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琪,王偉,汪領,李愛華
河南省胸科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科,鄭州 450008
肺癌是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早期無特異性臨床癥狀,多數(shù)患者就診時已發(fā)展至中晚期,預后較差[1-2]。因此,早期診斷肺癌并有效評估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SF)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異常表達,可作為腫瘤標志物[3]。炎癥是肺癌較常見的病因,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檢測在臨床中應用較為廣泛,炎癥、惡性腫瘤均可導致ESR 升高。國內(nèi)外研究表明,ESR、SF 在惡性腫瘤(如肺癌、食管癌等)的診斷及預后評估中廣泛應用[4-5]。鑒于此,本研究探討ESR、SF 檢測在肺癌診斷及病情評估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2 月至2020 年12 月河南省胸科醫(yī)院收治的肺癌患者。納入標準:①經(jīng)手術或穿刺病理活檢確診為肺癌;②臨床資料完整;③未合并其他惡性疾??;④未進行放化療。排除標準:①近期內(nèi)應用過激素類藥物、免疫系統(tǒng)調(diào)節(jié)劑;②依從性差;③合并認知、溝通嚴重障礙;④合并全身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或炎癥。依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122 例肺癌患者,作為肺癌組,其中,男72 例,女50 例;年齡38~74 歲,平均(50.47±4.12)歲;臨床分期[6]:Ⅰ期23 例,Ⅱ期54 例,Ⅲ期35 例,Ⅳ期10 例;病理類型:鱗狀細胞癌43 例,腺癌56例,小細胞癌23 例。另選取同期河南省胸科醫(yī)院收治的83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健康組,其中,男55例,女28 例;年齡37~73 歲,平均(49.62±3.98)歲。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抽取受檢者的空腹靜脈血5 ml(健康組于體檢當日清晨抽取,肺癌組于入院次日清晨抽?。?,3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0 cm,分離血清并待檢。檢測ESR 時以枸櫞酸鈉(1∶4)抗凝全血,應用全自動血沉儀進行檢測,采用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檢測SF,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正常值參考范圍:ESR﹤20 mm/h,SF﹤300 μg/L。
①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ESR、SF 水平。②比較不同臨床分期、病理類型肺癌患者的ESR、SF 水平。③分析ESR、SF 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肺癌的診斷價值。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ESR、SF 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肺癌的診斷價值。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肺癌組患者的ESR、SF 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肺癌組和健康組ESR、SF 水平的比較(±s)
表1 肺癌組和健康組ESR、SF 水平的比較(±s)
組別肺癌組(n=122)健康組(n=83)t值P值ESR(mm/h)38.52±6.57 25.22±3.14 17.149 0.000 SF(μg/L)474.78±79.23 255.63±60.26 21.342 0.000
Ⅲ~Ⅳ期肺癌患者的ESR、SF 水平均明顯高于Ⅰ~Ⅱ期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5.988、14.882,P﹤0.01)。不同病理類型肺癌患者的ESR、SF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不同臨床分期、病理類型肺癌患者的ESR、SF 水平(±s)
表2 不同臨床分期、病理類型肺癌患者的ESR、SF 水平(±s)
臨床特征臨床分期Ⅰ~Ⅱ(n=77)Ⅲ~Ⅳ(n=45)病理類型鱗狀細胞癌(n=43)腺癌(n=56)小細胞癌(n=23)ESR(mm/h)SF(μg/L)30.94±4.01 51.49±10.01 387.54±64.21 624.05±111.54 39.14±3.69 38.65±4.21 37.04±3.12 478.56±80.63 475.63±78.23 465.64±72.36
ROC 曲線分析結(jié)果顯示,ESR、SF 聯(lián)合檢測診斷肺癌的靈敏度、特異度、AUC 分別為0.856、0.923、0.783,均高于ESR、SF 單獨檢測。(表3、圖1)
表3 ESR、SF 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肺癌的診斷價值
圖1 ESR、SF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診斷肺癌的ROC曲線
調(diào)查顯示,晚期肺癌患者的遠期預后較差[7-8]。因此,提高早期肺癌的檢出率具有重要意義。腫瘤標志物、CT 是目前臨床診斷早期肺癌的常用方法。腫瘤標志物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病變中無明顯表達或低表達[9-10]。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fā)展,部分腫瘤標志物在肺癌早期診斷、病情及預后評估中的應用價值備受關注。
ESR 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癥指標,健康人血清中ESR 無明顯表達或呈較低表達,炎癥、惡性疾病等均可導致ESR 表達升高[11]。陳敏等[12]研究指出,ESR 在肺癌患者中呈明顯高表達,且其表達水平越高,臨床分期也越高,表明ESR 是促進患者病情進展的重要因素之一。Borkenhagen 等[13]分析了ESR與肺癌患者病情及療效的關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ESR 水平升高可能是導致患者病情進展、療效差的因素之一[14]。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健康組相比,肺癌組的ESR 水平更高,且肺癌患者的臨床分期越高,ESR 水平也越高。提示ESR 在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紤]其原因可能是肺癌生長過程中造成支氣管狹窄或阻塞,遠端支氣管內(nèi)分泌物堆積,引起局部炎癥,而且腫瘤細胞易壞死,形成空洞而繼發(fā)感染,炎癥刺激機體的免疫器官產(chǎn)生抗體,抗體增加后改變了血漿成分,使血的沉降速度加快。然而Sousa 等[15]研究指出,不同臨床分期肺癌患者的ESR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jié)果不符。考慮可能與兩個研究納入患者病理類型不同、納入病例數(shù)不同等因素有關。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不同病理類型肺癌患者的ESR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Mota 等[16]研究結(jié)果相符,其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探討。
研究發(fā)現(xiàn),SF 水平會隨著肺癌臨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肺癌臨床分期越高,預后越差[17]。SF 是一種以無鐵化合物為輔基的糖蛋白,惡性腫瘤患者體內(nèi)鐵蛋白合成活躍,含量急劇增加,因此SF 可作為腫瘤標志物。造成SF 升高的原因主要是鐵蛋白合成增加或清除減少。相關報道顯示,肝癌、肺癌及白血病患者中,腫瘤細胞合成的SF 增加,導致SF 水平升高,SF 可作為早期診斷肺癌的有效指標之一[18-19]。謝錦華等[20]研究指出,肺癌患者的SF 水平較健康人高。本研究結(jié)果與上述文獻報道的結(jié)果相符,考慮可能是由于腫瘤對組織造成損傷,導致存儲在細胞內(nèi)的鐵蛋白釋放入血,腫瘤細胞合成的鐵蛋白異?;钴S,同時肝細胞對鐵蛋白的清除能力降低,增加了鐵蛋白含量。雖然ESR、SF 不是肺癌的特異性診斷指標,但其具有檢測快、價格低等優(yōu)勢。本研究分析ESR、SF 對肺癌的診斷價值,結(jié)果發(fā)現(xiàn),ESR、SF 聯(lián)合檢測對肺癌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
綜上所述,通過檢測肺癌患者的ESR、SF 水平,可有效評估患者病情,聯(lián)合檢測ESR、SF 對肺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