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涵英
要說人的生活工作中,大概最吸引人、最刺激、最充滿著不確定性的事情就是比賽了。而比賽幾乎是無所不包的,大的小的、文的武的、專業(yè)的業(yè)余的應有盡有。高考是比賽,升職是比賽,考各種各樣的資格證書是比賽,甚至決定取舍的抓鬮也是比賽(比誰的運氣好)。至于體育,那更是以比賽為主的專門領域。
英語里有個詞叫game,翻譯成中文有比賽的意思。而這個詞的本來意義是游戲,可見外國人對比賽的心態(tài)比我們豁達、輕松。不過比賽也好,游戲也罷,都是在一定的規(guī)則下,進行更快、更高、更強、更優(yōu)秀的競爭和比較,分出勝負、排出名次,決定升還是降,上榜還是落選等等。幾乎所有的比賽都有“錦標”的設置,而“錦標”則直接關乎利益、關乎榮辱,有的關乎人的前途命運,所以,比賽往往不僅僅是激烈的,有時甚至殘酷的。但是無論如何,比賽是要分勝負高低的,比賽的結果是要得到參賽者直至公眾的認可和接受的。這就涉及比賽的最為關鍵的兩個因素,為什么要設置這個比賽?比賽的公正性如何保證?
其實,今天我并不是想說比賽是什么、為什么比賽?這是個太過復雜的命題,一篇小文肯定說不清楚。而是想講一下最近本人親身經(jīng)歷的一場比賽,這篇文章姑且叫作——參賽記。
說起來,參加這次比賽跟自己的一個愛好有關,就是書法。很早以前,本人就喜歡寫字,喜歡欣賞字帖上那些美輪美奐的作品,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寫出這么漂亮的字來。但是,雖然我很喜歡寫字,卻真的沒有專門練過書法,寫字和書法畢竟是不一樣的,直到退休的時候。當然,沒有專門練過書法,不等于沒有參加過書法比賽,機關內部小范圍的硬筆書法比賽是參加過的,而且還有不錯的成績。記得當年有位退休的老干部,看了我寫的鋼筆字后,特意跑到辦公室里找我,問我是不是寫毛筆字。他告訴我,你有這么好的基礎,如果不練毛筆字太可惜了。不過,那些年工作很忙,幾次想提筆終究沒有提起來。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凡是能在辦公室里練字的人,不是被冷落的,就是退居二線的,你敢提筆嗎?
人事有更替,往來成古今。前幾年我退休了,有了大把的時間,這支筆終于提了起來。書法之旅自然而然地展開了,也沒有拜師,天天對著字帖臨池不輟,樂此不疲,除特殊情況外,我每天練習兩到三個小時,從未間斷。記得有位書法家說過,練書法如荒原長草,今天和昨天比,看不出有什么變化(所以速成是荒謬的)。但是,過一段時間再去看,就能發(fā)現(xiàn)往日的荒原已經(jīng)綠草成茵了。對此我是有感覺的,但是不像那位書法家說的那么明顯,我最直接的體會是,在朋友圈里曬字,越來越受到歡迎。
五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既然字可以拿給人看了,就有了想試一試,讓公眾評價一下的沖動,說白了就是,我想比賽。剛好,前幾天在微信公眾號里看到了一則關于舉辦書畫大賽的信息。出于對舉辦方的尊重,這里不列出書畫大賽的名稱,在我看來,這應該是一個比較正規(guī)的比賽,比賽的信息是在一個權威性比較強的公眾平臺上登載的。這次比賽的宗旨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藝術,發(fā)現(xiàn)優(yōu)秀人才。參賽的門檻非常低,無論性別年齡膚色國籍,均可參加。報名方法也非常簡單,網(wǎng)上報名,網(wǎng)上傳送書畫作品。比賽的規(guī)則也與常見的比賽相差無幾:分預賽、初賽、決賽三個階段;參賽者的名次按照公眾投票的多少排序;禁止作弊,不準冒用他人作品,不準在網(wǎng)上刷票等等。更為緊要的一條,參加這次比賽不收取任何費用??雌饋?,這次比賽設計得既方便、又公平,無可挑剔。選這樣的大賽試水比較理想。于是,手機上操作,在預賽開始兩天后報了個名,起了一個半明半暗的名字——“董老師”。
