自說自話的窠臼,難以說服不熟悉起家制度的讀者。若結(jié)合閥閱世資的計算,打通兩者之間的邏輯通道,便不難證明前述起家層級的合理性,亦可夯實以釋褐估測門第之結(jié)論。從理論上講,釋褐既取決于門第,怎能脫離門第空談釋褐呢?與此同時,對門閥制度的了解也能透過釋褐之有效窗口得以深入。必須明確的是,六朝士族門第的形成,一般說來是累積婚嫁宦學,匯聚體制與社會二元要素的綜合體,然南北方基于歷史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形勢的差異,在厘定門第方面截然迥異。正統(tǒng)的南方更注重底蘊積淀,洋溢士林精英的文化氣息;落后的北方強調(diào)官資業(yè)績的堆砌,凸顯官本位的功利色彩。明乎此,方能理解孝文帝定姓族緣何類似量化打分的選秀活動。

        北魏評判門第,基本以曾祖以降三代官爵世資為準,詳細標準已見前文所引唐代柳芳的議論。不過,其所羅列官職,同樣存在品令適用的難題。在晉令和太和前、后令間如何取舍,直接關系結(jié)論的準確性,并會對門第與釋褐的對接造成影響。宮崎市定援引太和后令,漥添慶文采用太和前令,筆者以為都有弊病,單從技術角度講,太和前、后令細致區(qū)分正從品、上下階,就不太符合時人的操作習慣。史載,高陽內(nèi)史崔振,“高祖南討,征兼尚書左丞,留京。振既才干被擢,當世以為榮。后改定職令,振本資惟擬五品?!雹佟段簳肪?7《崔挺附崔振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272頁。足見,即便太和后令頒行,世資的核算仍以不帶正從上下的純官品為準,無疑就是通行前太和時代的晉品令。況且,洛陽時代開啟的士族化運動,當事者的祖先三代肯定未及太和品令的面世,又怎能以后來的事物比附先前呢?所以,遵循法理“即時從舊”的原則,似乎是唯一合理的選擇。據(jù)此,我們表列前述隴西辛氏人物的三代世資如下(表2):

        表2

        辛蕃世系不明,未予錄入。余下除依據(jù)正史、墓志記載外,還參校了牛敬飛先生的《地方大族與王朝擴張:論漢隋間隴西辛氏之發(fā)展》,該文對北朝隴西辛氏的家族世系考證精詳。“起家”一欄因許多官職太和前令闕載,故不錄其品級,僅據(jù)晉令和太和后令。同時列出釋褐所對應的門第等級,“一流高門”乃綜合資集三品以上的一品門第,即所謂“膏腴”;“一般高門”乃綜合資集四、五品的二品門第,即所謂“甲乙丙丁”四姓①兩者的差距在文獻中隨處可見,除釋褐起家外,還表現(xiàn)在官學教育方面?!段簳肪?4《儒林列傳序》:“神龜中,將立國學,詔以三品以上及五品清官之子以充生選?!保ǖ?842頁)明確以三、五品將士族階級一分為二。?!跋仁蕾Y集”是本表的核心內(nèi)容,取曾祖以降官爵秩級明確者,三代不全則暫取一、二代。根據(jù)前述唐代柳芳的標準均衡估量,再對號入座確定姓望。必須說明的是,士族賴以安身立命的晚近三世履歷朝廷嚴加審核,是研判社會流動的確鑿證據(jù)②《魏書》卷113《官氏志》:“凡此定姓族者,皆具列由來,直擬姓族以呈聞,朕當決姓族之首末。其此諸狀,皆須問宗族,列疑明同,然后勾其舊籍,審其官宦,有實則奏,不得輕信其言,虛長僥偽。不實者,訴人皆加‘傳旨問而詐不以實’之坐,選官依‘職事答問不以實’之條。……隨所了者,三月一列簿賬,送門下以聞?!北本褐腥A書局,1974年,第3015頁。。不難發(fā)現(xiàn),五品郡太守在辛氏資集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幾乎每代皆有,而此職在士族甄別系統(tǒng)中恰處墊底的位置。太和十九年(495)厘定姓族,族在姓下,入族的下限即為太守③《魏書》卷113《官氏志》,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3014頁。。故隴西辛氏的姓望定為士族的下層“丙丁”還是比較穩(wěn)妥的,實則就是門第二品的一般高門。這樣,通過釋褐和資集分別求得辛氏的門第等級,兩相比照,以契合度驗證本文結(jié)論的可靠性,并進一步鎖定隴西辛氏在北魏閥閱序列中的位置。從兩方面數(shù)據(jù)的吻合度來看,結(jié)果令人滿意。唯一的例外是辛匡,他的起家官位列后令正七品上階靠前的部分,凌駕三公參軍事,達到一流高門的水準,與其世資不符。正史本傳載:“永安初,釋褐封丘令,加威烈將軍。時經(jīng)河陰之役,朝士多求出外,故匡為之?!雹堋段簳肪?5《辛紹先附辛匡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027頁。北魏縣令屈尊州郡屬僚之下,歷來遭士林歧視,多以下級武人遷轉(zhuǎn)而至,為鞏固地方統(tǒng)治,北魏末葉刻意抬升其地位,然在流內(nèi)仍遭嫌棄⑤[日]宮崎市定,韓昇、劉建英譯:《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252頁。。辛匡身逢亂世,主動外放旨在避禍,情況特殊。總之,計算世資求得辛氏等第與釋褐層級完全匹配,足證其在北魏士族內(nèi)部為門第二品、位列丙丁層級的一般高門。

