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疆博羅可努—阿齊克庫都克斷裂精河段古地震與最新活動時代研究*

        2022-08-23 11:09:04楊攀新胡偉華胡朝忠孫鑫喆黃帥堂郭春杉陳志華任金衛(wèi)
        地震學報 2022年4期

        楊攀新 胡偉華 胡朝忠 孫鑫喆黃帥堂 郭春杉 陳志華 任金衛(wèi)

        1)中國北京 100036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

        2)中國烏魯木齊 83001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地震局

        3)中國西安 710077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4)中國廣州 510800 廣東省地質(zhì)物探工程勘察院

        引言

        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使得歐亞大陸中部產(chǎn)生劇烈變形,從而導致形成于古生代末的天山褶皺帶在晚新生代以后再次強烈隆升成再生造山帶(Allenet al,1993;鄧起東等,2000).由于青藏高原西構造結節(jié)向北推擠和塔里木地塊順時針旋轉導致了西天山和哈薩克斯坦地塊內(nèi)部發(fā)育一組NW向右旋走滑斷層(圖1).塔拉斯—費爾干納斷裂是中亞地區(qū)的巨型右旋走滑斷裂帶,始于哈薩克斯坦境內(nèi),終至中國喀什以北,全長約為1 000 km,累計位移達200 km (Burtmanet al,1996),研究表明該斷裂上距今5 000年內(nèi)發(fā)生了三次古地震事件,全新世以來右旋滑動走滑速率為13—14 mm/a (Korjenkovetal,2010),現(xiàn)今GPS觀察到的右旋滑動速率為1—4 mm/a (楊少敏等,2008; Zubovichet al,2010).而博羅可努—阿齊克庫都克斷裂(以下簡稱博阿斷裂)作為中天山與北天山地塊的分界斷裂,起始于巴爾喀什湖東側,經(jīng)阿拉湖南緣、阿拉山口、艾比湖到達吐魯番盆地南緣,止于鄯善以南的覺羅塔格山山體內(nèi),是一條發(fā)育在古縫合帶上的活動斷裂,全長超過1 000 km,走向NW (鄧起東等,2000),對于博阿斷裂的滑動速率測算得出了不同的結果.楊曉平和沈軍(2000)得到的精河縣東南段晚更新世以來的走滑速率約為5 mm/a;Shen 等(2011)根據(jù)下切河流階地的形成年齡與河流位錯的關系,認為博阿斷裂自西向東其走滑速率逐漸減小,阿拉山口附近晚更新世以來的走滑速率約為5 mm/a,吐魯番盆地西緣晚更新世以來的走滑速率僅約為1.4 mm/a;Campbell 等(2013)得到晚第四紀以來在阿拉山口以北哈薩克斯坦境內(nèi)的博阿斷裂的右旋走滑速率約為2.2 mm/a;基于GPS數(shù)據(jù)估算的博阿斷裂的右旋走滑速率為1.7—2.4 mm/a (李杰等,2010),對沖溝位錯及洪積扇年代學的研究表明,博阿斷裂精河段的活動速率為(3.1±0.3)mm/a (胡宗凱等,2019).盡管前人對該斷裂已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斷裂展布和活動性方面,對古地震和最新活動時代均未深入分析;且該區(qū)域內(nèi)所有NW向斷裂規(guī)模宏大,但尚未發(fā)生過M≥7.5地震,最大發(fā)震能力值得商榷.前人關于形變帶長度和單次位錯研究認為,博阿斷裂的阿拉山口—精河東南段為一整體,具有發(fā)生M7.5—7.8地震危險性(楊曉平,沈軍,2000;Shenet al, 2011),但并未對斷裂活動性分段予以分析,此外,1765年精河M61/2地震導致古城墻坍塌,房屋倒塌,但其發(fā)震構造尚待確定.

