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雨
(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兒科,江蘇 鹽城 224008)
過敏性紫癜因機體對某些過敏物質(zhì)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導致毛細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血液外滲,出現(xiàn)瘀點瘀斑,常見于兒童與青少年,多發(fā)于秋、冬、春季,同時伴有關節(jié)腫痛、腹痛、蛋白尿等癥狀,嚴重者可并發(fā)腎炎。目前臨床上常用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甲潑尼龍不僅有較強的抗炎作用,還具有免疫抑制的效果,但長期使用不良反應較大,可能會引發(fā)繼發(fā)性感染與胃腸道異常,整體效果不佳[1]。雙嘧達莫是一種擴張冠脈與抗血栓形成的藥物,可增強前列環(huán)素內(nèi)源性作用,對血小板內(nèi)腺苷酸環(huán)化酶產(chǎn)生刺激,降低血栓烷素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已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2]。本研究旨在探討雙嘧達莫聯(lián)合甲潑尼龍對過敏性紫癜患兒血清白細胞介素 -1β(IL-1β)、白細胞介素 -6(IL-6)、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白細胞介素 -10(IL-10)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1例過敏性紫癜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90例):男、女患兒分別為55、35例;病程1~7 d,平均(4.14±1.26) d;年齡1~15歲,平均(8.14±2.79)歲。觀察組(91例):男、女患兒分別為51、40例;病程1~6 d,平均(4.30±1.17) d;年齡1~14歲,平均(8.46±2.57)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經(jīng)血液檢查、免疫學檢查等確診為過敏性紫癜者;伴腹痛、關節(jié)痛等癥狀者;無代謝類疾病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器質(zhì)性疾病及其他呼吸道疾病者;對雙嘧達莫、甲潑尼龍過敏者;肝、腎功能受損者等。院內(nèi)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此研究,患兒法定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進行常規(guī)對癥治療(抗感染、抗組胺、維生素C、鈣劑等)。在常規(guī)對癥治療基礎上,對照組患兒進行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098,規(guī)格:500 mg/支)靜脈滴注治療,5~10 mg/(kg·d),連續(xù)治療3 d,病情穩(wěn)定后改用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824,規(guī)格:5 mL∶125 mg)靜脈滴注,2.0 mg/(kg·d),2周后改為1.0 mg/(kg·d),治療6個月。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口服雙嘧達莫片(廣東華南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689,規(guī)格:25 mg/片),3.0 mg/(kg·d),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治療6個月后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3]中的相關標準進行療效評估,其中顯效:治療后皮膚紫癜反復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50%以上,無新皮疹,無關節(jié)腫痛及腹痛、嘔吐,尿常規(guī)正常,腹部超聲顯示腸壁腫脹消失;有效:30% ≤皮膚紫癜反復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 50%,有少許新皮疹,無關節(jié)疼痛、腹痛、嘔吐,尿常規(guī)檢查好轉(zhuǎn),腹部超聲顯示腸壁腫脹減輕;無效:皮膚紫癜反復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 30%,有較多新皮疹,上述臨床癥狀反復或加重,尿常規(guī)異常,腹部超聲顯示腸壁腫脹無變化或加重[3]??傆行?= 顯效率 + 有效率。②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蛋白尿消失、消化道出血消失、皮疹消退、關節(jié)腫痛消失、腹痛消失)時間。③治療前與治療3個月后患兒血清IL-1β、IL-6、IL-10、TNF-α水平,取患兒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時間:10 min,轉(zhuǎn)速:3 000 r/min)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④血樣采集、血清制備、血清胱抑素C水平檢測方法同②;另收集患兒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24 h內(nèi)尿液,采用尿常規(guī)分析儀測定尿紅細胞計數(shù)、24 h尿蛋白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蛋白尿、消化道出血、皮疹、關節(jié)腫痛、腹痛消失時間及血清炎癥因子、尿紅細胞計數(shù)、24 h尿蛋白量、胱抑素C水平)經(jīng)K-S檢驗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效果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1.11%、98.90%,與對照組比,觀察組升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效果比較[ 例(%)]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比較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蛋白尿、消化道出血、皮疹、關節(jié)腫痛、腹痛)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比較(±s , d)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比較(±s , d)