        結(jié) 語

        中古譜學素有“四姓”之說,含義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河北崔、盧、鄭、王四大家族的傳統(tǒng)觀點指向偏狹,姑且無論。官宦等級層面的膏粱、華腴、甲乙丙丁或三公、九卿、黃散、令長的表述貼近士族體制官僚之本質(zhì)屬性,逐漸獲得學界認同。還有根據(jù)姓望勢力所及的范圍立論,劃分四海大姓、州姓、郡姓、縣姓⑥[日]宮崎市定,韓昇、劉建英譯:《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355頁。。后兩者表面上毫無干涉,實則有相通之處。唐長孺先生通過解讀“右姓”內(nèi)涵,穿針引線,揭示二者的緊密聯(lián)系⑦唐長孺:《論北魏孝文帝定姓族》,《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88頁。。筆者卻認為,所謂“四姓”并非唐先生所論全部等同于“四海大姓”,四姓中的膏腴,累仕三品以上官,穩(wěn)固躋身朝廷核心權力圈,才是全國性的“四海大姓”;四姓中的甲乙丙丁,在中央的權勢相對有限,更傾向在地方擴張勢力,于是按聲威所及遞次命名為州、郡、縣姓,實為地方大族。所以,士族集團內(nèi)部的上、下分野,既是閥閱世資的差別,也是央地關系的表現(xiàn)。基于此,研究北朝胡漢士族,前提是確定其在門閥序列中的位置。本文帶著這個問題意識展開,以資料比較豐富的隴西辛氏家族為標本,從最能體現(xiàn)門第差別、濃縮全部家世信息的釋褐起家切入,以期證成筆者預設的論斷。

        就釋褐等級來看,無論采用晉品令還是太和前、后令,北魏隴西辛氏均契合門第二品之一般高門的特性,是次于全國性四海大姓的地方族姓。該結(jié)論一方面可與世資核算的結(jié)果相匹配,另一方面也得到了隴西辛氏家族史成果的佐證。牛敬飛先生指出:“與《魏書》的忽視相對,入魏以后不少辛氏家族可能一直以地方大族身份,在中央控制薄弱的關隴地區(qū)發(fā)揮著重要作用?!P隴諸辛大都不是被成熟強大的王朝卷入官僚化,而是以地方精英身份與北鎮(zhèn)勢力及西遷魏帝勢力等共同締造新的王朝?!雹倥>达w:《地方大族與王朝擴張:論漢隋間隴西辛氏之發(fā)展》,《中國社會歷史評論》2017年。李皓先生也認為:“在中古時期,隴西辛氏在家族勢力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力難與清河崔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范陽盧氏、弘農(nóng)楊氏此等高門大族相比,只能算作次等家族?!雹诶铕骸哆w徙與蛻變:中古時期隴西辛氏家族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足見筆者以釋褐考察閥閱等第的嘗試初步成立。