        圖1 青藏高原西構造結節(jié)和天山地區(qū)的構造及強震分布圖F1: 塔拉斯—費爾干納斷裂; F2: 肯迪克塔什斷裂; F3: 博羅可努-阿齊克庫都克斷裂;F4:溫泉—博樂斷裂;F5:四棵樹—古爾圖南斷裂Fig. 1 Structure of western Syntaxis of Tibet Plateau and Tianshan area and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F1:Talas-Fergana fault; F2:Kindyktash fault; F3:Bolokenu-Aqikekuduk fault;F4:Wenquan-Bole fault;F5:Sikeshu-Guertunan fault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在高分遙感解譯的基礎上,對斷裂沿線進行地質(zhì)考察,針對重點區(qū)段進行無人機航測,獲取斷裂位錯量信息.并選擇在地貌和沉積典型位置開挖探槽,對第四紀沉積層和堆積楔進行分析,之后結合新年代學測試結果,討論斷裂不同段落的古地震期次,厘定各段最新活動時間,并根據(jù)離逝時間探討斷裂各段地震危險性,為斷裂各段地震危險性判定提供可靠地質(zhì)依據(jù).

        1 博阿斷裂天山以北段展布解譯及活動分段

        天山以北博阿斷裂主要沿NW?NNW方向展布,遙感解譯其總長度約為370 km,其中巴爾喀什湖東緣—阿拉湖南總長約為250 km,以斷裂走向和活動性質(zhì)為依據(jù)將其劃分為三段:阿拉湖以北段(長約100 km),活動地貌表現(xiàn)不明顯,地貌宏觀線性較好,跡線較平直,推測其為右旋走滑性質(zhì),未見近期活動變形帶;阿拉湖段,長度約為100 km,以正斷為主,變形帶非常清晰,以陡坎地貌發(fā)育為主,未見明顯的走滑活動性質(zhì),該段為阿拉湖盆地南緣控制斷裂,嚴格控制了洪積扇與山體的分界,總體走向為285°,斷裂沿山體邊緣展布,局部段落呈弧形展布;阿拉山口—巴音阿門段,長度約為160 km,自阿拉湖東側開始,斷裂走向發(fā)生轉變,由西側走向315°進一步向NW偏轉25°,總體走向為340°,以右旋走滑運動為主,兼具正斷及逆沖分量.本文野外研究重點區(qū)域為中國境內(nèi)的精河段,該段長約120 km (圖2).以精河縣城為界,由于其它斷裂截切,將該段分為艾比湖段(阿拉山口—精河縣)和精河以東段(精河縣—巴音阿門)兩段(圖1,2).

        圖2 博阿斷裂天山以北段的展布影像解譯及活動性質(zhì)(a)博阿斷裂總體展布圖;(b)艾比湖西岸斷裂影像;(c)100棵樹附近斷裂影像;(d)精河縣城斷裂影像.圖中黃色框為艾比湖段;藍色框為精河以東段;紅色剪頭指示形變帶.影像來自Google EarthFig. 2 The distribution and activity of the northern Tianshan mountain segment of Bolokenu-Aqikekuduk fault(a)The trace of Bolokenu?Aqikekuduk fault;(b)The trace of Aibi lake segment;(c)The trace of 100 trees segment;(d)The trace of Jinghe county. The yellow frame is Aibi lake segment,blue frame is east Jinghe segment,red arrows indicate deformation trace of the fault. The figures are from Google Earth

        2 斷裂活動性及古地震研究

        2.1 艾比湖段探槽及地貌

        博阿斷裂艾比湖段始于阿拉山口市西側山麓戈壁灘,由于斷裂北東盤上升,南側山體所降雨水未能繼續(xù)北流進入低洼河谷,而是沿斷裂自艾比湖南側注入該斷裂控制的大沖溝,斷裂在湖相階地上呈線性展布,最新活動跡象最為明顯,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區(qū)段(圖2a,b).隨后斷裂延入艾比湖,湖內(nèi)長度約為30 km,并在湖東側的河湖三角沖積漫灘出露,延伸至精河縣城西北,由于耕地改造等原因,行跡不清.而精河縣城北部的達流村可見斷裂控制耕地邊界,呈斷續(xù)線性展布,斷裂南側為耕地,而北側則土壤沙礫化嚴重,幾無植被發(fā)育(圖2d),斷裂在此處對植被控制的現(xiàn)象與艾比湖西側幾乎一致,因此推測其活動性質(zhì)具有同樣的正斷性質(zhì).艾比湖段總長度約為60 km.