組別 例數(shù) 蛋白尿消失 消化道出血消失 皮疹消退 關節(jié)腫痛消失 腹痛消失對照組 90 15.66±1.27 3.84±0.61 10.77±1.20 5.14±0.62 5.62±0.73觀察組 91 12.47±1.33 3.01±0.55 8.64±1.16 3.44±0.74 4.41±0.62 t值 16.500 9.616 12.142 16.744 12.02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比較較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兩組患兒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血清IL-10水平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 pg/mL)
表3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 pg/mL)
注:與治療前比,*P<0.05。IL-1β:白細胞介素-1β;IL-6:白細胞介素-6;IL-10:白細胞介素-10;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 例數(shù) IL-1β IL-6 IL-10 TNF-α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對照組 90 17.22±2.30 8.08±0.87* 34.25±2.74 18.12±1.06* 41.25±2.65 75.43±6.02* 3.43±0.22 1.75±0.23*觀察組 91 17.27±2.31 6.05±0.62* 34.61±2.43 16.78±1.01* 41.62±2.30 82.42±6.03* 3.50±0.31 1.21±0.14*t值 0.146 18.093 0.935 8.708 1.003 7.804 1.750 19.10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兒腎功能指標比較較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兩組患兒尿紅細胞計數(shù)、24 h尿蛋白量、胱抑素C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患兒腎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尿紅細胞計數(shù)(個/μL) 24 h尿蛋白量(mg) 胱抑素C(mg/L)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對照組 90 210.28±10.49 70.77±4.36* 846.36±16.26 157.64±4.30* 0.83±0.04 0.62±0.01*觀察組 91 211.33±10.55 54.07±0.43* 848.68±16.37 134.22±4.27* 0.84±0.03 0.56±0.03*t值 0.671 36.361 0.957 36.766 1.904 18.00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組別 例數(shù)
過敏性紫癜的病因復雜,可能與感染、免疫功能異常等因素有關;另外飲食、周圍環(huán)境、不良情緒等也會影響疾病的發(fā)生。臨床上治療該疾病常用的藥物為糖皮質(zhì)激素、免疫抑制劑及抗凝治療,其中甲潑尼龍是一種中效的腎上腺糖皮質(zhì)激素,可透過細胞膜,在胞漿內(nèi)與特異性受體結(jié)合,隨后在細胞核內(nèi)與DNA結(jié)合,啟動信使核糖核酸的轉(zhuǎn)錄,繼而合成各種酶蛋白,從而抑制炎癥反應,緩解過敏性紫癜患兒的腹痛、便血等癥狀,但長期服用會導致機體耐藥性增加,降低臨床用藥 效果[4-5]。
雙嘧達莫可通過降低二磷酸腺苷水平,增強腺苷磷酸作用,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預防血栓的形成,還可改善毛細血管擴張,減少滲出、水腫、白細胞浸潤和吞噬反應,與甲潑尼龍聯(lián)合使用,可使過敏性紫癜癥狀得以改善,療效顯著[6]。本研究中,較對照組,觀察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升高,臨床癥狀和體征(蛋白尿消失、消化道出血消失、皮疹消退、關節(jié)腫痛消失、腹痛消失)時間均縮短,提示雙嘧達莫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治療過敏性紫癜患兒,可使過敏性紫癜癥狀得以改善,且療效顯著。
IL-1β經(jīng)單核巨噬細胞合成,可促進趨化因子的釋放與黏附分子的表達,增強血小板黏附作用,其水平升高與過敏性紫癜病情進展密切相關;IL-6在過敏性紫癜患兒異常免疫激活狀態(tài)下,能加快免疫細胞的成熟、增殖及活化,加重過敏反應;TNF-α會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造成損傷,加重過敏性紫癜患兒毛細血管滲出性病變;IL-10由活化的Th2細胞產(chǎn)生,可通過對巨噬細胞抗原呈遞功能的抑制,減少多種促炎癥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在過敏性紫癜炎癥因子所介導的血管內(nèi)皮損傷中起重要的保護作用[7-9]。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兒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升高,提示雙嘧達莫聯(lián)合甲潑尼龍可改善過敏性紫癜患兒的炎癥因子水平,抑制炎癥反應。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雙嘧達莫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聚集的凝血因子減少,減輕了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損傷,進而降低血管通透性,促進血管功能的恢復,減少炎癥物質(zhì)的滲出,達到抗炎的目的[10-11]。
相關研究顯示,腎損傷程度是影響過敏性紫癜患兒遠期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尿紅細胞計數(shù)、24 h尿蛋白量、胱抑素C可反映機體的腎功能,當其水平異常升高后,說明腎功能發(fā)生障礙[12]。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尿紅細胞計數(shù)、24 h尿蛋白量、胱抑素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雙嘧達莫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治療過敏性紫癜患兒,可改善患兒腎功能,促進病情恢復。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雙嘧達莫不僅可通過降低二磷酸腺苷的濃度,提升磷酸腺苷的水平,從而對血磷脂的釋放與聚集進行抑制,而且還可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管內(nèi)阻力,進而使血流量增加,血液高凝狀態(tài)得以改善,使腎臟微血管血流動力增強,降低尿蛋白水平,改善患兒腎功能[13-14]。
綜上,過敏性紫癜患兒經(jīng)雙嘧達莫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治療后,有助于其腎功能的改善,同時可對炎癥反應進行抑制,臨床癥狀得以緩解,且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