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寶全 任杰成 趙吉平 郭鵬燕 許 瑛
(山西農業(yè)大學經濟作物研究所 山西汾陽 032200)
甘薯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具有產量高、營養(yǎng)豐富、 適應性強、 耐瘠薄等特點, 我國甘薯種植面積居世界首位[1-4]。 甘薯由于用途廣泛,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滿足人們不同需求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5-8]。甘薯的栽培方式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重要內容,合理的栽培方式能夠協調薯蔓比、 調節(jié)同化產物分配、提高甘薯產量和商品薯率[9-12]。
甘薯的產量主要受遺傳性狀與品種影響, 但有研究表明, 合理的栽培方式和田間管理能夠提高甘薯的產量[13-15]。劉亞軍等[16]的研究認為,甘薯的主要農藝性狀與不同栽培模式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 胡啟國等[17]的研究認為,栽插方式和栽插密度能夠影響商薯19 號的產量和商品薯率。 李歡等[18]的研究發(fā)現,合理的栽培方式可以提高甘薯莖尖產量, 并保證甘薯品質。 金珠群等[19]通過研究栽培方式對浙薯75 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直栽時小薯產量較高,而平栽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產量。 可見,合理的栽培方式能夠促進甘薯的生長發(fā)育。
汾薯3 號和濟薯26 號是山西省呂梁地區(qū)廣泛種植的甘薯品種, 為了進一步完善這2 個品種的高產高效栽培措施以提高其產量, 通過不同栽培方式對甘薯干物質積累、結薯習性、產量及商品薯率等的影響分析,提出適宜的種植模式,為甘薯的合理高效栽培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于2021 年在汾陽市山西農業(yè)大學經濟作物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 供試土壤為沙壤土質,試驗地前茬作物為芝麻,冬季閑置。 基礎土壤養(yǎng)分含量:有機質1.49%、堿解氮69.0 mg/kg、速效磷31.5 mg/kg、速效鉀118.6 mg/kg。
試驗采用品種和栽培方式雙因素裂區(qū)設計,甘薯品種為濟薯26 號和汾薯3 號, 栽培方式設直栽、斜栽和水平栽3 個水平。 共計6 個處理,每處理3 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2(5 m×4 m),單株栽苗,試驗地周圍設置保護行。 甘薯種植密度為6.0 萬株/hm2,各處理所用薯蔓莖節(jié)數均為6 節(jié)。 直栽:3 節(jié)入土、3 節(jié)留地上;斜栽:3 節(jié)斜入土、3 節(jié)留地上;水平栽:3 節(jié)地下放平、1 節(jié)斜入土、2 節(jié)留地上。 2021 年5 月8 日栽植,9 月29 日收獲。 試驗地春耕時施N 75 kg/hm2、P2O5100 kg/hm2、K2O 150 kg/hm2。
于發(fā)根分枝結薯期(栽植后60 d)、薯蔓并長期(栽植后100 d)和收獲期(栽植后140 d),選取除邊行外長勢相近的甘薯10 株, 用于單株干物質測定,并于成熟期測定單株結薯數、單株分枝數等。 收獲期測產各小區(qū)鮮薯。 收獲時甘薯大小標準:20~100 g 為小薯;100~500 g 為中薯;500 g 以上為大薯。 100~500 g 的中薯視為商品薯。
商品薯率(%)=商品薯產量/鮮薯總產量×100%。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 和SPSS 17.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
由表1 可知, 不同栽培方式對汾薯3 號和濟薯26 號的干物質積累量影響顯著。 在栽植后60 d 時,2 個品種水平栽的塊根干重顯著高于直栽和斜栽,直栽和斜栽間無顯著差異; 在栽植后100 d 和140 d時,斜栽和水平栽的塊根干重顯著高于直栽,而斜栽和水平栽間無顯著差異。
表1 不同栽培方式對甘薯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在栽植后60 d 時, 不同栽培方式對2 個品種莖蔓干重無顯著影響;在栽植后100 d 時,直栽的莖蔓干重顯著高于斜栽和水平栽。 在栽植后140 d 時,汾薯3 號直栽的莖蔓干重顯著高于水平栽, 且斜栽與直栽和水平栽均差異不顯著;濟薯26 號直栽的莖蔓干重顯著高于斜栽,斜栽顯著高于直栽。 對于塊根干重/莖蔓干重來說,在栽植后60 d 時,2 個品種水平栽顯著高于直栽和斜栽;在栽植后100 d 時,斜栽和水平栽顯著高于直栽;在栽植后140 d 時,水平栽顯著高于斜栽,斜栽顯著高于直栽。
由表2 可知, 不同栽培方式對汾薯3 號和濟薯26 號的結薯習性影響顯著。 汾薯3 號和濟薯26 號2 個品種水平栽的單株分枝數都顯著多于直栽和斜栽,而直栽和斜栽間無顯著差異。 2 個品種水平栽的單株結薯數都顯著多于直栽和斜栽, 汾薯3 號斜栽的單株結薯數顯著多于直栽,而濟薯26 號單株結薯數直栽和斜栽間無顯著差異。 2 個品種斜栽的單個薯塊平均質量都顯著多于直栽和水平栽, 而直栽和水平栽間無顯著差異。
表2 不同栽培方式對甘薯結薯習性的影響
由表3 可知, 不同栽培方式對汾薯3 號和濟薯26 號的產量和商品薯率產生顯著影響。 汾薯3 號和濟薯26 號2 個品種斜栽和水平栽的鮮薯產量顯著高于直栽,而斜栽和水平栽間無顯著差異。 2 個品種斜栽的小薯產量顯著高于直栽和水平栽, 而水平栽的小薯產量顯著高于直栽。 2 個品種直栽的大薯產量顯著高于斜栽和水平栽, 而斜栽的大薯產量顯著高于水平栽。 2 個品種斜栽和水平栽的商品薯產量顯著高于直栽,汾薯3 號斜栽和水平栽間無顯著差異,濟薯26 號水平栽顯著高于斜栽。 2 個品種水平栽的商品薯率顯著高于直栽和斜栽, 分別為85.84% 和86.12%,而斜栽又顯著高于直栽。
表3 不同栽培方式對甘薯商品薯率的影響
不同栽培方式對甘薯的經濟性狀和農藝性狀有不同的影響,合理的栽培方式能增加甘薯的產量,提高結薯個數和商品薯率,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20-21]。本試驗結果表明,在甘薯生長后期,塊根干物質積累量表現為水平栽>斜栽>直栽, 而薯蔓干物質積累量表現為直栽>斜栽>水平栽, 且差異達到顯著水平。由此可知,隨著甘薯的生長發(fā)育,直栽有利于地上部莖蔓的生長,而水平栽有利于地下部塊根的膨大,抑制地上部莖蔓的徒長。
本試驗中,水平栽的單株分枝數、單株結薯數最多,鮮薯產量、商品薯產量和商品薯率最高,大薯產量顯著低于直栽和斜栽。 斜栽雖然鮮薯產量與水平栽無顯著差異,但薯大且少,商品薯率低;水平栽能促進各節(jié)生根結薯,提高結薯個數,水平栽的薯塊多而小,可提高甘薯產量與商品薯率。 因此生產上選擇水平栽方式較為適宜。