        在艾比湖西岸湖相階地上發(fā)育線性斷裂地貌,其嚴格的控制了該區(qū)域的植被發(fā)育,由于斷裂北側抬升,山前沖溝的水補充減少,所以其植被較少;而斷裂南側由于地下水相對豐沛,因此,沙漠植物梭梭草生長較為密集,也相對高大.該段形變帶長約2 km,走向為340°(圖2b,3).艾比湖由于晚更新世以來水位劇烈退縮,發(fā)育有多級古湖岸線,其原始形態(tài)為一天然壩體,寬數(shù)米,由于湖水波浪的沖擊作用,壩體頂面一般高出其對應湖面2—3 m,壩體后緣發(fā)育小型水體,也叫障壁塘.博阿斷裂(紅色剪頭之間)在Ⅱ級湖岸線或階地面以上線性明顯,表現(xiàn)為正斷陡坎,陡坎高約1 m,Ⅱ級湖岸線高出湖面約18 m,寬約200 m,前人研究其形成年代距今4.5—6 ka (吳敬祿,1995),表明其形成于全新世,但由于斷裂南側階地被沖溝所破壞,位錯標志不能獲得,因此只能判定該斷裂為全新世活動斷裂,尚未獲得其右旋位錯距離(圖3).

        圖3 艾比湖西北岸斷裂無人機航測合成影像(a)和高程圖(b)(圖中紅色箭頭指向斷層滑動面)Fig. 3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erial composite image (a)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in the northwest bank of Aibi lake (b)where red arrows indicate fault scarp trace

        在Ⅱ與Ⅲ級湖岸線之間,垂直線性陡坎處開挖探槽,探槽長為20 m,最大深度為3.5 m(圖3,4),當挖至陡坎南側時,沖溝一側便有水涌出,探槽南端開始坍塌,無法繼續(xù)開挖,斷裂發(fā)育在陡坎中部位置,由于張性滑動和充填作用,斷裂面兩側多充填細沙,其中礫石均發(fā)生沿滑動面的定向排列,形成厚約為20 cm的斷層破碎帶,局部發(fā)育多個次級滑動面(圖4c).由于細砂的滲透系數(shù)為0.001—0.005 cm/s,而砂礫石為0.01—0.1 cm/s,滲透系數(shù)相差20倍以上(毛昶熙,2009),因此,細砂層具有明顯的阻隔作用,而地下潛水多沿滲透系數(shù)小的沖溝一側流走,水量極少滲透到斷裂北側,加之斷裂北側抬升,與南側存在明顯高差,導致其潛水層埋深過大,地上植被很難生存,從而致使上述斷裂位置和植物線性重合的地貌現(xiàn)象產(chǎn)生.

        圖4 探槽東壁局部照片圖中紅色箭頭指向斷層跡線,E1和E2為地震崩積楔體Fig. 4 Splicing photos of east wall of the trenchThe red arrows indicate fault slip face,E1 and E2 are earthquake colluvial wedge

        探槽東西壁均揭露多套地層,但斷裂兩盤地層可對比性差,其中兩盤最頂部均有棕黑色礫石土層發(fā)育.上盤厚約60 cm,探槽西壁該土層底部存在礫石定向排列現(xiàn)象,并發(fā)育縱向裂縫;下盤厚度小于30 cm,層理不發(fā)育,根系發(fā)育,底部弱鈣質(zhì)膠結;而探槽東壁該礫石土層無明顯錯動現(xiàn)象,發(fā)育崩積楔E1,斷裂錯動面上達地表附近.僅下盤發(fā)育的土層為: 黑色礫石粗砂層,厚度約為60 cm,水平層理發(fā)育; 黑褐色砂礫石層,水平層理發(fā)育,偶夾薄砂透鏡體;黃褐色礫石粗砂層,水平層理發(fā)育,可見厚度大于2 m,未見底.僅上盤發(fā)育的土層有:灰黃色細礫粗砂層,層理發(fā)育,鈣質(zhì)膠結,斷裂一側明顯錯動,裂縫發(fā)育;褐色鈣質(zhì)膠結礫石夾砂層,近斷裂一側發(fā)生明顯錯動,與上層共同形成三角形楔體E2,該崩積楔由砂礫石組成,礫石定向和裂縫發(fā)育,推測在楔體形成之后,后期地震活動,在斷層面錯動摩擦牽引作用下,楔體內(nèi)發(fā)生不均勻輕微錯動形成(圖5,6).