        近年陸續(xù)出土的北朝辛氏族人墓志也值得關注,里面記錄的婚媾關系也能說明問題。史載:“朝廷每選舉人士,則校其一婚一宦,以為升降?!雹邸段簳肪?0《韓麒麟附韓顯宗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341頁。表明婚姻具備佐證門第的功能,士族階級內(nèi)婚制實則強調(diào)配偶雙方家世的大致對等,否則即為“非類”,會遭受本階層的排斥,鮮有膽敢鋌而走險者。我們挑選辛祥、辛術、辛穆三方墓志為樣本,通過婚媾推定其門第,再與釋褐及資集分析作比較。《辛祥墓志》:“曾祖親馮翊郭氏,父雅,西都令(七品)……祖親,酒泉馬氏,父騭,西海太守(五品)……母武功蘇氏,父元達,揚烈將軍、允街男(五品)?!雹芡跆焘樱骸侗蔽盒料榧易迦怪尽?,《文物季刊》1992年第3期?!缎列g墓志》:“祖親京兆韋氏,父宏,大將軍府從事中郎(六品)……母安定胡氏,父始昌,鎮(zhèn)遠將軍、涇州刺史(四品)。”⑤段銳超:《西安西魏〈辛術墓志〉考釋——兼論北朝隴西辛氏之一支的流移與發(fā)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9年第2期。《辛穆墓志》:“君母酒泉馬氏,父騭,西海太守(五品)……君妻天水尹氏,父孟瑜,新陽縣五等男(五品)?!雹藓慰》迹骸侗蔽盒聊履怪俱懣坚尅罚堵尻柪砉W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不難發(fā)現(xiàn)兩條規(guī)律:一是配偶皆出身關隴郡姓,與辛氏家族保持地域一致,而能否突破地域局限、實現(xiàn)大范圍跨區(qū)域聯(lián)姻是四海大姓與地方著姓的顯著區(qū)別。二是配偶世資分布在晉令四至七品間,且多為地方官員或封君,閥閱等第與隴西辛氏同為一般高門。結(jié)論與釋褐門第分析法完全一致,恐非偶然的巧合。

        總括以上,圍繞士族閥閱等第的仕進制度,尤其是作為仕途起點的釋褐起家問題的研究,旨在捕捉士族內(nèi)部各階層的特異軌跡,彰顯貴族主義各任其性、彝倫攸敘之流品法則,其與世資核算及婚媾關系相互印證,是剖析中古士族制度的重要切口。眾所周知,中國中世乃門閥士族強力支配的時代,概括起來,家世門第是決定要素、清濁流品為游戲規(guī)則、體制官僚為本質(zhì)屬性。因此,脫離門第談制度,或忽視制度談家族,都是行不通的。過往的隴西辛氏研究,對包括釋褐在內(nèi)的仕進環(huán)節(jié)盡管有所涉及,然蜻蜓點水,缺少系統(tǒng)性的量化分析,不能不說是個缺憾。拙作力圖添補這塊空白,既細化北魏釋褐制度的既有結(jié)論,又能拓展辛氏家族研究的范圍,論證方法及結(jié)論合理與否,還期待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和新成果的驗證。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AⅤ麻豆| 国产香蕉尹人在线视频你懂的| 美女被黑人巨大入侵的的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无码|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一区| 国产免费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女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婷婷五月综合久久|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2413| 久久中文字幕久久久久91| 中文字幕人妻久久久中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草莓在线|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 免费人成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亚洲人妻御姐中文字幕|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极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xxx69麻豆国语对白|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亚洲专区在线观看第三页|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精品|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少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午夜理论免费tv影院| 真人与拘做受免费视频| 99综合精品久久|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女同| 蜜臀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精品在线观看| 色佬易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欧美俄罗斯乱妇| 国产偷闻隔壁人妻内裤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