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青 郭燕鴻
(廈門市第五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101)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與冠狀動脈狹窄、心臟血液灌注量減少、心肌供氧不足等因素有關,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心肌細胞發(fā)生不可逆性壞死,從而導致心肌細胞膜電位降低,心肌細胞傳導異常[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颊咝墓δ艿慕档停钯|量下降明顯,預見性護理即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預先開展干預措施以延緩或遏制問題的發(fā)生,近些年,部分醫(yī)學研究者提出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開展預見性護理可以提升預后效果[2]。本次研究將對預見性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影響進行深入的分析,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的開展時間,為 2019年6月,在2020年6月終止,共入選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颊?4例,進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7例。 納入標準:(1)本次研究對象均確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同時患者均認知能力、言語交流能力正常。(2)本次研究獲得患者、患者家屬以及醫(yī)學倫理會批準。排除標準:(1)伴肺、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患者。(2)伴精神系統(tǒng)疾病患者。(3)自主活動受限,無法獨自完成相關量表測評的患者。
1.2.1 對照組 行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用藥,保證患者完全掌握用藥劑量、用藥方法,此外,開展飲食干預,患者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進食高脂食物,如肥羊肉、豬肉以及蛋黃等,適量進食新鮮果蔬,保證膳食平衡。
1.2.2 實驗組 在落實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行預見性護理,(1)建立預見性護理小組,科室護理人員結合既往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案例,總結患者常見不良反應,同時通過查閱相關書籍、文獻的方式對患者各項資料進行分析,探究影響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病情控制影響因素。(2)具體預見性護理措施: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向患者發(fā)放心肌梗死健康宣傳手冊、專家視頻資料,列舉病情控制有效案例,指導患者通過聆聽音樂、適當運動等方式自行調整自身負面情緒。②飲食護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用力排便可加重患者心臟負擔,對此,患者在平衡膳食的同時應加強患者排便指導,患者應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為促進排便可通過餐后腹部按摩或清晨空腹飲用蜂蜜水等方式,以保證二便暢通。③疼痛護理:當患者心前區(qū)疼痛發(fā)作時,在遵照對照組及時給藥的同時,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體位,撥打120 急救電話,為患者播放節(jié)奏舒緩的音樂,從而緩解患者軀體疼痛。④運動干預:患者在保證充足睡眠與休息的情況下,患者家屬應輔助患者通過床邊站立、短距離移步訓練等方式適當運動,一般情況下每日運動3 次,每次持續(xù)運動時間在10min 左右。在患者病情控制平穩(wěn)的情況下患者可開展戶外散步、爬樓梯等運動,每日有氧運動時間控制在20-30min。
(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3 個月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標,采用多普勒超聲檢查,涵蓋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張末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Ed)、左心室收縮末徑(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SEd)。
(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3 個月后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借助6min 步行距離評估患者運動能力,借助36 項簡易生活(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36,SF-36)量表,百分制,分值高低與患者的生活質量好壞呈現正相關性。
雙人錄入核對所有數據,隨后采用SPSS20.0 軟件做處理,平均年齡、平均心律失常時間、心功能、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為計量資料,使用表示,對比方法為t檢驗;性別為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對比方法使用χ2檢驗。當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齡、平均心律失常時間等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組別例數(n) 性別 平均年齡(歲)男女實驗組對照組χ2/t 值P 值37 37 20(54.05)19(51.35)17(45.95)18(48.65)0.054 0.816 53.62±1.42 53.88±1.45 0.779 0.438平均心律失常時間(min)35.12±2.42 35.18±2.45 0.106 0.916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相關心功能指標,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3 個月后LVEF 顯著高于對照組,LVDEd、LVSEd 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相關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相關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組別LVEF(%) LVDEd(mm) LVSEd(mm)實驗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n)37 37護理干預前52.26±3.21 52.29±3.24 0.291 0.053護理干預3 個月后62.33±2.44 58.55±2.46 12.584 0.001護理干預前65.45±4.11 65.87±21.12 0.652 0.063護理干預3 個月后58.36±2.11 61.56±2.14 11.654 0.001護理干預前52.18±2.25 52.15±2.22 0.514 0.054護理干預3 個月后44.28±2.48 48.12±2.46 11.246 0.001
比較兩組患者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3 個月后6min 步行距離與SF-36 量表均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
表3 兩組患者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
注:實驗組干預前后比較,t6min 步行距離=12.158,P=0.001,tSF-36 量表=12.065,P=0.001;對照組干預前后比較,t6min 步行距離=11.592,P=0.001,tSF-36 量表=7.763,P=0.001。
組別例數(n)6min 步行距離(m) SF-36 量表(分)實驗組對照組t 值P 值37 37護理干預前95.56±2.15 95.58±2.12 0.259 0.013護理干預3 個月后252.73±15.38 192.13±15.35 11.592 0.001護理干預前65.58±2.11 65.55±2.14 0.526 0.026護理干預3 個月后82.38±2.31 72.23±2.35 12.723 0.001
近些年臨床調查顯示,心肌梗死患者常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伴心律失?;颊呷舨∏槲吹玫接行Э刂瓶烧T發(fā)心力衰竭、休克,對患者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可造成極大的影響[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發(fā)心律失常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實施過程中易忽視患者心理、飲食、軀體疼痛以及運動干預等相關因素對患者病情的影響,預見性護理以問題出發(fā),通過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以解決護理中存在的問題,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4]。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由于患者發(fā)病時心前區(qū)劇烈疼痛,可致使患者產生瀕死感,在疾病因素的影響下可加重患者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情緒[5]。對此,護理人員指導患者調整自身負面情緒。此外,預見性護理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指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颊唛_展運動護理以提升患者心肺功能以及運動,通過優(yōu)化飲食干預以預防便秘,聯合軀體疼痛護理以保證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6-7]。
鄭昭君[8]臨床研究顯示開展預見性護理的研究組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本次研究與臨床研究結果一致。此外,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3 個月后心功能顯著改善,且實驗組患者干預3 個月后6min 步行距離比對照組遠。說明積極有效的預見性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改善其運動耐力,對患者預后有較好的效果。且護士在工作中要對患者給予積極的評估,基于評估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颊哳A見性護理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