        探槽西壁可見斷裂發(fā)育于陡坎中部,產(chǎn)狀為220°∠68°,為正斷性質(zhì),北盤上升,南盤下降.斷裂帶內(nèi)存在礫石定向,充填的砂脈中發(fā)育平行斷裂的次級裂縫(圖5c).斷層下盤為洪積物,分選較差,層理較清晰,均為水平的粗砂礫石層,未見變動.上盤為礫石和砂層混雜堆積,層理有掀斜,并有崩積楔發(fā)育,在探槽西壁崩積楔附近采集6個光釋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縮寫為OSL)年代樣品,測試結果其年代均介于1.95—3.04 ka之間(表1,圖5b,6),存在年代倒序現(xiàn)象,可能是由于樣品要求為粉細砂,所采樣品可能是沿裂隙貫入的沉積物,或者還可能存在個別樣品年齡測量誤差,但從大多數(shù)樣品年代可基本推測楔體形成在1.95—3.04 ka之間,也即代表在此之間存在一次地震事件,以楔體周邊樣品年代推測其年代更可能為2 ka.而楔體內(nèi)發(fā)育礫石定向和縱向裂縫,且探槽東壁礫石層①下部還發(fā)育崩積楔E1,且錯動面接近地表,表明斷裂在2 ka之后還發(fā)生另一次事件,根據(jù)該層沉積物異常松散,其可能對應該區(qū)域的歷史地震事件,下文將詳細分析.而E2楔體底部距下盤地表覆蓋層①底的距離為0.9—1.1 m,此距離應為兩次地震事件的累積位移(圖4),因此綜合判定單次正斷量在0.5 m左右.

        表1 艾比湖探槽光釋光年代測試結果Table 1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 results of Aibi lake trench

        圖5 探槽西壁拼合照片及局部斷裂細節(jié)圖(a)探槽西壁拼合;(b)探槽西壁采樣分布;(c)斷層帶細節(jié).紅色剪頭指示斷層面Fig. 5 Splicing photos of west wall of the trench and details of faults section(a)Splicing photos of west wall of the trench;(b)The aging sample sites;(c)The details of the fault section. Red arrows indicate fault slip face

        圖6 探槽西壁剖面素描圖及樣品位置Fig. 6 Profile of the western wall of the trench and the location of samples

        2.2 精河以東段沖溝位錯與探槽及地貌

        斷裂在精河縣城東北山麓沖/洪積扇連續(xù)出露(圖2c),經(jīng)100棵樹到天山山麓的巴音阿門北西,斷裂穿過洪積扇,呈反向坎,其錯動了一系列洪積扇上發(fā)育的沖溝,由于沖溝發(fā)育較混亂,可參照的標志較為混亂,因此根據(jù)無人機航測結果,僅選擇最可靠的一條沖溝為錯斷標志,其位錯距離約為40 m (圖7),由于其切割深度較大,發(fā)育年代應在洪積扇形成之后或同期.距離該處5 km的同期洪積扇探槽中接近地表的砂礫石層樣品作為該洪積扇的形成年代,測年結果為(10.67±0.38)ka,而洪積扇形成之后風成黃土沙層最底部年代為(7.16±0.53)ka,因此洪積扇形成年代介于7.16—10.67 ka之間(圖8,表2),判定其右旋活動速率應大于等于4 mm/a,此結果與近期根據(jù)天山洪積扇年代對比所得速率相當(胡宗凱等,2019).

