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 柳艷紅 魏曉冉
(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101200)
應激是指機體對外界及其內部各種異常刺激所產生的非特異性應答反應的總和[1]。在家禽飼養(yǎng)過程中,應激給養(yǎng)殖戶造成的損失不容小覷。根據實際生產經驗,雞群養(yǎng)殖過程中所受到的應激分為八大類,即免疫、操作、分群、換料、光照、冷熱、開產、輸精等,其中免疫貫穿了育雛、育成到產蛋整個飼養(yǎng)周期。免疫過程主要是因為疫苗的副反應、免疫途徑及疫苗接種時的人工操作等原因使雞群產生應激,使其在采食、飲水行為方面表現出異常或體重、蛋重、產蛋率等生產性能指標下降[2]。尤其是種雞肩負著產出優(yōu)質種蛋的重任,整個飼養(yǎng)周期需完成的免疫頻次達20 多次,一旦免疫的任一環(huán)節(jié)出現差錯,都可能對雞群造成不利影響,輕則出現流淚、甩鼻、腫眼等表現,重則導致體重、蛋重、產蛋率等生產指標下降,嚴重的直接造成死亡。接種疫苗是家禽養(yǎng)殖防疫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許多養(yǎng)殖戶對免疫應激缺乏系統(tǒng)認識,未能合理應對,從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免疫應激(Immunological Stress)在免疫學中是指注入抗原以激發(fā)機體內部的免疫應答。其中包括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動物受到各類病原微生物入侵及病原菌感染、創(chuàng)傷等情況引起的應激,對機體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害[3]。因此,將這類機體受到刺激后激活免疫系統(tǒng)而產生的應激反應稱為免疫應激。
2.1.1 減毒活疫苗
任何疫苗或藥物都有副作用,接種減毒活疫苗(簡稱活苗)后,因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毒力和致病性,加之疫苗的毒力強弱有所差異,雞群在接種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毒力越強,應激反應越大。活苗免疫后,雞群常出現的應激反應有流淚、甩鼻、打噴嚏、腫眼、腫臉、短暫性厭食等[4]。如在生產養(yǎng)殖中常用到的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等活疫苗,其病毒經過滴鼻、點眼等免疫途徑進入雞體內進行快速復制,而這一過程極易引發(fā)或加重雞群呼吸道癥狀。
2.1.2 滅活疫苗
滅活疫苗的安全性相對較好,但由于疫苗制備材料的自身特性,可能造成免疫部位局部壞死、增生等問題,如病毒滅活時殘留的甲醛可能造成注射部位肌肉壞死形成囊腫;細菌疫苗因對內毒素過濾不徹底(累積后)而導致鼻炎免疫后反應相對較大;鋁鹽佐劑發(fā)揮作用后,易在組織中形成富含巨噬細胞的肉芽腫等。隨著情況惡化,這些都可能會影響雞只精神狀態(tài)及正常的采食、飲水等行為,進而導致體重、產蛋下降,甚至直接造成死亡。
操作方面主要存在免疫人員接種免疫時操作不當與抓雞人員抓雞操作不規(guī)范兩類。而免疫操作不當多出現在注射免疫操作過程中。接種滅活疫苗過程中通常會因操作不當造成雞群的免疫應激反應。目前,油乳苗或鋁膠苗的接種方式多為胸部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常見問題如下。
2.2.1 未預溫
使用油乳劑疫苗前未按要求進行預溫(特別是寒冷季節(jié)),疫苗注射后容易導致局部毛細血管收縮,而后使局部出現炎癥、壞死,形成腫塊[5]。
2.2.2 注射手法有誤
進行胸部肌肉注射時,針頭扎入過深,疫苗進入體腔,不僅免疫無效還造成雞只應激,甚至死亡。
2.2.3 抓雞動作不規(guī)范抓雞時未按規(guī)定操作進行,抓雞部位錯誤或免完大力扔雞,結果導致雞只翅折或腿斷,對其造成抓雞和免疫雙重應激。
雞群健康狀態(tài)不同,對同種疫苗產生的疫苗反應也不一樣。一般情況下,健康雞群使用合格的疫苗,不會引起嚴重的應激反應;而處在亞健康狀態(tài)時,如雞體消瘦、雞群中有一定比例的呼吸道癥狀或處于隱性感染階段的雞體,其進行疫苗免疫后多會引起嚴重的免疫應激反應(如呼吸道癥狀加重、死淘增加),從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3.1.1 做好疫苗管理
圖1 注射部位出現炎癥、壞死
圖2 扎穿后疫苗進入胸腔
(1)選擇合適的疫苗種類:一般毒力越大,雞群產生的應激反應越大,因此,首免應選擇毒力較弱且免疫原性較好的疫苗[6]。(2)保障疫苗質量:疫苗質量問題絕對是當前一些疫苗使用后造成嚴重疫苗反應的重要因素,因此,應從正規(guī)生產廠家購買疫苗,保障疫苗質量,預防因不良疫苗反應造成的免疫應激。(3)確定疫苗劑量:一般以疫苗廠家推薦的劑量為準。但在實際生產中,還應結合雞群免后的應激反應強度以及抗體消長曲線等因素綜合考慮,當前疫苗劑量是否最佳。有條件的情況下,可評估同日齡、同品種健康雞群進行不同劑量的同種疫苗的免疫效果,從而確定疫苗的最佳免疫劑量。
