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桃香 呂旺桂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科腫瘤外科,湖南郴州 423000
子宮內膜息肉的發(fā)生與長期炎癥浸潤、內分泌異常等相關,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可引起子宮內膜局部血管及結締組織增生,息肉狀贅生物突入宮腔內,則導致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月經增多等,是造成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目前,臨床治療本病以手術為主,既往多采用刮除術、息肉鉗除術等,可去除息肉,但無法準確定位息肉大小、位置,且術后復發(fā)率較高。隨著宮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宮腔鏡下直視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應用愈發(fā)廣泛,具有定位準確、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點,利于術后恢復。臨床常用宮腔鏡下切除術包括冷刀切除術、電切術,兩組術式存在一定差異,故臨床療效及對妊娠的影響亦不同。基于此,本研究選擇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8 例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分組對照研究,分析宮腔鏡下冷刀切除術與電切術治療的臨床效果。
選擇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8 例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癥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9 例。對照組:年齡25~38 歲,平均(31.52±2.37)歲;不孕時間2~12年,平均(7.52±1.37)年;子宮內膜息肉個數(shù)1~3個,平均(2.11±0.32)個;子宮息肉直徑1~4 cm,平均(2.52±0.34)cm。觀察組:年齡23~36 歲,平均(31.48±2.29)歲;不孕時間2~12年,平均(7.58±1.32)年;子宮內膜息肉個數(shù)1~3 個,平均(2.14±0.28)個;子宮息肉直徑1~4 cm,平均(2.58±0.36)cm。本研究經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婦產科學》中相關診斷,不孕時間≥1年;②具備正常受孕條件,且有妊娠需求;③性生活正常;④術前3 個月月經無異常;⑤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患有嚴重的盆腔炎性疾病者;②存有內分泌紊亂者;③存有凝血功能異常者;④入組前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者;⑤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虎扌g后無法堅持隨訪。
兩組患者均于月經期后3~7 d 實施手術,術前需禁食、禁水,術前3 h 陰道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廣州朗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249,產品批號:20191209)400 μg 軟化宮頸,并持續(xù)灌注0.9%氯化鈉或5%葡萄糖注射液膨宮,設置膨宮液流速為120 ml/min,維持膨宮壓力為90~11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做好消毒、鋪巾準備。對照組給予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患者實施靜脈或局部麻醉后置入宮腔鏡,在直視狀態(tài)下,利用環(huán)狀電極切除全部息肉(自息肉基底部),并利用電凝對周圍內膜組織(5 mm 范圍內)實施切除,將切除的內膜組織送至病理活檢。觀察組實施宮腔鏡下冷刀切除術,實施靜脈或局部麻醉后,采用宮腔鏡(杭州索德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SWD-GQJ-I 型,浙械注準20172221290),宮頸擴張至7 號棒后,在宮腔鏡直視下全面探查宮腔、宮頸管、輸卵管開口情況、雙側宮角及宮底,明確息肉情況,并在宮腔鏡直視下使用冷刀自息肉蒂部完整切出息肉。兩組患者術后均進行補液,并采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隨訪6 個月。
①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陰道出血時間,并利用紗布估算術中出血量。②月經量:術前、術后3 個月通過月經失血圖(pictorial blood loss assessment chart,PBAC)對兩組患者的月經量進行評估,按血染面積評分,其中血染面積<整張衛(wèi)生巾的1/3 為輕度(1 分),血染面積占整張衛(wèi)生巾的1/3~3/5 為中度(5 分),血染面積基本為整張衛(wèi)生巾為重度(20 分)。月經期每日進行評分,經期后計算總分,若總分≥100 分則表明月經量過多。③并發(fā)癥:比較兩組患者的宮腔感染、宮腔粘連及電解質紊亂等并發(fā)癥情況。④復發(fā)及妊娠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術后6 個月的復發(fā)及妊娠情況。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后陰道出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相關指標的比較(±s)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 個月的PBAC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的PBAC評分均低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PBAC 評分的比較(分,±s)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n(%)]
術后6 個月,兩組患者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妊娠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復發(fā)、妊娠率的比較[n(%)]
子宮內膜息肉屬于子宮內膜病變,臨床尚未明確其發(fā)病機制,認為與內分泌紊亂、慢性炎癥等有關。子宮內膜息肉屬良性病變,對患者生命安全無影響,但隨著息肉持續(xù)增生,會導致不孕,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的發(fā)展,宮腔鏡下切除子宮內膜息肉應用愈發(fā)廣泛,能夠直觀地看到子宮內部病變部位,準確進行手術觀察,并可取組織活檢,有效避免傳統(tǒng)手術的盲目性。宮腔鏡手術不需在腹部直接開刀,而是將手術器械等通過陰道、宮頸置入體內,可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組織的損害,具有手術時間短、創(chuàng)傷小等特點,能夠保證子宮完整,不會對生理特性造成較大影響,適用范圍較廣。
宮腔鏡下子宮息肉切除術包括冷刀切除術、電切術,電切術使用環(huán)狀電極切除息肉,可電凝止血,但電切時產生的熱輻射會損傷機體病變部位深部肌層組織,并會促使膨宮液溫度升高,影響子宮內膜,進而增加宮腔粘連風險,導致術后妊娠率較低,遠期療效不理想。冷刀切除術配備非能量器械,具有操作簡便、靈活等優(yōu)點,可預防電切時熱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手術、術后陰道出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妊娠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PBAC 評分、并發(fā)癥及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提示宮腔鏡下冷刀切除術與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均可有效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癥患者,但冷刀切除術的手術時間較短,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高妊娠率。言獻波等的研究結果顯示,宮腔鏡冷刀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可減輕子宮內膜損傷,保證手術安全性,與本研究具有一致性。其原因為冷刀技術在宮腔鏡輔助下剪除肌瘤,可有效減輕手術損傷,并能夠避免電切導致的子宮內膜熱損傷,盡量保證子宮內膜完整性,利于患者術后盡早恢復,為術后順利妊娠提供良好條件。冷刀切除術采用非能量器械,對組織損傷小,能夠降低栓塞、宮腔粘連等并發(fā)癥,更好地保護子宮內膜,進而提高妊娠率。
綜上所述,宮腔鏡下冷刀切除術與電切術均可有效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癥,但宮腔鏡下冷刀切除術在縮短手術時間及術后陰道出血時間方面更具優(yōu)勢,利于改善遠期預后,提高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