        圖7 100棵樹附近無人機航測DEM及斷裂沖溝位錯(白色箭頭之間為斷裂)Fig. 7 DEM and dislocation gully by fault near 100 trees (The section between the white arrow is fault trace)

        距離100棵樹西約5 km處(位置見圖2c),同期洪積扇垂直陡坎開挖大型探槽,深度約為8.5 m,探槽壁大致可分為兩套沉積物,其頂部為風成黃土沙層,斷裂上盤薄,厚度僅為30 cm,而斷裂下盤厚度可大90 cm,最上層層理較連續(xù),未發(fā)現(xiàn)錯動證據(jù),采集OSL樣品,其結果為(3.70±0.28)ka,可判斷此后未發(fā)生地震錯動事件.下部為總厚度達6 m的洪積扇礫石粗沙互層沉積,偶夾細沙透鏡體,層理發(fā)育清晰,根據(jù)年測定結果,其年齡介于(10.26±0.32)—(18.27±1.2)ka之間,表明此洪積扇應形成于末次盛冰期之后,斷裂帶表現(xiàn)為地層輕微逆沖錯動,各層均發(fā)生明顯的“Z”字型膝折,由于該斷裂以右旋走滑為主,其垂向位錯量不大,不易進行細致的古地震分析,但從剖面中膝折位錯大小至少可以分辨出4期事件.其中,Ⅰ期為風成沙土層,中下層樣品年代分別為(4.86±0.35)ka和(7.16±0.53)ka,JH-TC1-02樣品層位有明顯錯動,有下部的礫石層混入,其中兩處有明顯定向,且錯動處黃土顏色呈暗褐色,而兩側為淺黃色;而該錯動現(xiàn)象距離主斷裂約1 m,推測可能是由于斷裂壓扭作用在斷層下盤形成的次級斷裂活動所致,由于位錯較小,其下方的礫石混雜沉積層中不易觀察,而主斷裂面由于地表水流侵蝕作用而未能在黃土層中保持錯動面(圖8b),所以認為該段在3.70—4.86 ka之間發(fā)生了最新錯動,根據(jù)黃土層底層和礫石頂層位錯距離,其位錯量約為0.5 m.Ⅱ期在距離地表3—4.5 m處,洪積層位錯約為1.5 m,對應的年代為(10.26±0.32)ka.Ⅲ期在距離地表4.5—6.5 m處,膝折位錯近2 m,對應的年代為(18.27±1.2)ka.Ⅳ期在距離地表6.5—8.5 m處,膝折只揭露一半,可見位錯近2 m,真實位錯應大于該距離(圖8,表2).顯然,這肯定不是連續(xù)的四次地震所致,其中肯定有多次事件無法分辨,但基本表明其晚更新世以來斷裂一直活動.由頂部風成沙土層未錯動,表明其離逝時間至少有3.7 ka.而根據(jù)Ⅰ期與Ⅱ期的時間間隔約為3 ka,如果以此為斷裂強震復發(fā)周期且為準周期活動,判斷該斷裂離逝時間已經(jīng)超過復發(fā)周期,其發(fā)震危險性不容忽視.近期其它研究組在巴音阿門附近開挖了兩個探槽,結果表明精河段古地震發(fā)震周期為1—3 ka,但最近一次古地震事件的離逝時間為6.2—6.9 ka (胡宗凱等,2020).該結果與本文相近,但離逝時間相較本研究差別較大,超出其判定的發(fā)震周期兩倍多,推測可能是由于全新世以來沉積均為黃土沉積,沉積速度慢厚度小,且容易愈合或被侵蝕,導致最近事件被遺漏.

        圖8 (a)探槽2照片拼接圖及OSL年代測試結果;(b)黃土層中錯動細節(jié)Fig. 8 (a)Splicing photos of trench 2 and dating results of OSL;(b)The location detail in loess

        表2 探槽2樣品測試結果Table 2 Test results of trench 2 sample

        3 討論與結論

        3.1 斷裂活動性分段

        由以上兩個探槽和地貌分析,博阿斷裂自阿拉山口市—天山山麓帶大致可分為艾比湖段和精河以東段兩個活動段.

        艾比湖段西端分界根據(jù)前人在阿拉山口西南對該斷裂地表形變帶進行了測量,據(jù)斷層陡坎的坡向,可將該斷層陡坎帶分為南段和北段,其中南段斷層陡坎坡向南西,北段坡向北東(楊曉平,沈軍,2000).表明在阿拉山口西南斷裂可能發(fā)生轉變,而南段與艾比湖西岸陡坎傾向一致,轉變位置距離艾比湖探槽約8 km.該段斷裂具有張扭性質(zhì),傾向南西,表現(xiàn)為明顯的正斷性質(zhì),2 ka以來發(fā)生過兩次強震事件.