按照我的想法,報了名自己也就沒啥事了,后邊的一切要由網(wǎng)絡決定。所以一開始我就是在網(wǎng)上看,看得票的情況和選手的排名,當然,主要是看自己的數(shù)據(jù)。看了兩天,就覺得有點不對勁兒——得票數(shù)慘不忍睹。不應該??!橫向比較一下,看看那些得票高居榜首的,水平也不是很高,只能算一般??v向比較一下,自己的排名一路下滑,與前面的差距越拉越大!我真搞不懂這是為什么。后來,有朋友告訴我,網(wǎng)上參加比賽一定要拉票,否則沒有人關心你,沒有人投你票。當我知道這個要訣的時候預賽就要結束了。不過還好,我利用最后的兩天拉了一些票,在預賽階段一共得了600 票。按照規(guī)則,只要預賽得10 票,就能進初賽,我的成績還是大大超過了資格線的。不管怎么樣,進了初賽再說。
但是人怕比,600 票自己覺得可以了,可是看看榜首的選手,竟然有2 萬多票,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如果按一個完整的預賽期計算,這個選手每天可以得到3000 多票。這怎么可能?于是,我通過微信找客服反映,是不是有人作弊??头故呛芸蜌?,說是有些選手的作品就是很受歡迎的,預賽期間就有顧客要買他們的書畫作品,得票多是正常的。又說,我們監(jiān)管得很嚴,要是有作弊的,會被取消比賽資格。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次比賽按照規(guī)則進行,確實沒有什么問題。如果有的話,是自己懵里懵懂、誤打誤撞走進了一個江湖,不懂得這個江湖的規(guī)矩,不知道行走江湖的奧妙。
吸取預賽階段的教訓,初賽一開始我就注意加大“拉票”的力度。每天在朋友圈發(fā)信息,盯住重點對象,通過他們的朋友圈廣泛宣傳,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拉來投票。一系列動作下來,成效雖然不大,但是比初賽還是有了進步。三天的賽期,得票700(真的很巧,預賽和初賽得票都是整百,我覺得很神奇)??头梦⑿磐ㄖ遥鶕?jù)比賽成績,董老師你已經(jīng)進入決賽了。
按照舉辦方的設計,決賽階段一共6 天,第一天就卡了殼。投票頁面始終打不開,文字顯示,系統(tǒng)正在維護,請耐心等待。直到晚上11 點半,頁面才恢復正常,滾動字幕顯示,“決賽正式開始,禁止刷票。刷票系統(tǒng)會自動鎖定”。而幾乎就在同時,有選手的票數(shù)就陡然變成400 多。到12點的時候,我的票數(shù)定格在6 上,只好洗洗睡了。
第二天一早,數(shù)字顯示仍然是6票,我的內心暗暗有點著急。按照慣例,趕快給朋友圈又發(fā)了一通微信。接下來的半個小時,本來波瀾不驚的排位第一次讓我感到了驚訝:我的得票數(shù)達到400,再過了十幾分鐘,數(shù)字變成了1300 多,總排位第5 名。要知道,在預賽和初賽兩個階段,7 天時間里的得票數(shù),都沒有這半個小時多。在三個階段的排名中,我一直被甩在100 多位。真的意外,很意外!是有什么人在暗中幫我刷數(shù)據(jù)嗎?