3.1.2 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首先,考慮本地區(qū)或本場區(qū)疫病流行情況、流行規(guī)律、動物病史、品種、日齡,母源抗體和免疫抗體水平等因素[7],其次,還應考慮與飼養(yǎng)管理中的關鍵操作節(jié)點錯開,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規(guī)避掉一些可以預知的免疫應激。
在日常生產中貫徹落實以雞為核心的養(yǎng)殖理念,關注雞群健康,避免雞群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免疫前,應采用群體巡視與個體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客觀評估待免雞群的健康狀況,觀察雞群精神狀態(tài),并在雞舍內的不同位置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雞只進行個體抽查,通過綜合評估確定雞群健康狀態(tài),為免疫時機提供參考。
提高雞群體質,關鍵要做好飼養(yǎng)和營養(yǎng)管理兩方面工作:(1)飼養(yǎng)管理方面:做好舍內環(huán)境管理,清理粉塵、羽屑、料末等,以防二次刺激呼吸系統(tǒng),造成免疫部位感染;根據不同階段所處的季節(jié)特點,調整對喂料、飲水、光照、溫度、通風等管理環(huán)節(jié)的關注程度,如春秋季節(jié)需著重關注晝夜溫差,做好保溫;冬季應做到合理通風,謹防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2)營養(yǎng)方面:確保雞群在各階段的營養(yǎng)均衡,特別是對處于產蛋高峰期的雞群和體質較差的雞群,應根據產蛋情況及蛋殼質量及時調整飼料配方,平衡飼料營養(yǎng),增強雞群體質[8]。
對于免疫人員,首先要加強免疫理論知識的培訓,讓大家對各類疫苗的免疫流程、途徑、操作等有全面且正確的認識。大規(guī)模家禽養(yǎng)殖企業(yè)首先應建立合理完善的實操教學機制,新人免疫員應由免疫隊長進行帶教,確保點眼、滴鼻、胸部皮下或肌肉注射、刺種、噴霧免疫等一系列免疫方式的操作手法正確、一致,這是保證雞群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落實途徑,同樣也是降低免疫應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次,為了提高免疫隊伍的專業(yè)水準,應定期開展免疫技術培訓與免疫技術考核,確保每名免疫員的免疫操作準確到位。同時,為促進免疫隊伍內的良性競爭氛圍,幫助大家進一步提高自身技術和專業(yè)水準,鼓勵所有免疫員積極進行專業(yè)技能工種認定考試。通過落實以上各項措施可以實現最大限度地降低免疫操作對雞群造成的免疫應激。此外,為了服務沒有免疫班組的養(yǎng)殖戶,峪口禽業(yè)推出的流動蛋雞超市有專業(yè)的五星級免疫隊進行上門服務,在確保免上、免好的基礎上,可以極大降低免疫操作給雞群帶來的應激反應。
理論上,在免疫前后24h 內應為了盡可能降低免疫應激對雞群的影響,我們應在日常養(yǎng)殖管理過程中遵循一個原則:避免應激疊加,降低應激頻次,緩解應激影響,也就是避免免疫與操作的應激疊加、避免免疫與免疫的應激疊加、避免免疫與雞群亞健康的應激疊加。如在分群、換料、光照刺激等特殊操作節(jié)點,應結合抗體監(jiān)測情況及專業(yè)獸醫(yī)師的建議提前或延后進行相應的疫苗免疫。如果無法避免免疫與其他操作的時間重疊,則應做好藥物預防,在免疫前后投喂多維或中成藥,緩解雞群應激。另外,為避免不同疫苗的相互干擾作用,應盡量避免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有干擾作用的活疫苗同時接種(聯(lián)苗除外)[5],如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對新城疫活苗的免疫有干擾作用,造成這種干擾的原因可能是:①兩種病毒感染的受體相似或相同,彼此間形成競爭關系;②一種病毒感染細胞后產生了干擾素,影響另一種病毒的復制。因此,兩種不同類型的疫苗要間隔1 周以上才可進行接種免疫[4]。
免疫應激的應答機制比較復雜,在機體內還受到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細胞或體液免疫應答反應等方面的綜合調控[9-10]。在生產管理中,我們應從疫苗管理、雞群體質、人員培訓、規(guī)避應激疊加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疫苗免疫對雞群造成的免疫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