        精河以東段,長度約為40 km,精河北—100棵樹段具輕微壓扭性質(zhì),傾向南西,100棵樹—天山山麓帶呈為反向坎,南盤上升,北盤下降(沈軍,楊曉平,1998;楊曉平,沈軍,2000),其最新活動時代約3.7 ka以前.地震構造圖顯示在分段位置附近,正好有兩條斷裂與其相交,分別為西南側的溫泉—博樂斷裂和東北側的準噶爾盆地南緣斷裂西段四棵樹—古爾圖南斷裂(圖1),由于這兩條斷裂研究較少,尤其是前者,到精河附近處于隱伏狀態(tài).而后者控制了天山和準噶爾盆地的分界斷裂,斷裂在距離精河50 km的古爾圖南,切割基巖山體達8 km,地貌顯示明顯,而到精河附近,斷裂南側為陡立的基巖山體,北側為山麓沖洪積及黃土沉積,但影像未解譯出明顯活動現(xiàn)象,其延伸恰好至精河縣城東側,而博阿斷裂在該處兩側地貌表現(xiàn)也發(fā)生明顯變化.因此,推測四棵樹—古爾圖斷裂可能對斷裂的活動性分段起控制作用,當然也不能排除溫泉—博樂斷裂的控制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予以確定.

        3.2 精河1765年M61/2地震發(fā)震構造及震級大小討論

        1765年歷史地震記載精河發(fā)生M61/2地震,歷史記載當時災情如下:在呈報皇帝的奏折和軍隊奏報均有記載.其中滿文奏折記載“正月二十日自卯時,地震不寧,至未時方休”.伊犁將軍明瑞奏報:“本年正月二十日卯時,伊犁地方時震時止約二刻時間,聞聽涇水(精河)地方地震嚴重,城垣房屋倒塌,居民受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地震局,1981).而在清代官修的編年體史料長編《清實錄》(清高宗實錄,卷七二九,頁八)不僅有更詳細的破壞記錄,并有賑災措施:“據(jù)伍彌泰奏稱,晶河(今精河)地方.正月二十日地震.城垣、兵房、倉厫及商民房屋俱倒壞.兵丁王哲昭壓斃.城垣兵房倉厫,陸續(xù)修補.商民房屋,聽其量力自修等語,晶河地震,壓斃兵丁,著加恩照兵丁失足落水例,賞恤,其商民倒壞房屋,令其量力自修,未免拮據(jù),著伍彌泰查酌,如系征租房間,量免數(shù)月半年,以紓商民之力,若官地商民自蓋,征房身地租者,寬免一年.而作為處理軍隊事務最高決策機構的軍機處,詳細記錄了破壞的具體數(shù)字.“軍機處滿文月褶檔,乾隆三十年二月二十日,據(jù)晶河管莊都司張文等呈稱,正月二十日自卯時地震不寧,至未時方休,我至晶河查看城墻、門樓、倉厫、營房,其城垣倒塌七丈五尺,門樓、倉厫、營房倒塌69間,倉厫、墻垣破裂二十四間,商人房屋墻垣倒裂五十四間.除兵丁王哲昭傷勢過重殞命外,官兵商人皆安(謝毓壽,蔡美彪,1987).

        有關安阜城的有以下記錄:清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精河修筑安阜城.古城位于精河縣城西北部約一千米處,史料所載內(nèi)容十分簡單: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定邊將軍兆惠率兵在精河境內(nèi)全殲準葛爾叛軍阿睦爾撒納殘部,活捉首領布爾古特吉琿.第二年,清政府在精河東岸筑建一城,城南北長166米,東西寬122米,呈矩形,取名安阜,設典吏一名,隸屬烏魯木齊都統(tǒng)管轄.當時此城駐扎幾百丁士,再安置百十官紳、商賈,其城也足可居矣!可隨著人口和商貿(mào)不斷發(fā)展,城區(qū)太小的鄙陋就顯現(xiàn)出來,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政府又于城東二公里處再筑新城,仍稱安阜城”(趙世勇,2015).