我們大都猜過謎語,當知道了謎底的時候,就會覺得謎語非常簡單。但當我破解了排位數(shù)據(jù)之謎之后,感到自己真的就像一個傻帽。當我面對著1300 多這個數(shù)字發(fā)愣的時候,朦朧間看到投票頁面下方似乎多出了幾行黑體小字:“禮物列表”;更小的字:某某給他送了證書x1,某某給他送了鮮花x1,等等。再仔細看,發(fā)現(xiàn)投票頁面右下角,標注著“禮物”兩個字(其實頁面上早就有,只是自己從來沒有注意,或者說不知道它有何功能)。點開一看,禮物分為六種,每種都標明價格。比如:畫筆10 元,獎牌100 元。點一下具體的禮物,讓人恍然大悟——每一種禮物除了標明價格,更重要的是標明了“抵票數(shù)”。也就是說,禮物是可以當作選票來投的!如果哪位朋友送你一頂皇冠,價格500 元,折合2000 票,這就相當于2000 人次的投票。天吶,這不是明擺著作弊嘛!這時候我的腦海突然靈光一閃,規(guī)則規(guī)定不準給自己投票,那能不能自己給自己送禮物呢?拿一朵價格最低的鮮花試了一下,果然,網(wǎng)絡不拒絕,微信支付5 元,得票立馬增加了15。馬上咨詢給我送獎牌的朋友,告訴他我發(fā)現(xiàn)了天大的秘密,不曾想朋友聽了哈哈大笑,說:“這哪是秘密,天下人都知道啊!”真的是這樣嗎?為了進一步驗證高票選手的得票結構,我選了即刻排名榜首的參賽者做統(tǒng)計,結果顯示,禮物折票率是99.1%,也就是說,這名選手得到的選票,只有不到1 張是“清廉”的。
這真的是一個令人失望的時刻。當你恪守著一人一票、一天一票競賽規(guī)則的時候,有人很輕易地大把撈票,而且堂而皇之,無所忌憚。當你以為作品的水平是得票的主要依據(jù)(我不敢說是唯一依據(jù)),滿心希望作品得到公正評價的時候,“禮物”徹底撕碎了你的夢想。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賽的高級別獎項獲得者,靠禮品換票,能夠心安理得地獲獎,并且拿著獎項到處炫耀。
說到這里,我不得不懷疑組織者舉辦大賽的動機。弘揚傳統(tǒng)文化,發(fā)現(xiàn)優(yōu)秀人才,現(xiàn)在看起來都是華麗的偽裝。難怪有人說:“到頭來都是生意。”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終于弄明白了:為什么一個專業(yè)性比較強的比賽,沒有邀請專家來評判?為什么一場比賽要分三個階段,曠日持久?我猜想,決賽的最后一天應該是最為慘烈的。很可能出現(xiàn)你追我趕、競相送禮物的場面。按規(guī)則,拔得頭籌的特等獎只有1 名選手,一等獎5 名,二等獎10 名,三等獎24 名。而決定獎項等級的票數(shù)是三個階段得票數(shù)的總和。能不能得獎、得幾等獎,不僅取決于自己有多少票,也要看對手有多少票。由于前兩階段成績已經(jīng)清零,所有的人都處在信息不對稱的迷霧之中。誰也沒有把握穩(wěn)操勝券(比如可能有人在快要結束時放大招,讓競爭對手來不及反應),誰也不能停止腳步(如果停止投入,以前的投入就成了沉沒成本)。而這種場面是舉辦者最樂意看到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手段,真的是太高明了。就在剛才,我又看了一下即刻排行榜,處于領先的選手已經(jīng)高達8829 票。這位選手僅今天就收到獎牌5 塊,總共500 元(當然這筆錢到了舉辦方手里),折抵1900 票。這才僅是決賽的第二天,按照這個速度,要想獨占鰲頭,后面的四天沒有幾千元是拿不下的。
當這邊大賽廝殺正酣的時候,手機響了。原來是一條稱我為董老師,邀請我參加某某杯的比賽短信,讓我不禁笑出了聲,真是無獨有偶啊??戳艘幌滤麄兊母傎愐?guī)則,手法與當下的大賽如出一轍,或者說更高級一些,因為有幾個“大牌”的網(wǎng)站協(xié)助宣傳,陣勢明顯要高出一級。忽然,此時我竟然心生憐憫。站在舉辦者的立場,弄個比賽哄哄場面,賺賺流量,不違紀不違法,搞得好還能賺個小錢,再說又都是舉手之勞,何樂不為呢?
那么,第二場比賽,我到底是參加呢,還是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