        新城位于精河縣城內(nèi),由于后期建設被破壞,幾無遺跡保存.舊城現(xiàn)作為遺址仍保存較好,城墻形態(tài)基本保存完好,Google Earth影像顯示,其大致呈邊長140 m的正方形(圖2d).四周城墻大半猶存,黃土夯筑,高約4 m.南墻中段辟城門,寬約4.5 m,高4 m.城墻底部寬度約5 m,頂部寬約3 m,至今依然堅固,只有表面有輕微風化.

        由于1765年地震時,新城還未興建,因此以上破壞記錄均為舊安阜城,由于城墻作為軍事堡壘,每隔一定距離有加寬矩形墩臺(即馬面),非常堅固,破壞不很嚴重,因而只有少部倒塌,而城內(nèi)房屋、倉庫均被破壞倒塌,其烈度可能大于歷史地震所記Ⅷ度,可能接近Ⅸ度,其震級有極大可能超過歷史記錄震級為M61/2,原因為:① 其發(fā)震構造為艾比湖段,其震中位置可能更偏向湖盆中心或西側,以艾比湖西岸至精河北為地震破裂帶,總長度約為60 km,依據(jù)適用的矩震級?地表破裂長度經(jīng)驗關系式M=5.16+1.12lgL(Wellset al,1994)其震級為M7.15;② 由于1765年,當?shù)爻哺烦侵夂苌倬用顸c分布,因此當?shù)卣鸷τ涗浐懿煌陚?,安阜城位于活動段尾端,且古城距離斷裂距離約4 km,加之城堡堅固,破壞性明顯減少,但其烈度可達Ⅸ度,導致震級低估.

        3.3 結論

        對博阿斷裂中國境內(nèi)的艾比湖—巴音阿門段進行高分遙感解譯及沿線調(diào)查,并在重點區(qū)段進行無人機航測和探槽古地震研究,結果表明該斷裂為全新世活動斷裂,并根據(jù)活動性質(zhì)差異和斷裂交切關系,將斷裂分為艾比湖段及精河段,其中艾比湖段的探槽開挖及測年結果顯示,距今約2000年發(fā)生了兩次錯動事件,最新一次錯動至地表,其地表破裂帶可延至精河縣城以北,推斷極有可能為1765年精河M61/2地震的發(fā)震構造,表現(xiàn)為張扭活動性質(zhì),因其破裂長度達60 km,歷史記載該地震破壞性強,其震級有被低估的可能,震級可能達到7級.而精河以東段已超過其復發(fā)周期,其地震危險性需要關注.本研究將古地震研究與歷史地震災害記錄考證相結合,首次提出該斷裂為歷史地震發(fā)震構造.但由于工作程度不足,其中部分結論還有待進一步證實,如古地震研究還基于一個探槽研究結果,尚需要更多的材料予以證實,如在艾比湖東南岸或精河縣城北側開挖新探槽,為斷裂最新活動活動時代和古地震期次提供更強的約束.另外,斷裂活動性分段除斷裂截切原因之外,造成斷裂正斷活動分量的動力機制,以及斷裂上下盤在百公里之內(nèi)發(fā)生轉變構造成因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真实人与人性恔配视频| 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网站在线91九色|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一区二区三区一片黄理论片| 九九影院理论片私人影院| 少妇放荡的呻吟干柴烈火动漫| 亚洲国产cao|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gif|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免费在线不卡黄色大片| 少妇伦子伦情品无吗|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黄色|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少妇69| 蜜桃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另类中文字幕|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免费阅读| 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剧情| 永久免费看黄网站性色| 全黄性性激高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按摩师玩弄少妇到高潮hd| 亚洲人成在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48沈阳熟女高潮嗷嗷叫| 亚洲亚洲网站三级片在线| av大片网站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吃奶还摸下面动态图gif|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av| 日本熟女中文字幕在线| 97成人碰碰久久人人超级碰oo| 九九99久久精品午夜剧场免费| 久久久精品亚洲人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